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創世記 31:43

Studie

       

43 拉班回答雅各:這女兒是我的女兒,這些孩子是我的孩子,這些羊群也是我的羊群;凡在你眼前的都是我的。我的女兒並他們所生的孩子,我今日能向他們做甚麼呢?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4063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4063. “雅各听见拉班的儿子们有话说” 表属于 “拉班” 所表良善的真理, 相对于主由此在属世层中所获得的良善而言, 是何性质. 这从 “儿子” 的含义和 “拉班” 的代表清楚可知: “儿子” 是指真理 (参看489, 491, 533, 1147, 2623, 3373节); “拉班” 是指来自共同家族的旁系良善 (3612, 3665, 3778节), 因而是指诸如服务于引入纯正良善与真理的那类良善 (3974, 3982, 3986末尾节), 在此是指已提供如此服务的良善, 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它的分离. “雅各听见的话” 在内义上就表明相对于主在属世层中所获得的良善而言, 这类真理的性质. 这一点从接下来的话可以看出来, 因为它们都是愤怒的话, 拉班的儿子声称雅各把他们父亲所有的都夺了去, 并且雅各见拉班的脸色不如从前. “雅各” 代表主的属世层, 在前一章代表其中的真理之良善 (参看3659, 3669, 3677, 3775, 3829, 4009节).

从前一章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 “拉班” 所表示的良善相对于 “雅各” 所代表的真理之良善是何情形. 我们可通过人重生的状态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就代表意义而言, 人重生的状态也是此处所论述的主题. 当人正在重生时, 主将他保守在一种居间类型的良善中. 这种良善是为引入纯正的良善与真理而服务的; 不过, 一旦这些良善与真理被引入, 这居间良善就与它们分离. 凡对重生和新人有所了解的人, 都能明白, 新人完全不同于旧人; 因为新人拥有对属灵和属天事物的情感, 这些构成其快乐和幸福的感觉; 而旧人拥有对世俗和尘世事物的情感, 这些构成其快乐和愉悦的感觉. 所以, 新人关注天上的目的, 而旧人关注世上的目的. 由此明显可知, 新人完全不同并迥异于旧人.

为了将人从旧人的状态引入新人的状态, 人必须脱去对世界的贪恋, 披上对天堂的情感. 这一过程通过无数手段实现, 这些手段唯有主知道, 其中许多手段, 主也会让天使知道, 但只有极少数手段为世人所知. 尽管如此, 所有这些手段, 无论总体还是细节, 都在圣言的内义中被揭示出来. 因此, 当人从旧人转变为新人时, 也就是当他重生时, 这一过程并非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瞬间完成, 而是要历经多年. 事实上, 这个过程甚至贯穿人的整个一生, 直到临终. 因为他的贪恋必须被根除, 对天堂的情感必须被植入, 并且他必须被赋予之前从未拥有, 甚至几乎前所未闻的生命. 因此, 既然他的生命状态必须被大幅度地改变, 那么他就必须长期被保持在一种居间良善中, 这种良善既具有对世界的情感, 也具有对天堂的情感. 他若不被保持在居间良善中, 绝不会允许天上的良善与真理进入他自己里面.

这种居中或居间良善就是 “拉班及其羊群” 所表示的. 不过, 人只是在这居间良善提供具体功用期间被保持在它里面. 一旦完成服务, 它就被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就是本章所论述的主题. 这居间良善的存在, 以及它提供其功用之后的分离, 可通过每个人从小到老所经历的状态变化来说明. 众所周知, 在生命的每个阶段, 如婴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时期, 成年期和老年期, 人的状态各不相同. 人们也都知道, 当人进入少年时期的状态时, 他便脱去婴幼儿时期的状态, 扔掉它的玩具; 当进入青年时期的状态时, 他会脱去少年时期的状态; 当进入成年状态时, 反过来又脱去青年时期的状态; 最后当进入老年状态时, 他又脱去成年的状态. 人若认真思考一下, 还能意识到, 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快乐, 并且他藉着这些快乐通过连续阶段被引入下一个阶段的快乐; 这些快乐服务于这一目的: 把他带入下一个阶段, 直到最终他被带入老年的聪明和智慧的快乐中.

由此明显可知, 当披上一种新的生命状态时, 之前的事物总是被抛在身后. 不过, 这个比方只能说明这一点: 快乐仅仅是手段, 当人进入下一个状态时, 它们就被抛在身后. 而在人重生期间, 他的状态变得完全不同于他之前的状态; 主不是以任何属世的方式, 而是以一种超自然的方式将他引向这种状态. 若非藉着唯独主所提供的重生手段或媒介, 因而通过所提到的居间良善, 谁也达不到这种状态. 一旦他被带入这种状态, 也就是说, 在这种状态下, 他不再以世俗, 尘世和肉体的事物为目的, 而是以天上的事物为目的, 那么这居间良善就被分离出去. 以某种事物为目的, 就意味着爱这种事物超过其它任何事物.

注: 3986末尾节, 即3986节末尾, e表末尾.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563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563. “说, 声音是雅各的声音, 手却是以扫的手” 表在这种情况下, 理解力部分由在里面的真理构成, 而意愿部分则由在外面的良善构成, 因此它们具有颠倒的次序. 这从用 “声音” 论及真理, 用 “手” 论及良善清楚可知. “声音” 论及真理, 这从第1卷 (219-220节) 的引证和这些话本身明显看出来, 即经上说 “声音是雅各的声音”, 而雅各代表属世真理, 这在前面已反复说明. “手” 之所以论及良善, 是因为 “手” 表权柄和能力 (878, 3541节), 权柄和能力的源头无非是良善. 真理所拥有的一切权柄和能力皆出自良善, 哪怕它看似出自真理. 这一点同样从经上的话明显看出来, 即 “手却是以扫的手”, 而以扫代表属世良善, 这在前面已经说明. 这些事物具有颠倒的次序, 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 即: 按照次序, 属于意愿的良善应该在里面, 而属于理解力的真理则应在外面. 然而, 如前所述, 这些事都诸如难以理性解释清楚的那类事, 因为很少有人了解这类事物. 即便解释得清清楚楚, 若缺乏对这类事物的了解, 它们仍不被理解. 尽管如此, 仍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它是此处所论述的主题.

显现在人里面的属世层良善的唯一源头就是内层良善, 也就是理性层的良善. 显然, 属世良善没有其它源头; 但从这一个所流入之物决定了那一个里面的良善的性质. 由于这是属世层良善的唯一源头, 故属世层的真理也出自这一源头. 因为良善在哪里, 真理就在哪里. 若要成为某种事物, 这二者都必须存在. 再者, 所流入之物决定了那里真理的性质. 流注以这种方式进行: 理性层的良善沿着两条路径流入: 通过最短的路径, 因而直接流入属世层的良善本身; 并通过属世层的良善进入那里的真理; 这良善和这真理由以扫和他的野味来代表. 理性层的良善也经由不那么短的路径, 也就是通过理性层的真理流入属世层, 并凭这种流注形成类似良善的某种事物, 这种事物其实是真理.

按照次序, 理性层的良善直接流入属世层的良善, 同时流入它的真理; 也经由理性层的真理间接流入属世层的良善, 并以同样的方式既直接又间接地流入属世层的真理. 若情况是这样, 那么流注就符合次序. 这就是那些重生之人所具有的流注. 但如前所述, 重生之前的流注不是这样. 也就是说, 理性层的良善并非直接, 而是经由理性层的真理间接流入属世层的良善, 因而在属世层中呈现为类似良善的某种事物; 不过, 这种事物并不是纯正的良善, 因而也不是纯正的真理. 相反, 它是诸如凭经由理性层的真理而来的流注而从至内在拥有良善的某种事物, 不过, 再没有更多事物. 因此, 良善也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那里, 也就是说, 外在像 “以扫” 所代表的良善, 而内在则像 “雅各” 所代表的真理. 这并不符合次序, 所以才说它们具有颠倒的次序. 然而, 从人无法以其它方式重生的角度来说, 这是符合次序的.

我意识到, 这些事无论阐述得多么清晰, 因而能被那些知道这类事物存在的人清楚感知到, 但对那些不知道何为流注的人来说, 它们仍是模糊的; 对那些不知道理性层与属世层截然不同, 彼此分离的人来说, 更加模糊; 而对那些对良善与真理没有任何明确, 清晰的概念之人来说, 还要模糊. 但在重生前的状态下, 属世良善与属世真理的性质仅从当时的情感就能明显看出来. 若一个人渴望真理不是以生活为目的, 而是有其它目的, 比如他可以变得有学问, 而变得有学问是出于超越别人的某种情感, 或出于某种孩子般的嫉妒的情感, 以及出于某种荣耀的情感, 这时, 属世层的良善和属世层的真理所具有的次序就类似于此处雅各所代表的次序. 所以, 相对彼此来说, 它们处于颠倒的次序, 也就是说, 良善所属的意愿在外面, 而真理所属的理解力在里面.

但在重生后的状态下, 情况就不同了. 在这种情况下, 人渴望真理不仅因为他着眼于生活, 更因为他渴望构成那生活的良善本身. 之前的情感, 也就是超越, 嫉妒和荣耀的情感, 就都离开了, 以至于看似被驱散了. 这时, 属于意愿的良善在里面, 而属于理解力的真理在外面; 然而, 仍以这样的方式: 真理与良善行如一体, 因为这真理源于良善. 这种次序才是纯正的次序. 前一种次序也旨在形成这种次序, 因为那时, 在外面的意愿允许大量有助于重生的事物进入, 就像海绵吸水, 无论这水是清澈的还是浑浊的, 因此, 它也吸收了本来要被弃绝的那类事物. 事实上, 这些事物是工具, 也是为形成有关良善与真理的概念而服务的; 此外, 它们还服务于其它用途.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