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4229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4229. 第32

最后的审判 (续)

我们从第三卷 (系指拉丁文的第3卷) 开始解释主在马太福音 24章关于最后审判的预言. 这些解释被放在了那一卷最后几章的开头部分, 目前已解释到31节 (参看3353-3356, 3486-3489, 3650-3655, 3897-3901, 4056-4060节).

概括地说, 主的这些预言的内义从所给出的解释很清楚看出来, 即祂预言了教会的逐渐毁灭和最终一个新教会的建立, 其次序如下:

⑴教会成员不再知道何为良善与真理, 反而开始彼此争论它们.

⑵他们蔑视它们.

⑶他们从心里不承认它们.

⑷他们亵渎它们.

⑸由于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仍存留在某些被称为 “选民” 的人当中, 故经上描述了那时信之真理所具有的状态.

⑹然后描述了仁的状态.

⑺最后论述了一个新教会的开始, 由最后所解释的那些话来表示, 即:

祂要差遣祂的使者, 用号筒的大声, 将祂的选民从四风, 从天这边到天那边, 都招聚了来. (马太福音 24:31)

这些话表示一个新教会的开始 (参看4060末尾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om Swedenborg's Works

 

新耶路撒冷及其天堂教义 #121

Study this Passage

  
/ 325  
  

121. 与爱或仁慈分离的信仰就像是冬天的光, 在此光中大地上万物休眠, 无花, 无果, 无收成. 但是有爱或仁慈的信仰就像是春天或夏天的光, 在此光中万物欣欣向荣, 硕果累累 (n. 2231, 3146, 3412, 3413). 脱离了仁爱的信仰就是冬天之光, 会把照进的天堂之光转变成浓厚的黑暗. 持有此种信仰之人会变成瞎子和蠢人 (n. 3412, 3413).

人若在教义上和生活中把信仰与仁爱分离, 他就处于黑暗中. 他不知何为真理, 且深陷谬误之中, 这就是灵性的黑暗 (n. 9186). 他们投身于谬误之中, 从而行为邪恶 (n. 3325, 8094). 在谬误中不可自拔 (n. 4721, 4730, 4776, 4783, 4925, 7779, 8313, 8765, 9224). 圣言对他们是关闭的 (n. 3773, 4783, 8780). 对于主经常教导的关于爱和仁慈, 人的行为就是他所结的果子等, 他们毫不在意, 视若无睹 (n. 1017, 3416) 他们既不知道何为良善, 也不知道何为属天之爱, 何为仁爱 (n. 2517, 3603, 4136, 9995).

与仁爱分离的信仰就不是信仰 (n. 654, 724, 1162, 1176, 2049, 2116, 2343, 2349, 2417, 3849, 3868, 6348, 7039, 7342, 9783). 在来世这样的信仰将消亡 (n. 2228, 5820). 当人仅仅把信仰作为唯一重要的原则时, 这起点上的谬误就败坏了他持有的真理 (n. 2335). 这样的人不接受任何劝导, 因为违背他所信奉的原则 (n. 2385). 唯独信仰的教义败坏仁爱 (n. 6353, 8094). 该隐, 含, 流便, 埃及的长子和非利士人, 就代表把信仰和仁爱分离之人 (n. 3325, 7097, 7317, 8093).

认为唯靠信仰就能得救的人, 会为邪恶的生活找借口. 生活邪恶之人并没有信仰, 因为他们没有仁爱 (n. 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 他们的内在被来自邪恶的谬误念头啃噬, 却不自知 (n. 7790, 7950). 因此良善与他们无法结缘 (n. 8981, 8983). 在来世, 他们既反对良善, 又对抗行为良善之人 (n. 7097, 7127, 7317, 7502, 7545, 8096, 8313). 心地单纯又明智之人, 知道何为良善的生命, 并因而知道何为仁爱, 却不知道脱离了仁爱的信仰是何光景 (n. 4741, 4754).

教会的一切事物都与良善和真理有关, 因此与仁爱和信仰有关 (n. 7752-7754). 在真理植入人的生命, 并从仁爱之心发出良善行为以前, 教会不在他里面 (n. 3310). 仁爱, 而不是与仁爱分离的信仰构成教会 (n. 809, 916, 1798, 1799, 1834, 1844). 教会的核心是仁爱 (n. 1799, 7755). 因此没有仁爱之处就没有教会 (n. 4766, 5826). 如果从仁爱出发去看待一切, 而不纠缠在信仰教义的内容和敬拜仪式的差异上, 教会就会合一 (n. 1285, 1316, 1798, 1799, 1834, 1844, 2385, 2982, 3267, 3451). 如果仁爱被置于首位, 而信仰位于其次, 教会将会何等良善? (n. 6269, 6272). 每个教会都始于仁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向信仰, 最后变得只有信仰 (n. 1834, 1835, 2231, 4683, 8094). 末期教会没有信仰, 因为没有了仁爱 (n. 1843). 敬拜主在于过仁爱的生活 (n. 8254, 8256). 敬拜的实质取决于仁爱的性质 (n. 2190).

外在教会的人若虔心仁爱, 就会开通他的内在 (n. 1100, 1102, 1151, 1153). 古教会的教义是生活的教义, 也是仁爱的教义, 不是分隔仁爱唯独信仰的教义 (n. 2385, 2417, 3419, 3420, 4844, 6628, 7259-7262).

当主更新人的时候, 主在他的良善和仁爱中播种并植入真理 (n. 2063, 2189, 3310). 否则信仰真理的种子不能扎根 (n. 880). 于是依照人受纳仁爱的性状和量度, 良善和真理也相应增长 (n. 1016). 被更新之人经历的光不是发自信仰, 而是发自仁爱照亮信仰的路途 (n. 854). 当人被重生时, 信仰的真理被人欣然接受, 心旷神怡, 因为他喜悦如此. 随后真理伴着同样的感受再次临到, 因为信仰真理已经融入人的情感 (n. 2484, 2487, 3040, 3066, 3074, 3336, 4018, 5893).

生命中爱主并仁爱友邻的人, 在永生里一无所缺, 因为他们与主联结. 但是只有信仰却与仁爱分离之人, 结局就大不一样 (n. 7506, 7507). 能与人永远同在的, 是他仁爱的生命特性, 若只有信仰就不是这样 (n. 8256). 过着仁爱生活的人, 在来世沐浴在幸福喜乐之中, 且有增无减 (n. 823). 天堂的祝福从主流入仁爱, 也就是人鲜活的生命中; 却不流入没有仁爱的信仰 (n. 2363). 天堂里, 所有人的价值都以仁爱来衡量, 而绝非离开了仁爱的信仰 (n. 1258, 1394). 天堂里的所有人, 皆以爱来与他人联结 (n. 7085). 没有人仅仅靠思考良善就被天堂接纳, 他必须乐意行出良善才可以 (n. 2401, 3459). 行为良善若不与意愿良善和思考良善相谐和, 就没有救赎, 其内在之人与外在之人也没有融通 (n. 3987). 只有奉行仁爱和对主的信仰之人, 才在来世被主接纳 (n. 2343).

良善永远渴望并努力将自己与真理融合, 仁爱也同样渴望并竭力与信仰融合 (n. 9206, 9207, 9495). 仁爱的良善认识它自己的信仰真理, 信仰真理也认识它自己的仁爱的良善(n. 2429, 3101, 3102, 3161, 3179, 3180, 4358, 5807, 5835, 9637). 结果, 每一条信仰的真理必有一项仁爱的良善与之配合 (n. 3834, 4096, 4097, 4301, 4345, 4353, 4364, 4368, 5365, 7623-7627, 7752-7762, 8530, 9258, 10555). 它们的配合就像婚姻 (n. 1904, 2173, 2508). 根据主的圣言, 婚姻的法则是合二为一(n. 10130, 10168, 10169). 信仰和仁爱也是如此 (n. 1094, 2173, 2503). 因此, 凡是真信仰, 它必以仁爱为基础 (n. 2228, 2839, 3180, 9783). 由于良善是每个事物的实相, 真理则是此实相的美好表达; 相应的, 仁爱是教会的实质, 信仰就是良善在教会的彰显 (n. 3409, 3180, 4574, 5002, 9145). 信仰的真理从植根于仁爱的良善获得生命; 意思是, 仁爱就是按照信仰的真理去生活 (n. 1589, 1947, 2571, 4070, 4096, 4097, 4736, 4757, 4884, 5147, 5928, 9154, 9667, 9841, 10729). 只有在仁爱里的信仰才有生命. 一个信仰若不奉献仁爱, 这信仰里就没有良善 (n. 2261, 4368). 人若只是知道和思考信仰, 他的信仰就没有生命. 但是当人向往信仰并真正行动时, 信仰就进入他的生命 (n. 9224).

仅凭信仰没有拯救; 获得拯救要按照信仰的真理去生活, 这样的生活是仁爱 (n. 379, 389, 2228, 4663, 4721). 虽然在教会中人被教导唯信就可得救, 但他如果仍然因正义而行正义, 因良善而行良善, 他就能得救. 因为实际上他在奉行仁爱 (n. 2442, 3242, 3459, 3463, 7506, 7507). 如果仅靠对信仰的钻研深思就能获救, 那么所有人都能获救 (n. 2361, 10659).

仁爱构建人内在的天堂, 没有仁爱的信仰则不能 (n. 3513, 3584, 3815, 9832, 10714, 10715, 10721, 10724). 在天堂里, 一切都依据仁爱来评价, 而不是根据信仰 (n. 1258, 1394, 2361, 4802). 信仰不能使人与主联结, 与主联结是通过活出信仰教导的真理 (n. 9380, 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 10648). 主是生命树, 出自仁爱的善行是果子, 信仰是树叶(译者: 生命树, 果子, 树叶的出处见创世纪 2:9; 3:22, 24; 启示录 2:7; 22:2, 14) (n. 3427, 9337). 信仰是“小光”, 良善是“大光” (译者: 指创世纪 1:16的大光与小光)(n. 30-38).

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不知道何为信仰, 因此他们从不提及信仰; 但是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谈论信仰, 因为他们推论真理的内涵 (n. 202, 203, 337, 2715, 3246, 4448, 9166, 10786). 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只说是, 是或不, 不; 但是, 当讨论关于信仰内容的属灵真理时, 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 会对它们的是与否进行推论 (n. 2715, 3246, 4448, 9166, 10786). 这就解释了主下面的话:

你们的话, 是, 就说是; 不是, 就说不是; 若再多说, 就是出于那恶者(马太福音 5:37)

属天天使如此做为的原因, 是因为他们即刻将信仰真理纳入他们的生命, 而不是像属灵天使那样, 先把它们存储在记忆里. 因此, 属天天使对信仰的所有事物, 有更高的觉察能力 (n. 202, 585, 597, 607, 784, 1121, 1387, 1398, 1442, 1919, 5113, 5897, 6367, 7680, 7877, 8521, 8780, 9936, 9995, 10124).

信靠或信心, 很显然这里指的是拯救的信仰, 仅仅见于那些在生命中践行良善, 也因此具有仁爱的人 (n. 2982, 4352, 4683, 4689, 7762, 8240, 9239-9245). 很少人知道这种信心是什么 (n. 3868, 4352).

相信来自主的真理和相信主的区别 (n. 9239, 9243). 知道一些真理是一回事, 认可它们是另一回事, 建立对其的信仰更是另一回事 (n. 896, 4319, 5664). 信仰分事实层面, 有理性层面, 还有属灵层面 (n. 2504, 8078). 信仰的第一阶段是承认主 (n. 10083). 从主流入并与人同在的一切都是良善(n. 1614, 2016, 2751, 2882, 2883, 2891, 2892, 2904, 6193, 7643, 9128).

因为劝说而接受的信仰, 不是信仰 (n. 2343, 2682, 2689, 3427, 3865, 8148).

由于种种原因, 看起来好像信仰位于仁爱之先, 但这是一个错觉 (n. 3324). 仅仅通过理性之光就可看出, 良善(因而仁爱), 是第一位的; 真理 (因而信仰), 是第二位的 (n. 6273). 良善或者仁爱事实上位于首位, 或者说是教会的首位要素; 真理或者信仰是第二位的, 或者说是教会的次位要素, 尽管看上去不是这样 (n. 3324, 3325, 3330, 3336, 3494, 3539, 3548, 3556, 3570, 3576, 3603, 3701, 3995, 4337, 4601, 4925, 4926, 4928, 4930, 5351, 6256, 6269, 6272, 6273, 8042, 8080, 10110). 在古教会有过同样的争论, 就是信仰和仁爱何者为先, 或者说何者为教会的长子 (n. 367, 2435, 3324).

  
/ 325  
  

史威登堡读书会翻译,刘广斌修译 (English Meaning: translated by Swedenborg Study Team, revised by Guang Bin Liu)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3419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3419. “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他们所挖的水井, 以撒就回来又挖出来” 表主揭示了古人所具有的那些真理. 这从 “以撒” 的代表, 以及 “回来又挖出来”, “水井” 和 “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 的含义清楚可知: “以撒” 是指主的神圣理性, 如前所述; “回来又挖出来” 是指再度揭示; “水井” 是指为认知源头的真理, “井” 是指真理 (2702, 3096节), “水” 是指认知 (28, 2702, 3058节); “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 是指真理以前的时间和状态, 这些真理由他们那时所挖的井来表示, 因而是古人所具有的真理. “日子” 表时间和状态 (参看23, 487-488, 493, 893节). 当 “日子” 表示状态时, “他父亲亚伯拉罕” 就代表主的尚未与人性联结的神性本身 (2833, 2836, 3251节); 但当 “日子” 表示时间时, “他父亲亚伯拉罕” 就表示出自主的尚未与人性联结的神性的良善与真理, 因而是古人所具有的良善与真理.

古人所具有的真理现已完全被抹去了, 以至于几乎没有人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 或它们与如今的教导有什么不同. 然事实上, 这些真理完全不同. 古人拥有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之物, 因而主自己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 那些懂得它们的人被称为智者. 他们的确有智慧, 因为他们能由此与灵人并天使交谈. 当天使的言语 (这言语因是属灵和属天的, 故不为世人所理解) 降至身处属世区域的世人那里时, 它就会落入诸如出现在圣言中的那类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中, 并因此使得圣言成为神圣的著作. 为了充满对应, 神性只能以这种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由于古人处于主国度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中, 而这些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只含有属天和属灵之爱在里面, 故古人也拥有唯独并完全关注对神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教义事物, 并凭这些教义事物而被称为智者. 他们通过这些教义事物得知主要降世, 并且耶和华要在祂里面, 祂要将自己里面的人性变成神性, 从而拯救人类. 他们还通过这些教义事物得知何为仁爱, 也就是说, 仁爱就是对服侍别人却不思回报的情感; 以及何谓以仁爱待之的邻舍, 就是全世界所有人, 只是对待的方式各自不同. 如今, 这些教义事物完全丢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信的教义事物; 而相对来说, 古人却视这些东西如无物. 现今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教义事物被弃绝了, 一方面被那些圣言中 “巴比伦人和迦勒底人” 所指之人弃绝, 另一方面被那些被称为 “非利士人和埃及人” 之人弃绝. 它们完全丢失, 以至于几乎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现在还有谁知道仁爱就是完全不关注自我, 并否认一切自私自利? 又有谁知道邻舍就是每个人, 只是对待他的方式取决于他所具有的良善的质和量? 因此, 邻舍就是良善本身, 故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自己, 因为主居于良善中, 并且是良善的源头; 非源于祂的良善并非良善, 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像良善. 人们因不知道何为仁爱, 何为邻舍, 故也不知道圣言中提到的 “穷人”, “困苦人”, “贫乏人”, “病人”, “饥饿和口渴的”, “受欺压的”, “寡妇”, “孤儿”, “被掳的”, “赤身的”, “寄居的”, “瞎子”, “聋子”, “瘸腿的”, “有残疾的” 等诸如此类的人究竟是指谁. 而古人所具有的教义事物却教导这些人究竟是谁, 并且各自属于哪类邻舍, 因而属于哪类仁爱. 字义上的整部圣言就是根据这些教义事物来写的, 因此, 人若不知道它们, 就绝不可能知道圣言的内层意义.

如以赛亚书:

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 将飘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 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 顾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吗? 这样, 你的光就必迸发如破晓, 你也必快快得到医治. 你的公义必在你前面行; 耶和华的荣光必将你聚拢. (以赛亚书 58:7-8)

谨守字义的人以为他只要送食物给饥饿的人, 把漂流的穷人或流浪者接到家里, 给赤身者衣服穿, 就能由此进入耶和华的荣光, 或进入天堂. 然而, 这些行为仅仅是外在的, 恶人也能为了自我功德而这样做. 但 “饥饿的人”, “穷人” 和 “赤身的” 是指那些灵性上如此之人, 因而是指为邻舍且要被施以仁爱的这个人可能所处的不同悲惨状态.

诗篇:

他为受欺压的伸冤, 赐食物与饥饿的. 耶和华释放被囚的. 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睛. 耶和华扶起被压下的人. 耶和华喜爱义人. 耶和华保护寄居的, 扶持孤儿和寡妇. (诗篇 146:7-9)

此处 “受欺压的”, “饥饿的”, “被囚的”, “瞎子”, “被压下的人”, “寄居的”, “孤儿和寡妇” 不是指通常所称呼的那些人, 而是指那些在属灵事物上, 就是在灵魂方面如此之人. 而古人的教义事物则教导了这些人是谁, 他们属于哪种状态和等级的邻舍, 因而需要向他们实施什么样的仁爱. 这在旧约的所有其它地方也一样, 因为当神性降至存在于世人身上的属世之物时, 它便降至诸如仁爱行为的那类事物中, 只是每个行为都根据其属和种而与众不同.

主也以同样的方式说话, 因为祂通过神性本身说话, 如在马太福音:

于是, 王要向那右手边的说, 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 可来承受那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因为我饿了, 你们给我吃; 渴了, 你们给我喝; 我作客旅, 你们接待我; 我赤身露体, 你们给我穿; 我病了, 你们看顾我; 我在监里, 你们来探我. (马太福音 25:34-36)

此处列举的行为是指仁爱的所有主要种类, 以及每一行为, 也就是要被施以仁爱, 为邻舍的每个人所属良善的等级. 在至高意义上, 主就是邻舍, 因为祂说:

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 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马太福音 25:40)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何谓古人所具有的真理. 不过, 这些真理被那些关注信的教义事物, 却不关注仁爱生活的人, 也就是那些在圣言中被称为 “非利士人” 的人完全抹掉了. 这一事实由 “非利士人在亚伯拉罕死后把井塞住了” 来表示, 也就是接下来所论述的主题.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