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ble

 

以西結書 46:10

Study

       

10 民進入,王也要在民中進入;民出去,王也要一同出去。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2850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2850. “海边的沙” 表相对应的记忆知识的繁多. 这从 “海” 和 “沙” 的含义清楚可知: “海” 是指总的记忆知识, 或它们的汇集 (参看28, 2120节); “沙” 是指特定或具体的记忆知识. 记忆知识好比 “沙”, 是因为形成沙的石头颗粒在内义上表记忆知识 (643, 1298节). 此处经上说, 它们必繁多, “如同天上的星”, 还如同 “海边的沙”, 因为星星或认知与理性人相关, 沙或记忆知识与属世人相关. 当属于理性人的事物, 也就是存在于认知中的良善与真理, 与属于属世人的事物, 也就是记忆知识相一致, 以致它们构成一体, 或彼此互相确认时, 在这种情况下, 它们是相对应的. 主在重生人, 就是使他变得属灵时, 会将人的理性概念和属世之物带入这种对应状态. 正因如此, 此处才提及 “天上的星” 和 “海边的沙”. 否则, 用一个词就足够了.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2240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2240. “嚷叫声” 表虚假, “罪恶” 表邪恶. 这从圣言中 “嚷叫” (cry) 的含义清楚可知. 若不了解圣言的内义, 谁也不知道 “嚷叫” (cry) 竟然表示虚假. 这个词数次出现在先知书中, 当那里论述荒废和荒凉时, 经上就说人们 “哀号和呼喊” (howl and cry), 以此表示良善与真理已荒废. 在这些地方, 所用的这个词就内义而言, 用来描述虚假. 如耶利米书:

有牧人呼喊, 有羊群领导者哀号的声音, 因为耶和华使他们的草场变为荒场. (耶利米书 25:36)

此处 “牧人呼喊” 表他们处于虚假, 这虚假导致荒废.

同一先知书:

看哪, 有水从北方发起, 成为涨溢的河流, 要涨过遍地和其中所有的, 并城和其中所住的. 人必呼喊, 境内的居民都必哀号, 因为荒废的日子将到. (耶利米书 47:2, 4)

这论及由虚假所造成的信的荒凉; “涨溢的河流” 是指虚假, 如第一卷所示 (705, 790节).

西番雅书:

从鱼门必发出呼叫的声音, 从二区发出哀号的声音, 从山间发出大破裂的响声. 他们的财宝必成为掠物, 他们的房屋必变为荒场. (西番雅书 1:10, 13)

此处 “呼叫” (cry) 也论及荒废的虚假.

以赛亚书:

他们上鲁希坡随走随哭, 因为宁林的水成为干涸, 青草枯乾, 嫩草灭没, 青绿之物一无所有. (以赛亚书 15:5, 6; 耶利米书 48:3)

此处以 “哭” (cry) 来描述信的荒凉及其顶点.

耶利米书:

犹大悲哀, 城门衰败, 众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 耶路撒冷的哀声上达. 他们的贵胄打发家僮打水, 他们来到水池, 见没有水, 就拿着空器皿回来了. (耶利米书 14:2, 3)

此处 “耶路撒冷的哀声 (cry)” 表虚假, 因为 “他们见没有水” 表示缺乏对真理的认知, “水” 就表示这类认知, 如第一卷所示 (28, 680, 739节).

以赛亚书:

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 因我的百姓快乐. 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呼的声音. (以赛亚书 65:19)

此处 “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 表必没有邪恶, “也不再听见哀呼的声音” 表必没有虚假. 这些细节绝大部分无法通过字义来理解, 只能通过内义来理解, 这就是 “哀呼” (cry) 的情况.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指望公平, 看哪, 却有流血; 指望公义, 看哪, 却有冤声. (以赛亚书 5:7)

这也论及良善与真理的荒废. 此处和先知书的各处一样, 表达了一种互易, 这种互易具有这样的性质: 寻找真理时见到的是邪恶, 由 “取代公平的流血” 来表示; 寻找良善时见到的是虚假, 由 “取代公义的冤声” 来表示. 因为 “公平” 是指真理, “公义” 是指良善, 如前所示 (2235节).

摩西五经中也有类似的互易, 那里论到所多玛和蛾摩拉说:

他们的葡萄树是所多玛的葡萄树, 他们的葡萄是蛾摩拉田园所生的, 是苦毒的葡萄, 整串都是苦的. (申命记 32:32)

此处出现了同样的说法, 因为 “葡萄树” 用来论及真理和虚假, “田园” 和 “葡萄” 用来论及良善和邪恶, 所以 “所多玛的葡萄树” 是指源于邪恶的虚假, “蛾摩拉的田园和葡萄” 是指源于虚假的邪恶; 虚假有两种 (参看第一卷1212节), 故邪恶也有两种. 这两种虚假和邪恶在本节以 “所多玛和蛾摩拉嚷叫声很大, 他们的罪恶极重” 来表示, 这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 经上首先提及 “嚷叫声”, 其次提及 “罪恶”; 首先提及 “所多玛”, 就是源于自我之爱的邪恶, 其次提及 “蛾摩拉”, 就是源于那邪恶的虚假.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