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利未记 16:10

Studie

       

10 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9937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9937. “亚伦要担当干犯圣物的罪孽” 表随之对那些处于源自主的良善之人身上的虚假和邪恶的除去或移走. 这从 “亚伦” 和亚伦所供的 “祭司职分” 的代表, 以及 “担当罪孽” 和 “圣物” 的含义清楚可知:

“亚伦” 是指爱之良善方面的主 (参看9806节); 亚伦所供的 “祭司职分” 是指主作为救主所履行的一切服务 (9809节);

“担当罪孽” 是指除去或移走那些处于良善之人身上的虚假和邪恶, 如下文所述;

“圣物” 是指他们为赎罪而带到耶和华或主面前的礼物, 这些礼物是燔祭, 祭物和素祭. 显然,

“圣物” 表示这些事物, 因为经上说 “这圣物是以色列人在一切的圣礼物上所分别为圣的”.

“担当罪孽” 之所以表示除去或移走那些处于良善之人身上的虚假和邪恶, 或罪恶, 是因为这话论及主; 事实上, 亚伦代表主, 亚伦的供职或祭司职分代表拯救的一切工作. 在教会, 众所周知, 主为人类 “担罪”; 但至于 “担当罪孽和罪恶” 是什么意思, 却无人知道. 有人以为它是指主将人类的罪恶担在自己身上, 让自己被判刑, 甚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由于罪责落到祂身上, 所以世人免于诅咒或定罪; 还以为诅咒或定罪被主通过成全律法拿走了, 因为凡不成全律法的人, 律法都会定他的罪.

但这些想法并不是 “担当罪孽” 的意思,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死后都等候着他; 这时, 他照这些行为的性质或被判生, 或被判死. 它们的性质取决于他的爱和信, 因为爱和信构成一个行为的生命. 因此, 它们不可能通过转到另一个将要担当它们的人身上而被拿走. 由此明显可知,

“担当罪孽” 表示其它东西, 而非这些想法; 至于当如何来理解, 这可从主对罪孽或罪的实际担当看出来, 当主为人而与地狱争战时, 祂就担当了它们, 因为没有人能凭自己而与这些地狱争战. 相反, 主独自如此行, 事实上不断为每个人而如此行, 只是照着各人对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的接受而不同.

当主在世时, 祂与所有地狱争战, 彻底征服它们, 由此也变成公义. 祂就这样将那些接受来自祂的神性良善和真理的人从诅咒中拯救出来. 如果主不这样做, 没有人能得救; 因为地狱不断与一个人同在, 掌控他, 到了主移不走它们的地步. 主只在此人停止邪恶的程度内移走它们. 人一次战胜地狱, 就永远战胜了它们; 为成就这一切, 主使祂的人身变成神性. 因此, 为人独自与众地狱 (或也可说, 与邪恶和虚假, 因为它们是由地狱产生的) 争战的那一位, 可以说就是 “担罪”, 因为祂独自担起这个重担.

“担罪” 之所以还表示将邪恶和虚假从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身上移走, 是因为这是结果. 事实上, 地狱离一个人越远, 邪恶和虚假就离得越远, 因为如前所述, 虚假和邪恶来自地狱. 邪恶和虚假就是 “罪和罪孽”. 至于此处是何情形, 可参看前面的说明 (9715, 9809节), 那里论述了主的功德和公义, 以及祂对众地狱的征服.

经上之所以说亚伦 “要担当罪孽”, 是因为他代表主, 他的祭司职分代表主拯救的全部工作 (9806, 9809节); 拯救的主要工作在于将一个人从地狱中救赎并解脱出来, 从而移走邪恶和虚假. 之所以说移走邪恶和虚假, 是因为从罪中解脱出来, 也就是罪得赦免, 无非是移走它们; 事实上, 它们仍与此人同在. 不过, 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被植入到何等程度, 邪恶和虚假就被移走到何等程度. 此处的情况就像天堂与地狱的情形. 天堂不会消灭地狱, 或地狱里的人, 只是把它从自己那里移走; 因为构成天堂的, 是从主那里所获得的良善和真理, 它们就是那使地狱后退的. 一个人身上也有类似情况. 一个人凭自己就是一个地狱; 但当他正在重生时, 就变成一个天堂; 并且他变成一个天堂到何等程度, 地狱就从他那里被移走到何等程度. 人们通常认为邪恶, 也就是罪, 不是以这种方式被移走的, 而是与一个人完全分离. 但如此思想的人没有意识到, 凭自己, 整个人无非是邪恶, 并且他被主保持在良善中到何等程度, 属于他的邪恶就看似被清除到何等程度. 因为当一个人被保持在良善中时, 他就避开邪恶. 然而, 没有人能避开邪恶, 被保持在良善中, 除非他处于从主所获得的信与仁之良善; 也就是说, 除非他允许自己被主重生. 因为如前所述, 天堂通过重生被植入一个人, 与他同住的地狱由此被移走.

由此再次看出, 当论及主时,

“担当罪孽” 表示为一个人而不断与众地狱争战, 因而不断移走它们; 因为移走它们不仅在人在世期间不断进行, 而且在来世会进行到永远. 单凭人, 谁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移走邪恶; 因为人凭自己无法移走一丁点邪恶, 更不能移走地狱, 最不能永远移走它们. 关于这些问题, 可参看前面的说明, 即: 与人同在的邪恶不会与他完全分离, 只是在他处于从主所获得的良善的程度内而被移走 (8393, 9014, 9333-9336, 9444-9454节). 主在世时通过试探的争战战胜地狱, 由此把一切整理成序; 祂出于神性之爱而如此行, 好拯救人类; 祂也由此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 (参看9528节的末尾节所提到的地方). 在试探中, 也就是在与来自地狱的邪恶的属灵争战中, 主为人争战 (1692, 6574, 8159, 8172, 8175, 8176, 8273, 8969节). 至于主在世时以哪种方式担当人类的罪孽, 也就是与众地狱争战并征服它们, 通过如此行而为自己获得移除所有处于良善之人身上的这些东西, 由此变成功德和公义, 这在以赛亚书 (59:16-20; 63:1-9) 有所描述, 如前面所解释的 (9715, 9809节).

一旦明白这些事, 就能知道以赛亚书 53章关于主所说的一切话表示什么, 这一章从头到尾论述了主所经历的试探状态, 因而论述了主与众地狱进行争战时正在经历的状态. 因为试探无非是与这些地狱的争战. 这一章以下列方式描述了这种状态:

祂诚然担当我们的病患, 背负我们的痛苦; 祂为我们的过犯被刺透, 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 祂因此将恶人交与坟墓; 耶和华的旨意也必在祂手中亨通. 祂必看见自己灵魂的劳苦, 便满足; 祂必使许多人因祂的智慧而称为义, 因为祂担当了他们的罪孽, 所以祂担当多人的罪.(以赛亚书 53:4-6, 9-12)

主在那里 (以赛亚书 53:1) 也被称为 “耶和华的膀臂”, 以此表示神性能力 (4932, 7205节).

“担当病患, 痛苦, 罪孽”, 以及 “为它们被刺透, 压伤” 表示试探的状态, 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有心灵的悲伤, 有痛苦和绝望, 这些造成这几节所描述的疼痛. 这些感受都是地狱带来的; 因为在试探中, 它们攻击它们与之争战的那一位的真爱. 每个人的爱都是他生命的核心. 主的爱就是对拯救人类的爱, 这爱是祂生命的存在, 因为这爱是祂里面的神性. 这一点在以赛亚书, 就是以论述主的争战为主题的地方, 也以这些话来描述:

祂说, 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 这样, 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 他们在一切苦难中, 祂也同受苦难. 祂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 在永恒的一切日子常保抱他们, 怀搋他们.(以赛亚书 63:8, 9)

主在世时所承受的这些试探在福音书中只有简单的描述, 但在先知书, 尤其大卫诗篇中有极为详尽的描述. 福音书上只是说, 祂被带到旷野, 后来被魔鬼试探, 在那里四十天, 并与野兽同在一处 (马可福音 1:12, 13; 马太福音 4:1). 但根据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 祂并未揭示这一事实: 祂从童年早期直到在世生命的结束, 一直都在经历试探, 也就是说一直在与众地狱争战:

祂被欺压, 受苦楚, 却不开口. 祂像羔羊被牵到宰杀之地, 又像羊在剪毛的人面前无声, 祂不开口.(以赛亚书 53:7)

祂最后的试探在客西马尼园 (马太福音 26章; 马可福音 14章), 随后到来的是十字架的受难. 通过这次试探, 祂彻底征服了众地狱, 正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所教导的:

父啊, 救我脱离这时刻, 然而我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到这时刻. 父啊, 愿你荣耀你的名. 当时就有响声从天上来说, 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 还要再荣耀. 然后耶稣说, 现在这世界受审判, 现在这世界的首领要被赶出去.(约翰福音 12:27, 28, 31)

“这世界的首领” 是魔鬼, 因同是指一切地狱;

“荣耀” 表示使人身变成神性. 经上之所以只提及在旷野四十天后的试探, 是因为 “四十天” 表示并暗示完整的试探, 因而表示多年的试探 (8098, 9437节);

“旷野” 表示地狱, 祂在那里与之争战的 “野兽” 表示魔鬼团伙.

那些处于良善的人, 或那些悔改之人罪的移除在犹太教会中由叫做 “阿撒泻勒” 的公山羊来代表, 亚伦要两手按在这山羊的头上, 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 一切的过犯, 就是他们一切的罪, 然后把它送到旷野去, 这山羊要以这种方式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 带到隔离之地 (利未记 16:21, 22).

“亚伦” 在此代表主;

“公山羊” 表示信;

“旷野” 和 “隔离之地” 表示地狱;

“担当以色列人的罪孽, 带到那地” 表示移除它们, 把它们投入地狱. 若不通过内义, 没有人能知道所代表的是是这些事. 因为谁都能看出, 整个会众的罪孽不可能被被任何公山羊带到旷野; 事实上, 公山羊与罪孽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但由于那时一切代表都表示诸如属于主, 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 所以与公山羊有关的这些事也是如此. 因此, 内义教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即: 一个人通过信之真理重生, 因此, 罪通过信之真理被移除. 由于对真理的信仰源于主, 所以主自己就是那完成对它们的移除的那一位, 正如前面所阐述和说明的 (创世记 22章序言, 以及3332,3876, 3877, 4738节). 亚伦代表主 (参看9806, 9810节);

“母山羊的公山羊” 是指信之真理 (4169节的末尾,4769节).

“旷野” 之所以是指地狱, 是因为以色列人所在的营地表示天堂 (4236节); 由于同样的原因, 旷野被称为 “隔离之地”, 或 “剪除之地”.

“担当罪孽, 带到那地”, 也就是带到旷野, 表示将邪恶和虚假扔到它们所来自的地狱里; 当它们被移除得如此遥远, 以至于看不到时, 就被扔到那地方, 这就是当一个人通过被主保持在良善中而避开它们时所发生的情形, 如前所述.

将罪扔进旷野与 “将它们投于海的深处” 所表相同, 如在弥迦书:

祂必怜悯我们, 压制我们的罪孽, 又将他们的一切罪投于海的深处.(弥迦书 7:19)

“海的深处” 也表示地狱.

由此明显可知,

“亚伦担当圣物的罪孽” 表示主将罪从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身上除去或移走; 并且主不断移除它们. 这就是 “担当罪孽” 所表示的. 在摩西五经的另一处经文中也是如此:

耶和华对亚伦说, 你和你的儿子要一同担当干犯圣所的罪孽; 你和你的儿子也要一同担当干犯祭司职分的罪孽. 以色列人不可挨近会幕, 免得他们担罪而死. 惟独利未人要办会幕的事, 他们要担当罪孽.(民数记 18:1, 22, 23)

在以赛亚书, 经上以类似含义提到 “担当”:

雅各家啊, 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要听从我, 你们自出母腹, 就蒙保抱. 直到你们年老, 我仍这样; 直到你们发白, 我仍怀搋. 我已造作, 也必保抱; 我必担当, 也必拯救.(以赛亚书 46:3, 4)

“担当罪孽” 表示赎罪, 因而除去罪, 这一点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摩西因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已经焚烧了, 便向以利亚撒, 以他玛发怒说, 耶和华将它给了你们去担当会众的罪孽, 在耶和华面前为他们赎罪, 你们为何没有在圣所吃呢? (利未记 10:16, 17)

“赎罪” 表示从邪恶中洁净, 因而移除罪 (参看9506节). 亚伦被吩咐要为百姓赎罪, 赦免他们的罪 (利未记 4:26, 31, 35; 5:6, 10, 13, 16, 18; 9:7; 15:15, 30). 不过, 当不论及祭司职分时,

“担当罪” 表示受到诅咒, 因而表示死亡 (参看利未记 5:1, 17; 7:18; 17:16; 19:8; 20:17, 19, 20; 22:9; 24:15; 民数记 9:13; 18:22; 以西结书 18:19, 20; 23:49).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2015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2015. “君王从你而出” 表一切真理皆来自祂. 这从 “君王” 的含义清楚可知, 无论在圣言的历史部分还是预言部分, “君王” 都指真理, 这在前面有所论述 (1672节), 但没有充分阐明. 从 “列族” 表良善, “君王” 表真理可以看出圣言内义的性质, 还能看出内义距离字义何等遥远. 人在阅读圣言, 尤其历史部分时, 只会以为那里所提到的 “民族” 就是民族, “君王” 就是君王, 因而以为圣言本身所论述的真正主题是民族和君王. 殊不知, 民族和君王的概念一到天使那里就完全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良善与真理. 这一点看上去肯定显得很奇怪, 而且的确是一个悖论, 然而, 却是千真万确的. 若考虑到以下事实, 谁都能明白这个问题: 即若在圣言中, “民族” 表示民族, “君王” 表示君王, 那么主的圣言和其它历史或作品一样, 几乎不包含任何事物, 因而纯粹是世俗事件. 而事实上, 圣言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性, 因而是属天和属灵的.

仅举一例. 本节经文说, 亚伯拉罕极能生殖, 列族必从他而立, 君王必从他而出. 这句经文不就是纯粹的世俗事件, 根本不是天上的事吗? 因为这些事只含有世俗的荣耀, 而在天堂, 世俗的荣耀根本什么都不是. 但是, 若这是主的圣言, 那它必含有天堂的荣耀, 而无一丝世俗的荣耀. 所以, 字义在上达天堂时会完全被抹掉, 消失不见, 它会被净化得无一丝世俗之物掺杂. 因为 “亚伯拉罕” 并非指亚伯拉罕, 而是指主; 他 “极能生殖” 并非指他的后代极其繁多, 而是指主人性本质的良善会无限增多; “列族” 不是指诸民族, 而是指良善; “君王” 也不是指君王, 而是指真理. 尽管如此, 字面上的历史仍是真实的历史, 因为亚伯拉罕的确有这样一段对话, 他也的确极能生殖, 并且列族和君王从他而出.

“君王” 表真理, 这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 以赛亚书:

外邦人必建筑你的城墙, 他们的王必服事你. 你也必吃列族的奶, 又吮列王的乳. (以赛亚书 60:10, 16)

“列族的奶” 和 “列王的乳” 绝非字面上的意思, 而是具有内义, 表示被赋予良善, 在真理上得到指教. 耶利米书:

那时就有坐大卫宝座的君王和首领, 或坐车, 或骑马进入这城的各门. (耶利米书 17:25; 22:4)

“或坐车, 或骑马” 是一个预言, 它表示富有认知之物. 这从先知书中的很多经文清楚看出来. 因此, 就内义而言, “君王进入这城的各门” 表他们要被赋予信之真理. 这就是圣言的天堂之义, 而世俗的字义会逐渐变成天堂之义.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在烈怒中藐视君王和祭司. 锡安的门, 都陷入土地内, 祂将她的门闩毁坏折断. 君王和首领落在列族中, 再没有律法. (耶利米哀歌 2:6, 9)

此处 “君王” 表信之真理, “祭司” 表仁之良善, “锡安” 表教会, 它被毁灭, 它的门闩被折断. 因此, “君王和首领落在列族中”, 也就是说, 真理及其所属一切将完全被驱逐, 以致 “再没有律法”, 即信之教义荡然无存. 以赛亚书:

在这孩子还不晓得弃恶择善之先, 你所憎恶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见弃. (以赛亚书 7:16)

这论及主的到来. “那地必致见弃” 表那时不复存在的信. “王” 是指将被憎恶的信之真理.

同一先知书:

我必向列族举手, 向万民竖立我的大旗, 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 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 列王必作你的养父, 他们的王后必作你的乳母. (以赛亚书 49:22, 23)

“列族” 和 “众女” 表良善, “万民” 和 “众子” 表真理, 如第一卷所示. “列族” 表良善 (1259, 1260, 1416, 1849节); “众女” 也表良善 (489-491节); 而 “万民” 表真理 (1259, 1260节); “众子” 也表真理 (489, 491, 533, 1147节). 因此, “君王” 一般表真理, 他们必被这真理滋养, 而他们的 “王后” 表良善, 他们必通过这良善被乳养. 无论你说良善与真理, 还是那些被良善与真理所主导的人, 意思都一样.

又:

他必洗净许多民族, 君王要闭口. 因所未曾传与他们的, 他们必看见; 未曾听见的, 他们要明白. (以赛亚书 52:15)

这论及主的到来. “民族” 表那些被良善的情感所激励的人, “君王” 表那些被真理的情感所激励的人. 诗篇:

现在, 君王啊! 你们应当省悟; 世上的审判官啊, 你们该受管教! 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 又当存战兢而快乐. 当亲吻儿子, 恐怕祂发怒, 你们便在道中灭亡. (诗篇 2:10-12)

“君王” 表那些由真理所主导的人, 他们凭真理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作 “王的众子”. 此处 “儿子” 表主, 他在此叫做儿子, 是因为他是真理本身, 是一切真理的源头.

启示录:

他们唱新歌. 你配拿书卷, 配揭开其印. 你使我们成为我们神的君王和祭司, 我们要在地上执掌王权. (启示录 5:9, 10)

此处由真理所主导的人被称作 “君王”. 在马太福音中, 主也称他们为 “王的众子”:

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 田地就是世界, 好种就是王的众子, 稗子就是那恶者的众子. (马太福音 13:37, 38)

启示录:

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 河水就干了, 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 (启示录 16:12)

“伯拉” 明显不是指伯拉, “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 也不是指从那个地区来的众王. “伯拉” 的含义可见于前文 (120, 1585, 1866节), 从那里明显可知, “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的道路” 表源于爱之善的信之真.

又:

得救的列族要在城的光里行走, 地上的君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归与那城. (启示录 21:24)

此处 “列族” 表由良善所主导的人, “地上的君王” 表那些由真理所主导的人. 这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 即此处的细节并非历史, 而是预言. 又:

地上的君王与坐在众水上的大淫妇行淫, 喝醉了她淫乱的酒. (启示录 17:2)

还有:

巴比伦用她邪淫大怒的酒把列族灌醉了. 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 (启示录 18:3, 9)

此处同样很明显, “地上的君王” 并非指君王, 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对信之教义, 即真理的歪曲和亵渎, 也就是 “邪淫”. “地上的君王” 表被歪曲和亵渎的真理.

又: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 他们还没有得国, 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 与王一样. 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 (启示录 17:12, 13)

“王” 在此并非指王, 谁都能明显看出来这一点. 若所指的是王, 那么 “十王一时之间要得权柄, 与王一样” 就完全无法理解, 下面这些话也一样, 启示录:

我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 并他们的众军都聚集, 要与骑白马的并祂的众军争战. (启示录 19:19)

该章13节公开声称, 骑白马的那一位就是神之道; 经上说与它争战的地上君王都聚集起来. “兽” 表被玷污的爱之善; “君王” 表被亵渎的信之真; 这些被称为 “地上的君王”, 是因为它们存在于教会 (“地” 是指教会, 参看662, 1066, 1067, 1262节). “白马” 表对真理的认知; “骑白马的” 表圣言. 这一事实在但以理书 (11章) 更为明显, 那里描述了 “南方王” 和 “北方王” 之间的战争, 这些术语表示真理与虚假的争战. 此处所描述的争战也被描述为历史上所发生的战争.

“王” 表真理. 由此可见, 当主被称作王和祭司时, 内义表示什么; 还可看出, 君王和祭司代表主的哪种本质属性. 君王代表祂的神性真理, 祭司代表祂的神性良善. 主作为王统治宇宙所凭借的一切秩序法则就是真理; 而作为祭司统治宇宙, 并且也主宰真理所凭借的一切法则就是良善. 因为唯独通过真理统治会将所有人都罚入地狱; 但通过良善统治则会把他们从地狱提上来, 并将其举升天堂 (参看1728节). 就主而言, 由于这二者, 即良善与真理联结在一起, 所以在古时, 它们由与祭司职份合在一起的王权来代表. 如麦基洗德, 他既是撒冷王, 同时也是至高神的祭司 (创世记 14:18). 后来, 在犹太人 (代表性教会就以自己的形式设立在他们中间) 当中, 祂由审判官和祭司来代表, 之后由诸王来代表.

不过, 由于 “王” 代表真理, 而真理不应是权力最大的, 原因如前所述, 即它们会定罪, 所以, 想要拥有王的想法十分令人厌恶, 以至于犹太人为此受到责备. 就其本身而言, 真理的性质被描述为王的权利 (撒母耳记上 8:11-18); 此前, 在摩西五经 (申命记 17:14-18), 他们通过摩西被指示要拣选源于良善的纯正真理, 而不要拣选虚假的真理; 不能以推理和记忆知识亵渎它. 这些就是刚才提到的摩西五经中的经文所给出的有关立王的指示所包括的考虑事项. 单从字义上看, 没人明白这一切. 然而, 这一切从内义所包含的细节清楚看出来. 因此, 很明显, “王” 和 “王权” 无非代表和表示真理.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