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馬太福音 5:25

Studie

       

25 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審判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9408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9408. “好像天空物质一般明净” 表天使天堂的透明. 这从 “天空” 和 “明净” 的含义清楚可知:

“天空” 是指天使天堂, 如下文所述: 物质的 “明净” 或纯净当论及天空时, 是指透明. 必须简要阐述一下, 当论述的主题是圣言时, 何谓天使天堂的透明. 当神之真理闪耀出来时, 就说天使天堂是透明的; 因为整个天堂无非是神之真理的一个容器. 每位天使都是它的一个个体接受者, 因此所有天使, 或整个天堂是一个总的接受者. 这解释了为何天堂被称为 “神的居所”, 还被称为 “神的宝座”. 因为 “居所” 表示从主发出并在至内层天堂被接受的神之真理, 相比之下, 这真理是良善 (8269, 8309节);

“宝座” 表示从主发出并在中间天堂被接受的神之真理 (5313, 6397, 8625, 9039节). 由于从圣言字义闪耀出来的, 正是诸如存在于天堂的神之真理, 所以是天使天堂闪耀出来. 因为圣言就是适应所有天堂的神性真理; 因此, 它将天堂和世界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将天使和世人结合在一起 (2143, 7153, 7381, 8920, 9094节的末尾,9212节的末尾,9216节的末尾,9357, 9396节). 由此明显可知 “天使天堂的透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天空 (或天堂)” 在内义上表示天使天堂是由于对应, 以及表象. 正因如此, 在圣言中, 当提到 “诸天”, 以及 “天上的天” 时, 在内义上所指的是天使天堂. 因为古人对可见的天没有其它概念, 只是认为天堂的居民住在那里, 星辰则是他们的居所. 现在的简单人, 尤其小孩子也是这种观念. 也正因如此, 人们在敬拜神或虔诚地向神祷告时, 就仰望天空或天堂. 这种行为也起因于对应关系; 因为来世有星空出现, 但这不是世人所看到的天空. 相反, 它是一个照着灵人和天使的聪明智慧的状态而显现的天空, 或说这个天空取了一个与灵人和天使的聪明智慧的状态相一致的表象. 那里的星星是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 有时在天空所看到的云则照着它们的色彩, 透明度和移动而具有各种含义; 天空的蔚蓝是指因良善而透明的真理. 这一切证明 “诸天” 表示天使天堂; 但天使天堂则表示神之真理, 因为天使是从主发出的神之真理接受者.

在下列经文中,

“天” 表示类似事物:

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 你们都要赞美耶和华! (诗篇 148:4)

诗篇:

你们要向那乘驾亘古天上之天的主歌唱.(诗篇 68:32, 33)

又:

诸天藉耶和华的话而造; 万象藉祂口中的气而成.(诗篇 33:6)

又: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穹苍传扬祂手的作为.(诗篇 19:1)

士师记:

耶和华啊, 你从西珥出来, 那时地震天漏, 云也滴水.(士师记 5:4)

但以理书:

公山羊的角渐渐长大, 高及天象, 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 并践踏它们.(但以理书 8:10)

阿摩司书:

主耶和华在天上建造祂的台阶.(阿摩司书 9:6)

玛拉基书:

你们要使我家有粮, 以此试试我是否敞开天上的窗户, 倾福与你们.(玛拉基书 3:10)

以赛亚书:

求你从天上垂看, 从你圣洁荣耀的居所观看.(以赛亚书 63:15)

申命记:

愿约瑟的地蒙耶和华赐福, 得天上的宝物, 甘露.(申命记 33:13)

马太福音:

耶稣说, 不可指着天起誓, 因为天是神的宝座; 人指着天起誓, 就是指着神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马太福音 5:34; 23:22)

在这些和其它许多经文中,

“天” 都表示天使天堂; 由于主在地上的天堂是教会, 所以 “天” 也表示教会; 如在下列经文中: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 因为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已经过去了.(启示录 21:1)

以赛亚书:

看哪, 我造新天新地; 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 也不再涌上心头了.(以赛亚书 65:17)

同一先知书:

天必像烟云消散, 地必如衣服渐渐旧了.(以赛亚书 51:6)

又:

我使诸天以黑暗为衣服, 以麻布为遮盖.(以赛亚书 50:3)

以西结书:

我要把天遮蔽, 使众星昏暗, 以密云遮掩太阳, 月亮也不放光. 我必使天上所有的光体都在你以上变为昏暗, 使你的地上黑暗.(以西结书 32:7-8)

马太福音: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 日头就变黑了, 月亮也不放光, 众星要从天上坠落, 天势都要震动.(马太福音 24:29)

此处 “日头”,

“月亮”,

“众星” 和 “天势” 表示什么, 可参看前文 (4056-4060节). 以赛亚书: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 惟有你是地上万国的神! 你曾造了天地.(以赛亚书 37:16)

同一先知书:

我耶和华是造了万物的, 是独自铺张诸天, 铺开大地的.(以赛亚书 44:24)

又:

创造诸天的耶和华, 祂形成大地, 把它造成, 预备它; 祂创造大地, 不是空空虚虚.(以赛亚书 45:18)

在这些和其它经文中,

“天地” 在内义上表示教会;

“天” 表示内在教会,

“地” 表示外在教会 (参看1733, 1850, 2117, 2118节的末尾,3355节的末尾, 4535节). 由此明显可知, 在创世记头几章, 经上说 “起初, 神创造天地” (创世记 1:1),

“天和地, 以及万象都完成了” (创世记 2:1); 其中 “创造” 表示一个新教会; 因为那里的创造描述的是重生, 重生也被称为 “新造”, 这从那几章的解释中的说明可以看出来.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9039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9039. “因为那奴仆就等于他的银子” 表从自我所获得的东西. 这从 “银子” 的含义清楚可知, “银子” 是指真理 (参看1551, 2954, 5658, 6112, 6914, 6917节), 在此是指自我所获得的真理, 因为它论及被买来的奴仆. “自我所获得的真理” 描述了一个人信以为真理的东西, 哪怕它不是真理, 因为他是从自我先入为主的观念中得到它的. 对那些未经天堂之光光照就解释圣言, 也就是虽阅读圣言, 却没有为了生活良善的缘故而对真理的任何情感之人来说, 这就是真理的样子, 因为这些人没有被光照. 如果在经过充分思考之后, 这个真理被消灭, 那么就没有死亡的惩罚, 也就是没有诅咒了, 因为它不是一个属灵的神性真理. 不过, 如果它在充分思考之前被消灭, 那么就会有诅咒, 因为这是对信之真理本身的一个抛弃. 凡成为任何人信仰的一部分的东西, 即便它不是真理, 也不可未经充分思考就被抛弃. 如果在此之前它被抛弃, 那么人的属灵生命的柔嫩开端就会被连根拔除. 因此, 主从不破碎与一个人同在的这种真理, 而是尽可能地把它弯过来.

举例说明这一点. 以一个以为天上的荣耀, 因而喜乐在于统治许多人, 并用所设想的这个观念来解释主的话, 即: 那赚了十弥拿和五弥拿的仆人将有权柄管十座城, 五座城 (路加福音 19:11-26), 又用来解释主对门徒所说的话, 即: 他们要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路加福音 22:30) 之人为例. 这个人若未经充分思考就消灭了他的信仰, 也就是他从圣言字义所获得的对真理的信仰, 就会导致属灵生命的丧失. 但是, 他若经过充分思考之后用其它话来解释主的话, 即用主的这些话: “谁愿为最大, 就必作最小的”, “谁愿为首, 就必作所有人的仆人” (马太福音 20:26-28; 马可福音 10:42-45; 路加福音 22:24-27), 然后若放弃了他的信仰, 即天上的荣耀和喜乐在于统治许多人, 那么就不会导致其属灵生命的丧失. 因为那些赚了约拿的人有权柄所管的 “城” 表示信之真理 (2268, 2449, 2712, 2943, 3216节), 以及由此而来的聪明和智慧; 门徒所要坐的 “宝座” 所表相同 (2129, 6937节).

在天上, 那些凭信之真理而在聪明和智慧上超过其他人的人还如此地谦卑, 以致他们将其全部能力都归于主, 无一归于自己. 因此, 他们在统治中根本找不到任何荣耀或喜乐, 只在服务中才能找到. 当处于这种状态时, 他们就在统治权, 以及荣耀和喜乐上超过其他人; 然而, 他们如此行不是因为想要统治, 如前所述, 而是出于爱与仁的情感, 也就是服务他人的一种渴望. 事实上, 主以能力流入那些谦卑的人, 不会流入那些高傲自大的人, 因为前者接受流注, 而后者则弃绝它 (7489-7492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