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创世记 26:31

Studie

       

31 他们清起来彼此起誓。以撒打发他们走,他们就平平安安的离开他走了。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425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425. “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争竞” 表那些教导的人看不到其中任何此类事物, 因为内义中的事物与字义中的事物看似相反. 这从 “争竞”, “牧人” 和 “基拉耳” 的含义清楚可知: 当论述的主题是圣言的内义时, “争竞” 是指拒绝认识任何此类事物, 因为他们声称没有看见它; “牧人” 是指那些教导的人 (343节); “基拉耳” 是指信 (1209, 2504, 3365, 3384节). 因此, “基拉耳山谷的牧人” 表示那些只承认圣言字义的人. 他们看不到任何其它事物, 也就是任何内义的原因在于, 这二者, 也就是内义中的事物与字义中的事物看似相反. 然而, 它们看似相反并不能证明它们就真地相反. 事实上, 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完美的对应关系. 它们之所以看似相反, 是因为只看见圣言字义的人本身处于对立的状态.

若人处于对立状态, 也就是他的外在人或属世人与他的内在人或属灵人完全不一致, 其情形也一样. 这种人发现属内在人或属灵人的事物仿佛与他自己对立; 而事实上, 就外在人或属世人而言, 是他自己处在对立状态. 如果他没有处在这种状态, 相反, 他的外在人或属世人顺从内在人或属灵人, 那么这二者就会完全对应. 例如: 处于对立状态的人以为, 为了获得永生, 他必须放弃财富, 以及一切肉体和世俗的欢娱, 从而放弃生活的快乐; 因为他以为所有这些事都与属灵的生活对立. 但是, 它们本身与属灵的生活并不对立, 而是对应, 因为它们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也就是说, 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使内在人或属灵人能在实践仁爱的善行中找到喜乐, 另外健健康康, 心满意足地生活. 唯独所关注的目的使内在人和外在人要么彼此对立, 要么彼此对应. 当此处所论及的财富, 欢娱和快乐成为目的时, 它们就对立.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属内在人的属灵和属天之物遭到鄙视和嘲笑, 甚至被弃绝. 但当这类事物没有成为目的, 而是达到更高目的, 也就是那些属于死后生活, 因而属于天国和主自己的事物的手段时, 它们就对应. 这种情况下, 在此人看来, 肉体和世俗事物几乎难以与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事物相提并论; 并且当思想它们时, 他仅仅视它们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由此明显可知, 看似对立的事物本身并不对立; 之所以看似对立, 是因为这些人自己处在对立的状态. 那些没有处在对立状态的人在言行, 寻求财富, 追求快乐方面, 和那些处在对立状态的人很相似, 以致就外在表现而言, 他们几乎难分彼此. 原因在于, 唯独他们所关注的目的, 或也可说他们的爱将他们区分开来, 因为爱就是目的. 尽管就外在形式, 或肉体而言, 他们是一样的; 然而, 就内在形式, 或灵而言, 他们完全不同. 若人处于对应状态, 也就是外在人与内在人相对应, 那么他的灵就发光, 优美, 就像呈为可见形式的天堂之爱. 但若人处于对立状态, 也就是外在人与内在人相对立, 他的灵既黑且丑, 就像呈为可见形式的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 也就是对别人的蔑视, 以及仇恨, 哪怕就外在表现而言, 他看上去和别人一样.

圣言中的许多事物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 字义中的事物与内义中的事物看似对立. 然而, 它们决不对立, 而是彼此完全对应. 例如: 在圣言中, 经上多次提到耶和华或主生气, 发怒, 毁灭, 投入地狱; 而事实上, 祂从不生气, 更不会将任何人投入地狱. 前一种观念属于字义, 而后一种观念属于内义. 后一种观念看似对立, 但这是因为人处于对立的状态. 同样, 主向天堂天使显为一轮太阳, 因而显为春天的温暖和拂晓的光明; 但向魔鬼则显为某种漆黑的东西, 因而显为冬天的严寒和半夜的黑暗. 结果, 祂以爱与仁显现在天使面前, 以仇恨和敌意显现在魔鬼面前. 因此, 对于后者, 按照字义, 祂生气, 发怒, 毁灭, 投入地狱; 而对于前者, 按照内义, 祂从不生气, 发怒, 更不会毁灭, 投入地狱. 故当圣言所论述的主题是与神性相反的事物时, 这类表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 即便如此, 以这种方式作工的, 仍是神性, 只是恶人将这神性变成魔鬼的东西. 因此, 他们越靠近神性, 就越将自己投入地狱的折磨中.

在主祷文中, 主所说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的话也是这种情况. 从字面上看, 这句话的意思是, 祂引入试探; 但内义是, 祂从不将任何人引入试探, 如众所周知的 (参看1875节). 属圣言字义的所有其它事物也一样.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