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ble

 

但以理書 12

Study

   

1 那時,保佑你本國之民的天使長(原文是君)米迦勒必站起來,並且有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你本國的民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

2 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

3 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的,必發光,直到永永遠遠。

4 但以理啊,你要隱藏這,封閉這,直到末時。必有多人來往奔跑(或譯:切心研究),知識就必增長。

5 我─但以理觀,見另有兩個人站立個在河這邊,個在河那邊。

6 有一個問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細麻衣的:這奇異的事到幾時才應驗呢?

7 見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細麻衣的,向舉起左右,指著活到永遠的主起誓說:要到一載、二載、半載,打破民權力的時候,這一切事就都應驗了。

8 見這話,卻不明白,就:我啊,這些事的結局是怎樣呢?

9 :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為這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

10 必有許多人使自己清淨潔白,且被熬煉;但惡人仍必行惡,一切惡人都不明白,惟獨智慧人能明白。

11 從除掉常獻的燔祭,並設立那行毀壞可憎之物的時候,必有一九十日。

12 等到一三十五日的,那人便為有福。

13 你且去等候結局,因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來,享受你的福分。

   

Commentary

 

但以理书中关于末世的预言的阐释

By Andy Dibb (machine translated into 中文)

Photo by Caleb Kerr

第十二章接续了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中概述的事件线索,但它标志着各章顺序的重大变化。前面两章涉及悔改后诱惑的开始,并详细描述了诱惑的过程,直到最后,北方的王被消灭。这次毁灭标志着对诱惑的胜利。

然而,就像所有的胜利一样,还有一些 "清理 "工作要做,这在本章的前三节中有所描述。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开头的经文是天使对但以理讲话的延续。这提醒我们,这最后的试探是在悔改之后发生的。

第1-4节

在试探中的胜利带来了对以前状态的判断。我们已经在第七章中了解了属灵审判的概念,当时但以理看到了坐在火热宝座上的万古之神的异象。那一章描述了对我们外部行为的审判(记得这个异象发生在伯沙撒的统治时期)。主要是基于对我们生活的个人评价,才发生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一旦我们看到我们自己容易作恶,我们看到它的来源和它的影响,我们就可以被带入一个更大的审判中。这个审判在第九章的悔改序列中描述,因为真正的悔改是对我们生活状态的判断,并承诺拒绝和克服它。

审判总是涉及到斗争,特别是当涉及到我们人格的两个侧面或方面时。这场斗争的事件在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的试探中有所描述。然而,当良知获得上风时,我们就进入了灵性发展的最后状态,从残余的邪恶和虚假中分离出来,从主那里获得越来越强的良善状态。

本章中审判的手段是米迦勒,他是站在你的子民身边的大王子。我们第一次见到米迦勒是在第十章,当时对但以理说话的天使指出,米迦勒被派来帮助他,米迦勒总是在保护方面被提及,如在本章中他 "看守你的子民",在启示录中他保护披着太阳的女人。

在这一节中,米迦勒被称为 "伟大的王子",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因为王子是国王的儿子,是土地上的首领,是领导者。

属灵的防卫是与邪恶和虚假的斗争,由于现在描述的状态是战胜诱惑,我们可以假设米迦勒在整个过程中都在我们身边,只是当我们处于诱惑的状态时,我们并不总是意识到或意识到与我们在一起的真理。诱惑使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变得模糊,因为在诱惑中我们感觉到对真理的拉扯和远离是一样的。我们常常不能认识到真理是什么,这使我们有可能陷入邪恶的状态。

然而,当我们从诱惑中走出来时,我们就会很清楚地看到真理。因此,米迦勒将 "站起来",好像他以前没有站过一样。这代表了一种新的清晰度,因为在我们自私的倾向被打败后,我们可以看到真理的光辉。"站起来 "代表指导我们通过各种诱惑的真理成为我们思想的中心和不容置疑的中心。请注意,米迦勒将 "看守你子民的儿子",这里再次强调了真理。正如我们之前指出的,"儿子 "表示我们头脑中的真理。

那么,在这最后一章中发展的原则是,虽然在我们受试探的过程中,良心可能会受到打击,但如果我们胜利了,良心就会成为我们受试探后的主要力量。米迦勒站起来看守我们的子民,描述了这一发展,因为战斗和保护的真理,在死荫的山谷中引导我们,现在引导我们进入智慧的光芒。

真理的视线引导我们进入新的状态。当我们在它的光中审视我们的生活时,我们仍然会发现许多事情与我们对真理的新认识相反,并干扰我们对真理的新认识及其相应的愿望,即在精神和自然方面做善事。其结果是 "麻烦,自从有国以来,直到那时候,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麻烦"。

这个 "麻烦 "是不同的。在胜利之前,我们的属灵麻烦是诱惑,或善与恶之间的冲突。我们被撕成两半。然而,清晰的胜利不会带来这种麻烦,因为一旦诱惑被克服,促使它的邪恶或虚假就会失去对我们的力量。

这些东西大多以习惯性的感觉、想法和行为的形式出现,由于它们已经被实践了很久,即使它们不再与它们的基本来源有联系,也仍然与我们在一起。胜利的效果是注意到这些,并从我们的生活中拒绝它们。

请注意天使对但以理说的话:"到那时,你的百姓,凡记在书上的,都要得救"。这个承诺是,在胜利之后最后分离出邪恶的思想和情感时,与但以理有关的状态,或者说良心,将被聚集起来保存。

拯救的应许对胜利主题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不相信我们的诱惑最终会消退,我们就永远不会管理精神上的能量来与它们斗争。生活看起来既无意义又无希望。然而,但以理书的全部内容都指向最终的解脱,这个想法像一条线一样贯穿于历史和预言部分。还记得但以理如何从耶路撒冷被掳走吗?当他先是得到太监主人的青睐,然后又得到尼布甲尼撒的青睐时,他就得到了解救。在第二章中,他因能够解释国王的梦而免于死亡。在第三章,他的朋友在火炉中得救。他又在狮子坑里被救出来,如此反复。在预言部分,这个主题在试探和和平的交替状态中继续。每一种和平状态都是一种解救。

从邪恶中解脱就是从诅咒中解脱(天国的秘密8018).当我们自私的一面在我们的生活中肆意妄为时,就像尼布甲尼撒和其他人一样肆意妄为,我们就处于属灵的危险之中。自私把我们拉入地狱,就像水流把船拉出海面。除非一个人找到抵制这种拉扯的方法,否则我们会发现自己处于灵性毁灭的深处。主将我们从这种命运中解救出来,给我们一个良心--我们心中的丹尼尔。

在历史上,主拯救了人类,当他来到世界上,使神圣的真理,即逻各斯,有可能下降到一个水平,可以与人类的邪恶互动。主与邪灵互动,他忍受了试探,甚至允许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使他的真理有可能继续向下渗透到我们的水平。我们有能力学习这个真理,并使它不仅成为我们思想的基础,而且成为我们的动机和行动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被释放。拯救是主的最终怜悯行为。

然而,并非我们所有的状态都能被释放。我们的自私、贪婪、傲慢和骄傲,这些在试探的阵痛中被带上的东西不能被净化和提升到天堂。它们必须被完全抛弃,成为我们灵性生活的障碍。在我们按照主的要求所做的事情上,也就是到此为止的悔改和改造的事情,可以被提升。因此,天使对但以理说:"到那时,你的百姓,凡记在书上的,都要得救"。

我们的 "生命册 "是我们记忆中的记录,记录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行为,而救赎是主对这些行为的记忆或注意(天国的秘密8620).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不悔改的,是沉浸在自私的状态中,那么我们的生命册就会反映这一点,主看到我们就会想起我们的自私。然而,如果像本章中的情况一样,我们的生活是良心的逐步发展,伴随着看到我们的动机邪恶和不断与之斗争,那么我们的生命册将反映出一个不断成长的精神。

其结果将是生命的逐渐完善。人们不应该认为,一旦我们在诱惑中取得了胜利,我们的生活就会趋于平缓,陷入精神停滞。天使不断地被完善到永恒--只是从他们发达的状态来看,他们不会像我们那样经受诱惑。对他们来说,拒绝自己内心的不完美,接受主自己种植在他们精神里的更高的、....wore的精神事物,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情。

因此,但以理被告知,在被解救之后,"睡在地上尘土中的人,有许多要醒过来,有的得永生,有的得羞耻,受永远的藐视。"

根据前面所说的情况,这节经文的意思相当清楚。"睡在尘土里的人 "描述了我们的各种状态,我们的思想和感觉,我们看待事物的习惯性方式,这些都是 "睡着 "的,因为它们被埋没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沉睡 "一般意味着处于蒙昧状态,我们之前已经多次看到。

地上的尘土 "让人想起《创世纪》中的创世故事,上帝用 "地上的尘土造出一个信来,将生命的气息吹在他鼻孔里,人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因此,我们被带回到完美的生命的意象,由上帝形成,生活在伊甸园中。

然而,在我们达到这种状态之前,我们仍然要在这种精神发展中得到完善 注意我们身上的一切都可以被提升,因此我们的一些状态被唤醒,"得到永生,一些得到羞耻和永远的蔑视"。

我们的思想也是如此。在另一个将我们带回创世纪早期的图像中,但以理给出了苍穹和星星的象征。这两样东西都是上帝在创世记中创造的,都代表了重生的心灵的完美。然而,再一次有一个净化的过程,因为 "有智慧的人要发光",那些 "转向公义的人就像星星,直到永远"。

因此,受诱惑后的状态是灵性日益发展和和平的状态。但以理书没有进一步详细阐述这些观点,但从圣经的其他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和平是如何在我们心中形成的。一旦制服了自私,将其所有可怕的影响从我们的生活中根除,我们就会向天堂的奇迹敞开。天堂的教义中给了我们这种状态的一个暗示。"这样的人在为上帝的缘故而崇拜上帝,为邻居的缘故而服务时感到高兴,为善的缘故而行善,为真理的缘故而说真理。他们不愿意通过任何慈善行为或信仰点来获得功德,他们逃避和厌恶邪恶,例如敌意,或仇恨,报复,或通奸,甚至想做这些事情的意图(新耶路沙冷及其天国教义167).

即使对这段经文进行最随意的思考,我们也会发现这种状态与尼布甲尼撒和伯沙撒所代表的自私状态是多么不同,它与从海中出现的野兽的凶恶或母山羊的小角的浮夸相去甚远。悔改和诱惑打破了这些东西对我们思想的影响,主以他无限的怜悯,赦免了我们的罪过,并以和平来恩赐我们。

因此,但以理书得出了结论。当天使向但以理描述完这些事情后,他给他一个最后的警告。"但以理,你要把话闭上,把书封住,直到末了的时候;必有许多人往来奔走,知识也要停止。"

这些话标志着天使对但以理讲话的结束。它们提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为什么但以理要 "闭口不言,封住书"。虽然著作没有对这些话可能意味着什么作出任何指示,但它们可以被解释。

把话闭上,把书封上,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把应许隐藏起来(《圣经》)。破解啟示錄257),不是永久性的,而是 "直到末日的时候"。正如我们以前看到的,时间表示一种状态。在但以理看到这个异象的时候,试探还没有结束。记住,这个异象发生在玛代人大流士的第一年(第11章)。大流士描述的是外在的精神状态,即发生试探的状态。

因此,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是对将要到来的状态的承诺,既是试探的状态,也是胜利的状态。但胜利还没有到来。我们需要知道,如果我们对主有信任和信心,如果我们在属灵生活中坚韧不拔,我们将获得胜利--不是靠我们的力量,而是靠主的力量。然而,这种对试探的认识仅仅是智力上的。如果我们确切地知道我们受试探的结果,那么试探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我们知道我们会在试探中失败,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尝试,如果我们知道我们会赢,同样也没有必要去尝试。所以结果必须对我们保密。胜利的承诺及其和平就在那里,但真正的和平只有在我们准备好的时候才能展现给我们。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沉浸在无知的状态中。但以理书的主旨是描绘试探的兴起,我们罪恶的起源,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试探战胜它们。天使向但以理指出,"有许多人要往来奔走",再次表明我们灵性状态的变化。我们必须经过一个又一个的状态,然而,每当我们面对诱惑并战胜它时,我们就更接近天使在本章中所承诺的最终和平状态。

所以他的结论是:"知识要增加"。知识对我们的灵性成长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邪恶,它从哪里来,以及如何克服它。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识别主在我们的试探中给予我们的和平和安宁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超越我们的自私,真正在主的光明中发光发热。

第5-13节

随着天使对但以理所讲的话接近尾声,我们也被带回到但以理本人。可以说,突然间,我们又回到了异象开始之前的地方。为了恢复我们的记忆,我们需要回到第十一章的开头,"玛代人大流士元年"。从历史上看,这个异象一定是发生在伯沙撒 "在天平上称量,发现有余 "之后不久。如果我们把思绪拉回到第五章和第六章,我们就会想起伯沙撒的亵渎行为和大流士的愚昧。这些状态是一个很好的点,可以把我们重生的最后阶段联系起来,因为虽然大流士的统治标志着一个新的属灵开始,与贝沙撒彻底决裂,但我们的属灵工作还没有完成。

当人们离开自私或邪恶的状态,接受新的善的状态时,他们就会重生。正如但以理书中非常清楚的那样,这只有通过忏悔和改革的过程才能发生。我们可以放弃我们的尼布甲尼撒和伯沙撒状态,走到北方的国王和他的走狗可以从我们的头脑中驱逐的地步。

但以理的异象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理想,并希望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唤起希望。我们可以悔改,我们可以克服,正如主在《启示录》中所承诺的那样。"凡得胜的,我必赐给他吃生命树,就是在神的乐园中间...。得胜的人必不被第二次的死所害......" (启示录2:7, 11.有关进一步的承诺,请咨询 启示录2:17, 2:26, 3:5, 3:12, 3:21.)

回到但以理书,使我们有些震惊地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看着南北诸王之间激烈争战的画面,几乎让人觉得我们的灵性进展是自动发生的。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接近事实。诱惑是由我们的投入而产生的,或赢或输。如果我们希望获胜,那么我们的良知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并不否定对理想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良心不能在真空中领导我们,它必须知道该把我们引向何处。但它仍然必须引导。

但以理在 "大流士统治的第一年 "所代表的良知站在我们精神生活的起点上。我们知道从头到尾该期待什么。每一个异象都为我们铺设了一条新的道路,挑战我们看到我们错误思想和邪恶意图的根源。每一种审判状态都站在我们面前,呼唤我们选择一种方式或另一种。和平与诱惑的交替出现提醒我们,并非所有的再生都是艰苦的工作--当我们的精神进步开始影响我们的思想时,会有休息和和平的时候。我们的力量也会增长--我们的诱惑可能会变得更加猛烈,可能会反复出现,但每一步我们都会更适合面对和战胜它们。

在被告知 "闭口不言,封住书 "之后,但以理发现自己正看着两个天使,在河岸的两边,与米迦勒不同,这两个天使没有名字,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在河岸的两边,而且其中一个 "穿着麻布衣服"。

这个异象的意义在于三个主要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良知开始带领我们重生的工作的最后准备。在灵界,二元性的事物代表着爱和智慧,而这又是由一个人心灵的两面来描述的,意志,或爱的能力,以及理解,或增长智慧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来自人类心灵的基础,因此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基础。

意志和理解力是通过天使和灵的方式与灵界联系在一起的。既然有以爱为主的天使和灵,有以真理为主的天使和灵,那么,每个人都有两个天使,一个负责意志,一个负责理解,随时与他或她在一起--没有他们,我们就会失去与灵界的联系而死亡。

但以理在他的异象中看到了这种存在的双重性,即两个天使在河边,可以说,他们之间被河的存在所连接;因为河,正如我们之前所看到的,代表真理之流;因为河代表一个人的智慧(天国的秘密7323).我们在但以理书中看到的最后一条河是第十章中提到的底格里斯河,因为它是一条向东流的河,描绘了真理的理解力,或智慧,引导我们走向主。从本质上讲,这是良心的工作,所以我们可以说,但以理书中两个天使的异象,一个在河岸,是良心的形象,将意志和理解力结合在一起,为重生而努力的理想。当然,如果我们的思想中没有这三个组成部分,重生就不可能发生;我们的意志和理解力必须与我们的良知和谐地工作,它们一起引导我们。

然而请注意天使之间的区别。一个是 "穿麻衣的",这个因素成为这两个天使之间的区别特征。但以理以前曾见过一位穿麻布衣服的天使,也是在底格里斯河岸。在第十章中我们读到"我一看,有一个穿麻衣的人,腰里束着乌法的精金"。

正如我们在该节经文的解释中所看到的,亚麻布 "代表来自圣言的纯正的真理" (天国的秘密9872, 破解啟示錄691, 启示录951).那么,我们可以假设这位天使描述的是理解力,因为理解力是由圣言中的真理形成的,充当意志的领袖或指导。这并不奇怪,这就是另一个人所咨询的天使,他默认必须代表意志。还有一个特点是,意志的欲望是从对真理的认识和在诱惑中战胜邪恶的结合中形成的,渴望完成重生的过程。

当我们处于重生的过程中时,似乎我们永远不会完成,而且在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生中,我们往往不会完成。然而,由于重生过程的结果形成了新的意志,所以形成了一种渴望完成的愿望。就像旧的意志受到自私的感染,想要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欲望一样,新的意志也想要自由地表现自己,不受自私的阻碍。有时,我们可能会感觉到这种内在的欲望是一种急切地想把诱惑的状态结束并完成。

其结果是来自意志的问题:"这些奇迹的实现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什么时候能完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完善,重塑成上帝的形象和样式,野兽被消灭,北方的王的权力结束?

答案只能来自于真理,因为如果真理指导和引导我们的意图,那么到时候真理就会克服自私自利带来的障碍。因此,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必须服从于我们所知道的真理。因此,身穿亚麻布衣服的人回答 一开始,但以理把他描述为在河岸上,但后来他在第六和第七节都把他描述为 "在水面上"。

这个 "在水面上 "的定位让人想起《创世纪》中描述的创世的第二天,"水 "在苍穹之上和之下分开。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多次指出,"水 "是真理的象征,水在苍穹之上和之下的划分描述了当一个人重生时,他或她如何尽早意识到私人的、属灵的、内在的自我与公共的、世俗的外在的自我之间的区别。天国的秘密24).创造的故事和但以理书中的人在这一点上所经历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平行关系。因为现在,在给但以理的启示性异象之后,我们能够看到,对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仍需完成的工作有一个概念,然后我们才能放松地进入天堂的和平。由于这个原因,"穿麻衣的人",即我们的良心,从我们头脑中更高、更内在的概念中说话。

当他说话时,他将他的话语与手势相匹配,举起他的右手和左手朝向天堂。这种象征意义又是熟悉的,因为一只手代表一个人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代表我们与真理的关系的双重、匹配的力量。只有当我们对真理的理解与我们对真理的喜爱或喜悦相匹配时,真理才有能力把我们从自我中解救出来。右手描绘了我们对真理的喜爱,而左手则是我们的理解。 天国的秘密2701),这些都被抬起来,承认重生的力量只来自于主。

因此,知识上承认我们需要经历试探和胜利的状态,以达到完全自由的解脱,不可能有捷径,或半途而废,这在那些神秘的话语中被描述为 "这将是一段时间,时间和半时间"。

圣经中很少有短语像这些短语一样被赋予了神秘的含义,但如果根据其适当的上下文和内在的意义来理解,也没有什么比这更简单了。正如我们在这项研究中一再看到的那样,"时间 "在圣经中描述的是一种状态。我们只有经历了重生的所有状态,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

天使在这里将状态的进展描述为 "时间、次数和半时间",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 "一个状态、多个状态和部分状态"。换句话说,任何部分都不能遗漏。整本但以理书的每一个细节都显示了这些状态是什么,从头到尾稳定地遵循和发展它们。我们需要处理这些状态。如果尼布甲尼撒在我们的意图中肆意妄为,或者如果伯沙撒控制着一个亵渎神明的外部,我们就不能得到重生。如果我们像大流士一样以自己的重要性自居,我们也不会找到平安。我们需要抓住从我们自己思想的阴暗深处产生的野兽,并把它们赶出去。我们需要让真理来审判我们,并敬畏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我们自己,还有主的绝对仁慈,给了我们战胜它的精神力量。如果我们缩短了这些阶段中的任何一个,我们就会在我们身上留下一个火焰,不管它有多小,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会爆发成更大的火焰。我们不能急于再生,我们必须通过这些状态--所有这些状态。

当我们通过重生的各个阶段时,主重新安排我们的生活。曾经无序的事情被重新安排了。这发生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层面,包括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动。这种重新安排在天使的话中得到了描述,那就是 "当圣民的力量完全被打碎的时候",末日就会到来。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我们身上的 "圣民 "被打碎了,这似乎意味着邪恶获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描述的内容在《启示录解释》(1968年:瑞典堡基金会)中得到了更好的翻译,它说 "然后他们要结束分散圣洁之人的[力量]"。当 "他们"--英文中省略的词--被认为是指自私的势力时,诱惑就变成了。正如在但以理书中从一端到另一端所显示的那样,自私的目的是使万物归向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不断地努力使良知逃跑,就像但以理两次被置于人身危险之中,以及母山羊如何使公羊逃跑。然而,在诱惑中的胜利阻止了这一切,结束了 "圣洁之人力量的分散",因为在胜利中,与我们一起的圣洁状态被巩固和聚集起来。秩序从自私的无序中被创造出来。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可以说再生已经完成。

先知但以理只听到穿亚麻布衣服的天使的隐晦话语。他不能理解,就像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生命中再生过程的程度。我们只可能看到我们生活中的邪恶的一小部分,因为看到它们的全部将完全淹没我们。因此,但以理感到困惑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个过程似乎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可能会感到我们的再生过程将永远不会完成。

然而,天使的反应是一种安慰。他说:"这些话,"他说,"都关上了,封住了,直到末了的时候。"类似的话在第一章前面已经阐述过了,在那里我们看到,"关上了,封住了 "意味着隐藏起来不让人看见。我们在重生过程中的工作是展望最后的解救时间,但在这样做的时候要认识到,主通过他神圣的天意工作,将带领我们到达那个点。从来没有一个时间,我们可以说 "我只剩下这样那样的事情要做,然后我就完成了"。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即使是作为天使,我们也会被完善到永远。

然而,我们必须牢记,自我判断和拒绝邪恶和虚假的过程是持续的。"许多人必得洁净,成为洁白精良,但恶人必行恶事"。这些话给我们的进步的前后下垂的摆动作了一个美妙的描述。事实是,我们无法拒绝我们的邪恶状态,直到它们对我们来说是清楚的,直到我们能够看到它们的起源,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破坏性过程的进展;然后,心甘情愿地拒绝它们。

尽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永远的时间,但它会接近尾声。在第11节中,天使对我们陷入邪恶的过程提出了一个时间限制(假设我们行使我们的良心来拒绝邪恶,并从邪恶中走出来),他说:"从日祭被夺去,荒凉的可憎之物被立起来的时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天"。

关于日祭被夺去的描述在第八章,这个过程从公羊身上长出的小角开始。它代表了我们作为邪恶的直接结果的虚假思想--换句话说,就是自私、贪婪、傲慢和骄傲在我们心中的影响。这种虚假是毁灭性的,因为不是那种使邪恶活动成为可能的虚假思想,而是因为我们实际上处于邪恶中而产生的思想。在但以理的注视下,这个小角蔓延开来,表明这种邪恶在我们心中的毒害影响。最终它夺走了我们谦卑地敬拜主的能力。我们每天的牺牲就是对主的那种谦卑的敬拜,当我们停止实践的时候,我们的灵命就处于危险之中。我们可以从这种灾难的边缘回来,但只能通过诱惑的战斗。

荒凉的可憎 "是指一个人身上没有爱或慈善的状态,因为它已经被邪恶所战胜了。天国的秘密2454).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个人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主不再被承认;因此,当对他没有爱和信心的时候;也当对邻居不再有任何慈善;因此,当没有任何善和真理的信心的时候"(天国的秘密3652).

那么,堕入邪恶的过程是一千二百九十天。这种下降使我们有可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邪恶,认识到它在精神上的破坏力,并拒绝它。

圣经中的每个数字都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分析数字的各个部分可以看出。

一千--一千表示 "无数的东西,因为它是由 "十 "组成的,"十 "代表 "许多东西 "甚至 "所有" (天国的秘密2575).有趣的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可以意味着无法计算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千代表了许多,人的邪恶状态,这些状态是从我们的虚假和邪恶中生长出来的,并导致精神的毁灭。

二百--正如我们之前看到的,二涉及到将事物连接在一起的概念,而一百,像一千,是 "许多事物 "的形象。它也有冲突的形象,因为当两件东西结合在一起时,总是有一些冲突的方面。

九十--然而,九十是一个不同的数字家族,因为它是由三的倍数组成的,而三代表着充实或完整--带有一种状态的结束和一种新状态的开始的概念。

那么,这个一千二百九十天的时间框架,在内部意义上不如在一些试图确定世界末日的圣经预言解释者手中那么具有戏剧性。它标志着一种状态的充实和完成。一旦我们在灵性衰退的道路上走到了这一步,我们的状态就必须走完它的历程。二百 "中隐含的联合及其冲突是错误思想与邪恶行为的联合,因此我们的思想成为邪恶的缩影,而 "九十 "中的 "三 "则描述这种状态最终必须结束。

如果不加以控制,我们的精神生活将逐渐减少,变成 "荒凉的可憎",在那里,善良、慈善、利他的爱和内心的平静将完全消失。我们不能同时侍奉上帝和玛门。

然而,希望总是存在的。天使的结束语给出了这种对未来的希望。"等候的人有福了"。这节经文中的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一种被动的等待,就像我们在公交车站等待一样。然而,正如《但以理书》告诉我们的那样,我们的灵性发展绝不是被动的,在教义中我们被告知,一个人 "如果认为他或她没有能力为自己的救赎做任何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看到真理的光和做真理的感情,以及思考和意愿的自由,都来自主,这些都不是来自人。如果一个人让自己的手垂下,等待流入,他就什么也得不到,也不能与主有互惠的结合,因此他不在约中"(启示录701:3).

等待 "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过现代英语所允许的范围。在原文中,"等待 "包括渴望某种东西的方面(Brown-Driver-Briggs #2442)。在拉丁语中,用来翻译这一概念的词是 "期待"。对这一概念的这两个扩大化,大大打开了解释的领域。难以想象,对但以理说话的天使有任何期望,即他应该简单地 "等待 "并希望得到福气。

然而,渴望和期待福气的幸福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这确实是支撑整个过程的基本胶水。如果我们没有希望,没有期待自我分析和诱惑的困难状态不会取得任何结果,那么整个练习就完全没有意义。只有当我们期待事情会变得更好,期待我们会从自私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使这个世界上的人类生活变得有意义。

但以理书中没有提到,但与 "等待 "密切相关的是对主的信心的概念。我们需要相信抵制和拒绝自己邪恶一面的力量来自于主,同样我们也需要相信,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行使这种力量,主会把我们带入安宁和和平的状态。

那么,天使的话就是希望之言。他向但以理指出,我们的邪恶本性有可能把我们带入地狱,因为 "每日的祭物 "可以被带走,我们可以达到 "荒凉的可憎"。抵制这种情况的力量是我们对主的期望,我们相信他将给我们力量,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战胜邪恶的力量,只要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由而勇敢地使用它。

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将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因为正如天使所说:"等候的人有福了,来到一千三百三十五天"。

我们的最终状态再一次被描述为一系列的数字,尽管这是一个不同的数字,就像地狱与天堂是不同的状态。

对这个数字的分析与前一节经文中的数字非常相似,共同点是几千和几百。然而,这两个数字在其他方面是不同的,前者有二百九十天,后者有三百三十五天。

三百--正如我们之前多次看到的,数字三代表一种状态的完成和另一种状态的开始。百,是十的倍数,也包含完整或充实的意思。

三十--三十与数字三百的含义基本相同,都是三和十的倍数。

五--数字五一般含有 "少数 "的意思(如 天国的秘密1686, 2267, 2575).然而,数字五可以代表主在重生过程中灌输给一个人的善和真理的状态(天国的秘密6156).然而,五也可以被看作是十的一半,而且正如我们被告知的那样,"任何数字的一半或两倍在圣经中使用时,都与数字本身具有相同的意义"(《圣经》)。天国的秘密5291).

当我们考虑到一千三百三十五这个数字的这些方面时,就会出现再生过程的完成状态的画面。在这种状态下,人在但以理书中所描述的整个事件中所努力争取的善良和观点已经完成--这个过程已经结束,人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持续发展的生活中,只有在自私自利被驱逐之后才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 "三 "在这倒数第二节的作用,因为有三百三十五年。它与本书的开头相联系,因为在第一节中说:"犹太王约雅敬统治的第三年"。因此,人们看到生命的循环,原始状态,对虚假的欲望和对真理的厌恶,由约雅敬代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启动了一个自私的暴力循环。这反过来只能由良心来克服,它引导和指导我们走过诱惑的道路,直到最终我们得到解放。

重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然而,我们确实需要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战斗,即自私和良知之间常常令人痛苦的内心冲突,是有目的的:它们引导我们进入天堂的状态。这使但以理书有点像一张路线图,引导我们走过生命的历程,因为我们需要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以便保持对精神旅程的承诺。

当我们向内看,看到自私的尼布甲尼撒状态的猖獗,或亵渎的伯沙撒状态的行为,当我们看到我们滑向邪恶和它对我们生活的力量,那么我们需要得到保证,我们可以忏悔。我们有能力从周围的天使,加百列和米迦勒给予我们的力量中对抗这些东西,他们所代表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力量。我们可以战胜并获得自由。

但这需要时间、奉献和耐心。天使对但以理说的最后一句话,对于一个被从故土带走并被置于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的中心的老人来说,一定是不可估量的安慰。同样,当我们为克服自私的邪恶而战斗时,当我们陷入诱惑的漩涡时,这些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承诺之言。它们是对和平的承诺和对未来的希望的话语。"你却要走你的路,直到末了;因为你必得着安息,并在末日起来继承你的产业"。

From Swedenborg's Works

 

Arcana Coelestia #4744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4744. 'And the pit was empty, there was no water in it' means that at that time there was no truth at all. This is clear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pit' as falsities, dealt with in 4728; from the meaning of 'empty' as a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truth at all because there is no good at all, dealt with below; and from the meaning of 'water' as truth, dealt with in 680, 739, 2702, 3058, 3424. The meaning of 'empty' as a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truth at all because there is no good at all is clear from other places in the Word, as in Jeremiah,

The nobles sent their inferiors for water, they came to the pits, and they found no water; they resumed with empty vessels, they were subjected to shame and ignominy, and they covered their heads. Jeremiah 14:3.

'Empty vessels' stands for truths in which there is no truth derived from good. In the same prophet,

Nebuchadnezzar king of Babel has devoured me, he has troubled me, he has made me an empty vessel, he has swallowed me up. Jeremiah 51:34.

'An empty vessel' stands for where there is no truth, 'Babel' for those who lay waste, that is, divest others of truths, 1327 (end). In the same prophet,

I looked to the earth, and behold, it was void and empty; and towards the heavens, and they had no light. Jeremiah 4:23.

In Isaiah.

The spoonbill and the duck will possess it, and the owl and the raven will dwell in it; and they will stretch over it the line of a void and the plumb-line of emptiness. Isaiah 34:11.

[2] In the same prophet,

The city of emptiness will be broken down, every house will be shut up so that no one may enter in. There is an outcry in the streets over [the lack of] wine. The joy of the earth will be banished; what is left in the city will be a waste. Isaiah 24:10-12.

In this case a different word is used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to denote that which is 'empty', but it carries a similar meaning. The meaning of 'empty' as a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truth because there is no good is evident from the particular expressions here in the internal sense, that is to say, from the meaning of 'city', 'house', 'outcry', 'wine' and 'streets'. In Ezekiel,

The Lord Jehovih said, Woe to the city of bloodshed! 1 I too will make the hearth great, placing the pot empty on the burning coals, so that it is heated and is bronze becomes hot and is filthiness in it may be melted, its scum consumed. Ezekiel 24:9, 11.

Here it is quite plain what 'empty' means - 'the pot' is said to be 'empty', having filthiness and scum, that is, evil and falsity, inside it.

[3] Similarly in Matthew,

When the unclean spirit has gone out of a person he goes through dry places seeking rest, but does not find it. Then he says, I will return into my house from which I came out; and when he comes and finds it empty, and swept, and prepared for him, he goes away and links to himself seven other spirits more evil than himself; and they enter and dwell there. Matthew 12:43-45.

'The unclean spirit' stands for the unclean life led by a person and also for the unclean spirits that reside with him, for unclean spirits dwell in a person's unclean life. 'Dry places', or places where there is no water, stands for where there are no truths. 'The house that is empty' stands for that person's interiors which have been filled again with forms of uncleanness, that is, with falsities that are the products of evil. In Luke,

God has filled the hungry with good things, and the rich He has sent away empty. Luke 1:53.

'The rich' stands for those who know a great deal, for in the spiritual sense factual knowledge, matters of doctrine, and cognitions of good and truth are meant by 'riches'. People are called 'rich' but 'empty' if they know these things but do not carry them out; for with them truths are not truths because these are devoid of good, 4736.

Footnotes:

1. literally, bloods

  
/ 10837  
  

Thanks to the Swedenborg Society for the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