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以西結書 20:24

Studie

       

24 因為他們不遵行我的典章,竟厭棄我的律例,干犯我的安息日,眼目仰望他們父親偶像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9224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9224. “你要将头生的儿子归给我” 表通过它们所获得的信的一切事物, 即它们也要归于主, 不可归于自己. 这从 “头生的儿子” 和 “归给我” 的含义清楚可知:

“头生的儿子” 是指教会所拥有的信的一切事物 (参看2435, 6344, 7035, 7039, 7778, 8042节);

“归给我” 是指归于主, 因为在圣言中,

“耶和华” 表示主.

“头生的儿子” 所表示的信的一切事物是指源于仁之良善的信念; 因为信从该良善产生. 无论从圣言, 还是从教会的教义所获得的真理, 它们绝无可能变成信之真理, 除非有它们能被植入其中的良善存在. 原因在于, 首先接受真理的, 是理解力, 因为它看见真理, 并将它们引入意愿; 当这些真理在意愿中时, 它们就在人里面, 因为意愿才是这个人真正的自己. 因此, 人若以信就是在此人意愿这些真理并出于意愿实行它们之前, 与他同在的信, 就大错特错了. 在此之前, 信之真理本身并没有生命. 属于意愿的一切都被称为 “良善”, 因为它们是被爱着的; 当在意愿中时, 真理就这样变成良善, 或信就这样变成仁. 自古以来有两个争论一直困扰着教会. 第一个就是教会的长子是信还是仁; 第二个就是与仁分离之信是否带来拯救. 这两个争论之所以产生, 是因为在一个人重生之前, 他能感知要成为信之事物的真理, 不能感知系仁之良善的良善. 因为信之真理是通过外在途径进入的, 也就是说通过听闻进入, 并被存在记忆里, 从那里出现在理解力中. 但仁之良善是通过内在途径流入的, 即出于天堂经由内在人, 也就是从主经由天堂流入, 故感知不到, 直到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开始为了良善的功用和生活的缘故而被爱; 当它们属于意愿时, 这一切就会发生. 这就解释了为何信被视为教会的长子, 又为何人们将长子的名分, 即超过仁之良善的优先和优越权也归于信; 而事实上, 仁之良善才是优先和更高的, 信之真理只是表面上如此 (3325, 3494, 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701, 4925, 4926, 4928, 4930, 4977, 5351, 6256, 6269, 6272, 6273节).

属教会的人之所以在这些问题上陷入模糊和黑暗, 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 宇宙万物皆与真理和良善有关, 并且无论要成为什么事物, 都必须与这二者有关. 他们也没有意识到, 人里面有两种官能, 被称为理解力和意愿, 真理与理解力有关, 良善与意愿有关; 若与这二者无关, 任何东西都不会变成人自己的. 由于这些事物处在模糊和黑暗之中, 而人的思维观念却建立在这类事物的基础之上, 所以这个错误无法显明给属世人. 然而, 如果这一点说清楚了, 教会成员就会从圣言如同在清晰的光中那样发现, 关于仁之良善, 主自己已经说了无数的话; 这良善在教会中居于首位; 信只存在于该良善里面, 不在任何地方. 仁之良善就是出于对良善的意愿而行良善. 他们还会发现与仁分离之信所带来的错误, 如: 一个人能意愿邪恶并相信真理, 因此, 真理能与邪恶一致; 信能使天堂的生命与一个拥有地狱生命在里面的人同在, 所以这一种生命能转化为那一种生命; 因此, 那些在地狱里的人能被提到天堂, 在天使当中过一种与他们以前的生活相反的生活. 持有这些错误的人没有考虑到, 有人若过一种与在世上早已获得的生活相反的生活, 就会丧失生命. 试图这样做的人就像那些垂死挣扎, 在可怕的痛苦折磨中结束自己生命的人. 像这些和其它许多错误就是由与仁分离之信的教义带来的.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701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701. “又见神的使者在梯子上, 上去下来” 表无限和永恒的联系, 以及由此而来的结合; 可以说是从最低级之物那里的一种上升, 以及此后当次序颠倒过来时的一种下降. 这从 “使者” 的含义清楚可知, “使者” 是指主的某种神性之物, 这就是当在圣言中提及使者时他们所表示的 (参看1925, 2319, 2821, 3039节). 就目前而言, 他们表示神性真理. 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 就内义而言, 当论述的主题是真理时, 就用 “神” 这个名; 而当论述的主题是良善时, 就用 “耶和华” 这个名 (2586, 2769, 2807, 2822节). 这就为何尽管接下来的经文 “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 用了 “耶和华” 这个名, 但他们仍被称为神的使者的原因; 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良善所源于的真理, 在此由雅各来代表, 如前面频繁所述. 就至高意义而言, “在梯子上, 上去下来” 这句话表示无限和永恒的联系, 以及由此而来的结合. 这是显而易见的, 无需进一步解释. 联系和由此而来的结合不能用来论及主的神性本身和祂的神性人身, 除非同时这些属性被视为无限和永恒的. 因为在主里面, 一切事物都是无限和永恒的, 就存在而言是无限的, 就显化而言是永恒的. 综上所述, 明显可知, 一言以蔽之, “一个梯子立在地上, 梯子的头顶着天, 又见神的使者在梯子上, 上去下来” 的含义, 可以说是从最低级之物那里的一种上升, 以及此后当次序颠倒过来时的一种下降.

这种上升和下降的性质从前面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 (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607, 3610, 3665, 3690节). 这种次序是人在重生时所遵循的, 也是此处以及下文所描述的. 由于它在教会完全是未知的, 故其性质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说明. 众所周知, 人生来就具有他的父母, 祖父母, 以及追溯到数个世纪的祖辈的性质, 因而生来就具有在他之前的所有人逐渐累积的遗传之恶, 以至于他由着自己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恶. 结果, 他的认知和意愿完全被破坏掉了, 他凭自己根本不会意愿任何良善, 因而也根本不理解任何真理. 他称之为良善, 甚至信以为良善的, 其实是邪恶; 他称之为真理, 甚至信以为真理的, 其实是虚假. 例如, 爱自己胜过他人; 渴望自己比别人好; 贪恋别人的东西; 只为自己着想, 不为他人着想, 除非对他有利. 人凭自己只会渴望这些事, 甚至视它们为良善与真理. 而且, 若有人在这些被他视为良善与真理的事上伤害了他, 他便仇恨此人, 并充满报复思想. 他渴望, 甚至寻求毁灭这个人, 并且随着他强化这类意图, 也就是随着他经常将这类意图付诸实践, 还会以此为乐.

这种人进入来世后, 仍有同样的渴望. 他在世时通过实际生活所获得的实际性质会存留下来; 刚才所提到的那种快乐也会明显被其他人发觉. 因此, 这种人无法呆在天上的任何社群, 因为那里的每个人都渴望别人比自己好; 于是, 他不得不呆在某个地狱社群, 因为那里的快乐与他自己的相似. 这种性质在此人活在人世期间必须被根除, 但若不被主重生, 也就是接受全新的意愿和由此衍生的全新认知, 或换句话说, 在这两种官能上变成新的, 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过, 为了使这一切能够实现, 他必须像小孩子一样重生, 必须学习何为恶与假, 以及何为善与真. 因为若没有这些知识或意识, 他就无法拥有任何良善. 事实上, 凭他自己, 他只会认邪恶为良善, 认虚假为真理.

为使人变成新的, 诸如与他以前所拥有的认知并不完全相背的那类认知会注入到他里面. 如以下观念: 一切爱始于自我; 要先考虑自己, 然后再考虑他人; 要向那些表面上贫穷, 不幸的人行善, 不管他们的内在秉性如何; 同样, 要帮助孤儿寡妇, 仅仅因为他们被如此称呼; 最后要帮助一般意义上的仇敌, 无论他们是谁; 以及人如此行就能配上天堂. 这些以及其它类似观念就是适合他新生命幼年期的认知. 它们具有这样的性质: 它们既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他以前的生命, 或带有他以前生命的性质, 也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他以这种方式被引入的新生命. 所以, 它们是诸如允许凡有助于形成新意愿和新认知之物进入的那类认知. 它们是最低级的良善与真理, 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就是从这类良善与真理开始的. 由于这些最低级的良善与真理允许更内层或更接近神性真理的真理本身进入到自己里面, 所以人以前信以为真理的虚假也就被根除了.

然而, 正在重生的人不仅将这类真理当作记忆知识来学习, 还当作生活的事来学习, 因为他们实践这些真理. 不过, 他们对真理的实践始于主在他们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所注入的新意愿. 他们越是乐意接受这新意愿, 就越乐意接受这些认知, 将其付诸实践并相信它们. 相反, 越不接受这新意愿, 他们固然能学习这类真理, 但不会将它们付诸实践, 因为他们只是将其视为记忆知识, 而不是生活的事.

这就是即将取代先前生命的新生命的幼年期和童年期的状态; 而该生命青少年期的状态就是当不再关注任何人的外在表现, 而是关注他在良善上的品质之时的状态; 先是关注文明生活上的良善, 然后关注道德生活上的, 最后关注属灵生活上的; 这时, 他开始将良善置于优先地位, 首先拥有并热爱良善, 并通过良善去爱此人; 此后, 当进一步得以完善时, 他注重向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行善, 并且照着那些人所具有的良善品质而提供帮助; 最后以向他们行善或帮助他们为乐, 并以支持它的观念为乐趣. 他承认这些支持的观念是真理, 这些观念也构成其新认知的真理, 而这新认知是从属于其新意愿的良善流出的.

他以这良善为快乐, 以这些真理为乐趣到什么程度, 就在什么程度上对他先前生命的邪恶感到厌恶, 对其虚假感到不悦. 这就是为何属于先前意愿的事物现在要与属于新意愿的事物分离, 属于先前认知的事物要与属于新认知的事物分离. 在这种分离中, 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对认识这类事物的情感, 而是对行出它们的情感. 因此, 他这时明白其幼年期的真理相对来说是颠倒的, 这些真理逐渐被带回到另一种不同的次序中, 也就是说, 它们的相互关系被颠倒过来, 从而让那些最初占据第一位的, 现在占据最后一位. 他以这种方式明白, 神的使者藉着那些属于其幼年期和童年期的真理, 如同通过一架梯子那样从地升向天; 而现在则藉着其成年期的真理如同通过一架梯子那样从天下到地.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