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Bibel

 

何西阿書 14:8

Lernen

       

8 以法蓮: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我─耶和華回答他,也必顧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樹;你的果子從我而得。

Die Bibel

 

雅歌 4:11

Lernen

       

11 我新妇,你的嘴唇滴蜜,好像蜂房滴蜜;你的有蜜,有奶。你衣服的香气如利巴嫩的香气。

Aus Swedenborgs Werken

 

属天的奥秘 #3539

studieren Sie diesen Abschnitt

  
/ 10837  
  

3539. “给她小儿子雅各穿上” 表对真理的情感, 或源于真理的良善生命. 这从 “利百加” 和 “雅各” 的代表, 以及 “穿上” 的含义清楚可知: “利百加” 是指神圣理性的神性真理; “雅各” 是指神圣属世层的神性真理; “穿上” 在此是指交流并灌输某种东西, 即包裹 “以扫的衣服” 所表示的良善的真理 (3537节), 因而对属世层的真理的情感, 这种情感在此和源于真理的良善生命是一样的. 从前面所述 (3518节) 可以得知要如何理解这些事. 然而, 它们都是些诸如现今完全不为人所知的那类事, 所以要作出一些解释, 以便能理解它们. 就至高意义而言, 本章论述的主题是主, 以及祂如何使其属世层变成神性; 就代表意义而言, 主题则是人的属世层的重生 (参看3490节).

就人而言, 情况如下: 重生的目的是叫人的内在人, 因而他的灵魂或灵可以被新造或重生. 但是, 如果他的外在人没有重生, 他的内在人就无法被新造或重生. 因为虽然人死后变成一个灵, 但他仍将那些属于其外在人的事物带入来世, 这些事物就是属世的情感, 以及教义事物, 甚至记忆知识; 总之, 就是属于外部记忆或属世记忆的一切 (参看2475-2483节). 事实上, 它们形成他的内层终止于其上的基础层面. 因此, 对这些外层事物的安排就决定了内层事物在流入它们时的性质, 因为它们在这些外层事物里面被调整. 由此明显可知, 不仅人的内在人或理性人必须重生或被新造, 而且他的外在人或属世人也必须重生或被新造. 若非如此, 就会不有任何对应. 内在人及其属灵之物和外在人及其属世之物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参看2987, 2989-2991, 3002, 3493节).

就代表意义而言, 人重生的状态在本章以 “以扫” 和 “雅各” 来描述. 此处描述了该状态的第一个阶段, 也就是说, 人正经历重生时, 或重生前的状态. 实际上, 这种状态与人重生后的状态完全相反. 因为在前一个状态, 也就是人正经历重生时, 或重生前的状态, 理解力的事物, 也就是真理的事物似乎领先; 不过, 一旦他重生, 那么意愿的事物, 也就是良善的事物就会领先. 在第一个状态, 理解力或真理的事物似乎领先; 这一事实由雅各夺走以扫的长子名分 (参看3325, 3336节), 然后又夺走他的祝福, 也就是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来代表. 这种状态与重生后的状态完全相反, 这一事实由雅各装作以扫, 也就是说, 他穿上以扫的衣服, 包上母山羊的羊羔皮来代表. 因为在这种状态, 理性真理尚未与理性良善如此联结, 或也可说, 理解力尚未与意愿如此联结, 以至于流入并作用于属世层, 整理那里如此颠倒的事物.

这一点也可从大量经验, 尤其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 人能以其理解力进行辨别, 他的属世层由此便能知道许多系良善与真理的事物, 但意愿还不能根据这些事物行动. 如这一真理: 爱与仁是人里面的本质事物. 他能以其理解力明白并确认这个真理, 但他在重生之前, 却不能以其意愿承认它. 甚至有些人完全缺乏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也能很好地理解这个真理. 这同样适用于以下真理: 爱正是人的生命, 爱如何, 生命就如何; 一切快乐和一切愉悦皆源于爱, 因而一切欢喜和一切幸福也源于爱; 因此, 爱如何, 欢喜和幸福就如何. 人也能以其理解力领悟这一真理, 哪怕意愿不同意, 甚至反对它, 即: 最幸福的生活来源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因为神性本身流入这种生活; 相反, 最悲惨的生活来源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 因为地狱流入这种生活. 所以, 理解力, 而非意愿能领悟这样的真理: 对主之爱是天堂的生命, 相爱则是这生命的灵魂. 因此, 他越不出于其 (未重生) 意愿的生命思考, 并且越不从那里反思自己的生活, 就越以其理解力领悟这个真理; 但他越出于其 (未重生) 意愿的生命思考, 就越不理解它, 甚至否认它.

人也能以其理解力清楚明白: 神性能流入人所具有的谦卑中, 因为在谦卑的状态下, 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 因而阻碍的地狱之物都被移除. 但是, 只要他的意愿不是一个新意愿, 并且他的理解力没有与这新意愿联结, 发自内心的谦卑就不可能存在于人里面. 事实上, 人越是过着邪恶的生活, 即他的意愿越趋向邪恶, 这种谦卑就越不可能存在于他里面, 而且上述真理在他看来, 就越模糊, 他甚至越发否认它. 因此, 人还能以其理解力明白, 当谦卑存在于某人里面时, 它在那里不是为了主的荣耀之爱, 而是为了祂的圣爱; 在这种情况下, 主与良善并真理就能进入, 给此人带来祝福和快乐. 不过, 越请教意愿, 这真理就越模糊. 许多其它例子也是如此.

人尽管不去意愿, 但仍能理解何为良善与真理的这种官能已经被赋予他, 好使他能得以改造和重生. 由于这个原因, 这种官能既存在于善人身上, 也存在于恶人身上; 事实上, 有时在恶人身上更敏锐. 不同之处在于, 对恶人来说, 为了生活, 也就是为了源于真理的生活良善的真理情感并不存在, 所以他们不能被改造. 但对善人来说, 为了生活, 也就是为了生活良善的真理情感的确存在, 所以他们能被改造. 善人改造的第一个状态是, 在他们看来, 教义所教导的真理似乎是首要的, 生活的良善则是次要的, 因为他们出于真理行善. 而他们的第二个状态是, 生活的良善是首要的, 教义所教导的真理则是次要的, 因为这时, 他们出于良善, 也就是良善的意愿行善.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由于意愿已经与理解力如同在一个婚姻中那样结合, 故此人就重生了. 就内义而言, 涉及以扫和雅各的这些事就论述了这两种状态.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