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300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300. “先出来的浑身发红, 像毛衣” 表构成属世真理生命的良善. 这从 “出来”, “红” 和 “毛衣” 的含义清楚可知: “出来” 是指出生; “红” 是指构成生命的良善, 如下文所述; “毛衣” 是指属世人的真理, 也如下文所述. 他先 “出来” 表就本质而言, 良善是优先的, 如前所述 (3299节). 经上说 “像毛衣” 是为了表示良善以真理, 如同以一种柔嫩的外壳或肉体为衣, 如前所述 (3299节). 就圣言的内义而言, “衣” 无非表示包裹另一事物的某种事物, 这也是为何真理好比衣服 (1073, 2576节).

“红” 或 “发红” 表构成生命的良善, 这是因为一切良善都是从爱流出的, 而爱本身是属天和属灵之火. 爱还好比火, 也实际被称为 “火” (933-936节). 所以, 爱也好比血, 同样被称为 “血” (1001节). 由于火和血这二者都是红的, 故从爱所流出的良善由 “红” 或 “发红” 来表示. 这一点也可从以下圣言经文看出来, 那时为以色列的雅各预言说:

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 在血红葡萄汁中洗了袍褂. 他的眼睛要比酒红润, 他的牙齿要比奶洁白. (创世记 49:11, 12)

这论及犹大, 犹大在此表示主, 这一点谁都能清楚看出来. 此处的 “衣服” 和 “袍褂” 表主的神圣属世人. “葡萄酒” 和 “血红葡萄汁” 表这属世人的神圣良善和神圣真理. 经上论到神圣良善说: “他的眼睛要比酒红润”; 论到神圣真理说: “他的牙齿要比奶洁白”. 经上以这种方式来描述属世人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

以赛亚书:

这从以东来的是谁呢? 你的服装为何有红色? 你的衣服为何像踹酒榨的呢? (以赛亚书 63:1-2)

此处 “以东” 表主的神圣属世人的神圣良善, 这从下文明显看出来. “服装有红色” 表真理的良善, “衣服像踹酒榨的” 表良善的真理. 耶利米哀歌:

锡安的拿细耳人比雪纯净, 比奶更白; 他们的体格比红宝石更红, 就像蓝宝石一样光润. (耶利米哀歌 4:7)

“拿细耳人” 代表主的神性人, 尤其代表主的神圣属世人; 因此 “他们的体格比红宝石更红” 代表神圣属世人的良善.

由于 “红” 表良善, 尤表属世人的良善, 故犹太教会 (在犹太教会, 每一个事物都代表主, 并由此代表祂的国度, 因而代表为其国度源头的良善与真理) 被要求用染红的公羊皮做罩棚的盖 (出埃及记 25:5; 26:14; 35:7, 23; 36:19); 还被要求用焚烧的小红母牛的灰调作除罪水 (那鸿书 19: 2, 9). 若非红色表示主国度中某种属天之物, 绝不会有公羊须是红的, 小母牛也是红的这样的要求. 凡视圣言为神圣的人都承认它们代表圣物. 由于红色具有这样的含义, 故帐幕的盖子要用朱红色, 紫色和蓝色钱来织绣并连起来 (出埃及记 35:6),

由于几乎一切事物也具有反面意义, 如前面频繁所述, 故 “红色” 也是. 就反面意义而言, “红色” 表出于自我之爱的邪恶. 这是因为出于自我之爱的欲望好比火, 并被称为 “火” (934, 1297, 1527, 1528, 1861, 2446节), 同样好比血, 并被称为 “血” (374, 954, 1005节). 因此, 就反面意义而言, “红” 表这些事物. 如以赛亚书:

耶和华说, 你们的罪虽像朱红, 必变成雪白; 虽红如丹颜, 必白如羊毛. (以赛亚书 1:18)

那鸿书:

(恶魔的) 勇士的盾牌是红的, 精兵都穿朱红衣服. 在 (预备争战的) 日子, 战车笼罩在火把中. (那鸿书 2:3)

启示录:

天上又现出异象来, 看哪, 有一条大红龙, 七头十角, 头上戴着七个冠冕. (启示录 12:3)

又:

我就观看, 见有一匹白马; 骑在马上的拿着弓, 并有冠冕赐给他. 他便出来, 胜了又要胜. 就另有一匹马出来, 是红的, 有权柄给了那骑马的, 可以从地上夺去太平, 使人彼此相杀, 又有一把大剑赐给他. 后来又出来一匹黑马; 最后出来一匹灰色马, 骑马者的名字叫死亡. (启示录 6:2, 4-5, 8)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652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652. 这些话的内义如下: “你们看见那行毁坏可憎的时” 表示当教会经历荒凉时, 也就是主不再得到承认时的情形, 因此表示当对祂的爱与信不复存在之时, 以及对邻之仁不复存在, 随之对良善与真理的信仰不复存在之时. 当这些情形存在于教会, 确切地说, 存在于圣言所在的地区, 也就是内心的思维里, 尽管教义挂在嘴上时, 就会有 “荒凉”, 并且刚才所提到的事就是它 “那行毁坏可憎的”. 所以, “你们看见那行毁坏可憎的时” 表示当有人发现这类情形时. 在这种情况下, 他就要做下面16至18节所吩咐的事.

“先知但以理所说的” 在内义上表示先知所说的, 因为在圣言中, 凡以名字提及先知时, 它都不是指这个先知, 而是指圣言的整个预言部分. 原因在于, 名字从来不会进入天堂 (参看1876, 1888节). 即便如此, 此先知的含义仍不同于彼先知的. 从18章 (2762节) 的预言可以看出摩西, 以利亚和以利沙的各自含义. 不过, “但以理” 表示关于主的到来和教会状态的一切预言, 在这种情况下, 教会的状态是指它的最终状态. 先知书大量提到了荒凉, 此处但以理书所提到的荒凉在字义上是指犹太和以色列教会的荒凉, 但在内义上是指教会大体上的荒凉, 因而也指它即将到来的荒凉.

“站在圣地” 表示形成良善与真理的一切事物的荒凉. “圣地” 是指爱与信的状态, 因为 “地方” 在内义上是指状态 (参看2625, 2837, 3356, 3387节). 这种状态的的神圣元素就在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 在圣言中, “神圣” 并不表示别的, 因为良善与真理源于主, 而主是神圣本身或圣所. “读者须会意” 表示那些在教会里的人, 尤其接下来所提到的那些拥有爱与信的人要全面透彻地理解这些事.

“在犹太的, 应当逃到山上” 表示教会成员要将注意力唯独聚焦于主, 因而聚焦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因为 “犹太” 表示教会, 如下文所示; 而 “山” (a mountain) 表示主自己, “诸山” 则表示爱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参看795, 796, 1430, 2722节). 根据字义, 当耶路撒冷被围困时, 如被罗马人围困的情形, 他们不要到那城去, 而是到山上去, 正如路加福音所说的: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军队围困, 那时就可以知道她的荒凉近了. 那时, 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 在城中的应当出来, 在乡下的不要进城. (路加福音 21:20-21)

这同样适用于此处所提及的耶路撒冷, 也就是说, 字义上所指的是耶路撒冷城, 而内义上所指的是主的教会 (参看402, 2117节). 因为圣言所提到的有关犹太和以色列人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主在天上的国度和其在地上的国度, 也就是教会的代表, 这一点已经频繁说明. 因此, 就内义而言, “耶路撒冷” 没有一处用来表示耶路撒冷, “犹太” 也没有一处用来表示犹太. 如此提及的每一个事物具有这样的性质: 它能代表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之物, 并且事件的发生是为了代表. 因此, 圣言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 它既适合阅读它的人来领悟, 也适合与此人同在的天使来理解. 这也是为何主以同样的方式说话的原因. 事实上, 如果祂以别的方式说话, 那么祂的话就不会适合那些阅读它的人, 尤其是当时的人来领悟, 也不适合天使的认知. 因此, 它不会被世人接受, 也不会被天使理解.

“在房顶上的, 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 表示那些具有仁之善的人不要求助于那些属于信之教义的事物. 在圣言中, “房顶” 表示人的高级状态, 因而表示他在良善上的状态; 而那些在下的事物则表示人的低级状态, 因而表示他在真理上的状态, 至于何为 “房 (或家)”, 可参看前文 (710, 1708, 2233, 2331, 3142, 3538节). 关于教会成员的状态, 情况是这样: 他在经历重生期间, 为了良善学习真理; 因为他拥有为了那良善而对真理的情感. 不过, 一旦获得重生, 他就通过真理和良善行事. 他到了这种状态后, 就不要回到以前的状态, 否则, 他就会通过真理推理他所具有的良善, 并由此败坏他的状态. 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意愿真理与良善的状态时, 一切推理就都停止了, 也必须停止了. 这时, 他通过意愿, 因而通过良知思考和行事,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认知. 他若再通过认知思考和行事, 就会陷入他要在其中屈服的试探. 这就是 “在房顶上的, 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 所表示的.

“在田里的, 也不要回去取衣裳” 表示那些具有真理的良善之人不要放弃这类良善, 而去求助于真理的教义. 在圣言中, “田” 就表示人在良善上的这种状态; 至于 “田” 表示什么, 可参看前文 (368, 2971, 3196, 3310, 3317, 3500, 3508节). “衣裳” 或 “外衣” 表示包裹良善之物, 也就是真理的教义, 因为这类教义就像良善的衣裳; 至于 “衣裳” 具有这样的含义, 可参看前文 (297, 1073, 2576, 3301节). 谁都能看出, 这些话所隐含的事物比字面上显现的还要深, 因为它们是主自己说的.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310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310. “是个田野的人” 表源于教义的生活良善. 这从 “田野” 的含义清楚可知. 在圣言中, 经上经常提及 “地” (earth) 或 “陆地” (land), “土地” (ground), “田地” 或 “田野”. 当用于好的意义时, “地” 或 “陆地” (land) 表主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 因而表教会, 也就是祂在地上的国度. “土地” 所表相同, 只是意义更加严格 (566, 662, 1066-1068, 1262, 1413, 1733, 1850, 2117, 2118, 2928节). “田地” 或 “田野” 也表示相同的事物, 只是意义还要更严格 (368, 2971节). 由于教会不是凭教义而成为教会, 除非这些教义以生活的良善为目的, 或也可说, 除非这些教义与生活的良善结合, 故 “田地” 或 “田野” 主要表示良善的生活. 不过, 为使教会拥有这类良善, 取自圣言, 被植入在这良善中的教义必须存在. 没有教义, 生活的良善的确存在, 然而还不是教会的良善, 因而不是真正属灵的良善, 它仅具有成为这类良善的潜能, 如没有圣言, 因而不知道主的外邦人当中的生活良善就是这种情形.

“田地” 或 “田野” 是指信的事物, 即教会所具有的属灵真理要被植入其中的生活良善. 这一点从主在马太福音中关于撒种的比喻很明显地看出来: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撒的时候, 有落在路旁的, 飞鸟来吃尽了; 有落在泥土不多的石地上, 因为泥土不深, 很快就长起来; 日头出来, 就晒焦了, 因为没有根, 就枯干了; 有落在荆棘里的, 荆棘长起来, 把它们挤住了;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 就结实, 有一百倍的, 有六十倍的, 有三十倍的. 有耳可听的, 就应当听! (马太福音 13:3-9; 马可福音 4:3-9; 路加福音 8:5-8)

这段经文描述了田, 也就是教会里面的四种地或土. 显然, “种” 是指主的圣言, 因而是指真理, 就是所谓的信之真理; 而 “好土” 是指良善, 就是所谓的仁之良善, 因为接受圣言的, 是人里面的良善. “路旁” 是指虚假, “石地” 是指没有植根于良善的真理, “荆棘” 是指邪恶.

至于 “田野的人” 所表示的源于教义的生活良善, 情况是这样: 那些正在重生的人首先按照教义的指导行善, 因为他们凭自己不知道何为善, 而是通过关于爱与仁的教义学习行善, 由此知道主是谁, 邻人是谁, 以及何为爱, 何为仁, 因而何为善. 他们若进入这个阶段, 就是处于对真理的情感, 被称为 “田野的人 (viri拉丁文, 男子)”. 此后, 一旦重生, 他们就不再出于教义行善, 而是出于爱与仁行善, 因为那时他们处于通过教义所学来的良善本身中, 被称为 “田野的人 (homines拉丁文, 男人)”. 其中的情形就像有人天生就倾向于奸淫, 偷窃和杀人, 但从十诫得知这类行为属于地狱, 因而而避开它们. 在这种状态下, 他就受十诫影响, 因为他害怕地狱, 并且从这些诫命, 以及圣言中的许多事他还学到该如何指导自己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 他行善是出于诫命. 但当具有良善时, 他便开始憎恶以前所倾向的奸淫, 偷窃和杀人. 在这种状态下, 他就不再出于诫命, 而是出于他所具有的良善行善. 在前一个状态, 他通过真理学习良善; 在后一个状态, 他通过良善教导真理.

这也适用于属灵真理, 也就是所谓的教义, 它们是更为内在的诫命. 因为教义是属世人所具有的内在真理, 那里的第一类真理是感官真理, 第二类真理是记忆知识的真理, 内在真理则属于教义. 这些教义真理建立在记忆知识真理的基础之上, 因为若不通过记忆知识, 人无法对它们形成并保持任何想法, 观念或概念. 而记忆知识的真理则建立在感官真理的基础之上, 因为没有感官真理, 人就无法拥有记忆知识. 这类真理, 也就是说, 记忆知识和感官的真理, 由 “擅长打猎的人” 来表示; 而教义真理则由 “田野的人” 来表示. 这就是这类真理在人里面所具有的彼此相关的秩序, 所以人在成年通过感官和记忆知识的真理而拥有教义真理之前, 是不能重生的, 因为若不藉着源于记忆知识和感官的真理, 他就无法确认教义真理. 没有什么东西能存在于人的思维中, 包括不具有属世或感官观念的信的最深奥秘, 尽管人多半不知道这类观念的性质. 但在来世, 若他愿意, 它们的性质就会呈现在他的认知面前; 甚至若愿望强烈, 还会在他眼前呈为可见. 在来世, 无论显得多么令人难以置信, 这类事物仍可以呈现在眼前.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