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出埃及記 12:51

Studie

       

51 正當那日,耶和華以色列人按著他們的軍隊,從埃及領出來。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7852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7852. “用火烤了” 表系爱之产物的良善. 这从 “用火烤” 的含义清楚可知, “用火烤” 是指爱之良善, 因为 “火” 表示爱 (参看934, 4906, 5215, 6314, 6832, 6834, 6849, 7324节), “烤” 表示充满爱的东西, 因而表示良善. 在圣言中, 烤的东西和煮的东西是有区别的; “烤的东西” 表示良善, 因为它是通过火来烹制的, 而 “煮的东西” 表示真理, 因为它是通过水来烹制的. 此处也作了类似的区别, 因为经上说: 不可吃生的, 断不可用水煮, 而是用火烤了 (12:9). 原因在于, “逾越节的羔羊” 表示纯真的良善, 这良善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

由此明显可知, 路加福音 (24:42, 43) 中的 “烤鱼” 在灵义上表示什么; 以及当主向门徒显现时, “炭火上的鱼” 表示什么, 对此, 经上在约翰福音如此记着说:

他们下了地, 就看见有炭火生着, 上面有小鱼, 又有饼. 耶稣就来拿饼, 也照样拿小鱼给他们. (约翰福音 21:9, 13)

“鱼” 表示属世层的真理 (991节), 而 “炭火” 表示良善; 因此, “上面的小鱼” 表示属世层里面属灵良善的真理. 凡不信圣言有内义的人不可避免地认为当主向门徒显现时, 炭火上的鱼, 以及主给他们吃缺乏任何深藏的含义.

“用火烤” 因表示良善, 也就是属天和属灵之爱的产物, 故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邪恶, 也就是爱自己爱世界的产物, 如在以赛亚书:

他把一分烧在火中, 在一分上吃肉. 他烧烤吃饱, 又取暖说, 啊哈! 我暖和了! 我见火了! 我曾拿一分在火中烧了, 在炭火上烤过饼, 我也烤过肉吃. (以赛亚书 44:16, 19)

这论及对敬拜雕像者. “雕像” 表示邪恶的虚假, 这虚假被如此描述; “烧烤” 和 “烤肉” 是指出于污秽的爱而作恶. “火” 在反面意义上表示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 或属于这些爱的欲望 (参看1297, 1861, 2446, 5071, 5215, 6314, 6832, 7324, 7575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4906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4906. “拉出她来, 把她烧了” 表它应被灭绝, 即他玛所代表的教会内在应被灭绝. 这从 “拉出她来, 把她烧了” 的含义清楚可知, “拉出她来, 把她烧了” 是指被灭绝. “拉出来” 论及真理, “烧了” 论及要被灭绝的良善. “烧” 论及良善的灭绝, 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 原因在于, “火” 和 “火焰” 在灵义上表示良善, 因而 “热” 表示对良善的情感; 但就反面意义而言, “火” 和 “火焰” 表示邪恶, 因而 “热” 表示对邪恶的情感 (1297, 1861, 2446节). 此外, 良善实实在在是属灵之火, 赋予生命的属灵之热由此放射出来; 邪恶也是火, 焚毁人的热由此放射出来. 凡将注意力转向这个问题, 并反思它的人都能清楚看出, 爱之良善是属灵之火, 对该良善的情感是属灵之热. 事实上, 人若深入思考人的生命之火和热出自何处, 就会发现爱是它的源头; 因为一旦爱停止, 人就变冷; 而爱越在他里面增长, 他就变得越温暖. 除非人的生命之火和热出自这个源头, 否则他根本不可能拥有生命. 但产生生命的这属灵之火或热却在恶人当中变得一团焚毁的烈火, 因为对他们来说, 它就转化为这种火. 在没有理性的活物或动物当中, 属灵之热同样流入进来, 并带来生命, 但这生命照在其器官形式中的接受而各异, 因此, 它们的知识和情感是与生俱来的, 如蜜蜂和其它生物.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