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何西阿书 14:7

Studie

       

7 在他荫下的必归回,发旺如五谷,开花如葡萄树。他的香气如利巴嫩的酒。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5114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5114. “葡萄树上有三根枝子” 表由此甚至直到最末层的衍生物. 这从 “葡萄树”, “三” 和 “枝子” 的含义清楚可知: “葡萄树” 是指理解力部分, 如刚才所述 (5113节); “三” 是指完整并持续到结束之物 (2788, 4495节); “枝子” 是指衍生物. 由于 “葡萄树” 表示理解力部分, 所以 “枝子” 无非表示由此而来的衍生物. 由于 “三” 表示持续甚至直到结束之物, 或从初到末之物, 所以 “三根枝子” 表示从理解部分延伸到最末层, 也就是感官层的衍生物. 按照顺序, 第一层是理解力部分本身, 最末层是感官层. 一般来说, 理解力部分是内在人所拥有并凭主所放射的天堂之光看见的视觉; 它所看见的一切事物都是属灵的或属天的. 但一般来说, 感官层属于外在人; 此处是指视觉的感官能力, 因为这种感官能力对应于理解力部分, 并受它支配. 视觉的感官能力凭太阳所放射的光看见, 它所看见的一切事物都是世俗, 肉体和地上的.

人里面有从居于天堂之光的理解力部分直到居于尘世之光的感官的衍生物. 除非这些衍生物存在, 否则感官就无法拥有人类品质的生命. 人不能将他的感官所拥有的生命归功于他凭尘世之光看见, 因为尘世之光没有生命在里面, 而应将这生命归功于凭天堂之光看见, 因为这光有生命在里面. 当天堂之光落到人凭尘世之光所获得的觉知上时, 这光便给它们带来生命, 使他能明智地, 因而作为一个人来看物体. 以这种方式拥有由世上耳闻目睹的事物, 因而由通过感官进入的事物所生知识的人就拥有聪明和智慧, 并由此拥有文明, 道德和属灵的生活.

至于具体的衍生物, 它们在人里面的存在具有无法以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性质. 它们作为层级存在, 就像梯子, 从理解力部分直到感官. 但没有人能理解这些层级, 除非他知道它们如何彼此关联, 也就是说, 如何明显彼此不同而又互相分离, 并且如此明显以致内层离了外层仍能存在并持续存在, 而外层离了内层则不能. 例如: 人的灵离开肉体仍能持续存在, 而且当它通过死亡与肉体分离时, 也的确持续存在. 人的灵就处于内在层级, 身体则处于外在层级. 死后人的灵也一样. 若他在蒙福者之列, 当在第一层天堂时, 他的灵就处于最末和最外层级; 当在第二层天堂时, 就处于较为内在的层级; 当在第三层天堂时, 则处于至内在的层级. 当处于至内层级时, 它同时也处于其它层级, 尽管这些层级在他里面沉寂下来, 并不活跃, 几乎就像人体在睡眠时沉寂下来, 不活跃一样; 但也有这样的区别: 对天使来说, 那时内层是最为清醒的. 因此, 人里面存在和天堂一样多的层级, 此外还有最末层, 也就是身体和身体感官.

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明显可知, 从初至末, 或从理解力部分直到感官的衍生物是何情形. 人从主的神性所得来的生命便经过这些层级, 从至内层直到最末层. 每一层级内都有那生命的一个衍生物, 这衍生物变得越来越普遍, 直到在最末层变得最为普遍. 较低层级内的衍生物纯粹是组合物, 确切地说, 是连续排列的更高层级的个体和特定成分的结构形式, 连同先从较为纯净的自然界, 之后从较为粗糙的自然界所提取出来的那类事物, 这些事物能充当盛纳的器皿. 一旦这些器皿腐烂分解, 在这些器皿中取得形式的更高层级的个体和特定成分就返回到紧邻的上一层级. 由于人与神性有一种联系, 他的至内层具有这样的性质: 它能接受神性, 不仅能接受它, 还能通过承认神性, 拥有对它的一种情感, 因而通过回应它而将它变成自己的, 他由此拥有植入在自己里面的神性, 所以他能永远不死. 事实上, 永恒和无限之物不仅通过神性进入他的流注, 还通过他对神性的接受而存在于他里面.

由此可见, 那些在思想人时, 把人等同于动物, 以为人死后和动物一样不再活着的人是何等无知和愚蠢. 这种人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 动物并没有对神性的接受, 也没有通过将神性变成自己的而通向回应它的任何承认或情感, 因而没有与它的任何结合. 这些人也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 由于动物的状态具有这种性质, 所以它们所拥有的生命接受形式必会消散; 因为对动物来说, 流注通过它们的器官形式一直进入世界, 并在那里终结并消失, 永不返回.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10400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10400. “因为这个摩西, 就是领我们从埃及地上来的那人, 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 表完全不知道圣言中还存在什么其它神性真理, 这真理将一个人从一个外在层面提升到一个内在层面, 并使他成为一个教会或教会的一个化身. 这从 “摩西” 的代表和 “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 的含义清楚可知. “摩西” 是指圣言, 因而是指神性真理 (对此, 参看9372节提到的地方), 因此, “这个摩西, 就是那人, 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 这句话就表示一种怀疑和否认的心态, 即怀疑和否认除了呈现在字义上的神性真理外, 还有任何其它神性真理的存在; 经上之所以说 “那人”, 是因为在圣言中, “人” 表示真理 (参看3134, 3309, 3459, 7716, 9007节); “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 是指从属世人或外在人提升到内在人或属灵人, 好叫他能变成一个教会, 或一个教会的化身. 因为 “埃及地” 表示教会的属世或外在层面, “领上来” 表示提升, “以色列人” 表示教会. “埃及地” 表示教会的属世或外在层面 (参看9391节提到的地方); “领上来” 表示从一个外在层面提升到一个内在层面 (3084, 4539, 4969, 5406, 5817, 6007节), 因而从属世人提升到属灵人; “以色列人” 表示教会 (参看9340节提到的地方).

由此明显可知, “这个摩西, 就是领我们从埃及地上来的那人, 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 表示完全不知道除了呈现在字义上的神性真理外, 圣言中还存在什么其它神性真理, 这真理将一个人从一个外在层面提升到一个内在层面, 并使他成为一个教会或教会的一个化身. 凡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都是这样想, 这样说的; 凡被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主宰的人都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 对这些人来说, 内在人关闭了, 只有外在人敞开着; 没有内在人的外在人在阅读圣言时所看到的东西, 都是在幽暗中看到的. 这是因为在属灵事物上, 若没有来自天堂的光, 属世之光完全是黑暗; 而来自天堂的光通过内在人进入并光照外在人. 这解释了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异端邪说出现, 为何有些人称圣言为异端邪说之书, 为何人们根本不知道某种内在事物存在于圣言里面, 又为何那些认为那里存在某种东西的人却不知道它具体在哪里. 启示录 (12章) 中的龙就表示这种人, 这龙用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 把它们摔在地上; 蒙主的神性怜悯, 这一点将在别处予以说明.

让那些愿意观察的人去观察一下, 如今除了知道圣言的神性真理本身就是圣言的字义外, 是否有人知道别的. 也让他们认真思考一下, 若不借助取自字义的教义, 是否有人能知道包含在字义中的圣言的神性真理, 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教义来充当一盏灯, 无论其理解力的模糊和意愿快乐将他引领并带到哪个方向, 他都会被带入错误之中. 必须充当一盏灯的教义是指内义所提供的教义, 因此它们构成内义本身. 这内义在某种程度上向每一个虽不知道何为内义, 但仍拥有从属于内在之物的外在之物, 也就是说, 其内在人打开的人敞开. 因为当这人阅读圣言时, 拥有圣言内义的天堂就会流入他, 给他带来光明, 并赋予辨别力, 以这种方式教导他. 事实上, 你若愿意相信, 一个人的内在人本身就拥有圣言的内义, 因为内在人构成最小形式的天堂; 因此, 当内在人敞开时, 此人就与天上的天使同在, 从而也拥有类似他们的辨别力. 这一点从以下事实也可以看出来: 在一个人的理解力里面的概念不同于他的属世概念, 尽管它们对应于属世概念. 至于这些概念的性质, 只要人还活在世上, 他就不得而知; 但当进入来世时, 他就会自动知道它们, 因为它们已经被植入他里面, 他随即通过它们与天使生活在一起. 由此明显可知, 内在人敞开的人拥有圣言的内义, 尽管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由此在阅读圣言时获得光照. 不过, 这一切取决于他凭自己所拥有认知或知识能接受多少光. 至于这些人究竟是谁, 可参看前文 (参看9025, 9382, 9409, 9410, 9424, 9430, 10105, 10324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