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以西結書 28

Studie

   

1 耶和華的又臨到我說:

2 人子啊,你對推羅君王耶和華如此:因你傲,:我是;我在之位。你雖然居自比,也不過是人,並不是

3 看哪,你比但以理更有智慧,甚麼祕事都不能向你隱藏。

4 你靠自己的智慧聰明得了財寶,收入中。

5 你靠自己的大智慧和貿易增添資財,又因資財心裡傲。

6 所以耶和華如此:因你居自比

7 我必使外邦人,就是列國中的強暴人臨到你這裡;他們必拔刀砍壞你用智慧得來的美物,褻瀆你的榮光。

8 他們必使你坑;你必中,與被殺的人一樣。

9 在殺你的人面前你還能我是麼﹖其實你在殺害你的人中,不過是人,並不是

10 你必在外邦人中,與未受割禮(或譯:不潔;下同)的人一樣,因為這是耶和華的。

11 耶和華的臨到我說:

12 人子啊,你為推羅王作起哀歌耶和華如此:你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

13 你曾在伊甸的園中,佩戴各樣寶,就是紅寶、紅璧璽、、水蒼玉、紅瑪瑙、碧玉藍寶石、綠寶、紅玉,和黃;又有精美的笛在你那裡,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預備齊全的。

14 你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我將你安置在上;你在發光如的寶中間往來。

15 你從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後來在你中間又察出不義。

16 因你貿易很多,就被強暴的事充滿,以致犯罪,所以我因你褻瀆聖地,就從驅逐你。遮掩約櫃的基路伯啊,我已將你從發光如的寶中除滅。

17 你因美麗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我已將你摔倒在,使你倒在君面前,好叫他們目睹眼見。

18 你因罪孽眾多,貿易不公,就褻瀆你那裡的聖所。故此,我使從你中間發出,燒滅你,使你在所有觀的人眼前變為上的爐灰。

19 各國民中,凡認識你的,都必為你驚奇。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直到永遠

20 耶和華的臨到我說:

21 人子啊,你要向西頓預言攻擊他,

22 耶和華如此:西頓哪,我與你為敵,我必在你中間得榮耀。我在你中間施行審判、顯為的時候,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23 我必使瘟疫進入西頓,使血流在他街上。被殺的必在其中仆倒,四圍有刀臨到他,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24 四圍恨惡以色列家的人,必不再向他們作刺人的荊棘,傷人的蒺藜,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25 耶和華如此:我將分散在萬民中的以色列招聚回來,向他們在列邦人眼前顯為的時候,他們就在我賜僕人雅各之地,仍然居住

26 他們要在這地上安然居住。我向四圍恨惡他們的眾人施行審判以後,他們要蓋造房屋,栽種葡萄園,安然居住,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揭秘启示录 # 540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962  
  

540.“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表被歪曲和亵渎的所有圣言真理. “冠冕”或宝石表示圣言的真理, 尤表圣言字义上的真理, 但在此表示那些被歪曲和亵渎的真理, 因为只见它们戴在龙的“七头上”, 而“七头”表示因被歪曲和亵渎的真理而疯狂(538节).

“冠冕”或宝石表示圣言字义上的真理, 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43-45节) ; 那里说明, 末端或表层中的神性真理, 也就是圣言字义上的真理, 由以下宝石来表示:亚伦胸牌(也就是乌陵和土明) 上的十二块宝石(出埃及记 28:6, 15-21, 30) ; 经上说推罗王所在伊甸园中的各样宝石(以西结书 28:12, 13) ; 以及构成新耶路撒冷城墙根基的十二样宝石(启示录 21:17-20). “冠冕”或宝石之所以表示圣言字义上的真理, 是因为圣言字义上的一切事物因圣言的灵义, 从而因圣言的属灵真理所在的天堂之光而在天使面前都是透明的; 在圣言中, “石头”表示末端或表层中的真理; 因此“宝石”表示透明的真理.

被歪曲和亵渎的圣言真理之所以也被称为“冠冕”或宝石, 是因为它们自身就明亮发光, 无论谁拥有它们, 就像世上的宝石无论在谁手里都会发光一样. 有时我得以看见淫妇从地上刚来到灵人界时也戴有宝石, 犹太人同样贩卖从天上所得来的宝石; 由此明显可知, 这种人身上的邪恶与虚假并不会改变圣言真理的亮光和光辉. 因此, 以下“冠冕”或宝石所表相同:从海中上来的那兽十角上戴着十个冠冕(启示录 13:1) ; 坐在朱红色兽上的那女人所戴的宝石(启示录 17:3-5). 圣言的真理就是“冠冕”所表示的, 这一点从启示录很明显地看出来:

坐在白马上的那一位头上戴着许多冠冕, 祂的名字是神之道. (启示录 19:12, 13)

  
/ 962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