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以西結書 18

Studie

   

1 耶和華的又臨到我說:

2 你們在以色列地怎麼用這俗語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酸倒了呢?

3 耶和華: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你們在以色列中,必不再有用這俗語的因由。

4 看哪,世人都是屬我的;為父的怎樣屬我,為子的也照樣屬我;犯罪的,他必亡。

5 若是公,且行正直與合理的事:

6 未曾在吃過偶像之物,未曾仰望以色列家的偶像,未曾玷污鄰舍的妻,未曾在婦人的經期內親近他,

7 未曾虧負,乃將欠債之的當頭還他;未曾搶奪的物件,卻將食物飢餓的吃,將衣服赤身的穿;

8 未曾向借錢的弟兄取利,也未曾向借糧的弟兄多要,縮不作罪孽,在兩之間,按至理判斷

9 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按誠實行事─這人是公的,必定存活。這是耶和華的。

10 他若生兒子,作強盜,是流人血的,不行以上所說之善,反行其中之惡,乃在山上吃過祭偶像之物,並玷污鄰舍的妻,

11 a

12 虧負困苦和窮乏的人,搶奪人的物,未曾將當頭還給人,仰望偶像,並行可憎的事,

13 向借錢的弟兄取利,向借糧的弟兄多要─這人豈能存活呢?他必不能存活。他行這一切可憎的事,必要亡,他的罪(原文是血)必歸到他身上。

14 他若生一個兒子,見父親所犯的一切便懼怕(有古卷:思量),不照樣去做;

15 未曾在吃過偶像之物,未曾仰望以色列家的偶像,未曾玷污鄰舍的妻,

16 未曾虧負,未曾取的當頭,未曾搶奪的物件,卻將食物飢餓的吃,將衣服赤身的穿,

17 不害貧窮人,未曾向借錢的弟兄取利,也未曾向借糧的弟兄多要;他順從我的典章,遵行我的律例,就不因父親的罪孽亡,定要存活。

18 至於他父親;因為欺人太甚,搶奪弟兄,在本國的民中行不善,他必因自己的罪孽亡。

19 你們還兒子為何不擔當父親的罪孽呢?兒子行正直與合理的事,謹守遵行我的一切律例,他必定存活。

20 惟有犯罪的,他必亡。兒子必不擔當父親的罪孽,父親也不擔當兒子的罪孽。人的善果必歸自己,惡人的惡報也必歸自己。

21 惡人若回頭離開所做的一切惡,謹守我一切的律例,行正直與合理的事,他必定存活,不致亡。

22 他所犯的一切罪過都不被記念,因所行的,他必存活。

23 耶和華:惡人亡,豈是我喜悅的麼?不是喜悅他回頭離開所行的道存活麼?

24 人若行而作孽,照著惡人所行一切可憎的事而行,他豈能存活麼?他所行的一切都不被記念;他必因所犯的、所行的惡亡。

25 你們還:主的道不公平!以色列家啊,你們當,我的道豈不公平麼?你們的道豈不是不公平麼?

26 人若行而作罪孽亡,他是因所作的罪孽亡。

27 再者,惡人若回頭離開所行的惡,行正直與合理的事,他必將性命活了。

28 因為他思量,回頭離開所犯的一切罪過,必定存活,不致亡。

29 以色列家還:主的道不公平!以色列家啊,我的道豈不公平麼?你們的道豈不是不公平麼?

30 所以耶和華以色列家啊,我必按你們各所行的審判你們。你們當回頭離開所犯的一切罪過。這樣,罪孽必不使你們敗亡。

31 你們要將所犯的一切罪過盡行拋棄,自做一個新和新靈。以色列家啊,你們何必亡呢?

32 耶和華:我不喜悅那人之,所以你們當回頭而存活。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真实的基督教 # 782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853  
  

782. 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 (启示录 21章) 表示新教会, 原因在于, 耶路撒冷是迦南地的都城, 圣殿和祭祀的圣坛就在那里, 并且一年三次在那里举行拜神仪式, 届时全地的所有男子都要参加; 还因为主就在耶路撒冷, 在它的圣殿中施行教导, 后来也是在那里荣耀了祂的人性。 这就是为何“耶路撒冷”表教会的原因。 “耶路撒冷”表教会, 这一点从旧约中关于主建立新教会的预言显而易见, 因为它在预言中被称为“耶路撒冷”。

只需引用经文本身, 拥有内在理智者就能明白, “耶路撒冷”表教会。 经文如下:

看哪, 我造新天新地, 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 看哪, 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 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 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 因我的百姓快乐。 那时, 豺狼必与羊羔同食; 在我圣山的遍处, 它们都不伤人, 不害物。 (以赛亚65:17-19, 25)

我因锡安必不静默, 为耶路撒冷必不息声, 直到他的公义如光辉发出, 他的救恩如明灯发亮。 那时, 列国必见你的公义, 列王必见你的荣耀。 你必得新名的称呼, 是耶和华亲口所起的。 你在耶和华的手中要作为华冠, 在你神的掌上必作为王冕。 耶和华喜悦你, 你的地将要婚嫁。 看哪, 你的拯救者来到; 看哪, 他的赏赐在他那里; 人必称他们为圣民, 为耶和华的赎民; 你也必称为被眷顾不撇弃的城。 (以赛亚书62:1-4, 11-12)

锡安啊, 兴起! 兴起! 披上你的能力。 圣城耶路撒冷啊, 穿上你华美的衣服! 因为从今以后, 未受割礼, 不洁净的, 必不再进入你中间。 耶路撒冷啊, 要抖下尘土, 起来坐在位上! 到那日, 我的百姓必知道我的名, 因为说这话的就是我; 看哪, 是我! 耶和华安慰了他的百姓, 救赎了耶路撒冷。 (以赛亚52:1-2, 6, 9)

锡安的女子啊, 应当歌唱! 耶路撒冷的女子啊, 应当满心欢喜快乐! 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在你中间, 你必不再惧怕灾祸; 他必因你欢欣喜乐, 默然爱你, 且因你喜乐欢唱; 我必使你们在地上的万民中有名声, 得称赞。 (西番雅书3:14-17, 20)

你的救赎主耶和华如此说, 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 (以赛亚44:24, 26)

耶和华如此说: 我必回到锡安, 住在耶路撒冷中; 耶路撒冷必称为真理的城, 耶和华的山必称为圣山。 (撒迦利亚书8:3, 20-23)

那时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且又住在锡安我的圣山, 耶路撒冷必成为圣; 到那日, 大山要滴甜酒, 小山要流奶子。 耶路撒冷必存到万代。 (约珥书3:17-21)

到那日, 耶和华发生的苗必华美尊荣, 地的出产必为以色列逃脱的人显为荣华茂盛。 主以公义的灵, 和焚烧的灵, 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 又将耶路撒冷中杀人的血除净, 那时, 剩在锡安留在耶路撒冷的, 必称在耶路撒冷生命册上记名的为圣。 (以赛亚4:2-3, 4)

末后的日子, 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 超乎诸山; 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 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 (弥迦书4:1-2, 8)

那时, 人必称耶路撒冷为耶和华的宝座, 万国必到耶路撒冷, 在耶和华立名的地方聚集; 他们必不再随从自己顽梗的恶心行事。 (耶利米书3:17)

你要看锡安──我们守圣节的城; 你的眼必见耶路撒冷为安静的居所, 为不挪移的帐幕; 橛子永不拔出; 绳索一根也不折断。 (以赛亚33:20) (还有别处, 见于以赛亚书24:23; 37:32; 66:10-14;撒迦利亚书12:3, 6-10; 14:8, 11-12, 21; 玛拉基书3:4; 诗篇122:1-7; 137:4-6)

在此, “耶路撒冷”表主即将建立的教会, 并非指犹太人所居住的耶路撒冷, 这一点从引用的经文所描述的细节明显可知。 例如, 耶和华神要造新天新地, 那时, 也要造耶路撒冷, 她必作为华冠和王冕; 她必被称为圣和真理的城, 耶和华的宝座, 安静的居所, 为不挪移的帐幕。 还说, 豺狼必与羊羔同食; 大山要滴甜酒, 小山要流奶子, 它必存到万代等等。 论及她的百姓则说, 他们圣洁, 每个人都被记在生命册上, 被称为耶和华所救赎的。 此外, 所有这些经文都在阐述主的到来, 尤其祂的第二次降临, 届时会有如此处所描述的耶路撒冷; 因为之前她没有婚嫁, 即没有成为新娘和羔羊的妻, 如在启示录中所描述的新耶路撒冷那样。

先前的教会 (即当今教会) 在但以理书中以“耶路撒冷”来表示, 以下经文描述了它的初期:

你当知道, 当明白, 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 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 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 正在艰难的时候, 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 (但以理书9:25)

以下经文则描述了它的末期:

最后那行毁坏可憎的如飞而来; 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 直到所定的结局。 (但以理书9:27)

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指的就是最后这段经文:

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 (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 (马太福音24:15)

上述经文中的“耶路撒冷”并非表示犹太人所居的耶路撒冷, 这一点从说它已完全丧失, 注定被毁灭的经文可以证实 (如见于耶利米书5:1; 6:6-7; 7:17-34; 8:6-22; 9:10-22; 13:9-10, 14; 14:16; 耶利米哀歌1:8-9, 17; 以西结书4; 5:9-17; 12:8, 19; 15:6-8; 16; 23;马太福音23:37-38; 路加福音19:41-44; 21:20-22; 23:28-30; 除此之外的其它经文) ; 也可从论及“所多玛”的经文看出来 (以赛亚书3:9;耶利米书23:14;以西结书16:46, 48等等)。

  
/ 853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Komentář

 

Say

  

As with many common verbs, the meaning of “to say” in the Bibl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context. Who is speaking? Who is hearing? What is it about? Is it a command, a message, an apology, instruction? All these things enter into the meaning of “say.” In general, though, “saying” has to do with sharing truth at various levels -- from the most exalted power people can have to perceive the Lord's desires directly to the most basic of orders issued to people at their lo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