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以西結書 44:18

Studie

       

18 他們上要戴細麻布頭巾,腰穿細麻布褲子;不可穿使身體出汗的衣服。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302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302. “他们就给他起名叫以扫” 表它的本质, 也就是在良善方面的属世人的本质. 这一点从 “起名” 或 “名叫” 的含义清楚可知, “起名” 或 “名叫” 是指认识一个人或事物的本质, 因而认识它的性质 (参看144, 145, 440, 768, 1754, 1896, 2009, 2724, 3006节); 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 凡出现在圣言中的名字, 无论有多少, 就内义而言都表示真实事物或属灵的实在物 (1224, 1888节), 所以 “以扫” 这个名就是这种情况, 它就是某种真实事物或属灵的实在物. “以扫” 表主的神圣属世人第一次所孕育的神圣良善, 这从上下文有关以扫的论述, 以及圣言的其它部分明显看出来. 不过, 以扫和以东具有几乎相同的含义, 不同之处在于, “以东” 是指与真理的教义联结的神圣属世人的良善, 故在下面30节经文, 以扫被称为 “以东”. 蒙主的神圣怜悯, 这一点会通过圣言中的经文被证实.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7918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7918. “拿一把牛膝草” 表实现洁净所用的外在手段. 这从 “牛膝草” 的含义清楚可知, “牛膝草” 是指外在真理, 这外在真理是实现洁净的一种手段, 如下文所述. 经上说, 他们要 “拿一把牛膝草”, 是因为 “一把牛膝草” 论及真理和对它们的排列 (5530, 5881, 7408节). “牛膝草” 之所以表示作为洁净的一种手段的外在真理, 是因为一切属灵洁净都通过真理实现. 因为人要从中洁净的尘世和世俗之爱若不通过真理, 就无法被识别出来. 当主灌输这些真理时, 对这些爱, 如同对不洁和可诅咒之物的恐惧同时也被灌输进来. 这种恐惧的结果是, 当某种类似事物进入人的思维时, 这种恐惧的感觉就会回来, 从而产生对这些事物的厌恶. 人就这样通过真理, 如同通过一种外在手段被洁净. 这就是经上规定要用刀或小剑来行割礼的原因. 用火石制成的 “小剑” 或刀是指实现洁净所用的信之真理 (参看2799, 7044节); “割礼” 是指从污秽的爱中洁净 (2039, 2632, 3112, 3413, 4462, 7045节).

由于 “牛膝草” 具有这种含义, 所以它被用来洁净, 洁净在内义上表示从虚假与邪恶中洁净, 如摩西五经中大麻风的洁净:

祭司为那求洁净的, 拿两只洁净的活鸟和香柏木, 朱红色线并牛膝草来, 把它们蘸于被宰的鸟血中, 洒在那求洁净的人身上. (利未记 14:4-7)

若房屋中有大麻风, 牛膝草同样用来洁净房子 (利未记 14:49-51). 预备用来洁净的除罪水也涉及香柏木和牛膝草的使用 (民数记 19:6, 18); “香柏木” 表示内在的属灵真理, 而 “牛膝草” 是指外在的 (属灵) 真理; 因此, “香柏木” 是洁净 的一种内在手段, 而 “牛膝草” 是一种外在手段. “牛膝草” 是一种洁净的手段, 这一点明显可见于诗篇:

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 我就干净; 求你洗涤我, 我就比雪更白. (诗篇 51:7)

“用牛膝草洁净我” 表示外在洁净; “洗涤, 比雪更白” 表示内在洁净; “雪” 和 “白” 论及真理 (3301, 3993, 4007, 5319节). “牛膝草” 表示最低级的真理, “香柏树” 表示最高级的真理, 这一点从列王纪上中的这些话明显看出来:

所罗门讲论草木, 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 (列王纪上 4:33)

此处 “香柏树” 表示属于聪明的内在真理, “牛膝草” 是指属于聪明的外在真理.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