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利未記 2

Studie

   

1 若有人獻素祭為供物給耶和華,要用細麵澆上,加上乳香,

2 亞倫子孫作祭司的那裡;祭司就要從細麵中取出一把來,並取些和所有的乳,然後要把所取的這些作為紀念,燒在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的火祭。

3 素祭所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的。

4 若用爐中烤的物為素祭,就要用調無酵細麵餅,或是抹無酵薄餅。

5 若用鐵鏊上做的物為素祭,就要用調無酵細麵,

6 分成塊子,澆上;這是素祭。

7 若用煎盤做的物為素祭,就要用與細麵作成。

8 要把這些東西做的素祭耶和華面前,並奉給祭司,前。

9 祭司要從素祭中取出作為紀念的,燒在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的火祭。

10 素祭所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的。

11 凡獻給耶和華的素祭都不可有;因為你們不可燒一點、一點蜜當作火祭獻給耶和華

12 這些物要獻給耶和華作為初熟的供物,只是不可在上獻為馨的祭。

13 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調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立約的。一切的供物都要配而獻。

14 若向耶和華獻初熟之物為素祭,要獻上烘了的禾穗子,就是軋了的新穗子,當作初熟之物的素祭。

15 並要抹上,加上乳香;這是素祭。

16 祭司要把其中作為紀念的,就是一些軋了的禾穗子和一些,並所有的乳香,都焚燒,是向耶和華獻的火祭。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10054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10054. “这是安息的气味” 表对平安的感知. 这从 “气味” 和 “安息” 的含义清楚可知: “气味” 是指感知 (参看3577, 4624-4634, 4748节); “安息” 是指平安. 至于何为神性平安在天堂里是什么样, 可参看前文 (92, 93, 2780, 5662, 8455, 8665, 8722节); 就至高意义而言, “平安” 表示主, 以及从祂发出来的神性, 这神性在至内层影响在天堂掌权的良善 (3780, 8517节). 燔祭之所以被称为 “献给耶和华的安息气味”, 是因为燔祭代表主的神性人身与神性本身的合一, 如前所述 (10053节); 天堂里的平安正是通过这种合一获得的. 因为当主在世时, 祂征服了所有地狱, 所有天堂也都恢复秩序 (9715, 9809, 9937, 10019节). 由此明显可知, 燔祭被称为 “献给耶和华的安息气味” 从何而来, 如在论述燔祭和素祭的其它许多地方 (利未记 1:9, 13, 17; 2:2, 9, 12; 3:5; 4:31; 6:6, 15; 8:28; 23:13, 18; 民数记 15:3, 7, 13; 28:6, 8, 13; 29:2, 6, 13).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8289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8289. “仇敌说” 表那些在主降临之前陷入邪恶和它们所生的虚假之人的思维. 这从 “说” 和 “仇敌” 的含义清楚可知: “说” 是指思维 (参看3395, 7244, 7937节); “仇敌” 是指那些陷入邪恶和虚假的人, 因为就灵义而言, “仇敌” 并不表示其他人 (8282节). 之所以表示他们在主降临之前的思维, 是因为那时, 地狱团伙几乎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四处出没, 侵扰并试图征服那里的所有人. 本节 “我要追袭, 我要追上; 我要分掳物, 我的灵魂要充满; 我要拔出剑来, 我的手要赶出他们” 就描述了他们那时的思维. 但是, 当主降世时, 他们的这种荣耀就变成哀歌. 接下来的这节经文就描述了这一点: “你用风一吹, 海就把他们淹没; 他们寻求深处, 如铅在大水之中”. 至于主的降临所带给他们的状态的变化, 可参看前文 (6854, 6914, 7091, 7828, 7932, 8018, 8054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