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本

 

Dániel第1章:19

学习

       

19 És szóla velök a király, és mindnyájok között sem találtaték olyan, mint Dániel, Ananiás, Misáel és Azariás, és állának a király elõtt.

评论

 

丹尼尔拒绝国王的食物

原作者: Andy Dibb (机器翻译成: 中文)

在但以理书中,文字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而且在内部意义上也有令人难忘的属灵故事。

第一章以丹尼尔的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为中心-一种轶事-在其中,他和他的朋友们(现在是巴比伦的俘虏)拒绝从国王的餐桌上提供给他们的食物。

但是,在那件事发生之前,有一些背景:犹大王国已被巴比伦帝国征服。许多犹太人被俘虏,并带到巴比伦。

本章以短语“第三年”开头。即使是对Word的粗略研究也表明,许多序列都是通过设置动作发生的时间而开始的。圣经中的时间总是表明一种精神状态(AC 4901)。当圣经提到时间,天,周,月,年的时间段时,它们表示人们经过的状态。每个术语表示不同的状态。为了进一步区分它们,通常会附加数字以定义状态。在短语“第三年”中,数字“三”包含完整,结束和新的起点的概念,并在其中包含对过去的判断的附加维度。

因此,故事始于一个状态的结束,而下一个状态的开始。以犹大国王约雅敬为代表的末日状态让位给第二个状态: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约雅敬(Jehoiakim)在位期间,丹尼尔(Daniel)被抓获的故事描述了精神状况不断恶化的最后阵痛。

在他统治的第三年,约雅基姆停止向巴比伦致敬。尼布甲尼撒并没有立即入侵犹大,而是宁愿让其他被征服的国家叙利亚,摩押和亚蒙承担骚扰约雅敬的任务,以使他屈服于犹大。当这不起作用时,他发动了进攻,强行将这座城市降为顺从。在约雅敬叛乱期间,尼布甲尼撒将人质绑架到巴比伦,包括但以理。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代表巴比伦人对圣言的伪造以及其中所有真理的毁灭(AR 47:4  )。

在第一节的结尾,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并围攻它。它包含两个元素:第一个是耶路撒冷;第二个是耶路撒冷。第二是他对这座城市的待遇。耶路撒冷是犹大的礼拜中心,尽管到了约雅敬时代,圣殿被亵渎了。其次,在远古时代,对城市的包围并不一定意味着其被摧毁,在丹尼尔被俘虏之时,该城市并未被摧毁。但是围困是一个长期而灾难性的事件,削弱了城市的力量。围困完美地说明了以耶路撒冷为代表的一个人的教会属灵事物的状况,当时他们受到错误的思想和自私的削弱,首先是约雅敬,然后是尼布甲尼撒。自私是由对虚假的爱所吸引,由于对圣经的缺乏兴趣而得到了放手,它围困了思想,直到意识的纽带得到放松,自私获胜。

这设置了故事发生的自然和精神环境。历史悠久的但以理住在巴比伦。他为国王工作,管理国王的王国。精神意义超越了外部,尽管它们与文字故事的细节完美对应。

尼布甲尼撒将船只从神的殿中转移到他自己的神的殿中,突显了第一节经文中“第三年”的含义。 “第三年”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下一阶段的开始。对圣殿的亵渎戏剧性地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本来应该是犹大崇拜中心的圣殿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得到保护。实际上,圣殿已经被约雅敬的罪恶亵渎了,这些罪恶是如此之严重,以至于神圣的正义对犹太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随着尼布甲尼撒围攻这座城市,并放弃了这些船只,犹大的完整状态宣告结束–她最神圣的船只被俘虏,开始了犹大历史的全新篇章。

第二节经文把重点放在了尼布甲尼撒对主的行动上:而第一节经文说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第二节则说明了主的手。明确的迹象表明,尼布甲尼撒并没有从自己的能力上征服犹大,而是“主将犹大王约雅敬交给了他的手。”

在希伯来语中,“主”一词的意思是“阿多奈语”,拉丁语是“ Dominus”。尽管著作中没有单词“ Adonai”,但经常使用“ Dominus”一词。 “主”这个名字描述了神圣的善-主在人们生活中的爱(AC 2921)。 《神圣的爱与智慧》这本书以诗的形式描述了这种爱的品质:“由爱构成,它自己应该是别人的;要把别人的喜悦当成自己的喜悦,就是爱”(DLW 47)。圣经在许多地方显示了主的爱:从爱中,他呈现了人类的形态,拯救了人类;从爱中,他使天堂和地狱都井然有序。他从爱中借着圣言启示自己。爱是耶和华的生命。这是千古以来他每项行为的根源。 “耶和华将犹大王约雅敬交给他的手”这句话表明,这是出于耶和华的爱。

耶和华并没有将约雅敬交付尼布甲尼撒手中作为惩罚,而是说明他是如何从邪恶的环境中带来善良的。如果他不每天这样做,那么人类整个再生的基础就会受到破坏。一旦代表虚假欲望的约雅敬被尼布甲尼撒的自我爱淹没,除非主有办法阻止幻灯滑入地狱并在精神上使我们康复,否则人们的精神生活将结束。

被俘虏在巴比伦神殿中的船只是对人们的描述,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远离了青年时期学到的东西,而拥抱了那些符合他们自私意志的东西。他们忘记了小时候学到的精神上的东西。自私破坏了对真理的滋味,随着这种破坏,人们逐渐失去了抵抗自私的诱惑的能力。这就是尼布甲尼撒围困耶路撒冷时发生的一切:每个人内在的自私最终压倒了真相的观念,而真相的观念已经因缺乏按照真相思考和采取行动的意愿而被削弱了-以约雅敬为代表。自私带走了圣殿的器皿;它颠覆了应该引起人们崇拜上帝的另一个原因:为自我服务。

在本书的前两节中设定了场景之后,我们来到了故事的中心人物:但以理本人。他对故事的介绍填补了第一章的主要部分。第三至五节是过渡时期,从勇士国王尼布甲尼撒转向书中其余部分的英雄但以理。在这一点上,重点仍然是Nebuchadnezzar作为管理员。他对但以理的掌权出现在这些经文中,并表明了自私(巴比伦国王)自私(巴比伦之王),以但以理所代表的人类良知和对真理的奉献所造成的假造(尼布甲尼撒)的力量。在故事的这一点上,丹尼尔是一个无助的年轻人,受国王的摆布。

在属灵的经文中,但以理是主在人里面的存在,即使在人们处于复兴之前的状态中,当真理被自私和扭曲的思想所俘获并支配时。上帝在字面上和精神上是整个主题的核心:“神圣之爱”在人类生活中不断,不断努力使人们从自私变为美好。上天教义的伟大教导是,主永远不会破坏一个民族的状态,而只会使它们在人类自由和回应的范围内屈服。从历史上讲,他将丹尼尔放在巴比伦,以展示他如何保持人类良知,以判断行动,指出错误并最终带领人们进入他的王国。

输入Ashpenaz。 “太监的主人”这一职位使阿什佩纳兹成为高级法院官员。他负有培训犹太人俘虏以供将来在巴比伦帝国使用的重要任务。他以这种身份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普遍情况:有些人表现出善良,友善,善良和诚实的能力,而一心一意地履行一些隐藏的,常常是自私的议程。但是主利用这些看得见的善品质来引导人们成为真正的善。在许多情况下,重生更多是人们动机的改变而不是行动的改变。

只有某些男孩适合尼布甲尼撒心目中的那种训练:这些年轻人没有瑕疵,他们必须长得好看,有天赋,有知识,并且要懂得理解。这些标准中的每一个都描述了主为打击自私而培养的真理。

这些男孩是从皇家餐桌上喂饱的。圣经中“吃”和“喝”的概念描述了善良和真理在人们生活中的吸收。当人们吃食物和喝葡萄酒时,它们就成为它们的一部分,被人体吸收。在属灵层面上,善良和真理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学习或体验某种东西的过程与人们进食和进食的方式非常相似:一顿饭进入胃,在那里被消化,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巴比伦是极端自私的象征,与耶和华本人截然相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代表自私自利地道出了对真理的伪造,这与耶和华在真理中所给出的真理相反。从精神上讲,他为男孩们提供的食物会破坏他们所代表的一切。只有清白被定义为愿意按照主的真理生活跟随主,才能使人们摆脱自私的束缚。然而,破坏这种纯真和歪曲真理是自私的本质。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的一种类似行为就是描述这一点,即从自己的餐桌上给男孩子吃东西。这在他的动机中变得很明显:“为他们训练了三年,以便到那时他们可以为国王服务。”这三年期间是为了培养仆人。颠覆真理绝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人们经历了数年的痛苦折磨,然后才完全屈服于现实。但是,如果他们没有纯真,如果思想的食物始终集中在自私和虚假上,那么该人的抵抗就会彻底瓦解的时候到了,那个人将为我们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服务。

因此,丹尼尔呼吁阿什佩纳兹(Ashpenaz)准许避免食用国王的美味佳肴。从字面上看,这是有勇气的。 Ashpenaz有很多权限,但Daniel只是被俘虏。精神上的改变需要这种勇气。当外部行为被错误的想法和出于自私的合理化所束缚时,利他主义很容易被平息。改变动机并采取行动而不是虚假,需要勇气,尤其是当这种动机改变几乎不需要外部行为改变时。但是必须完成,所以丹尼尔提出了要求。

主必蒙福,使一切有条理。但以理鼓起勇气去问,上帝使他得到了恩宠和善意。主在这里使用的名字“上帝”表明了神圣真理的存在。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丹尼尔代表了影响人们自然生活的真理。这是从圣言中所呈现的神圣真理而来的。没有神圣的真理,人们就无法理解真理,并且永远保持虚假和自私。

当丹尼尔提出要求时,阿什佩纳兹(Ashpenaz)担心丹尼尔(Daniel)不会像其他男孩那样兴旺发达,而他(阿什派纳兹(Ashpenaz))将受到指责。这就是仅仅外部的善的本质:当行为是好事而没有任何形式的精神上的指导时,人们就会发现自己容易被虚假和事实所引导。在非精神的自然善的指导下,人们容易被邪恶说服,因为当他们进入他人的欲望时,邪恶的灵魂就进入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感到高兴。一旦进入,他们就会诱使那个人陷入各种邪恶(AC 5032:3)。

Ashpenaz面临一种情况:他的一个有前途的男孩正在拒绝国王的食物,并且看起来很快会比其他男孩差。这意味着挑战自私的真理开始失去吸引力。然而,挑战必须得到证实。如果人们如此迅速地屈服于自私的欲望,他们的精神生活将很快结束。解决的办法是寻找另一个选择,在另一个地方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获得真理。

丹尼尔呼吁“管理员”。有时,外部行为(看起来不错)与自私的意愿过于紧密相关,无法回应对真理的呼吁。有时候,通过心灵的真理之路需要从我们生活的外部要素(通常是从属要素)开始-管家。

在某种程度上,所有人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在再生之前,我们被自私所驱使,却学习了真理,并最终学会了从真理中思考并为之发展情感。这就是主如何在未重生之人的自私本质上发展立足之地。最终,采用肯定性原则并让真理影响我们的行动,我们发现自己在变得更好:自私自利的束缚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减弱,解放的缓慢过程开始了。但是,这个真理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恢复的最初状态中,我们内心的更深层次仍处于自私和自私的控制之下。尼布甲尼撒仍在位,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王。

但以理的实验是成功的,第一章的最后几节赞扬了四个年轻人的智慧。我们生活中发展和培养的真理吸引着我们内在的自私意识–自私的人可以以智慧和智慧为荣。被认为是明智的明智之举。这些是一个人可以用于自私目的的优点。

但是,正如以后的章节将显示的那样,良心的开始意味着自私生活的终结。就像丹尼尔在巴比伦生活和工作多年一样,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最终良知将获得胜利,自私也将消失。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属天的奥秘#2788

学习本章节

  
/10837  
  

2788. “到了第三日” 表结束, 以及圣化的开始. 这从 “第三日” 的含义清楚可知. 在圣言中, “日” 表状态 (23, 487, 488, 493, 893节), “年”, 以及总体上的一切时间段也是如此. 如一小时, 一天, 一周, 一月, 一年或一个世纪; 再如早晨, 中午, 傍晚和夜间; 或春, 夏, 秋, 冬. 当这些时间段加上 “第三” 时, 它们表示这个状态的结束, 同时表示下一个状态的开始. 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藉着试探所实现的圣化, 故 “第三日” 表结束, 同时表圣化的开始, 这一点从此前论述也可推知. 具有这种含义的原因在于, 当主应验一切事时, 祂要在第三日复活. 因为主在世时已成就, 或要成就的事都体现在教会的代表物中, 仿佛早就成就了. 这就跟圣言的内义一样, 因为在神里面, 尚未实现的事和已实现的事都是一回事, 事实上, 对祂来说, 整个永恒就在此处, 就在当下.

因此, 数字 “三” 是不仅在古教会和犹太教中是代表物, 而且在各个外邦民族中也是代表物. 关于这个数字的论述, 可参看前文 (720, 901, 1825节). 这就是 “三” 的原义, 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何西阿书:

来吧, 我们归向耶和华! 祂撕裂, 也必医治我们; 祂打伤我们, 也必缠裹. 过两天祂必使我们苏醒, 第三天祂必使我们兴起, 我们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 (何西阿书 6:1-2)

此处 “第三天” 表主的到来和祂的复活. 这一点同样从约拿清楚看出来, 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 (约拿书 1:17); 对此, 主在马太福音如此说:

约拿三日三夜在鲸腹中, 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心里. (马太福音 12:40)

要知道, 就圣言的内义而言, “三日” 和 “第三日” 意思是一样的, 如以下经文的 “三” 和 “第三”, 约翰福音:

耶稣对犹太人说, 你们拆毁这殿, 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祂所说的圣殿是指祂的身体. (约翰福音 2:19-21; 马太福音 26:61; 马可福音 14:58; 15:29)

众所周知, 主在第三日复活. 由于同样的原因, 主将祂的生命分为三个时期, 如路加福音所述:

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 你看吧, 今天, 明天我赶鬼治病, 第三天我就完了. (路加福音 13:32)

主在那一天的巳初 (即上午第三时) 经受祂的最后试探, 也就是十字架受难 (马可福音 15:25); 三小时后, 或约有午正 (第六时), 遍地都黑暗了 (路加福音 23:44); 三小时后, 或申初的时候 (第九时), 气就断了 (马可福音 15:33-34, 37). 但在 “第三日” 早晨, 祂复活了 (马可福音 16:1-4; 路加福音 24:7; 也可参看马太福音 16:21; 17:22-23; 20:18-19; 马可福音 8:31; 9:31; 10:33-34; 路加福音 18:33; 24:46). 综上所述, 尤其从主第三日复活清楚可知, 数字三具有代表性和灵义. 这一事实从以下圣言经文可以看出来:

当耶和华降临西乃山时, 祂吩咐摩西叫百姓今天明天自洁, 又叫他们洗衣服. 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 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降临. (出埃及记 19:10-11, 15-16)

以色列人离开耶和华的山, 往前行了三天的路程; 耶和华的约柜在他们前头行了三天的路程, 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 (民数记 10:33)

埃及遍地就乌黑了三天. 三天之久, 他们彼此看不见, 惟有以色列人有亮光. (出埃及记 10:22-23)

还愿祭或甘心祭的肉要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吃完; 一点也不可留到第三天, 但所剩下的祭肉要用火焚烧, 因为它是可憎嫌的. 平安祭的肉也是如此:

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 这祭必不蒙悦纳, 但灵魂必担当它的罪孽. (利未记 7:16-18; 19:6-7)

摸了人死尸的, 到第三天要洁净自己, 第七天就洁净了; 否则, 灵魂必从以色列中剪除, 第三天和第七天, 洁净的人要洒水在不洁净的人身上. (民数记 19:12-13, 19)

凡杀了人的, 和一切摸了被杀的, 第三日, 第七日, 都要洁净自己. (民数记 31:19)

他们到了迦南地, 三年之久, 要以它的果子为未受割礼, 是不可吃的. (利未记 19:23)

每三年之末, 他们要将本年的土产十分之一都取出来, 积存在他们的城门内, 利未人, 寄居的, 并孤儿寡妇, 都可以吃. (申命记 14:28-29; 24:12)

一年三次, 他们要向耶和华守节, 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见主耶和华的面. (出埃及记 23:14, 17; 申命记 16:16)

约书亚吩咐百姓, 三日之内, 他们要过这约旦河, 得这地为业. (约书亚记 1:11; 3:2)

耶和华三次呼唤撒母耳, 撒母耳在第三次应答. (撒母耳记上 3:8)

扫罗想杀大卫, 大卫藏在田野, 直到第三日晚上. 约拿单对大卫说, 他要在第三日探他父亲的意思. 约拿单要向磐石旁边射三箭, 然后大卫在约拿单面前俯伏在地, 拜了三拜. (撒母耳记上 20:5, 12, 19-20, 30, 36, 41)

大卫说从三样灾中选了一样: 是这地有七年饥荒呢? 是在你敌人面前逃跑, 被追赶三个月呢? 是在你地中有三日的瘟疫呢? (撒母耳记下 24:12-13)

大卫在位的日子有饥荒, 一连三年. (撒母耳记下 21:1)

以利亚三次伏在死去孩子的身上, 并将生命归回给他. (列王纪上17: 21)

以利亚给耶和华筑坛时, 吩咐他们在燔祭和柴上倒三次水. (列王纪上18: 34)

王第三次差遣一个五十夫长, 带领五十人去. 这五十夫长上去, 双膝跪在以利亚面前, 哀求他说: “神人哪, 愿我的性命和你这五十个仆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为宝贵.

有火给以利亚降下来, 烧灭五十夫长, 但第三次没有给他降下来. (列王纪下 1:13, 14)

赐给希西家王一个证据: 第一年他们要吃自生的, 第二年也要吃自长的; 第三年, 他们要耕种收割, 栽植葡萄园, 吃它们的果子. (列王纪19: 29)

但以理就到自己家里, 打开他寝室开向耶路撒冷的窗户, 在此一日三次双膝跪着, 祷告感谢. (但以理书 6:10, 13)

但以理悲伤了三个七日. 没有吃美食, 没有喝酒, 也没有用油抹他自己, 直到满了三个七日. (但以理书 10:2-3)

以赛亚露身赤脚行走三年, 作为关乎埃及和古实的预兆奇迹. (以赛亚 20:3)

灯台每一边要杈出三个枝子, 每枝上有三个杯, 形状像杏花. (出埃及记 25:32-33)

在乌陵和土明中, 每行有三块宝石. (出埃及记 28:17-20)

新殿有卫房, 这旁三间, 那旁三间, 它们三间都是一样的尺寸; 在殿前的廊子, 门两旁, 这边三肘, 那边三肘. (以西结书 40:10, 21, 48)

新耶路撒冷北面有三门, 东面有三门, 南面有三门, 西面有三门. (以西结书 48:31-34; 启示录 21:13)

这一点同样可见于以下经文:

彼得三次不认耶稣. (马太福音 26:34, 69等)

主三次对彼得说: “你爱我吗?” (约翰福音 21:17)

还有这个比喻:

栽葡萄园的人三次打发仆人去, 最后打发他的儿子去. (路加福音 20:12; 马可福音 12:2, 4-6)

在葡萄园作工的人是在第三, 第六, 第九和第十一个时辰被雇来的. (马太福音 20:1-17)

无花果树因三年不结果, 就要被砍掉. (路加福音 13:6, 7)

由于三一体和三分之一都具有代表性, 故三分之一部分也具有代表性. 如:

细面伊法十分之二, 并油一欣三分之一, 调和作素祭. 又用酒一欣三分之一作奠祭. (民数记 15:6, 7; 以西结书 46:14)

先知以西结用这刀剃头和胡须, 然后将须发平分, 围困城的日子满了, 将三分之一用火焚烧, 将三分之一用刀砍碎, 将三分之一任风吹散. (以西结书 5:1-2, 11)

这全地的人, 三分之二必剪除, 三分之一仍必存留; 这三分之一要经火熬炼. (撒迦利亚书 13:8-9)

第一位天使吹号, 就有雹子与火搀着血丢在地上, 树的三分之一被烧了. 第二位天使吹号, 就有仿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 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 海中有性命 (souls) 的生物死了三分之一, 船只也坏了三分之一. 第三位天使吹号, 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 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 这星名叫 “茵陈”. 第四位天使吹号, 日头的三分之一, 月亮的三分之一, 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 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 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 黑夜也是这样. (启示录 8:7-12)

那四个要杀人的三分之一的使者被释放. (启示录 9:15)

马口中所出来的火与烟, 并硫磺, 这三样杀了人的三分之一. (启示录 9:18)

龙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 摔在地上. (启示录 12:4)

然而, “第三部分” (A third part) 表某种尚未终结的事, 而 “三分之一” (a third) 和 “三一体” (a trine) 表已终结的事, 对恶者来说是恶事, 对善者来说是善事.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