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Swedenborg's Works

 

新耶路撒冷及其天堂教义 #0

Study this Passage

/ 325  
  

新耶路撒冷及其天堂教义

史威登堡(瑞登堡)著

史威登堡读书会翻译, 刘广斌修译

/ 325  
  

史威登堡读书会翻译,刘广斌修译 (English Meaning: translated by Swedenborg Study Team, revised by Guang Bin Liu)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4581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4581. “在那上头奠酒” 表真理的神性良善. 这从 “奠酒” 的含义清楚可知, “奠酒” 是指真理的神性良善, 如下文所述. 不过, 我必须首先说一说何为真理的良善. 真理之良善在别处被称为信之良善, 也就是对邻之爱, 或仁爱. 有两种普遍的良善, 其中一种被称为信之良善, 另一种被称为爱之良善. “奠酒” 表示信之良善, “油” 表示爱之良善. 那些被主经由内在途径带入良善的人处于爱之良善, 而那些被主经由外在途径带入良善的人处于信之良善. 属天教会成员, 以及至内在或第三层天的天使处于爱之良善; 而属灵教会成员, 以及中间或第二层天的天使则处于信之良善. 因此, 前一种良善被称为属天良善, 后一种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 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出于良善的意愿而意愿良善与出于对良善的理解而意愿良善之间的区别. 因此, 后一种, 也就是属灵良善, 或信之良善, 或真理之良善就是 “奠酒” 所表示的; 而前一种, 也就是属天良善, 或爱之良善则是 “油” 在内义上所表示的.

诚然, 若不凭借内义, 没有人能看出 “油” 和 “奠酒” 表示这类事物; 然而, 谁都能看出, 它们代表神圣事物, 因为若非它们代表这些神圣事物, 那么在一根柱子上奠酒或浇油不就是某种可笑的偶像崇拜行为吗? 这就像国王的加冕礼. 在这种场合所举行的仪式, 如: 把王冠戴在他头上; 把油从角中倒在他前额, 手腕上膏抹他; 把权杖, 剑和钥匙递到他手上; 给他穿上紫袍, 然后让他坐到银色宝座上, 之后他穿着这些服饰骑在马上, 再后来在席上被显贵人侍奉, 以及其它许多仪式, 若非表示并意味着神圣事物, 又会是什么呢? 这一切仪式若非代表神圣事物, 凭它们与天堂, 因而教会的事物相对应而神圣庄严, 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 只是规模大点而已, 或像舞台上的表演.

但所有这些仪式都能追溯到上古时代, 那时, 仪式凭它们代表神圣事物, 以及与天堂, 因而教会中的神圣事物对应而神圣. 即便如今, 它们被视为神圣, 也不是因为人们知道它们代表什么, 或对应什么, 而是通过可以说对所使用符号的解释. 然而, 倘若人们知道王冠, 油, 角, 权杖, 剑, 钥匙, 紫袍, 银王座, 骑在白马上, 吃饭的时候由显贵人侍候, 这一切都代表什么, 各自又对应什么样的神圣事物, 他们就会以一种更神圣的方式来思想这些事物. 可他们不知道, 说来奇怪, 他们竟然不想知道; 事实上, 这种知识已经匮乏到包含在这类仪式和圣言每一部分中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已经从当今之人的脑海中抹去的地步.

“奠酒” 表示真理之良善, 或属灵良善, 这一点从奠酒所用的祭物可以看出来. 献祭的时候, 祭物来自牛群, 要么来自羊群, 代表对主的内在敬拜 (922, 923, 1823, 2180, 2805, 2807, 2830, 3519节). 在这些祭物上再添加素祭和奠祭. 素祭由细面粉调油制成, 表示属天的良善, 或也可说, 爱之良善, “油” 表示对主之爱, “细面粉” 表示对邻之仁. 但奠祭由酒构成, 表示属灵的良善, 或也可说, 信之良善. 因此, 这二者, 即素祭和奠祭, 一起与圣餐中的饼和酒所表相同.

素祭和奠祭添加到燔祭和祭物上, 这一事实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每天常献上两只一岁的羊羔; 早晨要献这一只, 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 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 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 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为奠祭; 那一只羊羔也是这样. (出埃及记 29:38-41)

又:

摇这捆初熟谷物的日子, 你们要把一岁, 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羔献给耶和华为燔祭. 同献的素祭, 就是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 同献的奠祭, 要酒一欣四分之一. (利未记 23:12, 13, 18)

又:

离俗人离俗的日子足满的那一天, 他要将供物 (祭物) 奉给耶和华, 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 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民数记 6:13-15, 17)

又:

那献燔祭的, 就要将细面伊法十分之一, 并油一欣四分之一, 调和作素祭; 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 为公绵羊的燔祭以一种方式, 为公牛的燔祭以另一种方式. (民数记 15:3-5, 11)

要与每天例常献的燔祭一同献上奠祭, 为这一只羊羔, 要同献酒一欣四分之一; 在圣所中, 你要将醇酒奉给耶和华为奠祭. (民数记 28:6, 7)

此外, 关于各种祭物中的素祭和奠祭, 可参看民数记 (28:7-31; 29:1-40).

素祭和奠祭就具有这样的含义, 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 爱与信构成敬拜的一切事物; 在圣餐中, “饼” (就是前面所描述的细面调和油制成的饼) 和酒表示爱与信, 因而表示敬拜的一切事物, 如前所述 (1798, 2165, 2177, 2187, 2343, 2359, 3464, 3735, 3813, 4211, 4217节).

但当人们逐渐远离对主之敬拜的纯正代表, 转向别神, 并向他们奠酒时, 奠酒或奠祭就表示与仁和信对立的事物, 也就是尘世之爱的邪恶与虚假; 如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诸神当中欲火焚烧. 你也向他们浇了奠祭, 献了素祭. (以赛亚书 57:5-6)

“在诸神当中欲火焚烧” 表示对虚假的贪恋, “诸神” 表示虚假 (4402, 4544末尾节). “各青翠树下” 表示对一切虚假的信靠 (2722, 4552节). “向他们浇了奠祭, 献了素祭” 表示对这些虚假的敬拜. 又:

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 忘记我的圣山, 给迦得 (即: 外国人的神) 摆桌子, 给弥尼盛满调和酒的. (以赛亚书 65:11)

耶利米书:

儿子捡柴, 父亲烧火, 妇女抟面做饼, 献给天后, 又向别神浇奠祭. (耶利米书 7:18)

又:

我们定要成就我们口中所出的一切话, 向天后烧香, 向她浇奠祭, 按着我们与我们列祖, 君王在犹大的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样. (耶利米书 44:17-19)

“天后” 表示一切虚假, 因为 “天上的众军” 在正面意义上表示真理, 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 因此 “国王” 和 “王后” 也是如此; 因此 “王后” 表示一切 (虚假), “向她浇奠祭” 表示敬拜它们.

又:

迦勒底人必来焚烧这城和其中的房屋. 在这房顶上, 人曾向巴力烧香, 向别神浇奠. (耶利米书 32:29)

“迦勒底人” 表示其敬拜涉及虚假的人; “焚烧这城” 表示摧毁并荒废那些其教义教导虚假的人. “在这房顶上, 人曾向巴力烧香” 表示对邪恶的敬拜; “向别神浇奠” 表示对虚假的敬拜.

何西阿书:

他们必不得住耶和华的地; 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 他们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 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 (何西阿书 9:3, 4)

“不得住耶和华的地” 表示不居于爱之良善; “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 表示教会的理解力将变成事实和感官知识; “他们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 表示出于推理的不洁和亵渎的欲望; “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 表示没有基于真理的敬拜.

摩西五经:

他必说, 他们的神, 他们所投靠的磐石, 就是向来吃他们祭牲的脂油, 喝他们奠祭之酒的, 在哪里呢? 让他们兴起来帮助你们吧! (申命记 32:37-38)

“神” 和前面一样, 表示虚假; “就是向来吃他们祭牲的脂油” 表示他们摧毁敬拜的良善; “喝他们奠祭之酒的” 表示他们摧毁敬拜的真理; 经上还提到 “浇奠的血”, 诗篇:

追求别神的, 他们的愁苦必加增; 他们所浇奠的血我不献上; 我嘴唇也不提他们的名. (诗篇 16:4)

这些 “浇奠” 表示对真理的亵渎,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血” 表示向仁所施的暴行 (374, 1005节), 以及亵渎 (1003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4535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4535. 第35

最后的审判 (续)

自26章以后的各章开头几节解释了主关于祂的降临或世代末了的预言; 并反复说明祂的降临或世代末了表示教会的末期, 这在圣言中被称为最后的审判. 那些目光无法超越字义的人必以为最后的审判就是这个世界的毁灭, 这种想法尤其出自《启示录》, 在那里, 经上说:

我看见一个新天新地. 因为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已经过去了, 海也不再有了. 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 (启示录 21: 1-2节)

还出自以赛亚书中的预言, 那里有类似的话:

看哪, 我造新天新地; 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 也不再涌上心头了. 你们当因我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 因为看哪, 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 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 (以赛亚书 65:17, 18; 66:22节)

那些目光无法超越字义的人必断定, 整个天堂连同这个大地要毁灭; 到那时, 死人 (第一次) 要复活, 住在新天新地上. 但圣言不是这么理解的, 这一点从提到天与地的许多其它经文可以看出来. 对内义但凡有点相信的人能清楚看出, “一个新天新地” 是指一个新教会; 当前教会过去时, 这个新教会就会取而代之 (参看1733, 1850, 3355节); “天” 是该教会的内在, “地” 是该教会的外在.

前教会的末期和新教会的初期就称作 “世代的末了” (consummation of the age), 主在马太福音 (24章) 中曾论及这 “世代的末了”. 它们还称作 “主的降临”, 因为那时, 主会离开前教会, 进入新教会. 这就是 “世代的末了” (consummation, 经上或译为灭绝的事, 毁灭之事, 毁灭, 灭绝等), 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看出来, 如以赛亚书:

到那日, 所剩下的, 就是雅各所剩下的, 必归回全能的神. 以色列啊, 你的百姓虽多如海沙, 惟有剩下的归回. 原来灭绝的事已定, 必有公义涨溢. 因为主万军之耶和华在全地之中, 必行毁灭之事, 铁定之事. (以赛亚书 10:21-23节)

同一先知书:

现在你们不可亵慢, 恐怕你们的刑罚加剧. 因为我从主万军之耶和华那里听见, 要施行毁灭之事, 铁定之事. (以赛亚书 28:22节)

耶利米书:

耶和华如此说, 全地必然荒凉, 我却不毁灭净尽. (耶利米书 4:27节)

西番雅书:

我要使人受困苦, 以致他们像瞎子行走, 因为他们得罪耶和华. 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 他们的肉必抛弃如粪土. 因为耶和华要彻底毁灭这地的一切居民, 必猝然灭绝. (西番雅书 1:17-18节)

从此处提到的每个细节明显可知, “毁灭” (或灭绝) 是指教会的末期.

“地 (或陆地)” (earth or land) 表示教会, 原因是: 迦南陆地是自上古时代起教会一直所在的陆地, 后来则是建在雅各后代当中的教会代表所在的陆地. 当说这陆地或地 “毁灭或灭绝” 时, 意思不是说住在那里的民族, 而是说存在于教会所在的那个民族当中敬拜的神圣. 因为圣言是属灵的, 这陆地或地本身并不是属灵的, 住在那里的民族也不是属灵的, 唯有构成那里教会的东西才是属灵的. 迦南陆地是自上古时代起教会一直所在的陆地 (567, 3686, 4447, 4454, 4516, 4517节); 因此, 在圣言中, “陆地” 表示教会 (566, 662, 1066, 1067, 1262, 3355, 4447节). 由此明显可知以赛亚书中 “在全地之中, 必行毁灭之事”, 以及西番雅书中 “猝然灭绝这地的一切居民” 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 住在那地的犹太民族并未被 “灭绝”, 被 “灭绝” 的是他们当中敬拜的神圣.

“末了” (consummation, 经上或译为终止, 结局) 的这种含义在但以理书看得更清楚:

为你百姓和你圣城, 已经定了七十个七, 要终止罪过, 封住罪恶, 赎尽罪孽, 引进永义, 封住异象和预言, 并膏至圣所. 一七中间, 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 最终荒凉临到那毁坏可憎的鸟身上, 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 直到所定的结局. (但以理书 9:24, 27节)

由此可见, 门徒对主说 “你降临和世代的末了, 有什么预兆呢” (马太福音 24:3节) 这句话时所问的 “世代的末了” 无非表示教会的末期. 主的这些话, 就是该福音书最后一节所表相同:

耶稣对门徒说,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 都教训他们遵守, 我就天天与你们同在, 直到世代的末了. (马太福音 28:20节)

主之所以说, 祂与门徒同在, 直到世代的末了, 是因为主的十二门徒与以色列十二支派所表相同, 也就是说表示爱与信的一切事物, 因而表示教会的一切事物 (参看3354, 3488, 3858节); 十二支派所表相同 (3858, 3926, 3939, 4060节). 前面已反复说明, 当仁, 因而信不复存在时, 教会的终结或末了就到来了. 蒙主的神性怜悯, 我们将在下文说明, 当今教会, 就是所谓的基督教会几乎毫无仁和由此而来的信幸存下来; 因此, 其世代的末了就在眼前.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