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263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263. “这些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以实玛利的后代” 表由以实玛利所代表的属灵教会的衍生物. 这从 “后代” 和 “亚伯拉罕的儿子” 的含义, 以及 “以实玛利” 的代表清楚可知: “后代” 是指信, 因而教会的衍生物 (参看1145, 1255, 1330节); “以实玛利” 是指那些具有理性, 属于主的属灵教会之人 (参看2078, 2691, 2699节); “亚伯拉罕的儿子” 是指那些通过主处于真理的人, 因为 “儿子” 表真理 (参看489, 491, 533, 1147, 2623节), “亚伯拉罕” 还代表主的神性人 (3251节), 属灵之人通过这神性人而拥有真理与良善 (2661, 2716, 2833, 2834节).

至于主的属灵教会, 要知道: 它存在于全世界, 因为它不是仅限于那些拥有圣言, 并因此知道主和某些信之真理的人, 也存在于那些没有圣言, 因而完全不知道主, 结果也不知道任何信之真理 (因为一切信之真理都涉及主) 的人身上. 也就是说, 该教会存在于远离教会的外邦人中. 因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通过理性之光知道存在一位神, 祂创造并维护万有; 还知道一切良善, 因而一切真理皆来自祂; 成为祂的样式使人蒙福; 而且他们照自己的宗教信仰生活在对那神之爱和对邻之爱中; 他们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而做善事, 出于对真理的情感而敬拜那至高无上的存在. 具有这种秉性的外邦人就属于主的属灵教会. 尽管他们在世时不知道主, 然而, 当良善存在于他们里面时, 他们仍拥有敬拜在里面, 并默认主, 因为主存在于一切良善中. 因此, 在来世, 他们毫无困难地承认主, 并且比不怎么具有良善的基督徒更容易接受信之真理. 这一事实从记事中所披露的有关教会外各民族和人民在来世的状态和命运 (2589-2604节) 可以看出来. 这些人所拥有的属世之光含有属灵之光在里面, 因为没有从主所接受的属灵之光, 这类真理根本不可能得到承认.

由此可见 “以实玛利” 表示什么, 因而从代表意义上说, 谁是 “以实玛利人”, 也就是那些属于主的属灵教会之人, 他们过着简单的良善生活, 并因此在教义方面处于属世真理. 这种人还由下面关于约瑟的经文中所提到的 “以实玛利人” 来表示:

看哪, 有一伙以实玛利人从基列来, 他们的骆驼驮着香料, 乳香, 没药, 要带下埃及去. (创世记 37:25)

此处 “以实玛利人” 代表那些具有简单的良善之人, 这类良善就是诸如存在于善良的外邦人身上那一种. “驮着香料, 乳香, 没药的骆驼” 表这类人的内在良善. 这一章的28节和39章1节, 以及士师记中所提到的 “以实玛利人” 所表相同. 在士师记, 经上说, 基甸提了一个要求:

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 原来他们都戴金耳环, 因为他们是以实玛利人. (士师记 8:24)

“金耳环” 表构成简单良善的事物 (3103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1255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1255. “各随他们的出生” 表各随他们能被改造的程度. 这从 “出生” 的含义明显可知, “出生” 就是改造. 当人被主再生, 或重生时, 他重新接受的每一个事物都是出生或诞生. 所以, 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古教会, 故出生表各随他们能被改造的程度. 至于这些民族的改造, 他们的敬拜不都一样, 他们的教义也不都一样, 因为他们的性情不都一样, 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教导也不都一样. 主绝不破碎人从小就吸收的定见, 而是矫正它们. 若这些定见是此人视之为圣的事物, 并且不是诸如违背神性和属世秩序的那一种, 而是本身无关紧要, 主就会由它们去, 允许它们归于这人. 主对这第二代古教会所做的很多事就是这样. 对此, 蒙主怜悯, 容后再述.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