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以西結書 20:12

Studie

       

12 又將我的安息日賜他們,好在我與他們中間為證據,使他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他們成為的。

Komentář

 

289 - 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Napsal(a) Jonathan S. Rose

Title: 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Topic: Salvation

Summary: The Lord wants us to be aware of the dark nature of our lower self so that we'll be more cooperative with him and receptive to his heavenly blessings.

Use the reference links below to follow along in the Bible as you watch.

References:
James 1:21-24
Hebrews 4:12
Genesis 41:9, 51-52
Deuteronomy 5:9-10
Psalms 25:6-7
Isaiah 43:24-26
Jeremiah 14:10; 31:31-34; 44:9-10
Ezekiel 18:20-24; 20:40-43; 21:23-24; 36:29-32
Hosea 9:9
Matthew 5:23-24
Luke 15:11-21
Revelation 18:5
Isaiah 6:5
Luke 5:1-9

Přehrát video
Spirit and Life Bible Study broadcast from 1/18/2017. The complete series is available at: www.spiritandlifebiblestudy.com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1038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1038. “这是立约的记号” 表主以仁爱临在的标志. 这从 “立约” 和 “立约的记号” 的含义清楚可知. 前面已说明 (创世记 6:18, 9:9), “立约” 表主以仁爱临在. “立约” 表主以爱和仁临在, 这一点从立约的性质明显可知. 立约的目的是结合, 也就是说, 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在相互的友谊或爱中. 这也是为何婚姻被称为圣约的原因. 主与人的结合只存在于爱和仁中, 因为主是爱本身和怜悯. 祂愿意拯救每个人, 以祂的大能将其吸引到天堂, 即祂自己身边. 谁都能由此知道并推论出, 若不通过祂自己所是之物, 即通过变得象祂那样, 或与祂成为一体, 换句话说, 通过回以祂爱和爱邻如己, 没人能与主结合. 结合唯独以这种方式实现; 这就是立约的精髓. 结合由此产生后, 自然会有主的临在. 主的确与每个人同在, 至于远近, 则全取决于人距离爱的远近.

由于 “立约” 就是主藉着爱与人结合, 或也可说, 主以爱和仁与人同在, 故在圣言中, 立约本身被称为 “平安的约”. 因为 “平安” 表主的国, 主的国在于相爱, 平安唯独在于相爱, 如以赛书所言:

大山可以挪开, 小山可以迁移, 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 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 这是耶和华, 就是怜恤你的那一位说的. (以赛亚书 54:10)

此处怜悯, 也就是爱的属性, 被称为 “平安的约”. 以西结书:

我要为他们兴起一个牧人, 祂要牧养他们, 就是我的仆人大卫. 祂必牧养他们, 作他们的牧人. 我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 (以西结书 34:23, 25)

此处, “大卫” 明显用来表主, 祂与重生之人的同在用 “祂必牧养他们” 来描述.

同一先知书:

我的仆人大卫必作他们的王, 他们必都归一个牧人. 并且我要与他们立平安的约; 它必作为与他们的永约. 我要赐福给他们, 使他们增多, 又在他们中间设立我的圣所, 直到永远; 我要作他们的神, 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以西结书 37:24, 26-27)

此处主同样用大卫来表示. 爱用 “在他们中间的圣所” 来表示, 主在爱中的临在和结合用被称为 “平安的约” 和 “永约” 的承诺, 即 “我要作他们的神, 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来表示.

玛拉基书:

你们就知道我传这诫命给你们, 使我与利未所立的约可以常存. 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我曾与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约, 我将这两样赐给他, 使他存敬畏的心, 他就敬畏我. (玛拉基书 2:4-5)

在至高义上, “利未” 表主, 由此表拥有爱和仁之人, 所以与利未所立 “生命和平安的约” 表在爱和仁中.

在摩西书中, 论到非尼哈:

看哪, 我将我平安的约赐给他, 这约要给他和他以后他的种, 作为永远当祭司职任的约. (民数记 25:12-13)

此处 “非尼哈” 并非用来表非尼哈, 而是表他所代表的祭司职任, 而祭司象征爱和属于爱之物, 如教会的所有祭司职任. 众所周知, 非尼哈不会永远留在祭司职任上. 又:

耶和华你的神是神自己, 是信实的神, 向爱他, 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 直到千代. (申命记 7:9, 12)

“守约” 在此明显表主在爱中与人同在, 因为经上说 “向爱他, 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

由于 “立约” 就是主藉着爱与人结合, 故可知, 立约是通过属于爱的所有事物实现的, 这些事物就是信之真理, 被称为诫命. 一切诫命, 甚至律法和先知, 都基于一条律法: 即爱主高于一切和爱人如己, 这从主的话明显可知 (马太福音 22:34-40; 马可福音 12:28-34). 这也是为何写有十诫的石版被称为 “约版” 的原因. 立约或结合既通过爱的律法或诫命实现, 故也通过主引入犹太教会并称为 “法度” 的社会法实现, 还通过主所命定, 称为 “律例” 的教会仪式实现. 所有这些事物都被称为立约的律法, 因为它们涉及爱和仁. 如有关约西亚国王的论述:

王站在柱旁, 在耶和华面前立约, 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 遵守祂的诫命, 法度, 律例, 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 (列王记下 23:3)

从这些论述清楚可知何为立约, 立约是内在的, 因为主与人的结合是藉着内在事物, 而非藉着脱离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实现的. 外在事物只不过是这些内在事物的形像和代表, 如同人的行为是其思维和意愿的形像和代表, 又如同仁爱的行为是发自于内, 存于心思意念中的仁爱的形像和代表. 所以, 犹太教会的一切仪式是主, 因而是爱和仁, 以及源于这些的一切事物的形像和代表. 因此, 立约或结合正是藉着人的内在事物实现的. 外在事物不过是立约的标志, 事实上, 它们也被如此称呼. 内在事物是实现立约或结合的手段, 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耶利米书:

看哪, 耶和华说, 日子将到, 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 不像我与他们的祖宗所立的约, 因为他们背了我的约. 但那些日子以后, 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中间, 写在他们心上. (耶利米书 31:31-33)

这论及一个新教会. 这段经文清楚阐明圣约是藉着内在事物立下的, 事实上是立在良知中, 即律法被铭刻在良知上, 而良知的全部律法都是爱的律法, 如前所述.

外在事物并不构成圣约, 除非它们与内在事物结合, 并因着结合而一举一动皆行如一体; 它们仅仅是圣约的 “记号”, 藉着它们如同藉着代表形像, 使得主可以被记在心中. 这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 安息日和割礼被称为圣约的 “记号”. 安息日被如此称呼, 清楚可见于摩西书:

以色列人世世代代都要守安息日, 奉为永久的约. 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远的记号. (出埃及记 31:16-17)

割礼被称为 “圣约的记号”, 同样可见于摩西书:

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 这就是我与你, 并你以后你的种所立的约, 是你们所当遵守的. 你们都要割去包皮的肉, 这就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记号了. (创世记 17:10-11)

由于同样的原因, 血也被称为 “立约的血” (出埃及记 24:7-8).

外在宗教仪式之所以被称为圣约的记号, 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可以通过它们将内在事物, 就是它们所指之物记在心里. 犹太教堂的所有宗教仪式没别的了. 由于这个原因, 它们也被称为记号, 有助于人们忆起内在事物. 例如, 将主要戒律系在手上, 戴在前额的做法, 如摩西书所说:

你要尽心, 尽性, 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你要这些话系在手上为记号, 它们必如你两眼之间的额前饰. (申命记 6:5, 8; 11:13, 18)

“手” 在此表意愿, 因为它表力量, 而力量出于意愿; “两眼之间的额前饰” 表觉知; 因而 “记号” 表忆起主要戒律, 或总的律法, 以便它不断存在于意愿和思维中, 也就是说, 主和爱的临在存在于整个意愿和整个思维中. 这就是主的临在, 以及相爱通过主而在天使身上的临在. 蒙主慈悲, 我将在后面进一步描述这种持续的临在. 同样, 本节经文所说 “这是立约的记号, 是我在我与你们之间所立的, 并与同你们一起的一切活的灵魂直到万代之间所立的. 我把我的彩虹放在云彩中, 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并非表其它记号, 而是指主以仁爱临在的标志, 因而是指人对主的忆起. 不过, 至于云彩中的彩虹如何成为记号和忆起, 蒙主慈悲, 这将在下文予以讨论.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