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Bibel

 

何西阿书 4:1

Lernen

       

1 以色列人哪,你们当耶和华的耶和华与这居民争辩,因这上无诚实,无良善,无人认识

Aus Swedenborgs Werken

 

属天的奥秘 #3122

studieren Sie diesen Abschnitt

  
/ 10837  
  

3122. 至于这表示仁爱的真理, 情况是这样: 属天的上古之人将主的怜悯和真理仅仅理解为对主之爱和由此衍生的对邻之仁的流注的接受; 而属灵的古人则将他们所具有的主的怜悯和真理理解为仁与信. 这是因为属天之人从不思想那些属于信或真理的事物, 只思想那些属于爱或良善的事物. 这从前面有关属天之人的论述 (202, 337, 2669, 2715节) 清楚可知. 此外, 属天之人在经历改造和重生时, 是通过对邻之仁被引入对主之爱的. 故显而易见, 主的怜悯无非表示对主之爱的流注的直觉; 而 “真理” 则表示来自那流入之爱的对邻之仁的流注.

属灵之人的情况则不然. 这些人思想信的事物, 在经历改造和重生时, 通过信的事物被引入对邻之仁. 所以, 当论述的主题是属灵之人时, “主的怜悯” 表示对邻之仁的流注, “真理” 表示信的流注. 不过, 一旦属灵之人重生, 这信就变成仁. 因为此时, 他出于仁爱行事, 以致凡不出于仁爱行事者, 都未重生; 凡出于仁爱行事者都已重生. 在这种情况下, 他毫不关心信或真理的事物, 因为他的生命源于信之善, 而不再源于信之真. 事实上, 真理已与良善结合, 以致除了作为善所取的形式显现外, 它不再显现, 也就是说, 信可以说只是仁所取的形式. 由此可见上古之人和古人如何理解圣言所频繁提及的 “怜悯和真理” 的. 如诗篇:

王必永远坐在神面前; 愿你预备怜悯和真理保佑他. (诗篇 61:7)

又:

怜悯和真理彼此相遇; 公义和平安彼此亲吻. (诗篇 85:10)

又:

主啊, 你是有丰盛的怜悯和真理的神. (诗篇 86:15)

又:

我的真理和我的怜悯要与祂同在. (诗篇 89:24)

又:

耶和华记念祂向以色列家所发的怜悯和真理. (诗篇 98:3)

又:

耶和华啊, 荣耀不要归与我们, 要因你的怜悯和真理归在你的名下! (诗篇 115:1)

弥迦书:

耶和华神必按古时日子起誓应许我们列祖的话, 向雅各发真理, 向亚伯拉罕施怜悯. (弥迦书 7:20)

此处 “雅各” 表主的外在人, “亚伯拉罕” 表在人性方面的内在人. 何西阿书:

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 因这地上无真理, 无怜悯, 无人认识神. (何西阿书 4:1)

“无真理” 表没有对于仁爱流注的接受, “无怜悯” 表没有对于爱之流注的接受, “无人认识神” 表没有对信之真理流注的接受.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Aus Swedenborgs Werken

 

属天的奥秘 #81

studieren Sie diesen Abschnitt

  
/ 10837  
  

81. 精义

上一章论述人如何从死人成为属灵之人, 本章则论述属天之人. 时至今日, 人对何为属天之人, 何为属灵之人, 何为死人几乎一无所知, 故此, 我被允许简述一下三者的性质和彼此之间的区别.

首先, 死人除了认同肉体和世界, 不认同两者之外的真理与良善. 属灵之人认同属灵的和属天的真理与良善, 不过, 他的行为是以信为主导, 非以爱为主导. 属天之人相信且觉知属灵的和属天的真理与良善, 只认同基于爱的信, 且奉爱而行.

再者, 死人只顾念肉体和世界, 对永生和主的本质一无所知, 即便有所知, 也不愿相信. 属灵之人顾念永生, 因而也顾念主. 属天之人顾念主, 因而也顾念天堂和永生.

其三, 死人遇见试探时几乎总是屈服, 不遇试探时, 则受着罪恶和愚痴的奴役. 他所受的约束是外在的, 诸如畏惧法律, 害怕丧失性命, 财富, 利益, 名声, 等等. 属灵之人也遇见试探, 但常能得胜. 他所受的约束是内在的, 可称为 “良知律”. 属天之人不在试探中, 当邪恶与虚假来袭时, 他视若不见, 堪称为 “征服者”. 他看似不受任何约束, 随心自在. 其实, 他所受的约束, 是对良善与真理的觉知.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