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eln

 

耶利米书 44

Studie

   

1 有临到耶利米,论及一切埃及的犹大人,就是在密夺、答比匿、挪弗、巴忒罗境内的犹大人,说:

2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如此:我所降与耶路撒冷犹大各城的一切灾祸你们都见了。那些城邑今日荒凉,无人居住

3 这是因居民所行的恶,去烧香事奉别,就是他们和你们,并你们列祖所不认识的,惹我发怒。

4 我从起来差遣我的仆人先知去说,你们切不要行我所厌恶这可憎之事。

5 他们却不从,不侧耳而,不离恶事,仍向别烧香。

6 因此,我的怒气和忿怒都倒出来,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上,如火着起,以致都荒废凄凉,正如今日一样。

7 现在耶和华─万军之以色列的如此:你们为何作这恶自害己命,使你们的男人妇女、婴孩,和吃奶的都从犹大中剪除、不留一呢?

8 就是因你们所做的,在所去寄居的埃及向别烧香惹我发怒,使你们被剪除,在天下万国中令人咒诅羞辱。

9 你们列祖的恶行,犹大和他们后妃的恶行,你们自己和你们妻子的恶行,就是在犹大耶路撒冷街上所行的,你们都忘了麽?

10 到如今还没有懊悔,没有惧,没有遵行我在你们和你们列祖面前所设立的法度律例。

11 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如此:我必向你们变脸降灾,以致剪除犹大众人。

12 那定意进入埃及、在那里寄居的,就是所剩下的犹大人,我必使他们尽都灭绝,必在埃及仆倒,必因刀饥荒灭绝;从最小的到至的都必遭刀饥荒而,以致令人辱骂、惊骇、咒诅、羞辱。

13 我怎样用刀、饥荒、瘟疫刑罚耶路撒冷,也必照样刑罚那些埃及的犹大人;

14 甚至那进入埃及寄居的,就是所剩下的犹大人,都不得逃脱,也不得存留归回犹大。他们心中甚想归回居住;除了逃脱的以外,一个都不能归回。

15 那些埃及巴忒罗知道自己妻子向别烧香的,与旁边站立的众妇女,聚集成群,回答耶利米

16 论到你奉耶和华的名向我们我们必不从。

17 我们定要成就我们中所出的一切,向后烧香、浇奠祭,按着我们我们列祖、君、首领在犹大的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上素常所行的一样;因为那时我们吃饱饭、享福乐,并不见灾祸。

18 自从我们停止向后烧香、浇奠祭,我们倒缺乏一切,又因刀饥荒灭绝。

19 妇女:我们向后烧香、浇奠祭,做后像的饼供奉他,向他浇奠祭,是外乎我们的丈夫麽?

20 耶利米对一切那样回答他的男人妇女

21 你们与你们列祖、君、首领,并国内的百姓,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上所烧的香,耶和华岂不记念,中岂不思想麽?

22 耶和华因你们所作的恶、所行可憎的事,不能再容忍,所以你们的荒凉,令人惊骇咒诅,无人居住,正如今日一样。

23 你们烧香,得罪耶和华,没有听从他的话,没有遵行他的律法、条例、法度,所以你们遭遇这灾祸,正如今日一样。

24 耶利米又对众民和众妇女:你们在埃及的一切犹大人当耶和华的

25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如此:你们和你们的妻都里做,我们定要偿还所许的愿,向后烧香、浇奠祭。现在你们只管坚定所许的愿而偿还罢!

26 所以你们埃及的一切犹大耶和华的耶和华:我指着我的名起誓,在埃及,我的名不再被犹大一个称呼: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27 我向他们留意降祸不降福;在埃及的一切犹大必因刀、饥荒所灭,直到灭尽。

28 脱离刀、从埃及归回犹大的人数很少;那进入埃及要在那里寄居的,就是所剩下的犹大人,必知道是谁的立得住,是我的呢?是他们的呢?

29 耶和华:我在这地方刑罚你们,必有预兆,使你们知道我降祸与你们的必要立得住。

30 耶和华如此:我必将埃及王法老合弗拉交在他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中,像我将犹大王西底家交在他仇敌和寻索其命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中一样。

   

Från Swedenborgs verk

 

属天的奥秘 #10177

Studera detta avsnitt

  
/ 10837  
  

10177. “你要造一座烧香的坛” 表主乐意垂听并接受源于爱与仁的敬拜的一切的一个代表. 这从 “烧香的坛” 的含义清楚可知, “烧香的坛” 是诸如被提升到主那里的敬拜的那类事物的一个代表. 它们是源于爱与仁的事物, 这一点从接下来的内容明显看出来. “坛” 和放在坛上的东西具有相同的含义, 因为坛是容纳之物, 而坛上的东西是被容纳之物; 容纳物和被容纳之物构成一体, 如桌子和桌子上的饼, 或杯子和杯中的酒.

为了烧香之所以造祭坛, 而不是造桌子, 是因为在以色列民族当中, 祭坛是源于爱的敬拜的首要代表. 事实上, 祭坛上有火燃烧, 而 “火” 表示敬拜所源于的爱和仁. 祭坛是敬拜的首要代表 (参看4192, 4541, 8623, 8935, 8940, 9714节).

香坛之所以代表乐意垂听并接受源于爱与仁的敬拜的一切, 是因为烟云表示升到高处的东西, 而烟的气味表示悦人之物, 因而表示蒙主垂听并接受之物. 主唯独悦纳并接受源于爱和仁之物; 这也解释了为何祭坛用金包裹, 被称为 “金坛”, 因为 “金” 表示爱与仁之良善 (参看9874, 9881节提到的地方).

之所以唯独源于爱和仁之物蒙主悦纳, 并因此蒙主垂听并接受, 是因为爱构成整个人, 或一个人所是的一切; 因为一个人的爱如何, 他就如何. 这解释了为何天上的天使都形式上的爱和仁, 或说爱和仁的化身. 对他们来说, 爱和仁的形式就是人的形式, 因为在他们里面并赐予他们形式的主, 就其神性人身而言, 是神性之爱本身. 正因如此, 从他们的脸, 言语和动作, 尤其从他们所流出的情感的气场, 远远地就能清楚察觉出在他们里面掌权的是哪种爱, 或说他们在爱方面的品质.

由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来源于主, 并且爱是一种属灵的结合, 所以凡从这个源头发出之物都蒙主垂听并接受. 而凡并非源于这个源头的神圣和虔诚虽蒙垂听, 但不被乐意接受. 事实上, 这是一种虚伪的神圣和虔诚, 因为它们是某种没有任何内在之物的纯外在之物. 没有任何内在之物的外在神圣仅抵达天堂的边缘或门槛处, 并在那里逐渐消失. 而源于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则照着内在神圣的性质而直达天堂, 因而直达主那里. 因为没有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只是嘴唇和身体动作的产物, 而源于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同时来自内心. 关于这两种神圣, 可参看8252-8257节的阐述和说明.

在帷帐外的会幕里面有摆有脸饼或陈设饼的桌子, 以及带有灯的灯台和香坛. 脸饼或陈设饼代表对主的爱; 灯台的灯代表仁与信, 坛上的香代表源于它们的敬拜, 这就是为何每早晨和傍晚收拾灯的时候要烧香. 由此也明显可知, “烧香” 代表源于爱和仁的对主的敬拜. 这些事物所在的会幕本身代表天堂, 那里的一切敬拜都具有这种性质. 饼代表属天良善, 也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 (参看9545节); 灯台代表属灵良善, 也就是对邻之仁的良善和信之良善 (参看9548-9561节); 会幕或帐幕代表天堂 (参看9457, 9481, 9485, 9784, 9963节).

当论及 “敬拜” 时 , 所指的是通过从爱与仁的内在感觉发出的祷告, 崇拜, 感恩和类似行为所表达的神圣. 构成敬拜的这些行为就是 “烧香” 的意思, 这从下列经文可以看出来, 诗篇:

愿我的祷告蒙接受, 如香陈列在你面前. (诗篇 141:2)

启示录:

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 各拿着竖琴和盛满了香的金炉; 这香就是众圣徒的祈祷. (启示录 5:8)

又:

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 有许多香赐给他, 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 那香的烟从众圣徒的祈祷中上来. (启示录 8:3, 4)

由于 “香” 表示敬拜及其提升, 因而表示它蒙主垂听并接受, 所以摩西命令那些攻击他的人拿香炉来, 把香放在其上, 在耶和华面前烧了, 好叫他们由此可以知道耶和华拣选谁, 因而垂听神 (民数记 16:1ff). 当人民发怨言时, 当灾祸发作时, 亚伦拿着香跑到会中, 由此止住了灾祸 (民数记 16:44-49). 玛拉基书:

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 耶和华的名在列族中必为大. 在各处, 香和洁净的素祭必献给我的名. (玛拉基书 1:11)

之所以补充说 “洁净的素祭”, 是因为它表示爱之良善 (10137节). 摩西五经:

利未人要将你的典章指教雅各, 将你的律法指教以色列. 他们要把香放在你的鼻孔, 把燔祭献在你的坛上. (申命记 33:10)

经上之所以说 “把香放在你的鼻孔”, 是因为 “鼻孔” 表示感知 (4624-4634节); 此处之所以补充说 “燔祭”, 是因为它也表示源于爱之良善之物.

但就反面意义而言, “烧香” 表示源于相反的爱, 即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的敬拜; 如向别神烧香 (耶利米书 1:16; 44:3, 5); 向偶像烧香 (以西结书 8:11; 16:18); 向巴力烧香 (何西阿书 2:13).

“烧香” 因表示诸如被提升并被神性乐意接受的那类事物, 故也是外邦人当中的宗教仪式之一. 从历史清楚可知, 罗马人和其他民族也使用乳香, 香炉和香盒. 这种宗教仪式源于古教会, 古教会传遍亚洲许多地区, 如叙利亚, 阿拉伯, 巴比伦, 埃及和迦南. 古教会是一个代表性教会, 因而是一个由代表内在事物, 就是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外在事物或形式组成的教会. 大量宗教仪式, 其中一个就是烧香, 从古教会传到周边各个民族, 又从这些民族经由希腊传到意大利. 像这样的另一个仪式就是指定贞洁的处女来守护的永火, 他们称这些处女为维斯塔贞女.

在古教会, 因而在以色列教会中所烧的香是用芳香物质准备的, 如拿他弗, 施喜列, 喜利比拿和乳香; 因为气味表示感知, 芳香的气味表示愉悦的感知 (925, 1514, 1517-1519, 3577, 4624-4634, 4748, 10054节). 但 “乳香” 尤表信之真理, 因此当在圣言中提到乳香时, 它与表示爱之良善的油, 饼, 素祭或金子联系在一起; 如在以赛亚书:

示巴的众人都必来到, 带着黄金和乳香, 又要传说耶和华的赞美. (以赛亚书 60:6)

那些从东方来的人也一样, 论到他们, 经上在马太福音记着说:

有几个智慧人从东方来寻找那时刚出生的主, 揭开宝盒, 献上黄金, 乳香, 没药. (马太福音 2:1, 2, 11)

在圣言中, 那些来自东方, 被称为 “东方之子” 的人表示那些拥有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之人 (参看3249, 3762节); “示巴” 具有相同的含义 (1171, 3240节); “黄金” 表示爱之良善 (9874或9881节提到的地方).

耶利米书:

他们必带燔祭和祭物, 素祭和乳香. (耶利米书 17:26)

“素祭” 同样表示爱之良善 (9992, 10137节). 由此明显可知, 在圣言中, “乳香” 表示构成信的真理; 因为在圣言中, 凡论述良善的地方, 也论述真理, 因为天堂的婚姻, 也就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存在于圣言的一切细节中 (参看9263末尾, 9314节提到的地方). 也由于同样的原因, 素祭要浇上油, 加上乳香 (利未记 2:1, 2, 15); 但为罪所献的素祭不可浇上油, 也不可加上乳香 (利未记 5:11); 为忌妒 (经上译为疑妻不贞) 所献的素祭同样不可浇上油, 也不可加上乳香 (民数记 5:15). 这些素祭之所以不可浇上油, 加上乳香, 是因为这类素祭是为了从邪恶中赎罪而呈上的, 只要一个人处在赎罪的阶段, 他就不能接受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 因有邪恶挡道. 不过, 它们被赎掉或移走之后, 情况就不同了.

爱之良善若不与信之真理一起, 就不可能被赋予任何人. 因为良善产生真理, 在这真理中为自己获得一个具体品质, 并接受一个外在形式. 这就是为何一切素祭都加乳香在上面, 会幕里的桌子上所摆的脸饼或陈设饼也是 (利未记 24:7); 因为 “饼” 表示爱之良善 (3478,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8410, 9323, 9545, 10040, 10137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ån Swedenborgs verk

 

属天的奥秘 #9715

Studera detta avsnitt

  
/ 10837  
  

9715. “用皂荚木” 表公义. 这从 “皂荚木” 的含义清楚可知,

“皂荚木” 是指唯独属于主的功德和公义的良善 (参看9472, 9486节). 在此有必要阐明何为唯独属于主的公义和功德. 人们以为主获得功德和公义, 是因为祂成全了律法的一切, 并通过十字架受难拯救人类. 但是在圣言中, 主的功德和公义并不是这样来理解的. 相反, 要将祂的功德和公义理解为, 唯独祂与所有地狱争战, 并战胜它们, 从而将地狱里的一切, 同时将天堂里的一切恢复秩序. 因为每个人都有来自地狱的灵人与他同在, 以及来自天堂的天使; 没有他们, 一个人绝无可能过任何生活. 若非地狱被主战胜, 天堂恢复秩序, 没有人能得救.

若非通过祂的人身, 也就是说, 通过凭祂的人身而与地狱争战, 这种拯救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于主凭自己的能力做这一切, 因而独自如此行, 所以功德和公义唯独属于主. 由于同样的原因, 还是唯独祂才能征服与人同在的地狱; 因为祂一次征服它们, 就永远征服了它们. 因此, 人绝没有任何功德或任何公义; 不过, 当人承认, 没有任何东西归于他自己, 相反, 一切都归于主时, 主的功德和公义就归给他了. 正因如此, 唯独主使人重生; 因为使人重生就是将地狱从他那里驱离, 从而驱离来自地狱的邪恶和虚假, 并植入天堂以取而代之, 也就是植入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 因为这些构成天堂. 此外, 通过与地狱的不断争战, 主荣耀了祂的人身, 也就是使它变成神性; 因为正如人通过争战, 就是试探的重生, 主也通过争战, 就是试探而得荣耀. 因此, 主的人身凭祂自己的能力所得的荣耀就是功德和公义; 因为人由此而得救, 事实上, 主由此而永远征服众地狱.

这一点从圣言中论述主的功德和公义的经文明显看出来, 如以赛亚书:

这从以东的波斯拉来, 穿赤红衣服, 能力广大, 大步行走的是谁呢? 就是我, 是凭公义说话, 以大能施行拯救的. 你的服装为什么有红色, 你的衣服为何像踹酒榨的呢? 我独自踹酒榨, 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 我发怒将他们踹下, 发烈怒将他们践踏; 他们的血溅在我衣服上, 并且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 因为报仇之日在我心中, 我救赎之年已经来临. 我四周张望, 但没有人帮助; 我诧异, 没有人扶持. 所以我自己的膀臂为我施行拯救, 我自己的烈怒将我扶持. 我发怒, 踹下众民; 又将他们的血倒在地上. 这样, 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以赛亚书 63:1-8)

众所周知, 这些话论及主. 祂的 “衣服赤红”,

“服装有红色”,

“衣服像踹酒榨的”,

“报仇之日” 描述了祂与地狱的争战. 祂 “发怒将他们踹下”, 结果 “他们的血溅在祂衣服上”, 祂 “发烈怒将他们践踏, 又将他们的血倒在地上” 描述了祂对地狱的胜利, 以及征服地狱. 祂 “独自踹酒榨”,

“众民中无一人与祂同在”, 以及祂 “四周张望, 但没有人帮助”, 祂 “诧异, 没有人扶持”, 祂 “自己的膀臂为祂施行拯救” 描述了主凭自己的能力做这些事. 祂 “能力广大, 大步行走, 以大能施行拯救”,

“祂救赎之年已经来临”,

“这样, 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 描述了拯救由此而来.

这一切事都属于公义, 这一点从以赛亚书的其它经文看得更明显:

祂见无人拯救, 无人代求, 甚为诧异, 就用自己的膀臂给祂施行拯救, 以公义扶持自己. 祂以公义为铠甲, 以拯救为头盔, 穿着报仇的衣服, 披着热心如披外袍.(以赛亚书 59:16, 17)

同一先知书:

我的公义临近, 我的救恩发出, 我的膀臂要审判万民; 海岛都要等候我, 倚赖我的膀臂.(以赛亚书 51:5)

“给祂施行拯救, 他们要倚赖的膀臂” 是指祂自己的能力, 祂凭自己的能力征服地狱,

“膀臂” 是指能力 (参看4932, 7205节). 由此明显可知何为唯独属于主的公义和功德.

类似的话出现在该先知书的其它经文中:

谁从东方兴起一人, 凭公义召那人来跟随祂, 将列族交在祂面前, 使祂管辖诸王呢? (以赛亚书 41:2)

又:

我使我的公义临近, 必不远离. 我的救恩必不迟延.(以赛亚书 46:13)

又:

耶和华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 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以赛亚书 61:10)

诗篇:

我的口终日要述说你的公义和你的救恩, 因我无从计算其数. 我要提说你的公义; 单提你的. 求你不要离弃我, 等我宣扬你的膀臂, 你的能力. 你的公义直达高处; 行过大事的啊.(诗篇 71:15, 16, 18, 19, 24)

耶利米书:

看哪, 日子将到, 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 祂必掌王权, 繁荣昌盛, 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在祂的日子, 犹大必得救, 以色列也安然居住.. 人要称祂的名字为: 耶和华我们的义.(耶利米书 23:5-6; 33:15-16)

但以理书:

已经定了七十个七, 要赎尽罪孽, 引进永义.(但以理书 9:24)

唯独属于主的公义和功德就在于主征服众地狱, 恢复天堂的秩序, 荣耀祂的人身, 以及对以爱和信来接受祂的人来说, 由此而来的拯救, 这一点从前面所引用的经文可以看出来. 不过, 人们若不知道来自地狱的灵人与一个人同在, 并且他从这些灵人那里获得邪恶和虚假, 以及来自天堂的天使也与他同在, 他从这些天使那里获得良善和真理; 不知道人的生命因此一方面与地狱相联, 另一方面与天堂相联, 也就是通过天堂与主相联; 从而不知道人绝无可能得救, 除非地狱被征服, 天堂得以恢复秩序, 一切以这种方式服从于主, 就不会明白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 为何主的功德良善是在天堂掌权的唯一良善, 如前所述 (9486节). 因为这种功德良善现在甚至也在于对地狱的不断征服和对忠信者的保护. 这良善是主之爱的良善; 因为主出于神性之爱而在世上进行争战并得胜. 因为祂唯独凭通过得胜所获得的人身中的神性能力而为天堂和教会, 进而为全人类而永远争战并得胜, 由此拯救他们. 这就得被称为 “公义” 的功德良善, 因为公义的行为在于抑制企图毁灭人类的地狱, 保护并拯救善人和忠信者. 关于主在世时的争战或试探, 可参看前文 (1663, 1668, 1690, 1691节的末尾,1737, 1787, 1812, 1813, 1820, 2776, 2786, 2795, 2803, 2814, 2816, 4287, 7193, 8273节); 唯独主为人类而与地狱争战 (1692节的末尾,6574, 8159, 8172, 8175, 8176, 8273, 8969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