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創世記 37

Studie

   

1 雅各迦南,就是他父親寄居的

2 雅各的記略如下。約瑟十七歲與他哥哥們一同牧。他是個童子,與他父親的妾辟拉、悉帕的兒子們常在一處。約瑟將他哥哥們的惡行報給他們的父親

3 以色列原來約瑟過於他的眾子,因為約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給約瑟做了一件彩衣。

4 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約瑟過於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和睦的話。

5 約瑟做了一夢,告訴他哥哥們,他們就越發恨他。

6 約瑟對他們:請我所做的夢:

7 我們在田裡捆禾稼,我的捆起來站著,你們的捆來圍著我的捆下拜。

8 他的哥哥們回答:難道你真要作我們的王麼?難道你真要管轄我們麼?他們就因為他的夢和他的越發恨他。

9 後來他又做了一夢,也告訴他的哥哥:看哪,我又做了一夢,夢見太陽月亮,與十一個向我下拜。

10 約瑟將這夢告訴他父親和他哥哥們,他父親就責備他:你做的這是甚麼夢!難道我和你母親、你弟兄果然要俯伏在,向你下拜麼?

11 哥哥們都嫉妒他,他父親卻把這存在心裡。

12 約瑟的哥哥們往示劍去放他們父親

13 以色列對約瑟:你哥哥們不是在示劍放羊麼?你來,我要打發你往他們那裡去。約瑟:我在這裡。

14 以色列:你去哥哥們平安不平安,平安不平安,就回來報信給我;於是打發他出希伯崙,他就往示劍去了。

15 遇見他在田野走迷了路,就問他:你甚麼?

16 :我找我的哥哥們,求你告訴我,他們在何處放羊。

17 :他們已經走了,我見他們要往多坍去。約瑟就去追趕他哥哥們,遇見他們在多坍。

18 他們遠遠地見他,趁他還沒有走到跟前,大家就同謀要害死他,

19 彼此:你看!那做夢的來了

20 來罷!我們將他殺了,丟在裡,就有惡獸把他吃了我們他的夢將來怎麼樣。

21 流便見了,要救他脫離他們的我們不可害他的性命;

22 :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丟在這野地的裡,不可下害他。流便的意思是要救他脫離他們的,把他歸還他的父親

23 約瑟到了他哥哥們那裡,他們就剝了他的外衣,就是他穿的那件彩衣,

24 把他丟在裡;那是空的,裡頭沒有

25 他們飯,舉目觀,見有一夥米甸的以實瑪利人從基列,用駱駝馱著香料、乳香、沒藥,要埃及去。

26 猶大對眾弟兄我們我們兄弟,藏了他的血有甚麼益處呢?

27 我們不如將他以實瑪利人,不可下害他;因為他是我們兄弟我們的骨。眾弟兄就從了他。

28 有些米甸的商人從那裡經過,哥哥們就把約瑟從裡拉上來,講定二十舍客勒子,把約瑟以實瑪利人。他們就把約瑟埃及去了。

29 流便回到邊,見約瑟不在裡,就撕裂衣服

30 回到兄弟們那裡,:童子沒有了。我往那裡去才好呢?

31 他們宰了一隻公山羊,把約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

32 打發人送到他們的父親那裡,:我們撿了這個;請認一認是你兒子的外衣不是?

33 他認得,就:這是我兒子的外衣。有惡獸把他吃了,約瑟被撕碎了!撕碎了!

34 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間圍上麻布,為他兒子悲哀了多日。

35 他的兒女都起來安慰他,他卻不肯受安慰:我必悲哀著陰間,到我兒子那裡。約瑟的父親就為他哀哭。

36 米甸人帶約瑟到埃及,把他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4761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4761. “流便回到坑边” 表总体上教会的信仰. 这从 “流便” 的代表和 “坑” 的含义清楚可知: “流便” 是指总体上教会的信仰宣告 (4731, 4734节); “坑” 是指虚假 (4728节). 因此, “流便回到坑边” 表示总体上教会的信仰逐渐发现属于与仁分离之信的虚假.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2383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2383. “他们又击打, 使他们都瞎了眼” 表他们充满虚假. 这从 “瞎了眼” 的含义清楚可知. 在圣言中, “瞎眼” 论及那些沉浸于虚假之人, 以及那些对真理一无所知之人. 这二者都被称为 “瞎眼”; 不过, 从整个思路, 尤其从内义就能看出具体表示哪一种. 凡沉浸于虚假的人都被称为 “瞎眼”, 这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如以赛亚书:

他看守的人是瞎眼的, 都没有知识, 都是哑巴狗, 不能叫唤. (以赛亚书 56:10)

“瞎眼的看守人” 表那些由于推理而沉浸于虚假的人. 同一先知书:

我们指望光亮, 看哪, 却只有黑暗, 指望光明, 却行在幽暗中. 我们摸索墙壁, 好像瞎子. (以赛亚书 59:9-10)

耶利米哀歌:

他们在街上如瞎子乱走, 又被血玷污, 以致他们用衣服触摸了他们不能玷污的. (耶利米哀歌 4:14)

这表示一切真理都被玷污, “街上” 表他们在其中误入歧途的真理 (2336节).

撒迦利亚书:

到那日, 我必使一切马匹惊惶, 使骑马的颠狂. 使列民的一切马匹瞎眼. (撒迦利亚书 12:4)

在圣言中, 此处及别处的 “马匹” 皆表认知. 因此, 经上说 “使一切马匹惊惶, 使列民的一切马匹瞎眼”, 也就是充满虚假.

约翰福音:

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 叫不能看见的, 可以看见; 能看见的, 反瞎了眼. 一些法利赛人听见这话, 就说, 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 耶稣对他们说, 你们若瞎了眼, 就没有罪了; 但如今你们说, 我们能看见, 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约翰福音 9:39-41)

此处所说的 “瞎眼” 具有双重含义, 也就是说, 既指那些沉浸于虚假的人, 也指那些对真理一无所知的人. 对那些知道何为真理的教会中人来说, “瞎眼” 是指虚假; 但对那些不知道何为真理的人来说, 如教会之外的人, “瞎眼” 是指对真理的无知. 后者是无可指责的.

同一福音书:

主叫他们瞎了眼, 硬了心, 免得他们眼睛看见, 心里明白, 我就医治他们. (约翰福音 12:40; 以赛亚书 6:9-11)

此处的意思是, 对他们来说, 处于虚假比处于真理更好, 因为他们过着邪恶的生活. 他们若在真理方面得到指教, 不仅会歪曲它们, 还会以邪恶玷污它们. 出于同样的原因, 所多玛人受到击打, 瞎了眼, 也就是说, 教义充满虚假. 至为何这样做, 前面已经说明 (301-303, 593, 1008, 1010, 1059, 1327, 1328, 2426节).

由于 “瞎眼” 表虚假之物, 故在犹太人的代表性教会中, 人们不可将瞎眼的献上 (利未记 22:22; 申命记 15:21; 玛拉基书 1:8). 凡瞎眼的祭司也不可近前来在坛上献祭 (利未记 21:18, 21).

“瞎眼” 用来论及那些对真理一无所知的人, 如外邦人, 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以赛亚书:

到那日, 聋子必听见这书卷上的话; 瞎子的眼, 必在漆黑幽暗中也能看见. (以赛亚书 29:18)

此处 “瞎眼” 表那些对真理一无知的人, 主要是那些教会之外的人. 同一先知书:

你要将有眼而瞎, 有耳而聋的民都带出来. (以赛亚书 43:8)

这论及外邦人的教会. 又:

我要引瞎子行不认识的道, 在他们面前使黑暗变为光明. (以赛亚书 42:16)

又:

我必使你作人民的光, 开瞎子的眼, 领被囚的出地牢, 领坐黑暗的出监牢. (以赛亚书 42:6-7)

这论及主的到来, 因为到那时, 对真理无知的人会得到指教. 那些沉浸于虚假的人不让自己接受指教, 因为他们知道真理, 却确认反对它, 将真理之光转化为无法被驱散的黑暗. 路加福音:

家主就对仆人说, 快出去, 到城里大街小巷, 领那贫穷的, 残废的, 瞎眼的, 瘸腿的来. (路加福音 14:21)

这论及主的国度, 不是指字义上那些贫穷的, 残废的, 瞎眼的, 瘸腿的, 而是指灵义上这样的人.

又:

耶稣说, 他们把瞎子看见, 瘸子行走, 长大麻疯的洁净, 聋子听见, 死人复活, 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的事告诉约翰. (路加福音 7:22)

根据字义, 这些人只是指身体上瞎眼的, 瘸腿的, 长大麻疯的, 聋子, 死人和穷人. 因为这些事的确发生了, 也就是说, 瞎眼的看到光, 聋子听见, 长大麻疯的痊愈, 死人复活.

然而, 就内义而言, 这些人在以赛亚书中也有所提及:

那时, 瞎子的眼必睁开, 聋子的耳必开通; 瘸子必跳跃像鹿, 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 (以赛亚书 35:5-6)

这论及主的到来和那时的新教会, 该新教会被称为外邦人的教会. 外邦人被描述为 “瞎子”, “聋子”, “瘸子” 和 “哑巴”, 他们由于其教义和生活而被如此称呼. 因为要知道, 主所施行的一切神迹总是涉及这类事, 并因此表示诸如瞎子, 瘸子, 麻疯病人, 死人和穷人在内义上所表示的那类事. 所以, 主的这些神迹, 和在埃及, 旷野所施行的神迹, 以及圣言中所描述的其它神迹一样, 都是神性. 这是一个奥秘.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