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eln

 

出埃及記 24

Studie

   

1 耶和華摩西: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到我這裡來,遠遠的下拜。

2 惟獨你可以親耶和華;他們卻不可親;百姓也不可和你一同上來。

3 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4 摩西耶和華的命令都上。清起來,在築一座,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

5 又打發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獻燔祭,又向耶和華獻牛為平安祭。

6 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上;

7 又將約念給百姓。他們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8 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9 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

10 他們以色列的,他彷彿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色明淨。

11 他的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他們又

12 耶和華摩西:你上到我這裡來,住在這裡,我要將版並我所的律法和誡命你,使你可以教訓百姓。

13 摩西和他的幫手約書亞起來,上了

14 摩西對長老:你們在這裡等著,等到我們回來,有亞倫、戶珥與你們同在。凡有爭訟的,都可以就他們去。

15 摩西,有彩把遮蓋。

16 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彩遮蓋,第七他從中召摩西

17 耶和華的榮耀在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

18 摩西進入中上,在四十晝夜。

   

Från Swedenborgs verk

 

属天的奥秘 #9489

Studera detta avsnitt

  
/ 10837  
  

9489. “高一肘半” 表就层级而言的完整或完全. 这从 “一肘半” 和 “高” 的含义清楚可知:

“一肘半” 是指完整或完全之物, 如刚才所述 (9488节);

“高” 是指就良善, 就真理而言的层级.

“高” 具有这种含义原因是, 一切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都是从主发出的, 主就在最高处, 故被称为 “至高者” (参看8153节). 因为祂是天堂的太阳 (5097, 8812节), 这太阳在众天堂之上, 也是中心, 下面的整个天堂靠它存在并持续存在. 在天堂, 以太阳为中心所测量的一切高度是指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上的不同. 因此, 那些在至内层天堂的人离主更近, 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 因而比其他人更处于良善. 那些在中间天堂的人离祂则远一些, 因为他们处于一种更低级的良善; 那些在最低层天堂的人则离得更远. 不过, 地狱里的人完全远离主, 因为他们陷入邪恶和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 这些人甚至不仰望太阳, 而是背离这太阳. 因此, 当天使注视他们时, 他们以一种颠倒的位置出现, 脚朝上而头朝下. 由于在来世, 距离和空间是由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的状态所决定的表象 (9440节), 所以 “高” 在灵义上表示就良善, 就真理而言的层级, 也就是距离至高者, 就是主, 因而神性良善本身的层级.

由此明显可知在下列经文中,

“高” 表示什么, 如耶利米书:

他们要来到锡安的高处歌唱, 又流归耶和华的美善; 他们的灵魂必像浇灌的园子.(耶利米书 31:12)

此处 “锡安的高处” 表示属天良善, 也就是在属灵良善之上的良善; 由于 “高处” 表示良善, 故经上说 “他们要流归耶和华的美善”. 以西结书:

亚述是黎巴嫩中的香柏树. 其高度甚高, 众水使枝条变长. 树大条长, 成为荣美.(以西结书 31:3, 5, 7)

“亚述” 表示一种被启示或光照的理解能力;

“黎巴嫩中的香柏树” 表示属灵教会; 其 “高度” 表示良善的层级.

同一先知书:

我要把它栽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以西结书 17:23)

又:

在我的圣山, 就是以色列高处的山, 以色列的全家都要事奉我.(以西结书 20:40)

“以色列高处的山” 表示在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当中, 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的最高层级. 在圣言中, 大多数事物都有一个反面意义,

“高” 也是如此; 它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自我之爱的邪恶, 因而表示心灵的傲慢 (如在以赛亚书 14:14; 以西结书 31:10, 14; 32:5; 阿摩司书 2:9; 以及其它许多经文).

“高” 表示就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而言的层级, 其另一个原因是,

“高” 表示内在之物, 良善照着层级朝内层事物变得更完美.

“高处” 之物表示内在之物 (参看1735, 2148, 4210, 4599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