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本

 

約翰福音第2章

学习

   

1 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

2 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3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他們沒有酒了。」

4 耶穌:「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5 他母親對用人:「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

6 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桶水。

7 耶穌對用人:「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8 耶穌又:「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

9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

10 對他:「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11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12 這事以後,耶穌與他的母親、弟兄、和門徒都下迦百農去,在那裡住了不多幾日。

13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

14 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在那裡,

15 耶穌就拿繩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

16 又對賣鴿子的:「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

17 他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18 因此猶太人問他:「你既做這些事,還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呢?」

19 耶穌回答:「你們拆毀這殿,我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20 猶太人便:「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日內就再建立起來嗎?」

21 但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

22 所以到他從死裡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的。

23 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信了他的名。

24 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

25 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真实的基督教#689

学习本章节

  
/853  
  

689. 之所以通过约翰的施洗预备道路, 是因为如上所述, 人们以此方式被引入未来主的教会, 并被带入天堂中那些等候和渴望弥赛亚的人中。 他们因此受到天人保护, 以防魔鬼从地狱逃出来毁灭他们。 为此, 玛拉基书中写到:

祂来的日子, 谁能当得起呢? 免得耶和华来咒诅遍地。 (玛拉基书3:2; 4:6)

以赛亚书中同样写到:

看哪,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 必有残忍, 忿恨, 烈怒; 在祂忿恨中发烈怒的日子, 祂必使天震动, 使地摇撼, 离其本位。 (以赛亚13:6, 9, 13, 22; 22:5, 12)

又在耶利米书:

那时被称荒废, 杀戮, 毁灭的日子。 (耶利米书4:9; 7:32; 46:10, 21; 47:4; 49:8, 26)。

以西结书:

烈怒, 密云与黑暗的日子。 (以西结书13:5; 30:2-3, 9; 34:11-12; 38:14, 16, 18-19)

还有阿摩司书 (阿摩司书5:13, 18, 20; 8:3, 9, 13)。

约珥书:

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 谁能当得起呢? (约珥2:1-2, 11; 3:2, 4)

西番雅书:

当那日, 必有哭号, 耶和华的大日临近, 那日, 是忿怒的日子, 是急难困苦的日子, 是荒废凄凉的日子, 当耶和华发怒的日子, 必吞灭全地, 祂要使这地的一切居民纯全。 (西番雅书1:7-18) (等等)

从上述经文明显可知, 当耶和华即将降世时, 除非通过洗礼为祂预备道路 (在天上, 洗礼的效果就是关闭地狱, 防止犹太人彻底灭绝), 否则他们将全部灭亡。 耶和华也对摩西说:

我若一霎时临到你们中间, 必灭绝你们。 (出埃及记33:5)

这一事实通过约翰对即将受他洗的众人所说的话清楚可知:

毒蛇的种类, 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马太福音3:7; 路加福音3:7)

约翰施洗时也教导基督和祂的来临, 这一点从 (路加福音3:16; 约翰福音1:25-26, 31-33; 3:26) 明显可知。 这些经文清楚表明约翰如何预备道路。

  
/853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圣经文本

 

以西结书第30章:2-3

学习

      

2 人子啊,你要发预言耶和华如此:哀哉这日!你们应当哭号。

3 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就是密之日,列国受罚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