ბიბლია

 

出埃及記 22:6

Სწავლა

       

6 若點焚燒荊棘,以致將別人堆積的禾捆,站著的禾稼,或是田園,都燒盡了,那點的必要賠還。

სვედენბორგის ნაშრომებიდან

 

属天的奥秘 # 9198

შეისწავლეთ ეს პასაჟი.

  
/ 10837  
  

9198. “任何寡妇” 表那些拥有没有真理的良善, 却渴望真理的人. 这从 “寡妇” 的含义清楚可知,

“寡妇” 是指没有真理的良善, 却渴望真理.

“寡妇” 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 是因为 “男人” 表示真理, 他的 “妻子” 表示良善; 因此, 当男人的妻子成为寡妇时, 她表示没有真理的良善. 不过, 就更内在的意义而言,

“寡妇” 表示没有良善的真理; 原因在于, 就这层意义而言,

“丈夫” 表示良善, 他的 “妻子” 表示真理 (参看3236, 4510, 4823节). 就这层意义而言, 主凭祂的神性良善而被称为 “丈夫” 和 “新郎”; 而祂的国度和教会则凭对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的接受而被称为 “妻子” 和 “新妇” (9182节). 但由于现在论述的主题不是主的属天教会, 而是祂的属灵教会, 所以 “寡妇” 表示拥有良善, 却没有真理, 却渴望真理的人.

“孤儿” 也是这样. 就至内在或属天意义而言,

“孤儿” 表示那些拥有良善, 渴望真理的人. 关于属天意义上的 “寡妇” 和 “孤儿”, 可参看前面所引用和解释的章节 (4844节). 对此, 补充主在路加福音中关于撒勒法的寡妇所说的话:

我实在告诉你们, 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 我对你们说实话, 当以利亚的日子, 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 遍地有大饥荒, 那时, 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 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 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妇人, 一个寡妇那里去.(路加福音 4:24-26)

由于主所说的一切话, 都是从神性说的, 所以祂的话有一个内义, 此处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是主自己, 以及祂的国度和教会. 因此, 就这层意义而言, 主论及西顿撒勒法寡妇的话, 一旦被解开, 主的意思是什么就显而易见了.

“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 表示主与来自祂的神性真理在教会之内还不如在教会之外被人从心里接受和热爱. 主的这些话是对犹太人说的, 那时, 教会就存在于他们当中; 众所周知, 主在那里还不如教会之外的外邦人受欢迎. 如今, 以祂而取名为基督教会的教会也是这种情形. 在这个教会, 主的确在教义上被人接受; 然而, 很少有人以内心的承认来接受祂, 更很少有人以爱和情感来接受祂. 已经皈依的教会之外的外邦人对祂的接受则不同. 这些人把祂当作自己的独一神来敬拜和崇拜; 他们既在嘴上宣称, 也在心里思想, 他们承认祂是他们的神, 因为祂以一个人的形式显现 (5256节). 教会里的情形正好相反. 在教会, 就因祂生而为一个人, 所以几乎没有人从心里承认祂是神. 他们认为祂的人性就像他们自己的人性, 尽管他们知道祂的父是耶和华, 并不是一个人. 由此明显可知,

“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 在内义上表示什么. 就内义而言,

“先知” 表示神性真理, 因而教会教义方面的主.

“先知” 表示施行教导的人, 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义, 当论及主时, 表示神性真理或圣言 (参看9188节的末尾节).

“当以利亚的日子, 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 在内义上表示那时在教会, 对来自圣言的神之真理的承认状态. 因为如前所述,

“寡妇” 是指那些拥有没有真理的良善之人;

“以利亚” 是指圣言方面的主;

“以利亚的日子” 是指那时对来自圣言的神之真理的接受情况或状态.

“以利亚” 代表圣言方面的主 (参看创世记 18章序言2762, 5247节的末尾,8029节);

“日子” 是指状态 (893, 2788, 3462, 3785, 4850, 6110, 8426节);

“以色列” 是指教会 (4286, 6426, 6637, 8805节).

“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 表示内在教会完全荒废; 因为 “天” 表示教会的内在;

“三年零六个月” 表示完全.

“天” 表示教会的内在 (参看1733, 1850, 3355, 4535节); 当教会的内在被荒废, 不复存在时, 就说天 “关闭” 了.

“三年零六个月” 表示完全, 这一点从启示录 (11:3; 12:6) 中 “1260天 (这些天数等于三年零六个月)” 的含义清楚看出来,

“1260天” 是指完全, 或直到结束. 这一点同样从启示录 (11:9-11) 中 “三天半” 的含义, 以及启示录 (12:14) 和但以理书 (12:7) 书中的 “一载二载半载” 的含义清楚看出来, 它们是指完全, 或直到结束.

“遍地有大饥荒” 表示外在教会也荒废了; 因为 “饥荒” 是指真理和良善的缺乏和荒凉 (3364, 5277, 5279, 5281, 5300, 5360, 5376, 5415, 5576, 6110, 7102节);

“地” (land或earth) 是指外在教会 (1262, 1413, 1733, 1850, 2117, 2118节的末尾,3355, 4535, 5577, 8011, 8732节).

“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 表示圣言方面的主, 因而主的圣言, 并没有奉差到其他人那里去, 因为别的地方不会接待祂;

“以利亚” 是指圣言方面的主, 如前所述.

“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妇人, 一个寡妇那里去” 表示只到那些拥有良善并渴望真理的人那里去. 经上之所以说 “西顿的撒勒法”, 是因为 “西顿” 表示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 (1201节).

“一个妇人, 一个寡妇” 是指一个拥有良善并渴望真理的人, 这一点从刚才所述, 尤其从列王纪上中关于她的记载明显看出来:

以利亚往西顿的撒勒法去, 到一个妇人, 一个寡妇那里, 她供养以利亚. 以利亚对她说, 取点水来给我喝, 也随手拿点饼来给我. 她说, 她坛内只有一把面, 瓶里只有一点油, 要为她和她儿子做糕饼. 以利亚说, 先为我做一个小糕饼, 拿来给我, 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做糕饼. 妇人就照行; 坛内的面没有用完, 瓶里的油也不缺短.(列王纪上 17:9-16)

她照先知的吩咐给先知水, 然后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面先为先知做糕饼, 然后为她自己和儿子来做, 就表示顺服, 以及良善对真理的渴望;

“坛内的面没有用完, 瓶里的油也不缺短” 表示她由此而富有真理之良善; 因为就内义而言,

“水” 是指真理 (2702, 3058, 3424, 4976, 5668, 8568节);

“面” 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 (2177节);

“油” 是指爱之良善 (886, 4582, 4638节); 用这些原料所做的 “糕饼” 是指与自己的良善结合的真理 (7978节). 由此清楚可知,

“寡妇” 表示拥有良善, 渴望真理的人. 良善及其对真理的渴望通过她对先知的仁爱来描述, 这仁爱比对她自己和她儿子的还要大.

“先知” 是指真理的教义, 如前所示.

由此明显可知圣言是何性质, 即: 它隐藏了天堂的奥秘在自己里面, 这奥秘在文字上是看不到的. 然而, 主在世时所说的话, 以及降世之前通过先知所说的话, 其每一个细节都包含完全在字义之上的一个层级上的天上神性事物. 不仅每句话都包含这些事物, 而且这些话的每一个字, 甚至每一个字的一点一划都是如此. 但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呢? 然而,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 对此, 我已经拿走充分且无可置疑的证据, 蒙主的神性怜悯, 我将在别处说明这一点.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სვედენბორგის ნაშრომებიდან

 

属天的奥秘 # 2015

შეისწავლეთ ეს პასაჟი.

  
/ 10837  
  

2015. “君王从你而出” 表一切真理皆来自祂. 这从 “君王” 的含义清楚可知, 无论在圣言的历史部分还是预言部分, “君王” 都指真理, 这在前面有所论述 (1672节), 但没有充分阐明. 从 “列族” 表良善, “君王” 表真理可以看出圣言内义的性质, 还能看出内义距离字义何等遥远. 人在阅读圣言, 尤其历史部分时, 只会以为那里所提到的 “民族” 就是民族, “君王” 就是君王, 因而以为圣言本身所论述的真正主题是民族和君王. 殊不知, 民族和君王的概念一到天使那里就完全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良善与真理. 这一点看上去肯定显得很奇怪, 而且的确是一个悖论, 然而, 却是千真万确的. 若考虑到以下事实, 谁都能明白这个问题: 即若在圣言中, “民族” 表示民族, “君王” 表示君王, 那么主的圣言和其它历史或作品一样, 几乎不包含任何事物, 因而纯粹是世俗事件. 而事实上, 圣言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性, 因而是属天和属灵的.

仅举一例. 本节经文说, 亚伯拉罕极能生殖, 列族必从他而立, 君王必从他而出. 这句经文不就是纯粹的世俗事件, 根本不是天上的事吗? 因为这些事只含有世俗的荣耀, 而在天堂, 世俗的荣耀根本什么都不是. 但是, 若这是主的圣言, 那它必含有天堂的荣耀, 而无一丝世俗的荣耀. 所以, 字义在上达天堂时会完全被抹掉, 消失不见, 它会被净化得无一丝世俗之物掺杂. 因为 “亚伯拉罕” 并非指亚伯拉罕, 而是指主; 他 “极能生殖” 并非指他的后代极其繁多, 而是指主人性本质的良善会无限增多; “列族” 不是指诸民族, 而是指良善; “君王” 也不是指君王, 而是指真理. 尽管如此, 字面上的历史仍是真实的历史, 因为亚伯拉罕的确有这样一段对话, 他也的确极能生殖, 并且列族和君王从他而出.

“君王” 表真理, 这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 以赛亚书:

外邦人必建筑你的城墙, 他们的王必服事你. 你也必吃列族的奶, 又吮列王的乳. (以赛亚书 60:10, 16)

“列族的奶” 和 “列王的乳” 绝非字面上的意思, 而是具有内义, 表示被赋予良善, 在真理上得到指教. 耶利米书:

那时就有坐大卫宝座的君王和首领, 或坐车, 或骑马进入这城的各门. (耶利米书 17:25; 22:4)

“或坐车, 或骑马” 是一个预言, 它表示富有认知之物. 这从先知书中的很多经文清楚看出来. 因此, 就内义而言, “君王进入这城的各门” 表他们要被赋予信之真理. 这就是圣言的天堂之义, 而世俗的字义会逐渐变成天堂之义.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在烈怒中藐视君王和祭司. 锡安的门, 都陷入土地内, 祂将她的门闩毁坏折断. 君王和首领落在列族中, 再没有律法. (耶利米哀歌 2:6, 9)

此处 “君王” 表信之真理, “祭司” 表仁之良善, “锡安” 表教会, 它被毁灭, 它的门闩被折断. 因此, “君王和首领落在列族中”, 也就是说, 真理及其所属一切将完全被驱逐, 以致 “再没有律法”, 即信之教义荡然无存. 以赛亚书:

在这孩子还不晓得弃恶择善之先, 你所憎恶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见弃. (以赛亚书 7:16)

这论及主的到来. “那地必致见弃” 表那时不复存在的信. “王” 是指将被憎恶的信之真理.

同一先知书:

我必向列族举手, 向万民竖立我的大旗, 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 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 列王必作你的养父, 他们的王后必作你的乳母. (以赛亚书 49:22, 23)

“列族” 和 “众女” 表良善, “万民” 和 “众子” 表真理, 如第一卷所示. “列族” 表良善 (1259, 1260, 1416, 1849节); “众女” 也表良善 (489-491节); 而 “万民” 表真理 (1259, 1260节); “众子” 也表真理 (489, 491, 533, 1147节). 因此, “君王” 一般表真理, 他们必被这真理滋养, 而他们的 “王后” 表良善, 他们必通过这良善被乳养. 无论你说良善与真理, 还是那些被良善与真理所主导的人, 意思都一样.

又:

他必洗净许多民族, 君王要闭口. 因所未曾传与他们的, 他们必看见; 未曾听见的, 他们要明白. (以赛亚书 52:15)

这论及主的到来. “民族” 表那些被良善的情感所激励的人, “君王” 表那些被真理的情感所激励的人. 诗篇:

现在, 君王啊! 你们应当省悟; 世上的审判官啊, 你们该受管教! 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 又当存战兢而快乐. 当亲吻儿子, 恐怕祂发怒, 你们便在道中灭亡. (诗篇 2:10-12)

“君王” 表那些由真理所主导的人, 他们凭真理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作 “王的众子”. 此处 “儿子” 表主, 他在此叫做儿子, 是因为他是真理本身, 是一切真理的源头.

启示录:

他们唱新歌. 你配拿书卷, 配揭开其印. 你使我们成为我们神的君王和祭司, 我们要在地上执掌王权. (启示录 5:9, 10)

此处由真理所主导的人被称作 “君王”. 在马太福音中, 主也称他们为 “王的众子”:

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 田地就是世界, 好种就是王的众子, 稗子就是那恶者的众子. (马太福音 13:37, 38)

启示录:

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 河水就干了, 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 (启示录 16:12)

“伯拉” 明显不是指伯拉, “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 也不是指从那个地区来的众王. “伯拉” 的含义可见于前文 (120, 1585, 1866节), 从那里明显可知, “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的道路” 表源于爱之善的信之真.

又:

得救的列族要在城的光里行走, 地上的君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归与那城. (启示录 21:24)

此处 “列族” 表由良善所主导的人, “地上的君王” 表那些由真理所主导的人. 这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 即此处的细节并非历史, 而是预言. 又:

地上的君王与坐在众水上的大淫妇行淫, 喝醉了她淫乱的酒. (启示录 17:2)

还有:

巴比伦用她邪淫大怒的酒把列族灌醉了. 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 (启示录 18:3, 9)

此处同样很明显, “地上的君王” 并非指君王, 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对信之教义, 即真理的歪曲和亵渎, 也就是 “邪淫”. “地上的君王” 表被歪曲和亵渎的真理.

又: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 他们还没有得国, 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 与王一样. 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 (启示录 17:12, 13)

“王” 在此并非指王, 谁都能明显看出来这一点. 若所指的是王, 那么 “十王一时之间要得权柄, 与王一样” 就完全无法理解, 下面这些话也一样, 启示录:

我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 并他们的众军都聚集, 要与骑白马的并祂的众军争战. (启示录 19:19)

该章13节公开声称, 骑白马的那一位就是神之道; 经上说与它争战的地上君王都聚集起来. “兽” 表被玷污的爱之善; “君王” 表被亵渎的信之真; 这些被称为 “地上的君王”, 是因为它们存在于教会 (“地” 是指教会, 参看662, 1066, 1067, 1262节). “白马” 表对真理的认知; “骑白马的” 表圣言. 这一事实在但以理书 (11章) 更为明显, 那里描述了 “南方王” 和 “北方王” 之间的战争, 这些术语表示真理与虚假的争战. 此处所描述的争战也被描述为历史上所发生的战争.

“王” 表真理. 由此可见, 当主被称作王和祭司时, 内义表示什么; 还可看出, 君王和祭司代表主的哪种本质属性. 君王代表祂的神性真理, 祭司代表祂的神性良善. 主作为王统治宇宙所凭借的一切秩序法则就是真理; 而作为祭司统治宇宙, 并且也主宰真理所凭借的一切法则就是良善. 因为唯独通过真理统治会将所有人都罚入地狱; 但通过良善统治则会把他们从地狱提上来, 并将其举升天堂 (参看1728节). 就主而言, 由于这二者, 即良善与真理联结在一起, 所以在古时, 它们由与祭司职份合在一起的王权来代表. 如麦基洗德, 他既是撒冷王, 同时也是至高神的祭司 (创世记 14:18). 后来, 在犹太人 (代表性教会就以自己的形式设立在他们中间) 当中, 祂由审判官和祭司来代表, 之后由诸王来代表.

不过, 由于 “王” 代表真理, 而真理不应是权力最大的, 原因如前所述, 即它们会定罪, 所以, 想要拥有王的想法十分令人厌恶, 以至于犹太人为此受到责备. 就其本身而言, 真理的性质被描述为王的权利 (撒母耳记上 8:11-18); 此前, 在摩西五经 (申命记 17:14-18), 他们通过摩西被指示要拣选源于良善的纯正真理, 而不要拣选虚假的真理; 不能以推理和记忆知识亵渎它. 这些就是刚才提到的摩西五经中的经文所给出的有关立王的指示所包括的考虑事项. 单从字义上看, 没人明白这一切. 然而, 这一切从内义所包含的细节清楚看出来. 因此, 很明显, “王” 和 “王权” 无非代表和表示真理.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