The Bible

 

耶利米書 49:30

Study

       

30 耶和華:夏瑣的居民哪,要逃奔遠方,在深密處;因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設計謀害你們,起意攻擊你們。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9496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9496. “要用皂荚木作几根杠” 表由此产生的能力. 这从 “杠” 和 “皂荚木” 的含义清楚可知:

“杠” 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所拥有的能力, 如下文所述;

“皂荚木” 是指唯独属于主的功德之善, 如前所述 (9472, 9486节). 此处有必要说明为何它就是那使得约柜和居所代表天堂, 同时使得约柜的边代表边界, 角代表坚固性, 环代表良善与真理的结合, 杠代表能力的东西. 前面已说明, 整个自然界, 因而其中按真正的秩序存在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主国度, 也就是天堂和那里的天上事物的代表 (9280节). 还说明, 整个天堂类似一个人, 故天堂被称为大人 (9276节的末尾节). 由此可推知, 用来代表天上事物的一切物体都接近于人的形式, 它们照着与该形式的相似程度而具有灵义.

由此明显可知为何当 “(约) 柜” 表示主所在的天堂时,

“柜边” 表示一个边界; 两侧表示必须与真理结合的良善;

“角” 表示坚固性;

“环” 表示结合本身;

“杠” 表示能力. 因为杠类似人的手臂, 故也与手臂所表相同; 环类似手臂与胸连接处的关节或臼 (译注: 可能是关节盂或关节臼); 角类似实现连接的突起物本身 (译注: 可能是肩关节的肱骨头); 两侧类似胸腔或胸部; 边类似固定或形成边界的肩胛带. 由此可见 “杠” 和 “手臂” 一样, 都表示能力.

“手臂” 和 “手” 表示能力 (参看878, 4931-4937, 5327, 5328, 6292, 6947, 7188, 7189, 7205, 7518, 7673, 8050, 8153, 8281, 9025, 9133节);

“两侧” 与身体的胸腔或胸部所表相同, 即表示良善, 因为胸腔包含心和肺, 而 “心” 表示属天良善,

“肺” 表示属灵良善 (3883-3896, 9300节). 由此明显可知,

“环” 与将胸和肩, 肩和手臂连接起来的关节盂或关节臼所表相同, 即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结合;

“角” 表示坚固性, 因为身体的力量在那里行使, 身体通过手臂被赋予力量和能力. 由此可见为何无生气的属世物体, 和有生气的物体, 如人体的各个部位, 都代表同样的事物. 也就是说, 这是由于以下事实: 天堂类似一个人, 存在于天堂里面的事物类似存在于人里面的事物, 这从前面关于人与大人或天堂的对应关系的大量说明可以看出来 (参看9276节的末尾节所提到的地方).

由于抬约柜所用的杠表示能力, 所以拴城门的杠或门闩也表示能力, 这从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 何西阿书:

剑必临到他的城, 毁坏他的门闩.(何西阿书 11:6)

“剑” 表示与虚假争战的真理;

“城” 表示教义事物;

“门闩” 表示能力. 以赛亚书:

因你们的缘故, 我已经打发人到巴比伦去, 并且我要折断她所有的门闩.(以赛亚书 43:14).

耶利米书:

巴比伦的勇士坐在堡垒之中. 他们的力量衰尽. 它的门闩都折断了.(耶利米书 51:30)

阿摩司书:

我必折断大马色的门闩.(阿摩司书 1:5)

以赛亚书:

我必打碎铜门, 砍断铁闩.(以赛亚书 45:2; 诗篇 107:16*)

耶利米书:

他们是无门无闩, 独自居住的.(耶利米书 49:31)

以西结书:

他们都没有城墙, 无门无闩, 安然居住.(以西结书 38:11)

耶利米哀歌:

她的门, 都陷入地内; 祂将她的门闩毁坏打碎.(耶利米哀歌 2:9)

诗篇:

锡安哪, 你要赞美你的神! 因为祂坚固了你的门闩.(诗篇 147:12, 13)

在这些经文中,

“城” 表示教义事物 (2449, 2712, 3216, 4492, 4493节);

“城” 表示坚固和保护;

“门闩或闩” 表示属源于良善的真理的能力. 一切真理皆属于真理, 不过属于源于良善的真理 (参看6344, 6423, 8200, 8304, 9133, 9327, 9410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3563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3563. “说, 声音是雅各的声音, 手却是以扫的手” 表在这种情况下, 理解力部分由在里面的真理构成, 而意愿部分则由在外面的良善构成, 因此它们具有颠倒的次序. 这从用 “声音” 论及真理, 用 “手” 论及良善清楚可知. “声音” 论及真理, 这从第1卷 (219-220节) 的引证和这些话本身明显看出来, 即经上说 “声音是雅各的声音”, 而雅各代表属世真理, 这在前面已反复说明. “手” 之所以论及良善, 是因为 “手” 表权柄和能力 (878, 3541节), 权柄和能力的源头无非是良善. 真理所拥有的一切权柄和能力皆出自良善, 哪怕它看似出自真理. 这一点同样从经上的话明显看出来, 即 “手却是以扫的手”, 而以扫代表属世良善, 这在前面已经说明. 这些事物具有颠倒的次序, 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 即: 按照次序, 属于意愿的良善应该在里面, 而属于理解力的真理则应在外面. 然而, 如前所述, 这些事都诸如难以理性解释清楚的那类事, 因为很少有人了解这类事物. 即便解释得清清楚楚, 若缺乏对这类事物的了解, 它们仍不被理解. 尽管如此, 仍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它是此处所论述的主题.

显现在人里面的属世层良善的唯一源头就是内层良善, 也就是理性层的良善. 显然, 属世良善没有其它源头; 但从这一个所流入之物决定了那一个里面的良善的性质. 由于这是属世层良善的唯一源头, 故属世层的真理也出自这一源头. 因为良善在哪里, 真理就在哪里. 若要成为某种事物, 这二者都必须存在. 再者, 所流入之物决定了那里真理的性质. 流注以这种方式进行: 理性层的良善沿着两条路径流入: 通过最短的路径, 因而直接流入属世层的良善本身; 并通过属世层的良善进入那里的真理; 这良善和这真理由以扫和他的野味来代表. 理性层的良善也经由不那么短的路径, 也就是通过理性层的真理流入属世层, 并凭这种流注形成类似良善的某种事物, 这种事物其实是真理.

按照次序, 理性层的良善直接流入属世层的良善, 同时流入它的真理; 也经由理性层的真理间接流入属世层的良善, 并以同样的方式既直接又间接地流入属世层的真理. 若情况是这样, 那么流注就符合次序. 这就是那些重生之人所具有的流注. 但如前所述, 重生之前的流注不是这样. 也就是说, 理性层的良善并非直接, 而是经由理性层的真理间接流入属世层的良善, 因而在属世层中呈现为类似良善的某种事物; 不过, 这种事物并不是纯正的良善, 因而也不是纯正的真理. 相反, 它是诸如凭经由理性层的真理而来的流注而从至内在拥有良善的某种事物, 不过, 再没有更多事物. 因此, 良善也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那里, 也就是说, 外在像 “以扫” 所代表的良善, 而内在则像 “雅各” 所代表的真理. 这并不符合次序, 所以才说它们具有颠倒的次序. 然而, 从人无法以其它方式重生的角度来说, 这是符合次序的.

我意识到, 这些事无论阐述得多么清晰, 因而能被那些知道这类事物存在的人清楚感知到, 但对那些不知道何为流注的人来说, 它们仍是模糊的; 对那些不知道理性层与属世层截然不同, 彼此分离的人来说, 更加模糊; 而对那些对良善与真理没有任何明确, 清晰的概念之人来说, 还要模糊. 但在重生前的状态下, 属世良善与属世真理的性质仅从当时的情感就能明显看出来. 若一个人渴望真理不是以生活为目的, 而是有其它目的, 比如他可以变得有学问, 而变得有学问是出于超越别人的某种情感, 或出于某种孩子般的嫉妒的情感, 以及出于某种荣耀的情感, 这时, 属世层的良善和属世层的真理所具有的次序就类似于此处雅各所代表的次序. 所以, 相对彼此来说, 它们处于颠倒的次序, 也就是说, 良善所属的意愿在外面, 而真理所属的理解力在里面.

但在重生后的状态下, 情况就不同了. 在这种情况下, 人渴望真理不仅因为他着眼于生活, 更因为他渴望构成那生活的良善本身. 之前的情感, 也就是超越, 嫉妒和荣耀的情感, 就都离开了, 以至于看似被驱散了. 这时, 属于意愿的良善在里面, 而属于理解力的真理在外面; 然而, 仍以这样的方式: 真理与良善行如一体, 因为这真理源于良善. 这种次序才是纯正的次序. 前一种次序也旨在形成这种次序, 因为那时, 在外面的意愿允许大量有助于重生的事物进入, 就像海绵吸水, 无论这水是清澈的还是浑浊的, 因此, 它也吸收了本来要被弃绝的那类事物. 事实上, 这些事物是工具, 也是为形成有关良善与真理的概念而服务的; 此外, 它们还服务于其它用途.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