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ble

 

以西結書 17

Study

   

1 耶和華的臨到我說:

2 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謎語,設比喻,

3 耶和華如此:有一翅膀,翎毛長,羽毛豐滿,彩色俱備,到利巴嫩,將香柏樹梢擰去,

4 就是折去香柏樹儘尖的嫩枝,叼到貿易之,放在買賣城中;

5 又將以色列的枝子栽於肥田裡,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樹,

6 就漸漸生長,成為蔓延矮小的葡萄樹。其枝向那鷹,其在鷹以,於是成了葡萄樹,生出枝子,發出小枝。

7 又有翅膀羽毛多。這葡萄樹從栽種的畦中向這彎過來,發出枝子,好得他的澆灌。

8 這樹栽於肥田多水的旁邊,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葡萄樹。

9 你要耶和華如此:這葡萄樹豈能發旺呢?鷹豈不拔出他的來,芟除他的果子,使他枯乾,使他發的嫩葉都枯乾了麼?也不用力和多民,就拔出他的來。

10 葡萄樹雖然栽種,豈能發旺呢?一經東,豈不全然枯乾麼?必在生長的畦中枯乾了。

11 耶和華的臨到我說:

12 你對那悖逆之家:你們不知道這些事是甚麼意思麼?你要告訴他們,巴比倫王曾到耶路撒冷,將其中的君王和首領到巴比倫自己那裡去。

13 從以色列的宗室中取一人與他立約,使他發誓,並將國中有勢力的人擄去,

14 使國低微不能自強,惟因守盟約得以存立。

15 他卻背叛巴比倫王,打發使者往埃及去,要他們馬匹和多民。他豈能亨通呢?行這樣事的人豈能逃脫呢?他背約豈能逃脫呢?

16 他輕看向王所起的誓,背棄王與他所立的約。耶和華: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定要在立他作王、巴比倫王的京都。

17 敵人築壘造臺,與他打仗的時候,為要剪除多人,法老雖領軍隊群眾,還是不能幫助他。

18 他輕看誓言,背棄盟約,已經投降,卻又做這一切的事,他必不能逃脫。

19 所以耶和華如此: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既輕看指我所起的誓,背棄指我所立的約,我必要使這罪歸在他上。

20 我必將我的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羅中纏住。我必他到巴比倫,並要在那裡因他干犯我的罪刑罰他。

21 他的一切軍隊,凡逃跑的,都必倒在刀下;所剩下的,也必分散四方(方:原文是)。你們就知道這話的是我─耶和華

22 耶和華如此:我要將香柏樹梢擰去栽上,就是從儘尖的嫩枝中折一嫩枝,栽於極上;

23 以色列處的栽上。他就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香柏樹,各類飛都必宿在其,就是宿在枝子的蔭

24 田野的樹木都必知道我─耶和華使矮小,矮大;青枯乾,枯發旺。我─耶和華如此,也如此行了。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3901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3901. 教会的最后状态之所以好比聚在 “尸首” 或 “躯体” 上的 “鹰”, 是因为 “鹰” 表示人的理性事物. 当论及良善时, “鹰” 表示真正的理性事物; 但当论及邪恶时, “鹰” 表示虚假的理性事物或推理. “鸟” 一般表示人的思维, 无论正面意义上还是反面意义上 (40, 745, 776, 866, 991, 3219节); 每一种都有某种特定含义. 老鹰因飞得很高, 且眼睛锐利, 故表示理性事物. 这种含义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可以看出来, 我们从中引用下列经文. 首先引用它们表示真正理性事物的经文, 摩西五经:

耶和华遇见在旷野之地, 在空旷, 咆哮, 荒凉之地寻见祂的人; 就环绕他, 教导他, 保护他, 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 又如鹰搅动巢窝, 在雏鹰上面飞翔, 展开双翅接住雏鹰, 背在两翼之上. (申命记 32:10-11)

此处描述并被比作 “鹰” 的, 就是信之真理与良善上的教导. 直到人变得理性并属灵的这一实际过程就包含在这段描述和比喻中. 圣言中所作的一切比喻都是借助有意义的符号, 此处则借助表示理性的 “鹰”.

又:

耶和华对摩西说,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 你们都看见了, 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 把你们带来归我. (出埃及记 19:3, 4)

此处所表相同. 以赛亚书:

那等候耶和华的, 必重新得力; 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 他们奔跑却不困倦, 行走却不疲乏. (以赛亚书 40:31)

“重新得力” 是指在意愿良善方面的成长; “如鹰展翅上腾” 是指在理解真理, 因而在理性方面的成长. 此处和别处一样, 也是用双重表述来阐述主题, 其中一种表述涉及属于意愿的良善, 第二种表述则涉及属于理解力的真理. “奔跑却不困倦, 行走却不疲乏” 同样是双重表述.

以西结书:

你要向以色列家设比喻, 说, 主耶和华如此说: 有一大鹰, 翎毛长, 羽毛丰满, 色彩缤纷, 来到黎巴嫩, 将香柏树梢拧去. 他把它带到贸易之地, 放在香料商人的城中. 它抽芽生长, 成了一棵蔓延的葡萄树. 又有一大鹰, 翅膀大, 羽毛丰满, 看哪, 葡萄树从肥田中栽种它的苗圃向这鹰伸出根来, 长出枝子, 好得多水浇灌它. 但它必荒废. 祂差遣使者往埃及去, 要他们给他马匹和多民. (以西结书 17:2-9, 15)

首先提到的 “鹰” 表示由神性所启示的理性; 第二处提到的 “鹰” 表示源于人自我的理性, 后来通过基于感官经验和记忆知识的推理而变得败坏. “埃及” 表示记忆知识 (参看1164, 1165, 1186, 1462节), “马” 表示由所有这一切产生的理解力 (2761-2762, 3217节).

但以理书:

但以理的异象. 有四个大兽从海中上来, 彼此各不相同. 头一个像狮子, 有鹰的翅膀. 我一直在观看它, 直至它的翅膀被拔去, 它从地上被扶起, 用两脚站立, 像人一样; 又有人的心给了它. (但以理书 7:3, 4)

此处 “有鹰翅膀的狮子” 描述的是教会的第一个状态, “鹰的翅膀” 在此表示源于人自我的理性事物. 当这些被除去后, 源于神性的理性事物和意愿的渴望就被赋予它. 这些由鹰 “从地上被扶起, 用两脚站立, 像人一样, 又有人的心给了它” 来表示.

以西结书对四活物, 或基路伯脸面形像的描述:

四个各有人的脸, 右面各有狮子的脸; 四个左面各有牛的脸; 四个各有鹰的脸. (以西结书 1:10)

它们的轮子被称为基耳加耳 (旋转的轮子), 每一个基路伯各有四脸:

第一张脸是基路伯的脸, 第二张脸是人的脸, 第三张脸是狮子的脸, 第四张脸是鹰的脸. (以西结书 10:13-14)

启示录:

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 前后都长满了眼睛; 第一个活物像狮子, 第二个活物像牛犊, 第三个活物有脸面像人, 第四个活物像飞鹰. (启示录 4:6-7)

显然, 所看到这些活物表示神性奥秘; 因此, 它们脸面的形像也表示神性奥秘. 至于具体是指哪种奥秘不得而知, 除非知道 “狮子”, “牛犊”, “人” 和 “鹰” 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什么. 很明显, “鹰脸” 表示小心谨慎, 因而表示天命; 因为在以西结书, 活物所代表的基路伯表示主的天命 (Providence of the Lord), 免得人凭自己和自己的理性进入信的秘密 (参看308节). 这也表明, 当论及人时, “鹰” 在内在意义上是指理性. 它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 是因为老鹰飞得很高, 并从高处对下面的事物拥有广阔的视野.

约伯记:

鹰隼飞翔, 展开翅膀向南, 岂是借你的智慧吗? 大鹰上腾, 在高处搭窝, 岂是听你的吩咐吗? (约伯记 39:26, 27)

显然, 此处 “大鹰” 表示推理, 推理是聪明的属性. 这就是古教会 “鹰” 的含义, 因为约伯记是古教会的一本书 (参看3540节末尾). 那个时期几乎所有著作都是用有意义的符号来写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 这些有意义的符号被彻底遗忘了, 以致人们甚至不知道 “鸟” 一般表示思维, 尽管它们在圣言如此频繁地被提及, 并且在那些地方明显表示不同于鸟类的某种事物.

“鹰” 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并非真正, 因而虚假的理性事物, 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摩西五经:

耶和华要从远方地极带来一个民族, 如鹰飞来攻击你, 这民族的言语, 你听不懂, 这民族铁面无情. (申命记 28:49-50)

耶利米书:

看哪! 他必如云上来, 他的战车如旋风; 他的马匹比鹰更快. 我们有祸了! 我们败落了! (耶利米书 4:13)

同一先知书:

你这住在石缝中, 盘据在山顶的啊, 你的傲慢, 你心中的狂傲欺骗了你; 你虽如老鹰高高搭窝, 我却从那里拉下你来. 看哪, 他必上腾, 如鹰飞起, 在波斯拉上展开翅膀; 到那日, 以东的勇士心必疼痛, 如临产妇人的心一样. (耶利米书 49:16, 22)

耶利米哀歌:

追赶我们的比鹰更快; 他们在山上追逼我们, 在旷野等候我们. (耶利米哀歌 4:19)

弥迦书:

犹大啊, 要使你秃头, 要为你所喜爱的孩子剪除你的头发, 要大大地光秃, 如同秃鹰, 因为他们都被掳去离开你. (弥迦书 1:16)

俄巴底亚书:

你虽如鹰高升, 在星宿之间搭窝, 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 (俄巴底亚书 1:4)

哈巴谷书:

我必激起迦勒底人, 就是那怀恨暴躁的民族, 向广大之地进发, 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 他们的马比鹰更快, 他们的马兵都从远方而来, 他们飞跑如鹰急速抓食. (哈巴谷书 1:6, 8)

在这些经文中, “鹰” 表示通过推理所引入的虚假, 感官错觉和外在表象就是这虚假的源头. 所引用最后一段先知书经文中的 “迦勒底人” 表示那些外在神圣, 内在却处于虚假的人 (参看1368节); 以及这些荒废教会的人就像巴比伦 (1327节); “广大之地” 表示真理 (3433, 3434节). 真理的荒废由 “向广大之地进发” 来表示. “他们的马” 表示他们的智性事物 (intellectual things), 这些事物是相似的 (参看2761, 2762, 3217节). 从所有这一切清楚可知 “如鹰急速抓食” 是什么意思, 即在真理上急速使人荒凉, 因为这几节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荒凉. 此处用鹰来打比喻, 不过, 如前所述, 在圣言中, 比喻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来设的.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以 “鹰必聚在尸首上” 所设的比喻是什么意思.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1327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1327.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了全地的口音” 表这个古教会的状态, 即内在敬拜开始消失. 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 此处经上说的是 “全地的口音”, 而不象第7节那样说的是那些开始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之人的口音. “全地面” 表教会的状态, 因为 “地” 是指教会 (参看662, 1066节).

关于洪水后的教会, 情况是这样: 圣言特别提到的教会有三个, 即: 第一代古教会, 以挪亚命名; 第二代古教会, 以希伯命名; 第三代古教会, 以雅各命名, 后来以犹大和以色列命名.

名为挪亚的第一代古教会是这样: 它是后续教会之母, 和各教会起初时一样, 相对后来的教会而言, 它最纯全无疵; 这也可从本章第1节清楚看出来, 那里说它有一样的口音, 即有一种教义; 也就是说, 所有教会成员都视仁爱为根本. 但随着时间推移, 如各教会常见的现象, 这个教会也开始退化. 主要原因是, 很多人开始追求自我崇拜, 意欲高人一等, 这从第4节清楚可知, 即 “他们说, 来吧, 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 塔顶通天; 我们要为自己立名. ” 这种人在教会中必然象某种发酵剂, 或引发火灾的火把. 由于亵渎圣物的危险一触即发 (参看571, 582节), 所以按照主的天命, 该教会的状态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 它的内在敬拜消失了, 而外在敬拜保留下来, 这就是此处经上说 “耶和华变乱了全地的口音” 所表示的. 由此也清楚可知, 名为巴别的这种敬拜在第一代古教会中并不盛行, 而是盛行于随后的教会, 此时, 人取代神被敬拜, 尤其是他们死后, 异教诸神就是从这里兴起的.

使内在敬拜消失, 外在敬拜得以保留, 是为了防止圣物遭到亵渎. 因为亵渎圣物会招致永恒的诅咒. 只有那些拥有信之认知并承认它们的人才会亵渎圣物. 没有信之认知的人不会承认, 更不会亵渎它们. 能被亵渎的是内在事物, 因为圣物居于内在事物, 而非外在事物. 这和有人虽行了恶, 但却没有恶意的情形很相似. 他所行之恶不能象蓄意行恶或失去理智者那样被归罪于他. 因此, 凡不相信死后生命存在, 而又进行外在敬拜的, 都不能亵渎属于永生的事物, 因为人不相信它们的存在. 而那些既知道又承认它们之人的情形就不同了.

这也是为何宁可允许人沉浸在欲望和欢乐中, 从而与内在事物隔离, 也不允许他去认识和承认内在事物, 从而亵渎它们. 出于同样的原因, 今天的犹太人则被允许沉浸在贪婪中, 以此避免他们承认内在事物, 因为他们就属于若承认它们, 必会亵渎之的那类人. 没有什么比贪婪更能使人与内在事物隔绝的了, 因为贪婪是一切世俗欲望中最为糟糕的. 这同样适用于教会内的许多人, 也适用于教会外的外邦人, 尽管外邦人是最不能亵渎的. 这就是此处经上说 “耶和华变乱了全地的口音” 的原因, 也是为何这些话表示教会的状态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 它的敬拜变得外在, 里面没有内在敬拜的原因.

以色列人和后来的犹太人被掳为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代表和表示同样的情形. 对此, 耶利米书上是这样写的:

无论哪一族哪一国, 不肯服事这巴比伦王, 也不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 我必用刀剑, 饥荒, 瘟疫刑罚这民, 直到我藉巴比伦王的手将他们毁灭. (耶利米书 27:8)

“服事这巴比伦王, 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 是指被彻底剥夺对良善和信之真理的知识和承认, 由此被剥夺内在敬拜.

这一点在以下经文中看得更清楚, 同一先知书:

所以耶和华论到住在这城里的一切百姓, 就是未曾与你们一同被掳的弟兄,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 看哪, 我必使刀剑, 饥荒, 瘟疫临到他们, 使他们像极坏的无花果. (耶利米书 29:16, 17)

“住在这城里, 未曾到巴比伦王那里” 代表和表示拥有对内在事物的认知, 即对信之真理的认知, 并亵渎它们的人. 论到这种人, 经上说祂降下 “刀剑, 饥荒, 瘟疫”, 也就是对亵渎的各种惩罚, 并使他们 “像极坏的无花果”.

“巴别” 表剥夺他人对真理的一切知识和承认之人. 这一点也是下面这些话所代表和表示的, 同一先知书:

我必将犹大人全交在巴比伦王的手中; 他要将他们掳到巴比伦去, 也要用刀将他们杀戮. 并且我要将这城中的一切货财和劳碌得来的, 并一切珍宝, 以及犹大君王所有的宝物, 都交在他们仇敌的手中, 仇敌要抢夺他们, 抓住他们. (耶利米书 20:4, 5)

此处 “一切货财和劳碌得来的, 并一切珍宝, 以及犹大君王所有的宝物” 的内义表对信的认知.

又:

我必召北方的众族和我仆人巴比伦王来攻击这地, 和这地的居民, 并四围一切的民族. 我要将他们尽行灭绝, 使他们成为废墟, 令人嗤笑, 并且永久荒凉. 这全地必然荒凉. (耶利米书 25:9, 11)

此处 “巴比伦 (即巴别)” 用来描述信的内在事物, 即内在敬拜的荒凉. 事实上, 如前所述, 凡自我崇拜的人都不会拥有信之真理. 他摧毁, 荒废和囚禁一切真实事物. 因此, 巴比伦被称为 “行毁灭的山” (耶利米书 51:25). 有关巴别的更多情况, 可参看前文 (1182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