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创世记 13

Studie

   

1 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地去。

2 亚伯兰的、牲畜极多。

3 他从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棚的地方

4 也是他起先筑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

5 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

6 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

7 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

8 亚伯兰就对罗得: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原文作弟兄)。

9 不都在你眼前麽?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10 罗得举目见约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

11 於是罗得选择约但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

12 亚伯兰迦南,罗得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

13 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14 罗得离别亚伯兰耶和华亚伯兰: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

15 凡你所见的一切,我都要赐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远

16 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上的尘沙那样多,若能数算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後裔。

17 起来,纵横走遍这,因为我必把这你。

18 亚伯兰就搬了帐棚,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1618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1618. “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表出于该状态的敬拜. 这从 “坛” 的含义清楚可知, 前面 (921节) 解释过, “祭坛” 一般指一切敬拜的代表物. 敬拜的内义是指藉着爱与仁的一切结合. 人若居于爱与仁, 就不断居于敬拜中, 外在敬拜只不过是它的外在表现. 这就是天使的敬拜, 因此, 对他们而言, 安息日永远不会结束. 这反过来解释了为何 “安息日” 的内义是指主的国. 但是, 人只要尚在人世, 就应参与外在敬拜; 因为内在事物通过外在敬拜被激发出来, 外在事物也通过外在敬拜被保持在圣洁中, 以便内在事物能够流入. 此外, 人就是这样被赋予认知, 预备接受属天之物, 以及拥有被赐给他的圣洁状态, 尽管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些圣洁的状态被主保存起来, 以备他的永生之用. 因为在来世, 其生命的一切状态都会重现.

天使所在的光 (续); 以及他们的天堂花园和居所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920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920. 本节总体上描述了古教会的敬拜, “祭坛和燔祭” 就是用来敬拜的, 它们是一切代表性敬拜的主要特征. 然而, 首先必须提一下上古教会敬拜的性质, 由此表明通过代表敬拜主是如何兴起的. 上古教会成员只有内在的敬拜, 诸如天堂里的那种. 对他们来说, 天堂与人密切交流, 以致他们成为一体. 这种交流就是直觉, 前面频繁提过到这种直觉. 因此, 他们是天使般的人, 故而是内在人. 虽然他们能感觉到属肉体和尘世的外在事物, 但他们并不理会. 在每一个感觉的对象中, 他们都能直觉到某种神性和天堂之物. 例如, 当看到高山时, 他们直觉到的, 不是山的概念, 而是高的概念, 并通过高直觉天堂和主的概念. 经上说主居于至高之处, 并且祂本人被称为 “至高至上者” 便由此而来; 后来对主的敬拜在山上进行也是从这里来的. 其它事也一样, 如当观察早晨时, 他们并不直觉从时间上开始一天的早晨, 而是直觉人心智中的天堂之物, 它就象早晨和黎明. 这就是为何主被称为早晨, 东方和黎明的原因. 同样, 当看到一棵树及其果实, 叶子时, 他们并不理会这些事物本身, 而是仿佛看到它们里面所表现的人, 在果实里面看到爱和仁, 在叶子里面看到信. 因此, 这个教会成员不但被比作一棵树, 一个乐园, 他里面的东西被比作果实和叶子, 而且他甚至被如此称呼. 这就是具有属天和天使般的观念之人的品性.

人皆知, 总的观念主导一切细节, 因而主导一切感官对象, 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 事实上, 这类物体不会被留意到, 除非它们流入人的总体观念. 因此, 对开心的人来说, 他所听到, 看到的一切似乎都在欢声笑语; 而对忧伤的人来说, 他所看到, 听到的一切似乎都在悲伤忧郁. 其他类型的人也一样, 因为总的情感就存在于一切细节中, 并使它们在总情感中被看到, 听到, 而所有其它事物甚至不显现, 仿佛不存在或无关紧要. 上古教会成员的情况是这样: 目之所及在他看来都似天堂一般, 因此, 对他来说, 一切事物似乎都是活的. 这表明上古教会神圣敬拜的性质, 即它是内在的, 根本不是外在的.

然而, 当教会衰落, 如在其后代中的情形, 这种直觉力或与天堂的交流开始丧失时, 另一种状态开始出现了. 这时, 他们在感官对象中不再象以前那样能直觉任何天堂之物, 而只是直觉世俗之物. 他们越是直觉世俗之物, 其直觉力就越丧失. 最终, 在洪水前的最后一代, 他们在这类物体中只能直觉世俗, 肉体和尘世之物. 天堂就这样与人类分离了, 他们只能以极其遥远的方式与天堂交流. 这时, 与地狱的交流向人开放, 他由此获得其总的观念, 一切细节观念皆源于这总的观念, 如前所述. 在这种情况下, 当有天堂观念临到他们时, 他们视若无物, 以致最终甚至不愿承认属灵和属天之物的存在. 人的状态就这样被改变和颠倒.

由于主预见人类的状态会变成这样, 所以祂为保存信的教义事物做好准备, 以便人们可以知道属天和属灵之物. 前面所论述的那些被称为 “该隐” 和 “以诺” 之人通过上古教会成员将这些教义事物搜集起来. 因此, 经上论到该隐说, 他身上被立了一个记号, 免得人杀他 (参看创世记 4:15, 393, 394节), 论到以诺说, 神将他取去 (创世记 5:24). 这些教义事物仅在于有意义, 因而看似神秘之物. 也就是说, 它们仅在于地面上各种具有属灵意义的物体, 诸如高山, 它们表天上之物和主; 早晨和东方, 它们也表天上之物和主; 各种树及其果实, 它们表人及其天堂之物等等. 他们的教义事物就在于诸如这类的事物, 所有这些都通过上古教会有意义的符号被搜集起来. 他们的著作也因此具有这种性质. 由于他们对这类教义事物惊叹不已, 似乎觉得能领悟到其中的神性和天堂之物, 也由于相同的古老风俗习惯, 他们开始并被允许通过类似这样的事物进行敬拜. 这就是他们在山上, 小树林, 树丛中间敬拜的起源, 也是他们露天的柱子或雕像, 以及最后的祭坛和燔祭的起源, 后来, 祭坛和燔祭成了一切敬拜的主要特征. 这种敬拜始于古教会, 并由此传给他们的后代和周边所有国家. 关于这些以及很多其它事物, 蒙主慈悲, 容后再述.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