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eln

 

出埃及記 22

Studie

   

1 牛或,無論是宰了,是了,他就要以五牛賠一牛,賠一

2 人若遇見挖窟窿,把打了,以至於,就不能為他有流血的罪。

3 太陽已經出來,就為他有流血的罪。賊若被拿,總要賠還。若他一無所有,就要被,頂他所偷的物。

4 若他所偷的,或牛,或,或羊,仍在他下存活,他就要加倍賠還。

5 若在田間或在葡萄園裡放牲畜,任憑牲畜上別的田裡去吃,就必拿自己田間上好的和葡萄園上好的賠還。

6 若點焚燒荊棘,以致將別人堆積的禾捆,站著的禾稼,或是田園,都燒盡了,那點的必要賠還。

7 若將或家具交付鄰舍看守,這物從那的家被去,若把到了,要加倍賠還;

8 不到,那家主必就近審判官,要看看他拿了原主的物件沒有。

9 兩個人的案件,無論是為甚麼過犯,或是為牛,為,為羊,為衣裳,或是為甚麼失掉之物,有一人:這是我的,兩造就要將案件稟告審判官,審判官定誰有罪,誰就要加倍賠還。

10 若將,或牛,或羊,或別的牲畜,交付鄰舍守,牲畜,或受傷,或被趕去,無見,

11 那看守的人要憑著耶和華起誓,裡未曾拿鄰舍的物,本就要罷休,看守的人不必賠還。

12 牲畜若從看守的那裡被去,他就要賠還本主;

13 若被野獸撕碎,看守的要帶來當作證據,所撕的不必賠還。

14 若向鄰舍甚麼,所的或受傷,或,本主沒有同在一處,總要賠還;

15 若本主同在一處,他就不必賠還;若是雇的,也不必賠還,本是為雇價的。

16 若引誘沒有受聘的處女,與他行淫,他總要交出聘禮,娶他為妻。

17 若女子的父親決不肯將女子他,他就要按處女的聘禮,交出來。

18 行邪術的女人,不可容他存活。

19 凡與淫合的,總要把他治

20 祭祀別,不單單祭祀耶和華的,那人必要滅絕。

21 不可虧負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因為你們在埃及也作過寄居的。

22 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

23 若是苦待他們一點,他們向我一哀求,我總要他們的哀聲,

24 並要發烈怒,用刀殺你們,使你們的妻子為寡婦,兒女為孤兒

25 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你若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

26 你即或拿鄰舍的衣服作當頭,必在日落以先歸還他;

27 因他只有這一件當蓋頭,是他蓋身的衣服,若是沒有,他拿甚麼睡覺呢?他哀求我,我就應允,因為我是有恩惠的。

28 不可毀謗;也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

29 你要從你莊稼中的穀和酒醡中滴出來的酒拿來獻上,不可遲延。你要將頭生的兒子歸我。

30 你牛頭生的,也要這樣;當跟著母,第八要歸我。

31 你要在我面前為聖潔的人。因此,田間被野獸撕裂牲畜的,你們不可,要丟給

   

Från Swedenborgs verk

 

属天的奥秘 #9150

Studera detta avsnitt

  
/ 10837  
  

9150. “这东西从那人家里被偷去” 表从那里丧失它们. 这从 “偷” 和 “家” 的含义清楚可知:

“偷” 是指夺走构成一个人的属灵生命的那类事物, 因而夺走 “银钱” 和 “器皿” 所表示的真理和记忆知识 (参看9149节);

“家” 是指储存某物的地方. 正因如此,

“家” 有各种各样的含义, 如表示教会, 那里的良善, 还表示一个人, 以及人类心智的两个层级, 即属世层和理性层; 但在此表示记忆, 因为真理和记忆知识住在记忆中, 如同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 关于 “家 (房屋)” 及其各种含义, 可参看前文 (3128, 3142, 3538, 3652, 3720, 3900, 4973, 4982, 5023, 5640, 6690, 7353, 7848, 7929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ån Swedenborgs verk

 

属天的奥秘 #3652

Studera detta avsnitt

  
/ 10837  
  

3652. 这些话的内义如下: “你们看见那行毁坏可憎的时” 表示当教会经历荒凉时, 也就是主不再得到承认时的情形, 因此表示当对祂的爱与信不复存在之时, 以及对邻之仁不复存在, 随之对良善与真理的信仰不复存在之时. 当这些情形存在于教会, 确切地说, 存在于圣言所在的地区, 也就是内心的思维里, 尽管教义挂在嘴上时, 就会有 “荒凉”, 并且刚才所提到的事就是它 “那行毁坏可憎的”. 所以, “你们看见那行毁坏可憎的时” 表示当有人发现这类情形时. 在这种情况下, 他就要做下面16至18节所吩咐的事.

“先知但以理所说的” 在内义上表示先知所说的, 因为在圣言中, 凡以名字提及先知时, 它都不是指这个先知, 而是指圣言的整个预言部分. 原因在于, 名字从来不会进入天堂 (参看1876, 1888节). 即便如此, 此先知的含义仍不同于彼先知的. 从18章 (2762节) 的预言可以看出摩西, 以利亚和以利沙的各自含义. 不过, “但以理” 表示关于主的到来和教会状态的一切预言, 在这种情况下, 教会的状态是指它的最终状态. 先知书大量提到了荒凉, 此处但以理书所提到的荒凉在字义上是指犹太和以色列教会的荒凉, 但在内义上是指教会大体上的荒凉, 因而也指它即将到来的荒凉.

“站在圣地” 表示形成良善与真理的一切事物的荒凉. “圣地” 是指爱与信的状态, 因为 “地方” 在内义上是指状态 (参看2625, 2837, 3356, 3387节). 这种状态的的神圣元素就在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 在圣言中, “神圣” 并不表示别的, 因为良善与真理源于主, 而主是神圣本身或圣所. “读者须会意” 表示那些在教会里的人, 尤其接下来所提到的那些拥有爱与信的人要全面透彻地理解这些事.

“在犹太的, 应当逃到山上” 表示教会成员要将注意力唯独聚焦于主, 因而聚焦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因为 “犹太” 表示教会, 如下文所示; 而 “山” (a mountain) 表示主自己, “诸山” 则表示爱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参看795, 796, 1430, 2722节). 根据字义, 当耶路撒冷被围困时, 如被罗马人围困的情形, 他们不要到那城去, 而是到山上去, 正如路加福音所说的: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军队围困, 那时就可以知道她的荒凉近了. 那时, 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 在城中的应当出来, 在乡下的不要进城. (路加福音 21:20-21)

这同样适用于此处所提及的耶路撒冷, 也就是说, 字义上所指的是耶路撒冷城, 而内义上所指的是主的教会 (参看402, 2117节). 因为圣言所提到的有关犹太和以色列人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主在天上的国度和其在地上的国度, 也就是教会的代表, 这一点已经频繁说明. 因此, 就内义而言, “耶路撒冷” 没有一处用来表示耶路撒冷, “犹太” 也没有一处用来表示犹太. 如此提及的每一个事物具有这样的性质: 它能代表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之物, 并且事件的发生是为了代表. 因此, 圣言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 它既适合阅读它的人来领悟, 也适合与此人同在的天使来理解. 这也是为何主以同样的方式说话的原因. 事实上, 如果祂以别的方式说话, 那么祂的话就不会适合那些阅读它的人, 尤其是当时的人来领悟, 也不适合天使的认知. 因此, 它不会被世人接受, 也不会被天使理解.

“在房顶上的, 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 表示那些具有仁之善的人不要求助于那些属于信之教义的事物. 在圣言中, “房顶” 表示人的高级状态, 因而表示他在良善上的状态; 而那些在下的事物则表示人的低级状态, 因而表示他在真理上的状态, 至于何为 “房 (或家)”, 可参看前文 (710, 1708, 2233, 2331, 3142, 3538节). 关于教会成员的状态, 情况是这样: 他在经历重生期间, 为了良善学习真理; 因为他拥有为了那良善而对真理的情感. 不过, 一旦获得重生, 他就通过真理和良善行事. 他到了这种状态后, 就不要回到以前的状态, 否则, 他就会通过真理推理他所具有的良善, 并由此败坏他的状态. 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意愿真理与良善的状态时, 一切推理就都停止了, 也必须停止了. 这时, 他通过意愿, 因而通过良知思考和行事,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认知. 他若再通过认知思考和行事, 就会陷入他要在其中屈服的试探. 这就是 “在房顶上的, 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 所表示的.

“在田里的, 也不要回去取衣裳” 表示那些具有真理的良善之人不要放弃这类良善, 而去求助于真理的教义. 在圣言中, “田” 就表示人在良善上的这种状态; 至于 “田” 表示什么, 可参看前文 (368, 2971, 3196, 3310, 3317, 3500, 3508节). “衣裳” 或 “外衣” 表示包裹良善之物, 也就是真理的教义, 因为这类教义就像良善的衣裳; 至于 “衣裳” 具有这样的含义, 可参看前文 (297, 1073, 2576, 3301节). 谁都能看出, 这些话所隐含的事物比字面上显现的还要深, 因为它们是主自己说的.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