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馬太福音 5:18

Studie

       

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9408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9408. “好像天空物质一般明净” 表天使天堂的透明. 这从 “天空” 和 “明净” 的含义清楚可知:

“天空” 是指天使天堂, 如下文所述: 物质的 “明净” 或纯净当论及天空时, 是指透明. 必须简要阐述一下, 当论述的主题是圣言时, 何谓天使天堂的透明. 当神之真理闪耀出来时, 就说天使天堂是透明的; 因为整个天堂无非是神之真理的一个容器. 每位天使都是它的一个个体接受者, 因此所有天使, 或整个天堂是一个总的接受者. 这解释了为何天堂被称为 “神的居所”, 还被称为 “神的宝座”. 因为 “居所” 表示从主发出并在至内层天堂被接受的神之真理, 相比之下, 这真理是良善 (8269, 8309节);

“宝座” 表示从主发出并在中间天堂被接受的神之真理 (5313, 6397, 8625, 9039节). 由于从圣言字义闪耀出来的, 正是诸如存在于天堂的神之真理, 所以是天使天堂闪耀出来. 因为圣言就是适应所有天堂的神性真理; 因此, 它将天堂和世界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将天使和世人结合在一起 (2143, 7153, 7381, 8920, 9094节的末尾,9212节的末尾,9216节的末尾,9357, 9396节). 由此明显可知 “天使天堂的透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天空 (或天堂)” 在内义上表示天使天堂是由于对应, 以及表象. 正因如此, 在圣言中, 当提到 “诸天”, 以及 “天上的天” 时, 在内义上所指的是天使天堂. 因为古人对可见的天没有其它概念, 只是认为天堂的居民住在那里, 星辰则是他们的居所. 现在的简单人, 尤其小孩子也是这种观念. 也正因如此, 人们在敬拜神或虔诚地向神祷告时, 就仰望天空或天堂. 这种行为也起因于对应关系; 因为来世有星空出现, 但这不是世人所看到的天空. 相反, 它是一个照着灵人和天使的聪明智慧的状态而显现的天空, 或说这个天空取了一个与灵人和天使的聪明智慧的状态相一致的表象. 那里的星星是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 有时在天空所看到的云则照着它们的色彩, 透明度和移动而具有各种含义; 天空的蔚蓝是指因良善而透明的真理. 这一切证明 “诸天” 表示天使天堂; 但天使天堂则表示神之真理, 因为天使是从主发出的神之真理接受者.

在下列经文中,

“天” 表示类似事物:

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 你们都要赞美耶和华! (诗篇 148:4)

诗篇:

你们要向那乘驾亘古天上之天的主歌唱.(诗篇 68:32, 33)

又:

诸天藉耶和华的话而造; 万象藉祂口中的气而成.(诗篇 33:6)

又: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穹苍传扬祂手的作为.(诗篇 19:1)

士师记:

耶和华啊, 你从西珥出来, 那时地震天漏, 云也滴水.(士师记 5:4)

但以理书:

公山羊的角渐渐长大, 高及天象, 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 并践踏它们.(但以理书 8:10)

阿摩司书:

主耶和华在天上建造祂的台阶.(阿摩司书 9:6)

玛拉基书:

你们要使我家有粮, 以此试试我是否敞开天上的窗户, 倾福与你们.(玛拉基书 3:10)

以赛亚书:

求你从天上垂看, 从你圣洁荣耀的居所观看.(以赛亚书 63:15)

申命记:

愿约瑟的地蒙耶和华赐福, 得天上的宝物, 甘露.(申命记 33:13)

马太福音:

耶稣说, 不可指着天起誓, 因为天是神的宝座; 人指着天起誓, 就是指着神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马太福音 5:34; 23:22)

在这些和其它许多经文中,

“天” 都表示天使天堂; 由于主在地上的天堂是教会, 所以 “天” 也表示教会; 如在下列经文中: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 因为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已经过去了.(启示录 21:1)

以赛亚书:

看哪, 我造新天新地; 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 也不再涌上心头了.(以赛亚书 65:17)

同一先知书:

天必像烟云消散, 地必如衣服渐渐旧了.(以赛亚书 51:6)

又:

我使诸天以黑暗为衣服, 以麻布为遮盖.(以赛亚书 50:3)

以西结书:

我要把天遮蔽, 使众星昏暗, 以密云遮掩太阳, 月亮也不放光. 我必使天上所有的光体都在你以上变为昏暗, 使你的地上黑暗.(以西结书 32:7-8)

马太福音: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 日头就变黑了, 月亮也不放光, 众星要从天上坠落, 天势都要震动.(马太福音 24:29)

此处 “日头”,

“月亮”,

“众星” 和 “天势” 表示什么, 可参看前文 (4056-4060节). 以赛亚书: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 惟有你是地上万国的神! 你曾造了天地.(以赛亚书 37:16)

同一先知书:

我耶和华是造了万物的, 是独自铺张诸天, 铺开大地的.(以赛亚书 44:24)

又:

创造诸天的耶和华, 祂形成大地, 把它造成, 预备它; 祂创造大地, 不是空空虚虚.(以赛亚书 45:18)

在这些和其它经文中,

“天地” 在内义上表示教会;

“天” 表示内在教会,

“地” 表示外在教会 (参看1733, 1850, 2117, 2118节的末尾,3355节的末尾, 4535节). 由此明显可知, 在创世记头几章, 经上说 “起初, 神创造天地” (创世记 1:1),

“天和地, 以及万象都完成了” (创世记 2:1); 其中 “创造” 表示一个新教会; 因为那里的创造描述的是重生, 重生也被称为 “新造”, 这从那几章的解释中的说明可以看出来.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4581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4581. “在那上头奠酒” 表真理的神性良善. 这从 “奠酒” 的含义清楚可知, “奠酒” 是指真理的神性良善, 如下文所述. 不过, 我必须首先说一说何为真理的良善. 真理之良善在别处被称为信之良善, 也就是对邻之爱, 或仁爱. 有两种普遍的良善, 其中一种被称为信之良善, 另一种被称为爱之良善. “奠酒” 表示信之良善, “油” 表示爱之良善. 那些被主经由内在途径带入良善的人处于爱之良善, 而那些被主经由外在途径带入良善的人处于信之良善. 属天教会成员, 以及至内在或第三层天的天使处于爱之良善; 而属灵教会成员, 以及中间或第二层天的天使则处于信之良善. 因此, 前一种良善被称为属天良善, 后一种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 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出于良善的意愿而意愿良善与出于对良善的理解而意愿良善之间的区别. 因此, 后一种, 也就是属灵良善, 或信之良善, 或真理之良善就是 “奠酒” 所表示的; 而前一种, 也就是属天良善, 或爱之良善则是 “油” 在内义上所表示的.

诚然, 若不凭借内义, 没有人能看出 “油” 和 “奠酒” 表示这类事物; 然而, 谁都能看出, 它们代表神圣事物, 因为若非它们代表这些神圣事物, 那么在一根柱子上奠酒或浇油不就是某种可笑的偶像崇拜行为吗? 这就像国王的加冕礼. 在这种场合所举行的仪式, 如: 把王冠戴在他头上; 把油从角中倒在他前额, 手腕上膏抹他; 把权杖, 剑和钥匙递到他手上; 给他穿上紫袍, 然后让他坐到银色宝座上, 之后他穿着这些服饰骑在马上, 再后来在席上被显贵人侍奉, 以及其它许多仪式, 若非表示并意味着神圣事物, 又会是什么呢? 这一切仪式若非代表神圣事物, 凭它们与天堂, 因而教会的事物相对应而神圣庄严, 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 只是规模大点而已, 或像舞台上的表演.

但所有这些仪式都能追溯到上古时代, 那时, 仪式凭它们代表神圣事物, 以及与天堂, 因而教会中的神圣事物对应而神圣. 即便如今, 它们被视为神圣, 也不是因为人们知道它们代表什么, 或对应什么, 而是通过可以说对所使用符号的解释. 然而, 倘若人们知道王冠, 油, 角, 权杖, 剑, 钥匙, 紫袍, 银王座, 骑在白马上, 吃饭的时候由显贵人侍候, 这一切都代表什么, 各自又对应什么样的神圣事物, 他们就会以一种更神圣的方式来思想这些事物. 可他们不知道, 说来奇怪, 他们竟然不想知道; 事实上, 这种知识已经匮乏到包含在这类仪式和圣言每一部分中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已经从当今之人的脑海中抹去的地步.

“奠酒” 表示真理之良善, 或属灵良善, 这一点从奠酒所用的祭物可以看出来. 献祭的时候, 祭物来自牛群, 要么来自羊群, 代表对主的内在敬拜 (922, 923, 1823, 2180, 2805, 2807, 2830, 3519节). 在这些祭物上再添加素祭和奠祭. 素祭由细面粉调油制成, 表示属天的良善, 或也可说, 爱之良善, “油” 表示对主之爱, “细面粉” 表示对邻之仁. 但奠祭由酒构成, 表示属灵的良善, 或也可说, 信之良善. 因此, 这二者, 即素祭和奠祭, 一起与圣餐中的饼和酒所表相同.

素祭和奠祭添加到燔祭和祭物上, 这一事实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每天常献上两只一岁的羊羔; 早晨要献这一只, 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 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 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 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为奠祭; 那一只羊羔也是这样. (出埃及记 29:38-41)

又:

摇这捆初熟谷物的日子, 你们要把一岁, 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羔献给耶和华为燔祭. 同献的素祭, 就是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 同献的奠祭, 要酒一欣四分之一. (利未记 23:12, 13, 18)

又:

离俗人离俗的日子足满的那一天, 他要将供物 (祭物) 奉给耶和华, 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 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民数记 6:13-15, 17)

又:

那献燔祭的, 就要将细面伊法十分之一, 并油一欣四分之一, 调和作素祭; 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 为公绵羊的燔祭以一种方式, 为公牛的燔祭以另一种方式. (民数记 15:3-5, 11)

要与每天例常献的燔祭一同献上奠祭, 为这一只羊羔, 要同献酒一欣四分之一; 在圣所中, 你要将醇酒奉给耶和华为奠祭. (民数记 28:6, 7)

此外, 关于各种祭物中的素祭和奠祭, 可参看民数记 (28:7-31; 29:1-40).

素祭和奠祭就具有这样的含义, 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 爱与信构成敬拜的一切事物; 在圣餐中, “饼” (就是前面所描述的细面调和油制成的饼) 和酒表示爱与信, 因而表示敬拜的一切事物, 如前所述 (1798, 2165, 2177, 2187, 2343, 2359, 3464, 3735, 3813, 4211, 4217节).

但当人们逐渐远离对主之敬拜的纯正代表, 转向别神, 并向他们奠酒时, 奠酒或奠祭就表示与仁和信对立的事物, 也就是尘世之爱的邪恶与虚假; 如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诸神当中欲火焚烧. 你也向他们浇了奠祭, 献了素祭. (以赛亚书 57:5-6)

“在诸神当中欲火焚烧” 表示对虚假的贪恋, “诸神” 表示虚假 (4402, 4544末尾节). “各青翠树下” 表示对一切虚假的信靠 (2722, 4552节). “向他们浇了奠祭, 献了素祭” 表示对这些虚假的敬拜. 又:

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 忘记我的圣山, 给迦得 (即: 外国人的神) 摆桌子, 给弥尼盛满调和酒的. (以赛亚书 65:11)

耶利米书:

儿子捡柴, 父亲烧火, 妇女抟面做饼, 献给天后, 又向别神浇奠祭. (耶利米书 7:18)

又:

我们定要成就我们口中所出的一切话, 向天后烧香, 向她浇奠祭, 按着我们与我们列祖, 君王在犹大的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样. (耶利米书 44:17-19)

“天后” 表示一切虚假, 因为 “天上的众军” 在正面意义上表示真理, 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 因此 “国王” 和 “王后” 也是如此; 因此 “王后” 表示一切 (虚假), “向她浇奠祭” 表示敬拜它们.

又:

迦勒底人必来焚烧这城和其中的房屋. 在这房顶上, 人曾向巴力烧香, 向别神浇奠. (耶利米书 32:29)

“迦勒底人” 表示其敬拜涉及虚假的人; “焚烧这城” 表示摧毁并荒废那些其教义教导虚假的人. “在这房顶上, 人曾向巴力烧香” 表示对邪恶的敬拜; “向别神浇奠” 表示对虚假的敬拜.

何西阿书:

他们必不得住耶和华的地; 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 他们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 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 (何西阿书 9:3, 4)

“不得住耶和华的地” 表示不居于爱之良善; “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 表示教会的理解力将变成事实和感官知识; “他们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 表示出于推理的不洁和亵渎的欲望; “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 表示没有基于真理的敬拜.

摩西五经:

他必说, 他们的神, 他们所投靠的磐石, 就是向来吃他们祭牲的脂油, 喝他们奠祭之酒的, 在哪里呢? 让他们兴起来帮助你们吧! (申命记 32:37-38)

“神” 和前面一样, 表示虚假; “就是向来吃他们祭牲的脂油” 表示他们摧毁敬拜的良善; “喝他们奠祭之酒的” 表示他们摧毁敬拜的真理; 经上还提到 “浇奠的血”, 诗篇:

追求别神的, 他们的愁苦必加增; 他们所浇奠的血我不献上; 我嘴唇也不提他们的名. (诗篇 16:4)

这些 “浇奠” 表示对真理的亵渎,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血” 表示向仁所施的暴行 (374, 1005节), 以及亵渎 (1003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