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ble

 

何西阿書 2:17

Study

       

17 因為我必從我民的中除掉諸巴力的名號,這名號不再提起。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10155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10155.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 表对主是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的源头的觉察, 或说对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皆来自主的觉察. 这从 “知道” 的含义清楚可知, “知道” 是指理解, 相信并觉察, 如下文所述. 之所以表示觉察主是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的源头, 或说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皆来自主, 是因为经上提到耶和华和神这两个名字, 主凭良善而被称为耶和华, 凭真理而被称为神 (参看2586, 2769, 2807, 2822, 3921, 4287, 4402, 7010, 9167节). “知道” 之所以表示理解, 相信并觉察, 是因为这个词论及人的理解力和意愿这二者. 当只论及理解力时, 它表示理解; 当论及理解力, 同时又论及意愿时, 它表示相信; 当只论及意愿时, 它表示觉察. 因此, 对那些仅仅知道某种事物, 并由此思想它的人来说, “知道” 意味着理解; 但对那些拥有信仰的人来说, “知道” 意味着相信; 对那些拥有爱的人来说, “知道” 意味着觉察.

然而, 当 “知道” 与理解, 看见或相信连在一起时, “知道” (或译为认识, 晓得) 表示觉察; 因为理解, 看见, 相信与理解力有关, 因而与真理有关, 而 “觉察” 与意愿有关, 因而与良善有关, 如在约翰福音:

彼得说, 我们已经信了, 又知道你是基督, 是活神的儿子. (约翰福音 6:69)

同一福音书:

耶稣说, 你们当信这些事, 叫你们又知道又相信: 父在我里面, 我也在父里面. (约翰福音 10:38)

又:

耶稣说, 你们若认识我, 也就认识我的父. 从今以后, 你们认识祂, 并且已经看见祂. (约翰福音 14:7)

又:

真理的灵要被差来, 乃世人不能接受的, 因为不见祂, 也不认识祂; 你们却认识祂, 因祂与你们同在, 也要在你们里面. (约翰福音 14:16, 17)

马可福音:

耶稣用比喻说, 他们看是看见, 却不晓得. (马可福音 4:11, 12)

耶利米书:

由此可知可见, 离弃耶和华你的神, 乃为恶事, 为苦事. (耶利米书 2:19)

同一先知书:

夸耀的却要因理解, 认识我而夸耀, 我是耶和华. (耶利米书 9:24)

何西阿书:

我以信聘你归我, 你就必认识耶和华. (何西阿书 2:20)

在这些经文中, “知道或认识或晓得” 表示觉察, 觉察来自良善; 而 “理解” 和 “看见” 来自真理. 因为那些处于良善或爱的人在自己里面觉察事情是这样的; 而那些处于真理或信的人则在自己里面看见事情是这样的. 因此, 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拥有对事情是这样的觉察; 而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的人则拥有对事情是这样的信仰 (参看9277节提到的地方, 以及9992, 9995, 10105节的阐述); 至于何为觉察, 可参看前文 (125, 371, 483, 495, 503, 521, 536, 597, 607, 1121, 1384, 1387, 1398, 1442, 1919, 2144, 2515, 2831, 3528, 5121, 5145, 5227, 7680, 7977, 8780节).

另外, 由于 “知道 (或译为认识, 晓得等)” 的本义是从良善觉察, 故经上还说 “当从心里知道” (申命记 8:5); 因为 “从心里” 表示从爱之良善 (3883-3896, 7542, 9050, 9300, 9495节). 因此, 行善被称为 “认识耶和华” (耶利米书 22:16). 由此明显可知,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 表示对主是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的源头的觉察, 或说对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皆来自主的觉察.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6435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6435. “如永世山岭的渴慕” 表直到属天的相爱。这从 “永世山岭” 的含义清楚可知, “永世山岭” (经上或译为长存的岭, 或永世之岭等)是指相爱的事物, 如下文所述。“如永世山岭的渴慕” 表示属灵教会能达到这爱。在通过圣言的其它经文说明 “永世山岭” 表示相爱之前, 有必要说一说何谓相爱, 也就是 “约瑟” 所代表的属灵教会成员致力于达到的目标。从前面频繁的阐述和说明清楚可知, 有两个国度构成天堂, 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这两个国度之间的区别在于, 属天国度的内在良善是对主之爱的良善, 其外在良善是相爱的良善。属天国度成员处于爱之良善, 而非处于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 因为这真理已完全融入该国度的良善, 以致它看上去与良善不可分割。正因如此, 该国度的成员甚至无法说出 “信” 这个词 (202, 203, 4448节), 因为在他们中间, 相爱的良善取代了信之真理。但在属灵国度, 它的内在是对邻之仁的良善, 而它的外在是信之真理。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度之间有何区别, 以及它们因以下事实而彼此相接触: 属天国度的外在与属灵国度的内在通过被称为 “属灵层的属天层的居间层而相吻合。因为如前所述, 属天国度的外在是相爱的良善, 属灵国度的内在是对邻之仁的良善; 但相爱的良善比对邻之仁的良善更内在, 因为前者源于理性层, 而后者源于属世层。不过, 尽管相爱的良善, 就是属天教会的外在, 更内在, 对邻之仁的良善更外在, 但就像刚才说的, 主仍通过一个居间层将这两种良善联结在一起, 从而将这两个国度联结在一起。

为了区分属天教会的外在良善和属灵教会的内在良善, 我们在下文将前一种良善称为相爱的良善, 将后一种良善称为对邻之仁的良善, 前几节一直没有研究这种区别。一旦知道这些事, 就能阐明 “永世山岭的渴慕”, 就是以色列对于这个属灵教会的祝福之一, 是什么意思, 即: 属灵国度能上升到仁之良善之上, 甚至直达属于属天国度的相爱的良善; 这两个国度便以这种方式在一个很深的层次上被联结在一起。这些就是这些话所表示的事。

圣言的先知书部分的许多经文都提到了 “大山和小山”; 它们在内义上表示爱之良善。“大山” (经上或译为山)表示对主之爱的良善, 也就是属天国度的内在; 而 “小山” 表示相爱的良善, 也就是属天国度的外在; 但在论述属灵国度的地方, “大山” 表示对邻之仁的良善, 也就是该国度的内在, “小山” 表示信之真理, 也就是它的外在。要知道, 主的每个教会既是内在的, 也是外在的, 祂的两个国度也是如此。

这就是 “小山”hill, 经上或译为山岭、岭、峻岭、冈陵、冈等)的含义, 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末后的日子, 耶和华的山必为诸山之顶, 高举过于万岭。(以赛亚书 2:2; 弥迦书 4:1)

“耶和华的山”, 即锡安, 表示主的属天国度, 因而表示该国度的良善, 也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 由此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自己, 因为属天国度中的一切爱和一切良善皆属于主。

在圣言的其它地方, “锡安山” 也具有这层含义, 而它的 “冈陵” 表示相爱的良善, 如以赛亚书:

万军之耶和华也必降临在锡安山和冈陵上争战。(以赛亚书 31:4)

此处 “冈陵” 表示相爱的良善; 由于 “冈陵” 表示相爱的良善, “山” 表示属天之爱的良善, 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 故经上说 “耶和华必降临在锡安山上争战”。耶和华不会在锡安山和冈陵上争战; 但是, 凡爱之良善存在的地方, 为之争战, 也就是为那些处于这良善的人争战的, 正是主, 在这段经文中, “耶和华” 是指主。如果祂为锡安和耶路撒冷争战, 那是因为它们代表属天教会。这也解释了为何锡安山被称为神圣, 为何耶路撒冷也被冠以神圣; 而事实上, 它本身是不洁、污秽的, 这一点从先知书论述它的可憎之事的地方明显看出来:

诗篇:

大山带来和平, 小山送来公义。(诗篇 72:3)

又:

大山和一切小山都当赞美耶和华! (诗篇 148:9)

又:

大山跳跃如公羊, 小山蹦跳如羊群的仔儿。(诗篇 114:4, 6)

又:

巴珊山是神的山, 巴珊山是多岭的山。众山啊, 众山的众岭, 你们为何跳跃?神渴望住于其中, 耶和华也必永远居住。(诗篇 68:15, 16)

在这些经文中, “山” 表示属天之爱, “岭” 表示属灵之爱; 很明显, 此处不是指山, 也不是指岭, 甚至不是指那些住在山和岭上的人。

以赛亚书:

各高山各峻岭必有溪水涌流。(以赛亚书 30:25)

“溪水” 表示良善与真理的认知或知识, 经上说它们在 “各高山各峻岭” 上, 因为这些认知或知识是从属天和属灵之爱的良善那里流出的。

哈巴谷书:

耶和华站立, 量了大地; 祂观看, 赶散列族, 永久的山崩裂, 长存的岭塌陷。(哈巴谷书 3:6)

“永久的山” 表示属天的上古教会的爱之良善; “长存的岭” 表示属于该教会的相爱之良善; 前一种良善是它的内在, 后一种良善是它的外在。当在圣言中表示该教会时, 由于它是上古教会, 故经上有时补充 “永久” 一词, 如此处 “永久的山”, 别处有时用到 “永恒之日” (6239节); 经上也补充 “长存”everlasting, 或译为永世)一词, 如此处 “长存的山岭”, 以及在以色列所发的预言中: “永世山岭的渴慕”。由此可见, “永世山岭” (经上或译为长存的岭, 永世之岭等)表示相爱的良善, 这良善属于属天教会, 或主的属天国度。

在摩西五经, 就是摩西对于约瑟所发的预言中也是如此:

得东方诸山的初熟之物, 永世之岭的宝物……愿它们都临到约瑟的头上。(申命记 33:15, 16)

以赛亚书:

大山小山必发声歌唱, 田野所有的树木也都拍掌。(以赛亚书 55:12)

约珥书:

到那日, 大山要滴下甜酒, 小山要流着奶子, 犹大的一切溪流都有水流。(约珥书 3:18; 阿摩司书 9:13)

以西结书:

我的羊在众山和各山岭上流离; 在全地面上分散。我必使他们和我的山四围成为福源; 我必按季节降雨。(以西结书 34:6, 26)

耶利米书:

毁灭者来到旷野的一切山岭上; 耶和华的剑尽行吞灭。(耶利米书 12:12)

在这些经文中, “山” 表示属天之爱的良善; “小山或山岭或岭” 同样表示这些良善, 只是等级比较低。

由于 “大山或山” 和 “小山或山岭或岭” 表示这类事物, 故在古教会, 他们的神性敬拜也在大山和小山上举行; 后来希伯来民族在大山和小山上筑坛, 在那里祭祀焚香; 在没有小山的地方, 他们就筑起高地。不过, 该敬拜由于以下事实而变成偶像崇拜, 即: 他们认为这些大山小山本身是神圣的, 根本没有思想它们所表示的神圣事物, 故以色列和犹太人民被禁止举行这种敬拜, 因为这些人比其他任何人民都更倾向于偶像崇拜。然而, 为了保留古时所存在的对大山和小山的这种代表, 锡安山被选中, 它在至高意义上代表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 在相对意义上代表祂国度中的神性属天层和神性属灵层。

由于大山和小山表示这类事物, 所以亚伯拉罕被吩咐在摩利亚地的山上把他的儿子献为祭; 摩西也是在一座山上看见主, 律法也是从一座山上被宣告; 因为祂在何烈山上向摩西显现, 律法在西乃山上被宣告; 另外, 耶路撒冷的圣殿也是在一座山上建的。

这些人在大山小山上举行神圣敬拜, 后来外邦人, 以及偶像崇拜的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在大山小山上献祭和焚香, 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仪式; 这一事实明显可见于耶利米书:

你的淫行、你的嘶声, 就是你在田野的小山上所犯淫乱的恶事, 你那些可憎恶之事, 我都看见了。(耶利米书 13:27)

这论及耶路撒冷。以西结书:

他们被刺死的人, 倒在他们祭坛四围的偶像中间, 就是各高冈、各山顶、各青翠树下、各茂密的橡树下。(以西结书 6:13)

耶利米书:

你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屈身行淫。(耶利米书 2:20; 3:6; 列王纪上 14:23; 列王纪下 16:4; 17:10)

由于拜偶像是在大山和小山上举行的, 而大山和小山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属于自我之爱的邪恶; 如耶利米书:

我观看大山, 看哪, 它们尽都震动, 一切小山也都摇来摇去。我观看, 看哪, 无人, 天空中所有的飞鸟也都逃掉。(耶利米书 4:24, 25)

以赛亚书:

一切山谷都要抬高, 一切大山小山都要削低。(以赛亚书 40:4)

同一先知书:

看哪, 我已使你成为又新又尖锐的打谷器; 你要把山岭打得粉碎, 使冈陵如同糠秕。(以赛亚书 41:15)

又:

我要使大山小山变为荒凉, 使它们其上的一切草木都枯干。(以赛亚书 42:15)

弥迦书:

惟愿你们听耶和华的话!要起来与大山争辩, 使小山听见你的声音。(弥迦书 6:1)

耶利米书:

悖逆的诸山啊, 我的百姓作了迷失的羊, 他们的牧人使他们走差路。他们从大山走到小山, 竟忘了安歇之处。(耶利米书 50:6)

还有其它经文, 如耶利米书 (16: 6), 那鸿书 (1: 5, 6)。

“大山” 和 “小山” 之所以表示属天和属灵之爱的良善, 是因为它们拔地而起的地方, 高高拔起的地方表示属于天堂的事物, 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属于主的事物。“迦南地” 表示主的天国 (1607, 3038, 3481, 3705, 4240, 4447节); 因此, 那地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灵义, 它的大山小山表示 “高高” 的那类事物。当属于属天教会的上古之人上一座大山时, 他们会思想高度, 并通过高度思想神圣事物, 因为经上说耶和华或主住在 “至高之地”, 还因为 “高” 在灵义上是指爱之良善 (650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