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马太福音 12

Studie

   

1 那时,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

2 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看哪,你的门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

3 耶稣对他们: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作的事,你们没有念过麽?

4 他怎麽进了神的殿,吃了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独祭司才可以吃。

5 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麽?

6 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

7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

8 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9 耶稣离开那地方,进了一个会堂。

10 那里有一个人枯乾了一只手。有人耶稣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

11 耶稣: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他抓住,拉上来呢?

12 人比羊何等贵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

13 於是那人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和那只手一样。

14 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15 耶稣知道了,就离开那里,有许多人跟着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

16 又嘱咐他们,不要给他传名。

17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

18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19 他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见他的声音。

20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

21 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22 当下,有人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的人带到耶稣那里,耶稣就医治他,甚至那吧又能说话,又能看见。

23 众人都惊奇,:这不是大卫的子孙麽?

24 法利赛人见,就: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阿。

25 耶稣知道他们的意念,就对他们: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一城一家自相纷争,必站立不住;

26 撒但赶逐撒但,就是自相纷争,他的国怎能站得住呢?

27 我若靠着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着谁呢?这样,他们就要断定你们的是非。

28 我若靠着神的灵赶,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

29 人怎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财。

30 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31 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

32 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

33 你们或以为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

34 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出来。

35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

36 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

37 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

38 当时,有几个文士和法利赛人对耶稣:夫子,我们愿意你显个神迹给我们看。

39 耶稣回答: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

40 约拿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夜在地里头。

41 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42 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他从地极而,要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43 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

44 於是:我要回到我所出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空旷,打扫乾净,修饰好了,

45 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後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

46 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不料他母亲和他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他说话

47 有人告诉他: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

48 他却回答那人: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49 就伸手指着门徒,: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50 凡遵行我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9372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9372. “祂对摩西说” 表总体上关于圣言的事. 这从 “摩西” 的代表和 “祂说” 含义清楚可知:

“摩西” 是指圣言, 如下文所述;

“祂说” 包含本章接下来的话, 因而是指总体上涉及圣言的事 (参看9370节). 摩西代表圣言, 这一点从前面关于摩西的说明可以看出来 (如创世记 18章, 以及4859节的末尾,5922, 6723, 6752, 6771, 6827, 7010, 7014, 7089, 7382, 8601, 8760, 8787, 8805节). 此处摩西代表总体上的圣言, 因为接下来经上指着他说:

“惟独摩西可以走近耶和华” (24:2), 而且他被从云中呼召, 进入云中上山 (24:16, 18).

在圣言中, 有许多人代表神之真理, 或圣言方面的主; 但他们当中主要的是摩西, 以利亚, 以利沙和施洗约翰. 摩西如此代表的事实可见于刚才所提到的解释; 以利亚和以利沙如此代表的事实可见于创世记 18章的序言, 以及27625247节的末尾节; 施洗约翰如此代表的事实从他是那 “要来的以利亚” 明显看出来. 人若不知道施洗约翰代表圣言方面的主, 就不可能知道新约中关于祂所说的一切话包含并表示什么. 因此, 为了揭开这个奥秘, 同时也为了表明当主变形像时所看见的以利亚和摩西表示圣言, 在此引用经上关于施洗约翰的记载, 如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

约翰的使者走了以后, 耶稣就开始讲论约翰说, 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 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 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 看哪, 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 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 先知吗? 我告诉你们: 是的, 他比先知大多了. 他就是经上所记的: 看哪, 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 他要在你前面预备你的道路. 我实在告诉你们: 凡妇人所生的当中, 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 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 到约翰为止. 你们若肯领受, 这人就是那将要来的以利亚. 有耳可听的, 就应当听! (马太福音 11:7-15; 以及路加福音 7:24-28)

没有人知道当如何理解这些话, 除非他知道这约翰代表圣言方面的主, 还从内义知道约翰所在的 “旷野” 表示什么, 以及 “风吹动的芦苇”,

“王宫里的细软衣服” 表示什么, 然后知道 “他比先知大多了”,

“凡妇人所生的当中, 没有一个大过他的, 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最后他是 “以利亚” 表示什么. 因为没有某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一切话听上去只是一种对比, 没有什么分量.

不过, 当把约翰理解为对圣言方面的主, 或一个代表圣言的人时, 这一一切听上去就截然不同了.

“约翰所在的犹大旷野” 表示当主降世的时候, 圣言所在的状态, 即它在 “旷野”, 也就是说, 它所处的模糊如此如此之大, 以致主根本不被承认, 人们对祂的天国也是一无所知, 即便众先知都预言过祂和祂的天国, 说这天国必存到永远.

“旷野” 表示这种模糊 (参看2708, 4736, 7313节). 因此, 当圣言被随意解释时, 它被比作 “风吹动的芦苇”; 因为就内义而言,

“芦苇” 是指最末和最低层的真理, 就是诸如文字上的圣言的那种.

他们不 “看穿细软衣服的人. 看哪, 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 表示最低层或文字上的圣言在世人看来晦涩粗糙, 枯燥乏味, 但内义上的圣言却柔和, 发光. 这些话表示这些事, 这一点从 “衣服” 的含义明显看出来,

“衣服” 是指真理 (2132, 2576, 4545, 4763, 5248, 6914, 6918, 9093节); 因此, 天使都照着与他们同住的源于良善的真理而穿着细软, 发光的衣服 (5248, 5319, 5954, 9212, 9216节); 这一点也可从 “王宫” 的含义明显看出来,

“王宫” 是指天使所住的地方, 在普遍意义上是指天堂. 因为 “宫 (houses, 即房屋或家)” 凭良善而被如此称呼 (2233, 2234, 3128, 3652, 3720, 4622, 4982, 7836, 7891, 7996, 7997节);

“王” 论及真理 (1672, 2015, 2069, 3009, 4575, 4581, 4966, 5044, 6148节). 因此, 天使凭他们从主接受真理而被称为 “天国之子”,

“王的儿子”, 以及 “王”.

“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 先知吗? 我告诉你们: 是的, 他比先知大多了”,

“凡妇人所生的当中, 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 表示圣言比世上的任何教义都要大, 比世上的任何真理都要大. 因为就内义而言,

“先知” 表示教义 (2534, 7269节),

“妇人所生的” 是指真理 (489, 491, 533, 1147, 2623, 2803, 2813, 3704, 4257节).

“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表示内在意义上或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圣言在级别上高于外在意义上或诸如存在于世上, 就是施洗约翰所教导的圣言; 在天堂所感知到的圣言拥有如此大的智慧, 以致它超越人类的一切理解.

“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 到约翰为止” 表示关于主和祂降临的预言, 以及当主降世时, 主及其国度的代表性事物都结束了.

他 “是那将要来的以利亚” 表示约翰和以利亚一样代表圣言; 这一点也由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来表示:

门徒问耶稣, 文士为什么说, 以利亚必须先来. 耶稣回答说, 以利亚的确先来, 并要复兴万事. 只是我告诉你们, 以利亚已经来了, 人却不认识他, 竟任意待他. 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门徒这才明白耶稣对他们所说的, 是指着施洗的约翰.(马太福音 17:10-13)

“以利亚已经来了, 人却不认识他, 竟任意待他” 表示表示圣言的确教导他们, 主将要到来, 但他们仍不愿正确理解这一点; 而是照着支持他们自己的统治来解释它, 由此消灭了它里面属于神的事物.

“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表示神之真理本身的遭遇差不多也是这样.

“人子” 是指神之真理方面的主 (参看2803, 2813, 3704节).

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玛拉基书中关于约翰的预言:

看哪! 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 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 (玛拉基书 4:5)

此外, 在马太福音, 经上还以施洗约翰所穿的 “衣服” 和所吃的 “食物” 来描述最低层, 或诸如世人所看到的外在形式上的圣言:

施洗的约翰在犹太的旷野传道, 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 腰束皮带, 他的食物是蝗虫, 野蜜 (即田野的蜂蜜).(马太福音 3:1, 4)

在列王纪, 经上指着以利亚所说的, 差不多一样:

他是个多毛的人, 腰束皮带.(列王纪下 1:8)

当论及圣言时,

“衣服” 或一件衣服表示圣言里最低层形式上的神之真理;

“骆驼毛” 表示诸如圣言中世人所看到的那种记忆真理;

“皮带” 表示将一切内层事物联系起来并保持在秩序中的外在纽带;

“食物” 表示源于从圣言所获得的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的属灵滋养;

“蝗虫” 表示最低层或最一般的真理;

“野蜜” 表示它们的愉悦.

“衣服” 和 “食物” 的这些含义来源于来世的代表. 在那里, 所有人都照着源于良善的真理而穿衣, 那里的食物也照着对获得知识和智慧的渴望来表现. 正因如此,

“衣服” 或一件衣服表示真理, 这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来; 而 “食物” 表示属灵的滋养 (3114, 4459, 4792, 5147, 5293, 5340, 5342, 5576, 5579, 5915, 8562, 9003节);

“腰带” 表示将内层事物聚拢起来并将它们保持在自己里面的一种纽带 (9341节的末尾节);

“皮” 表示外在之物 (3540节); 因此,

“皮带” 表示一种外在纽带;

“毛” 表示最低或最一般的真理 (3301, 5569-5573节);

“骆驼” 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 (3048, 3071, 3143, 3145, 4156节); 因此,

“骆驼毛” 表示从圣言所获得的真正的记忆知识;

“蝗虫” 表示滋养最外层的真理 (7643节的末尾节);

“蜂蜜” 表示它的愉悦 (5620, 6857, 8056节). 它之所以被称为 “野蜜” 或 “田野的蜂蜜”, 是因为 “田野” 表示教会 (2971, 3317, 3766, 7502, 7571, 9139, 9295节). 人若不知道所表示的这类事物, 就绝无可能知道为何以利亚和约翰穿这样的衣服; 然而, 凡圣言持守正确观念的人都会想到, 这些事物或这样的衣服表示这些先知所特有的某种事物.

施洗约翰因代表圣言方面的主, 故在谈到作为圣言本身的主时, 也说自己不是以利亚, 也不是先知, 他不配给主解鞋带, 如在约翰福音:

太初有圣言, 圣言与神同在, 圣言就是神. 圣言成了肉身, 住在我们中间; 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 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问约翰他是谁? 他就承认, 并不否认, 我不是基督. 他们又问他说, 那么, 是什么呢? 你是以利亚吗? 他说, 我不是. 你是那先知吗? 他回答, 不是. 于是他们对他说, 你到底是谁? 他说, 我就是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 修直主的道路, 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 于是, 他们就说, 你既不是基督, 不是以利亚, 也不是那先知, 为什么施洗呢? 约翰回答, 我是用水施洗, 但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 是你们不认识的. 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 祂在我以前, 我给祂解鞋带也不配. 当他看见耶稣时, 就说, 看哪, 神的羔羊, 除去世人的罪的. 这就是我曾说, 有一个人在我以后来, 反成了在我以前的, 因祂本来先于我.(约翰福音 1:1, 14, 19-30)

从这些话明显可知, 当约翰谈到作为神之真理本身, 或圣言的主自己时, 他说, 他自己什么都不是; 因为当光本身出现时, 阴影消失了, 也就是说, 当形像或源头本身出现时, 代表就消失了. 代表只关注他们所代表的东西, 即圣物和主自己, 不管代表它们的这个人是谁 (参看665, 1097节的末尾,1361, 3147, 3881, 4208, 4281, 4288, 4292, 4307, 4444, 4500, 6304, 7048, 7439, 8588, 8788, 8806节). 人若不知道光一出现, 代表就像阴影一样消失, 就不可能知道为何约翰说, 他不是以利亚, 也不是先知.

由此可见当主变形像时, 在荣光里显现的摩西和以利亚表示什么; 那时, 他们同主说话, 谈论主去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 (路加福音 9:29-31). 也就是说, 他们表示圣言:

“摩西” 代表圣言的历史部分,

“以利亚” 代表圣言的预言部分; 圣言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 处处都是主, 以及祂降世, 离世. 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 “摩西和以利亚在荣光里显现”, 因为 “荣光 (或荣耀)” 是指圣言的内在意义, 而 “云” 是指它的外在意义 (参看创世记 18章序言, 以及5922, 8427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4581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4581. “在那上头奠酒” 表真理的神性良善. 这从 “奠酒” 的含义清楚可知, “奠酒” 是指真理的神性良善, 如下文所述. 不过, 我必须首先说一说何为真理的良善. 真理之良善在别处被称为信之良善, 也就是对邻之爱, 或仁爱. 有两种普遍的良善, 其中一种被称为信之良善, 另一种被称为爱之良善. “奠酒” 表示信之良善, “油” 表示爱之良善. 那些被主经由内在途径带入良善的人处于爱之良善, 而那些被主经由外在途径带入良善的人处于信之良善. 属天教会成员, 以及至内在或第三层天的天使处于爱之良善; 而属灵教会成员, 以及中间或第二层天的天使则处于信之良善. 因此, 前一种良善被称为属天良善, 后一种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 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出于良善的意愿而意愿良善与出于对良善的理解而意愿良善之间的区别. 因此, 后一种, 也就是属灵良善, 或信之良善, 或真理之良善就是 “奠酒” 所表示的; 而前一种, 也就是属天良善, 或爱之良善则是 “油” 在内义上所表示的.

诚然, 若不凭借内义, 没有人能看出 “油” 和 “奠酒” 表示这类事物; 然而, 谁都能看出, 它们代表神圣事物, 因为若非它们代表这些神圣事物, 那么在一根柱子上奠酒或浇油不就是某种可笑的偶像崇拜行为吗? 这就像国王的加冕礼. 在这种场合所举行的仪式, 如: 把王冠戴在他头上; 把油从角中倒在他前额, 手腕上膏抹他; 把权杖, 剑和钥匙递到他手上; 给他穿上紫袍, 然后让他坐到银色宝座上, 之后他穿着这些服饰骑在马上, 再后来在席上被显贵人侍奉, 以及其它许多仪式, 若非表示并意味着神圣事物, 又会是什么呢? 这一切仪式若非代表神圣事物, 凭它们与天堂, 因而教会的事物相对应而神圣庄严, 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 只是规模大点而已, 或像舞台上的表演.

但所有这些仪式都能追溯到上古时代, 那时, 仪式凭它们代表神圣事物, 以及与天堂, 因而教会中的神圣事物对应而神圣. 即便如今, 它们被视为神圣, 也不是因为人们知道它们代表什么, 或对应什么, 而是通过可以说对所使用符号的解释. 然而, 倘若人们知道王冠, 油, 角, 权杖, 剑, 钥匙, 紫袍, 银王座, 骑在白马上, 吃饭的时候由显贵人侍候, 这一切都代表什么, 各自又对应什么样的神圣事物, 他们就会以一种更神圣的方式来思想这些事物. 可他们不知道, 说来奇怪, 他们竟然不想知道; 事实上, 这种知识已经匮乏到包含在这类仪式和圣言每一部分中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已经从当今之人的脑海中抹去的地步.

“奠酒” 表示真理之良善, 或属灵良善, 这一点从奠酒所用的祭物可以看出来. 献祭的时候, 祭物来自牛群, 要么来自羊群, 代表对主的内在敬拜 (922, 923, 1823, 2180, 2805, 2807, 2830, 3519节). 在这些祭物上再添加素祭和奠祭. 素祭由细面粉调油制成, 表示属天的良善, 或也可说, 爱之良善, “油” 表示对主之爱, “细面粉” 表示对邻之仁. 但奠祭由酒构成, 表示属灵的良善, 或也可说, 信之良善. 因此, 这二者, 即素祭和奠祭, 一起与圣餐中的饼和酒所表相同.

素祭和奠祭添加到燔祭和祭物上, 这一事实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每天常献上两只一岁的羊羔; 早晨要献这一只, 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 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 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 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为奠祭; 那一只羊羔也是这样. (出埃及记 29:38-41)

又:

摇这捆初熟谷物的日子, 你们要把一岁, 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羔献给耶和华为燔祭. 同献的素祭, 就是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 同献的奠祭, 要酒一欣四分之一. (利未记 23:12, 13, 18)

又:

离俗人离俗的日子足满的那一天, 他要将供物 (祭物) 奉给耶和华, 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 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民数记 6:13-15, 17)

又:

那献燔祭的, 就要将细面伊法十分之一, 并油一欣四分之一, 调和作素祭; 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 为公绵羊的燔祭以一种方式, 为公牛的燔祭以另一种方式. (民数记 15:3-5, 11)

要与每天例常献的燔祭一同献上奠祭, 为这一只羊羔, 要同献酒一欣四分之一; 在圣所中, 你要将醇酒奉给耶和华为奠祭. (民数记 28:6, 7)

此外, 关于各种祭物中的素祭和奠祭, 可参看民数记 (28:7-31; 29:1-40).

素祭和奠祭就具有这样的含义, 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 爱与信构成敬拜的一切事物; 在圣餐中, “饼” (就是前面所描述的细面调和油制成的饼) 和酒表示爱与信, 因而表示敬拜的一切事物, 如前所述 (1798, 2165, 2177, 2187, 2343, 2359, 3464, 3735, 3813, 4211, 4217节).

但当人们逐渐远离对主之敬拜的纯正代表, 转向别神, 并向他们奠酒时, 奠酒或奠祭就表示与仁和信对立的事物, 也就是尘世之爱的邪恶与虚假; 如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诸神当中欲火焚烧. 你也向他们浇了奠祭, 献了素祭. (以赛亚书 57:5-6)

“在诸神当中欲火焚烧” 表示对虚假的贪恋, “诸神” 表示虚假 (4402, 4544末尾节). “各青翠树下” 表示对一切虚假的信靠 (2722, 4552节). “向他们浇了奠祭, 献了素祭” 表示对这些虚假的敬拜. 又:

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 忘记我的圣山, 给迦得 (即: 外国人的神) 摆桌子, 给弥尼盛满调和酒的. (以赛亚书 65:11)

耶利米书:

儿子捡柴, 父亲烧火, 妇女抟面做饼, 献给天后, 又向别神浇奠祭. (耶利米书 7:18)

又:

我们定要成就我们口中所出的一切话, 向天后烧香, 向她浇奠祭, 按着我们与我们列祖, 君王在犹大的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样. (耶利米书 44:17-19)

“天后” 表示一切虚假, 因为 “天上的众军” 在正面意义上表示真理, 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 因此 “国王” 和 “王后” 也是如此; 因此 “王后” 表示一切 (虚假), “向她浇奠祭” 表示敬拜它们.

又:

迦勒底人必来焚烧这城和其中的房屋. 在这房顶上, 人曾向巴力烧香, 向别神浇奠. (耶利米书 32:29)

“迦勒底人” 表示其敬拜涉及虚假的人; “焚烧这城” 表示摧毁并荒废那些其教义教导虚假的人. “在这房顶上, 人曾向巴力烧香” 表示对邪恶的敬拜; “向别神浇奠” 表示对虚假的敬拜.

何西阿书:

他们必不得住耶和华的地; 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 他们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 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 (何西阿书 9:3, 4)

“不得住耶和华的地” 表示不居于爱之良善; “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 表示教会的理解力将变成事实和感官知识; “他们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 表示出于推理的不洁和亵渎的欲望; “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 表示没有基于真理的敬拜.

摩西五经:

他必说, 他们的神, 他们所投靠的磐石, 就是向来吃他们祭牲的脂油, 喝他们奠祭之酒的, 在哪里呢? 让他们兴起来帮助你们吧! (申命记 32:37-38)

“神” 和前面一样, 表示虚假; “就是向来吃他们祭牲的脂油” 表示他们摧毁敬拜的良善; “喝他们奠祭之酒的” 表示他们摧毁敬拜的真理; 经上还提到 “浇奠的血”, 诗篇:

追求别神的, 他们的愁苦必加增; 他们所浇奠的血我不献上; 我嘴唇也不提他们的名. (诗篇 16:4)

这些 “浇奠” 表示对真理的亵渎,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血” 表示向仁所施的暴行 (374, 1005节), 以及亵渎 (1003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