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創世記 29:27

Studie

       

27 你為這個滿了日,我就把那個也你,你再為他服事我年。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803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803. “雅各告诉拉结, 自己是她父亲的兄弟” 表 “雅各” 所代表的良善与 “拉班” 所代表的良善的亲属关系. 这从 “告诉”, “兄弟” 和 “父亲” 的含义, 以及 “雅各” 和 “拉结” 的代表清楚可知: “告诉” 是指让人知道; “雅各” 是指良善, 如前所述; 让人知道它的 “拉结” 是指对内层真理的情感 (3793节); “兄弟”, 就是此处的雅各, 是指良善 (367, 2360, 3303, 3459节); “父亲”, 就是此处的拉班, 也是指良善 (3703节). 从所有这些含义, 以及整个思路明显可知, “雅各告诉拉结, 自己是她父亲的兄弟” 表示 “雅各” 所表的良善与 “拉班” 所表的良善的亲属关系. 不过, 解释这种亲属关系本身, 以及随之这二者通过拉结所表示的内层真理情感的结合, 会使这个问题变得更模糊, 因为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属世层的良善, 该良善与理性层的良善截然不同, 相互分离. 他们不知道何为源自一个共同家族的旁系良善, 也不知道何为对内层真理的情感. 人若没有通过自己的调查为自己获得对这些事的某种概念, 那么即便有, 也只能通过对它们的描述获得一种肤浅的观念; 因为对于别人所给予的描述, 人只接受与他自己的观念, 或他通过在自己里面所看到的事物而为自己所获得的观念相一致的, 其余的则被他忽略过去了. 人知道良善与真理的无数亲属关系是存在的, 并且天上的社群是照着这些亲属关系而存在 (参看685, 917, 2739, 3612节) 就足够了.

雅各明明是拉班的外甥, 却自称为拉班的 “兄弟”, 这是因为所有人凭良善而成为兄弟. 由于同样的原因, 拉班反过来也称 “雅各” 为弟兄 (29:15). 构成血亲关系和实现结合的, 正是良善, 因为良善是爱的一种属性, 爱是属灵的结合. 这也是为何在古教会, 所有那些处于良善的人都互称兄弟的原因. 甚至犹太教会也是这样, 不过, 由于该教会鄙视其他所有人, 以为唯独他们自己蒙拣选, 所以他们只称呼身为犹太人的人为兄弟, 将其他人称为同伴或外人. 初代基督教会也视所有处于良善的人为兄弟, 但后来这个称谓只局限于那些在他们自己会众当中的人. 于是, “兄弟” 这个名, 连同良善就从基督徒当中消失了. 当真理取代良善, 或信取代仁时, 他们就无法再凭良善称呼彼此为兄弟, 只称为邻舍. 这也是缺乏仁爱生活的信之教义的结果, 因为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结为兄弟关系似乎在他们之下. 对这种人来说, 兄弟关系并非来源于主, 因而来源于良善, 而是来源于他们自己, 因而来源于地位和利益.

3803a. “是利百加的儿子” 表良善的这些具有亲属关系的种类之间的联结. 这是显而易见的, 无需解释, 因为利百加, 即雅各的母亲, 拉班的妹子, 就是这种结合存在于其中的那一位.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2063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2063. “不可再称她的名为撒莱, 她的名要叫撒拉” 表祂要脱去人性, 披上神性. 这从前面有关亚伯拉罕的经文 (17:5) 清楚可知, 在那里, 经上说 “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 你的名要叫亚伯拉罕”, 这些话同样表示祂要脱去人性, 披上神性 (参看2009节). 事实上, 加到撒拉名字上的这个字母 “H” 取自耶和华之名, 是为了撒拉和亚伯拉罕一样, 可以代表主的神性, 也就是说, 是为了代表主里面良善与真理的神性婚姻. 其中, “亚伯拉罕” 是神性良善, “撒拉” 是神性真理. 神圣理性, 也就是以撒, 要通过该婚姻出生.

神性良善本身是爱, 就整个人类而言, 是怜悯. 它就是主的内在, 即耶和华, 耶和华是良善本身. 这良善由亚伯拉罕来代表. 要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真理由撒莱来代表, 这真理一旦也变成神性, 就由撒拉来代表, 因为主逐渐朝着与耶和华的融合发展, 如前面各处所提到的. 尚未变成神性的真理由撒莱代表, 这时, 它尚未与良善完全融合到成为源于良善的真理的程度. 不过, 一旦它与良善完全融合到源于良善的程度, 那么就在这时, 它就是神性. 在这种情况下, 真理本身也是良善, 因为它是良善的真理. 真理趋向良善以便能与良善结合是一回事, 而真理与良善融合到完全源于良善的程度则是另一回事. 趋向良善的真理仍从人性那里获取某种东西. 不过, 它一旦与良善完全融合, 就会抛弃人性的一切, 披上神性.

和前面一样, 这个问题也能通过发生在人身上的事来说明. 当人正经历重生, 也就是要与主结合时, 他会凭借真理, 即信之真理朝那结合行进. 因为若不凭借信的认知, 没人能重生, 而信的认知就是他朝这结合行进所凭借的真理. 主凭良善, 即仁爱触及这些真理, 并将这仁爱引入信的认知, 即它的真理中. 因为一切真理都是接受良善的容器, 故真理越纯正, 就越增多, 良善也越大量接受作为容器的真理, 使它们归入秩序, 最终显明自身, 以致最后真理不再显现, 除非良善透过它们闪耀. 真理以这种方式变得属天-属灵. 主唯独存在于仁爱所流出的良善中, 故人以这种方式与主结合, 并凭借良善, 即仁爱而拥有赋予他的良知. 然后, 他通过这良知思考何为真理, 何为正义. 不过, 这良知与已引入良善或仁爱的真理并正义保持一致.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