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書

 

如申命记 21

勉強

   

1 耶和華─你所賜你為業的地上,若遇見被殺的人倒在田野,不知道是誰殺的,

2 長老和審判官就要出去,從被殺的人那裡量起,直量到四圍的城邑,

3 看哪城離被殺的人最近,那城的長老就要從牛群中取一隻未曾耕地、未曾負軛的母犢,

4 把母牛犢牽到流水、未曾耕種的山谷去,在谷中打折母牛犢的頸項。

5 祭司利未的子孫要前來;因為耶和華─你的揀選了他們事奉他,奉耶和華的祝福,所有爭訟毆打的事都要憑他們判斷。

6 那城的眾長老,就是離被殺的人最近的,要在那山谷中,在所打折頸項的母牛犢以上

7 禱告(原文作回答:我們的未曾流這人的血;我們的眼也未曾見這事。

8 耶和華阿,求你赦免你所救贖的以色列民,不要使流無辜血的罪歸在你的百姓以色列中間。這樣,流血的罪必得赦免。

9 你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就可以從你們中間除掉流無辜血的罪。

10 你出去與仇敵爭戰的時候,耶和華─你的將他們交在你中,你就擄了他們去。

11 若在被擄的人中見有美貌的女子,戀慕他,要娶他為妻,

12 就可以領他到你家裡去;他便要剃髮,修指甲,

13 脫去被擄時所穿的衣服,在你裡哀哭父母一個整月,然可以與他同房。你作他的丈夫,他作你的妻子

14 後來你若不喜悅他,就要由他隨意出去,決不可為他,也不可當婢女待他,因為你玷污了他。

15 若有妻,為所為所惡,所的、所惡的給他生了兒子,但長子是所惡之妻生的。

16 到了把產業分給兒子承受的時候,不可將所之妻生的兒子立為長子,在所惡之妻生的兒子以上,

17 卻要認所惡之妻生的兒子長子,將產業多加一分他;因這兒子是他力量強壯的時候生的,長子的名分本當歸他。

18 若有頑梗悖逆的兒子,不從父母的話,他們雖懲治他,他仍不從,

19 父母就要抓住他,將他帶到本地的城、本城的長老那裡,

20 長老我們兒子頑梗悖逆,不我們的話,是貪食好酒的人。

21 本城的眾人就要用石頭將他打。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以色列眾人都要害怕

22 若犯該的罪,被治死了,你將他頭上,

23 他的屍首不可留在頭上過夜,必要當日將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華─你所賜你為業之地。因為被的人是在面前受咒詛的。

   

スウェーデンボルグの著作から

 

属天的奥秘#6767

この節の研究

  
/ 10837に移動  
  

6767. “难道你要杀我” 表难道你想毁灭我的信? 这从 “杀” 和 “希伯来人” 的含义清楚可知: “杀” 是指毁灭, 如下文所述; “希伯来人”, 即此处的 “我”, 是指属教会的人, 相应地也指信, 因为信与教会是不可分割的, 这二者彼此相连, 以致一个毁灭存在于某人那里的信之人就是毁灭他那里的教会. 这也是 “杀他”, 因为凡夺走信的人, 也夺走了属灵生命, 而留下来的生命是被称为 “死亡” 的生命. 由此明显可知, “难道你要杀我” 表难道你想毁灭我的信?

“杀” 是指夺走属灵生命, 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清楚看出来, 如耶利米书:

求你将他们拉出来, 如同屠宰的羊, 叫他们等候杀戮的日子. 这地悲哀, 田野的植物都枯干, 要到几时呢? 因其上居民的恶行, 牲畜和飞鸟都灭绝了. (耶利米书 12:3-4)

“杀戮的日子” 表示教会荒废的时候, 这时不再有任何信, 因为没有仁爱. “悲哀的地” 表示教会; “田野的草木” 表示含有真理在里面的一切真正的记忆知识; “牲畜和飞鸟都灭绝了” 表示良善与真理都要被毁灭. 因为 “地” 是指教会 (参看566, 662, 1067, 1262, 1413, 1607, 1733, 1850, 2117, 2118末尾, 2928, 3355, 4335, 4447, 5577节); “植物” (herb或plant, 经上或译青草, 草木等) 是指真正的记忆知识, 这从圣言中提及 “植物” 的地方清楚看出来. “田野” 是指属教会的东西 (参看2971, 3310, 3766节); “牲畜” 是指对良善的情感, 因而是指良善 (45, 46, 142, 143, 246, 714, 715, 719, 1823, 2179, 2180, 3218, 3519, 5198节); “飞鸟” 是指对真理的情感 (5149节). 由此可见上述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还可以看出每一个细节里面都有一个灵义. 谁都能看出, 若没有内义, “杀戮的日子”, “悲哀的地”, “因其上居民的恶行而都枯干的田野的植物”, “牲畜和飞鸟都灭绝了” 是什么意思就无法理解了.

撒迦利亚书:

耶和华我的神如此说, 要牧养这将宰的羊, 它们的主人要杀它们. (撒迦利亚书 11:4-5)

“将宰的羊” 明显表示那些信仰被他们主人毁灭的人. 以西结书:

你们为两把大麦, 为几块饼, 在我民中亵渎我, 杀死不该死的灵魂, 救活不该活的灵魂. (以西结书 13:19)

此处 “杀死” 明显表示毁灭属灵生命, 也就是信与仁. 以赛亚书:

到降罚和荒凉的日子, 你们怎样行呢? 他们只得屈身在被掳的人以下, 仆倒在被杀的人以下. (以赛亚书 10:3-4)

此处 “被杀的” 表示那些陷入地狱的人, 因而表示那些沉浸于邪恶和虚假的人.

又:

惟独你被抛弃在你的坟墓之外, 好像可憎的枝子, 以被杀的人为衣, 就是被剑刺透的. 你不得在坟墓里与他们联合, 因为你败坏你的地, 杀戮你的民. (以赛亚书 14:19-20)

“被杀的人” 表示那些被剥夺属灵生命的人; “杀戮你的民” 表示他已毁灭信之真理与良善. 约翰福音:

盗贼来, 无非要偷窃, 杀害, 毁坏; 我来了, 是要叫他们得生命. (约翰福音 10:10)

“杀害” 表示毁灭信之生命, 故经上说 “我来了, 是要叫他们得生命”. 马可福音:

弟兄要把弟兄, 父亲要把孩子, 送到死地; 儿女要起来与父母为敌, 杀害他们. (马可福音 13:12)

这论及教会的末日, 这时不再有任何仁, 因而不再有任何信; “弟兄”, “孩子” 和 “父母” 在内义上是指教会的良善与真理; “杀害” 是指毁灭它们.

由于 “杀人的人” 表示剥夺属灵生命的人, “田” 表示教会, 故在代表性教会有这样一条律例:

无论何人在田野地面上摸了被剑刺死的, 或是被杀的, 就要七天不洁净. (民数记 19:16)

“被剑刺死的” 是指被虚假灭绝的真理 (参看4503节), 因为 “剑” 是指灭绝真理的虚假 (2799, 4499, 6353节). 这条律例也一样:

在你为业的地上, 若遇见被杀的人倒在田野, 不知道是谁杀了他, 长老和审判官就要量四围的城邑. 遇见最近的城, 他们就要取一头母牛犊, 把它牵到流水等. (申命记 21:1-10)

  
/ 10837に移動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スウェーデンボルグの著作から

 

属天的奥秘#3310

この節の研究

  
/ 10837に移動  
  

3310. “是个田野的人” 表源于教义的生活良善. 这从 “田野” 的含义清楚可知. 在圣言中, 经上经常提及 “地” (earth) 或 “陆地” (land), “土地” (ground), “田地” 或 “田野”. 当用于好的意义时, “地” 或 “陆地” (land) 表主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 因而表教会, 也就是祂在地上的国度. “土地” 所表相同, 只是意义更加严格 (566, 662, 1066-1068, 1262, 1413, 1733, 1850, 2117, 2118, 2928节). “田地” 或 “田野” 也表示相同的事物, 只是意义还要更严格 (368, 2971节). 由于教会不是凭教义而成为教会, 除非这些教义以生活的良善为目的, 或也可说, 除非这些教义与生活的良善结合, 故 “田地” 或 “田野” 主要表示良善的生活. 不过, 为使教会拥有这类良善, 取自圣言, 被植入在这良善中的教义必须存在. 没有教义, 生活的良善的确存在, 然而还不是教会的良善, 因而不是真正属灵的良善, 它仅具有成为这类良善的潜能, 如没有圣言, 因而不知道主的外邦人当中的生活良善就是这种情形.

“田地” 或 “田野” 是指信的事物, 即教会所具有的属灵真理要被植入其中的生活良善. 这一点从主在马太福音中关于撒种的比喻很明显地看出来: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撒的时候, 有落在路旁的, 飞鸟来吃尽了; 有落在泥土不多的石地上, 因为泥土不深, 很快就长起来; 日头出来, 就晒焦了, 因为没有根, 就枯干了; 有落在荆棘里的, 荆棘长起来, 把它们挤住了;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 就结实, 有一百倍的, 有六十倍的, 有三十倍的. 有耳可听的, 就应当听! (马太福音 13:3-9; 马可福音 4:3-9; 路加福音 8:5-8)

这段经文描述了田, 也就是教会里面的四种地或土. 显然, “种” 是指主的圣言, 因而是指真理, 就是所谓的信之真理; 而 “好土” 是指良善, 就是所谓的仁之良善, 因为接受圣言的, 是人里面的良善. “路旁” 是指虚假, “石地” 是指没有植根于良善的真理, “荆棘” 是指邪恶.

至于 “田野的人” 所表示的源于教义的生活良善, 情况是这样: 那些正在重生的人首先按照教义的指导行善, 因为他们凭自己不知道何为善, 而是通过关于爱与仁的教义学习行善, 由此知道主是谁, 邻人是谁, 以及何为爱, 何为仁, 因而何为善. 他们若进入这个阶段, 就是处于对真理的情感, 被称为 “田野的人 (viri拉丁文, 男子)”. 此后, 一旦重生, 他们就不再出于教义行善, 而是出于爱与仁行善, 因为那时他们处于通过教义所学来的良善本身中, 被称为 “田野的人 (homines拉丁文, 男人)”. 其中的情形就像有人天生就倾向于奸淫, 偷窃和杀人, 但从十诫得知这类行为属于地狱, 因而而避开它们. 在这种状态下, 他就受十诫影响, 因为他害怕地狱, 并且从这些诫命, 以及圣言中的许多事他还学到该如何指导自己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 他行善是出于诫命. 但当具有良善时, 他便开始憎恶以前所倾向的奸淫, 偷窃和杀人. 在这种状态下, 他就不再出于诫命, 而是出于他所具有的良善行善. 在前一个状态, 他通过真理学习良善; 在后一个状态, 他通过良善教导真理.

这也适用于属灵真理, 也就是所谓的教义, 它们是更为内在的诫命. 因为教义是属世人所具有的内在真理, 那里的第一类真理是感官真理, 第二类真理是记忆知识的真理, 内在真理则属于教义. 这些教义真理建立在记忆知识真理的基础之上, 因为若不通过记忆知识, 人无法对它们形成并保持任何想法, 观念或概念. 而记忆知识的真理则建立在感官真理的基础之上, 因为没有感官真理, 人就无法拥有记忆知识. 这类真理, 也就是说, 记忆知识和感官的真理, 由 “擅长打猎的人” 来表示; 而教义真理则由 “田野的人” 来表示. 这就是这类真理在人里面所具有的彼此相关的秩序, 所以人在成年通过感官和记忆知识的真理而拥有教义真理之前, 是不能重生的, 因为若不藉着源于记忆知识和感官的真理, 他就无法确认教义真理. 没有什么东西能存在于人的思维中, 包括不具有属世或感官观念的信的最深奥秘, 尽管人多半不知道这类观念的性质. 但在来世, 若他愿意, 它们的性质就会呈现在他的认知面前; 甚至若愿望强烈, 还会在他眼前呈为可见. 在来世, 无论显得多么令人难以置信, 这类事物仍可以呈现在眼前.

  
/ 10837に移動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