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以西結書 16:8

Studie

       

8 我從你旁邊經過,見你的時候正動愛情,便用衣襟搭在你身上,遮蓋你的赤體;又向你起誓,與你結盟,你就歸於我。這是耶和華的。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147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147. “又拿水给他洗脚” 表那里的洁净. 这从 “清洗的水”, 或用水清洗和 “脚” 的含义清楚可知: “清洗的水” 或用水清洗是指洁净, 如下文所述; “脚” 是指属世之物, 或也可说, 属世人中的事物 (参看2162节). 在代表性教会, 用水洗脚是一种礼仪, 由此表示洗去属世人的不洁之物. 属世人的不洁之物全都是那些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 这些不洁之物被洗去后, 良善与真理便流入进来, 因为唯独这些不洁之物阻碍良善与真理从主流入.

良善不断从主流入, 但当经由内在人或属灵人抵达外在人或属世人时, 它在那里要么被败坏, 要么被弹回, 要么被窒息. 不过, 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被除去后, 良善便在那里被接受, 并结出果实, 因为此时人实践仁爱的行为. 这一事实从多种考虑可以看出来, 如当人处于不幸, 悲伤和疾病状态时, 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的事物只是沉寂下来, 这人随即开始虔诚地思考, 并意愿良善, 也开始尽可能地实践敬虔的行为. 不过, 一旦这种状态改变, 所有这些事也会改变.

在古教会, 各种 “洗” 是表示这些事的符号; 但在犹太教会, 它们则成了代表形式. 在古教会, 各种 “洗” 是有意义的符号; 而在犹太教会, 它们则成了代表形式. 这是因为古教会成员将仪式视为敬拜的某种外在行为,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通过这种清洗就能洁净, 而是相信通过洗去属世人的污秽才能洁净. 如前所述, 属世人的污秽就是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 而犹太教会成员则认为自己通过这种洗就能洁净, 既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所指是内在的洁净.

“洗” 表示洗去那污秽, 这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

你们要洗濯, 自洁, 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 要止住作恶. (以赛亚书 1:16)

显然, 这里的 “洗濯” 表示使自己洁净, 除掉邪恶. 又:

主以审判之灵和清洗之灵, 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 又将耶路撒冷的血从城当中涮净. (以赛亚书 4:3)

此处 “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 又将耶路撒冷的血涮净” 表从恶与假中洁净. 耶利米书:

耶路撒冷啊, 你当洗去心中的恶, 使你可以得救. 恶念存在你里面要到几时呢? (耶利米书 4:14)

以西结书:

我用水洗你, 洗净你身上的血, 又用油抹你. (以西结书 16:9);

这论及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在此表示古教会. “用水洗” 表洁除虚假, “洗净血” 表清除邪恶, “用油抹” 表那时充满良善. 诗篇:

求你洗净我的罪孽, 并洁除我的罪! 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 我就干净; 求你洗涤我, 我就比雪更白. (诗篇 51:2, 7)

此处 “洗涤” 明显表示从恶及其假中洁净.

这些就是代表性教会中 “洗” 所表示的事. 为了作代表, 当他们变得不洁, 并且需要洁净时, 该教会就要求人们洗皮肤, 手, 脚, 以及衣服. 所有这些都表示属于属世人的事. 同样为了作代表, 铜造的洗濯盆, 也就是说列王纪上 (7:23-39) 所提到的 “铜海和十个铜盆” 被安在圣殿的外面; 还有亚伦和他儿子用来洗濯的铜盆被放在会幕和坛的中间, 因而在会幕外面 (出埃及记 30:18, 19, 21); 它们也表示仅外在事物或属世之物需要被洁净. 除非它们被洁净, 也就是说, 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被除去, 否则, 属于对主和对邻之爱的内在事物绝无可能流入进来, 如前所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事, 也就是说, 外在事物需要被洁净, 以善行, 或也可说如今被称作信的果子的仁之良善为例来说明. 这些都是外在事物, 因为它们是仁爱的行为. 若不除去那些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 善行就是恶行. 在除去这些事物之前所做的行为表面上看似良善, 内里其实是邪恶. 因为所做的这些行为要么为名, 要么为利, 要么为个人的荣耀, 要么为回报. 相应地, 它们或是邀功的, 或是虚伪的, 因为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使这些行为变得如此. 不过, 一旦除去这些恶, 这些行为就变成良善, 并且是仁之良善. 也就是说, 它们无关自我, 这个世界, 名声或回报, 因而不是邀功或虚伪的. 在这种情况下, 属天之爱和属灵之爱便从主流入这些行为, 并使它们变成行为上的爱与仁. 与此同时, 主还通过这些爱洁净属世人或外在人, 将其整理成序, 以便人相应地接受所流入的属天和属灵之物.

这从主给门徒洗脚时所教导的话非常清楚地看出来. 如我们在约翰福音中读到:

然后, 祂挨到西门彼得, 彼得对他说, 主啊, 你洗我的脚吗? 耶稣回答他说, 我所做的, 你如今不知道, 后来必明白. 彼得对祂说, 你永不可洗我的脚! 耶稣回答他说, 我若不洗你, 你就与我无分了. 西门彼得对祂说, 主啊, 不单我的脚, 还有手和头呢! 耶稣对他说, 凡洗过澡的人, 只要把脚一洗, 全身就干净了; 你们是乾净的, 然而不都是乾净的. (约翰福音 13:4-17)

“凡洗过澡的人, 只要把脚一洗, 全身就干净了” 表凡已被改造的人只需洁净属世之物, 也就是说, 将恶与假从他们身上除去. 这时, 一切事物就都被来自主的属灵之物的流注整理成序了. 此外, “洗脚” 是一种仁爱行为, 意味着人不应老想着别人的邪恶; “洗脚” 还是一种谦卑行为, 意味着洁除别人身上如同身体污秽那样的邪恶. 这也可从主的话明显看出来 (约翰福音 13:12-17; 路加福音 7:37, 38, 44, 46; 约翰福音 11:2; 撒母耳记上 25:41).

谁都能看出, 洗自己不是洁除人的恶与假, 只是洗去附着在人身上的脏东西. 然而, 由于洗礼是教会所规定的仪式之一, 故可知, 它含有某种特定概念, 即属灵的洗礼, 也就是洁除内在附着于人身上的污秽. 因此, 凡教会中知道这些事, 并思想心的洁净, 也就是从属世人中除去我欲和物欲的邪恶, 竭尽全力去实现的人会按照规定奉行作为外在敬拜的洗礼仪式. 但在那些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这些事, 反以为仅洗衣, 洗皮肤, 手和脚这样的仪式就会洁净他们, 并且只要做了这些事, 他们就可以继续过着贪婪, 仇恨, 报复, 无情, 残忍 (所有这些都是属灵的污秽) 的生活之人当中, 举行仪式就是进行偶像崇拜. 尽管如此, 他们仍能通过这种仪式去作代表, 并通过代表去展现教会的某种事物, 从而在主到来之前, 天堂与人类能有某种结合. 然而, 这种结合具有这样的特点: 天堂对教会中人影响很小, 或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犹太人和以色列人是这样: 他们根本不思想内在人, 也不愿了解有关它的任何情况, 因此对关系到死后生命的属天和属灵之物一无所知. 为防止与天堂, 因而与主的一切联系终止, 他们与表示内在事物的外在仪式牢牢绑在一起. 一般来说, 他们的被掳和灾祸都是为了外在仪式因代表的缘故而被严格执行. 正因如此, 摩西要用水洗亚伦和他儿子, 好让他们成圣 (出埃及记 29:4; 40:12; 利未记 8:6). 亚伦和他儿子在进入会幕, 或就近供职的祭坛之前, 要洗水洗脚, 免得死亡; 并且这要作他们永远的定例 (出埃及记 30:18-21; 40:30-31). 穿圣服之前, 亚伦要洗身 (利未记 16:4, 24). 要用除罪水弹在利未人身上, 以洁净他们; 他们要用剃头刀刮全身, 洗衣, 从而洁净自己 (民数记 8:6-7). 凡吃动物尸体, 哪怕是洁净动物, 或被撕裂的尸体之人, 都要用水洗衣洗澡, 若不洗自己洗澡, 他必担当自己的罪孽 (利未记 17:15-16). 凡摸了患漏症人的床, 或坐那人所坐之物的, 凡摸那人身体的, 要用水洗衣洗澡, 并且必不洁净到晚上 (利未记 15:5-7, 10-12等). 那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身 (利未记 16:26). 求洁净的麻风病人要洗衣, 剃去毛发, 用水洗澡, 就洁净了 (利未记 14:8, 9). 甚至不洁之人所摸的器皿本身也变得不洁, 要放在水中, 并且必不洁净到晚上 (利未记 11:32). 从所有这些律法可以看出, 没有人通过洗礼的仪式而洁净内在事物, 这种人只是因上述原因而代表灵性上纯洁或洁净的人. 主在马太福音 (15:1-20) 和马可福音 (7:1-23) 非常明确地教导了这一点.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4622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4622. 在来世, 蒙福者的居所多种多样, 各不相同, 并且被建造得如此优雅, 以至于可以说是建筑艺术本身的化身, 或该艺术的直接产物 (关于该主题, 可参看前面所描述的经历,1119, 1626-1630节). 这些居所不仅通过视觉, 还通过触觉显现给蒙福的人; 在来世, 一切事物都适合灵人和天使所拥有的感觉能力. 因此, 他们的居所具有的性质与世人用肉体感官所感知到的物体不一样, 而是与来世之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物体一样. 我意识到, 这对许多人来说难以置信; 因为他们不相信任何无法用肉眼看见, 或用肉手摸到的事物. 因此, 今天的人因其内层关闭, 故对存在于灵界或天堂中的事物一无所知. 诚然, 他出于圣言和教义会说, 有一个天堂, 那里的天使都生活在喜乐和荣耀中; 但除此之外, 他什么也不知道. 他的确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 但当被告知时, 他还是什么也不信, 因为他发自内心否认这类事物的存在. 他想知道的原因无非出于唯独由教义所引发的好奇心, 而非出于基于真正信仰的任何快乐. 那些没有任何真正信仰的人也发自内心否认; 而那些拥有这种信仰的人则从各种源头获得关于天堂及其喜乐和荣耀的观念. 人人都能凭他所获得的任何知识和理解这样做, 即使简单人也能凭他们通过身体感官所感觉到的事物如此行.

即便如此, 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以下观念: 灵人和天使所享有的感觉远远比世人的敏锐得多; 也就是说, 他们拥有视觉, 听觉和嗅觉, 以及某种类似于味觉和触觉的事物, 尤其拥有属于情感的快乐. 如果人真的相信他们的内在本质是灵, 肉体及其感官和肢体仅适合在这个世上使用; 而灵及其感官和肢体适合在来世使用, 他们无需帮助, 几乎自动进入关于死后其灵之状态的观念.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会反思, 灵必是那个能思考, 有欲求, 有渴望, 有感情的真正的人自己; 并进一步反思, 出现在肉体中的一切感觉能力属于灵, 仅通过由此而来的流注而属于身体. 以后他们还会通过许多考虑和其它证据确认这个观念, 以这种方式最终更以他们灵的能力为快乐, 而不是以他们肉体的能力为快乐.

关于这个问题, 还需要说的是: 并不是人的肉体在看, 听, 嗅, 通过触摸感觉, 而是人的灵. 正因如此, 当灵离开身体时, 它仍保留自己的感觉能力, 和在肉体中时一样. 事实上, 现在这些感觉要敏锐得多. 因为属于肉体的事物相对于属于灵的事物更粗糙, 故钝化了这些感觉能力; 这些感觉能力甚至变得更迟钝, 因为这人将它们浸没于地上和世俗事物中.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 灵所拥有的视觉和听觉远远比人在肉体中所拥有的敏锐得多. 说来令人吃惊, 灵也拥有嗅觉, 尤其拥有触觉. 因为灵人能看到彼此, 听到彼此, 摸到彼此. 此外, 凡相信死后生命的人也能从以下事实推论出这一点: 没有感觉, 就不可能有生命; 生命的确切性质取决于感觉的性质. 事实上, 他会推论出, 理解力无非是对内在事物的一种更敏锐的感官觉知, 而更高级, 更优越的理解力是对属灵事物的感官觉知. 这也解释了为何理解力及其对事物的觉知被称为内在感觉.

就刚死后人的感觉能力而言, 情况是这样: 一旦人死亡, 其身体的各个部位变得冷, 他就被提升进入生命, 同时进入一种包含所有感觉能力 的状态. 一开始, 他几乎没有意识到他已不在肉体中, 因为那时, 他所享有的感觉使他有如此想法. 但当他发现, 他的感觉能力比以前更敏锐了, 尤其他开始与其他灵人交谈时, 便意识到他在来世, 其身体的死亡是其灵生命的延续. 我曾与我的两个熟人交谈过, 就在他们被埋葬的那一天; 其中一位通过我的眼睛看到自己的棺材和棺材架. 由于这个人享有他在世上所拥有的一切感觉, 所以他和我谈论他的葬礼, 而我就在给他送葬的队伍当中. 关于他的肉体, 他说, 他们应该把它扔掉, 因为他本人还活着.

然而, 要知道, 那些在来世的人若不通过某个世人的眼睛, 就无法看到世上的任何事物. 他们之所以能通过我的眼睛看到, 是因为我既在灵里与他们在一起, 同时也在肉体中与那些在世上的人在一起 (参看1880节). 还要知道, 我看那些在来世与我交谈的人用的是我的灵眼, 而不是我的肉眼. 我看他们看得很清楚, 有时比用肉眼看得还要清楚; 因为蒙主的神性怜悯, 我灵的感官被打开了.

不过, 我意识到, 那些唯独沉浸于肉体, 地上和世俗事物的人, 也就是那些以这类事物为其目的的人, 不会相信目前我所说的话. 因为这种人除了因死亡而消散的事物外, 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概念. 我还意识到, 那些对灵魂进行大量思考和调查, 同时却不明白人的灵魂就是他的灵, 他的灵就是活在肉体中的这个人自己之人也不会相信我说的这些话. 因为这些人对灵魂没有其它概念, 只是认为它是某种像思维, 或火焰, 或以太的东西, 唯独进入肉体的器官形式运作, 而不进入那些属于肉体中的灵的更纯粹形式运作; 因而认为灵魂是诸如必与肉体一起消散的那种事物. 那些因误以为自己比谁都更有智慧, 从而夸大自己形像而确信此类观念的人尤其不相信.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