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马太福音 15

Studie

   

1 那时,有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

2 你的门徒为甚麽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

3 耶稣回答:你们为甚麽因着你们的遗传犯神的诫命呢?

4 :当孝敬父母;又: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5 你们倒:无论何人对父母: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

6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

7 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的预言是不错的。他

8 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

9 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10 耶稣就叫了众人来,对他们:你们要,也要明白。

11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

12 当时,门徒进前来对他法利赛人见这话,不服(原文是跌倒),你知道麽?

13 耶稣回答: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

14 任凭他们罢!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

15 彼得对耶稣: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

16 耶稣: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麽?

17 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麽?

18 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

19 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

20 这都是污秽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

21 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

22 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主阿,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

23 耶稣却一言不答。门徒进前来,求他:这妇人在我们後头喊叫,请打发他走罢。

24 耶稣: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25 那妇人拜他,:主阿,帮助我!

26 回答: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27 妇人:主阿,不错;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28 耶稣: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罢。从那时候,他女儿就好了。

29 耶稣离开那地方,来到靠近加利利的海边,就上山下。

30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带着瘸子、瞎子、吧、有残疾的,和好些别的病人,都放在他脚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31 甚至众人都希奇;因为看见吧说话,残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见,他们就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

32 耶稣叫门徒来,: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天,也没有吃的了。我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恐怕在上困乏。

33 门徒我们在这野地,那里有这麽多的饼叫这许多人吃饱呢?

34 耶稣:你们有多少饼?他们:有七个,还有几条小鱼。

35 他就吩咐众人在地上,

36 拿着这七个饼和几条,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37 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装满了七个筐子。

38 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共有四千。

39 耶稣叫众人散去,就上船,到马加丹的境界。

   

Komentář

 

探讨马太福音第15章的含义

Napsal(a) Ray and Star Silverman (Přeloženo do 中文 od 觉醒)

Brotvermehrungskirche in Tabgha, Mosaik: vier Brote und zwei Fische

第十五章

翻译:觉醒


又一次冲突


1 那时,有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

2 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

3 耶稣回答说,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神的诫命呢?

4 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5 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

6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

7 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

8 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

9 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10 耶稣就叫了众人来,对他们说,你们要听,也要明白。

11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才能污秽人。

12 当时,门徒进前来对他说,法利赛人听见这话不服,你知道吗?

13 耶稣回答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

14 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

15 彼得对耶稣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

16 耶稣说,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

17 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

18 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

19 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亵渎,

20 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


现在,场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从加利利百姓展现出的相信和他们所受的神奇医治,转到耶路撒冷顽固的宗教领袖的冲突和对抗。宗教领袖对围绕着耶稣传道的神奇事迹无动于衷,却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微不足道的传统上。“你的门徒为什么违反古人的传统?”他们说,“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不洗手。”(15:2

鉴于耶稣所行的许多神迹,他们的问题似乎忽略了重点。在分发饼和鱼的神奇过程中,有人真的会在意是否洗手吗?这个神迹本身是如此令人敬畏,以至于其他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包括他们在分发食物前是否洗手的琐碎细节。因此,他们的问题显得格外狭隘。但它确实揭示了他们心里的意念——除灭耶稣。

虽然批评宗教领袖顽固很容易,但我们应该记住,我们有时也会以类似的方式行事。有多少次,我们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对他人怀有期待,产生恼火和愤怒,以至于无法享受相互关系中美好的一面?关于得体和不得体的行为,或必须遵守的传统和习俗,我们也有自己认定的准则——有时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神的诫命还重要。

“你的门徒为什么违犯古人的传统”?宗教领袖说。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质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因你们的传统而违犯神的诫命呢?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须处死。”(15:4

耶稣想让他们明白,神的伟大诫命比人的传统重要得多。祂想要揭露他们是如何曲解诫命,为自己的自私目的服务的。例如,遵守“当孝敬父母”的诫命包括在父母年老时照顾他们。宗教领袖通过制定自己的律法绕开了这条诫命:“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15:5-6)这种传统不但没有照神的律法来孝敬和照顾父母,反而为逃避孝道责任提供了一个“宗教”漏洞。

大家知道,当时并没有任何养老政策或退休计划,但有一条关于孝敬父母的诫命。对于年老体弱而无法照顾自己的老人来说,唯一的保障是子女的赡养。然而,这个漏洞给了人们“宗教”上的许可,允许他们抛弃父母,让他们无依无靠。

这个诡计很有效,特别是因为人们被说服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向宗教领袖慷慨奉献来获得神的偏爱。圣殿和圣殿活动的奉献,已经成为其宗教的焦点与核心,人的受苦受难却可以被忽略。维护圣殿的荣耀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目的。在腐败的宗教领袖手中,圣殿已经成为一个亵渎神的宗教中心,这个宗教拜权力、利益、享乐和声望为偶像,而不是崇拜神和服务邻舍。

在应对宗教领袖对门徒在吃饭前不洗手的指控时,耶稣关注的是他们的亵渎行为。这时的宗教已经变得如此肤浅,以至于人们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外在的洗濯来洁净自己的罪孽。对他们来说,洁净的手不仅是身体圣洁的标志,也是心灵洁净的证明。如果用不洁的手接触食物,食物就会被认为是不洁的,凡吃这种食物的,都会被视为可弃的罪人。

耶稣认为这是虚伪的虔诚。所以祂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15:8-9)然后,为了阐明祂的观点,祂补充说:“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才能污秽人。”(15:11

彼得目睹了这一次冲突,知道耶稣的话总是包含更深的意思,所以他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15:15)耶稣便说:“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亵渎。”(15:17-19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继续提醒宗教领袖注意十诫。他们已经违反了关于孝敬父母的诫命。耶稣现在又加上凶杀、奸淫(包括苟合)、偷盗和假见证——这正是照着十诫第二块石版的顺序。在这个列表中,祂还加上了“恶念”和“亵渎”。

有趣的是,对耶稣的主要指控是亵渎(9:3)。但耶稣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指责宗教领袖犯了亵渎。祂还加上了“恶念”——祂知道他们仇视祂,想公开毁谤祂,并最终图谋除灭祂。正是这些邪恶的意图,是耶稣所说的:“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15:20)。


一个实际应用


这段情节呼吁我们反思,有时相对琐碎的事情引发我们恼怒,即“人为传统”优先于“神的诫命”。


一个有大信心的妇人


21 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

22 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

23 耶稣却一言不答。门徒进前来,求他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

24 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25 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

26 他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27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28 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

29 耶稣离开那地方,来到靠近加利利的海边,就上山坐下。

30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带着瘸子、瞎子、哑吧、有残疾的和好些别的病人,都放在他脚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31 甚至众人都希奇,因为看见哑吧说话,残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见,他们就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


在整个福音书的叙述中,真诚的信徒与宗教领袖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怀着单纯的信心,而后者却表现出复杂和好争论的怀疑。例如,前一情节中公开对抗的场景应与之前的简单美好形成对比:众人将他们的病人带来,他们只是摸耶稣的衣裳繸子,就都得到了医治。

这些单纯的信徒没有受过什么神学训练,但却有极大的信心。他们住在加利利海一带,被称为“外邦人”。 1 最初,“外邦人”是指任何不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直系后裔的人。当雅各的名被改为“以色列”时,他所有的后代和支派都被称为“以色列的子孙”。所有其他人则被视为非以色列人。因此,他们是“外邦人”,意思是“非我族人”。

然而,以色列人经常善待外邦人,有时甚至给予他们特殊优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新约时代,外邦人开始被视为不洁的和可鄙的。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仇视他们,说他们是异教徒,是污秽的狗,是神子民的敌人。因此,“外邦人”一词,不再简单地指那些不是以色列后裔的人,而是有了负面和贬低的含义。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热衷于保护他们的信仰,希望它不被异教徒的影响所污染。因此,他们教导并实行一种严格的、具有高度偏见的、排他的生活方式。以色列人不可与外邦人来往,免得被他们败坏。

这种态度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围尤其强烈,并从那里向外延伸。人们住得离耶路撒冷越远,被视为“外邦人”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尽管加利利地区在地理上位于以色列境内,但仍被视为“外邦人之地”,因为它离耶路撒冷有七十英里。

此外,许多外地人被加利利及其周围的肥沃地区所吸引,因为那里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裕的渔业和农业。由于有众多外地人住在加利利,其中许多人对以色列的神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所以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认为有理由把加利利人称为“外邦人”。

如果加利利人(在以色列境内)被认为是外邦人,那么来自推罗(距耶路撒冷110英里)和西顿(距耶路撒冷130英里)地区的人更会被认为是外邦人了。这些海滨城市位于加利利西北、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地区,并不在以色列境内。因此,它被确切无疑地视为“外邦人之地”。

耶稣继续祂的行程,到达那里。我们读到:“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当地有一位妇人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15:22)耶稣没有回答她。门徒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15:23

门徒都是单纯的人,他们渴望遵从耶稣的指示。耶稣曾经嘱咐他们:“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相反,祂指示他们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10:5)那里去。因此,当他们请求耶稣“打发她走”时,他们似乎只是在遵从耶稣的指示。毕竟,她是一个外邦妇人,不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起初从表面上看,耶稣似乎也打算遵守祂自己的吩咐。祂没有立即回应她的请求。相反,祂回答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15:24

但这个外邦妇人不愿放弃。她坚持不懈地说:“主啊,帮助我!”耶稣看似再次拒绝了她的请求,祂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15:26)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宗教领袖教导说非以色列人是异教徒和“狗”。但妇人并没有被这种羞辱所困扰。相反,她回答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15:27)耶稣对她谦卑、不反抗的回答感到满意,就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15:28)事就这样成了。“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15:28

这个外邦妇人乞求用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来充饥,表明她有一颗真正谦卑的心。看到这一点,耶稣应允了她的祈求,治好了她的女儿。但必须记住,这一切都发生在门徒眼前,耶稣正在为他们提供一个服事的“示范课”。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他们将要明白,“以色列家迷失的羊”是指所有真诚渴望神的爱的人,尤其是像这位外邦妇人一样谦卑而执着的人。正如耶稣坐在山顶上第一次讲道时所说的:“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5:6

这种新的服事路线将包括医治世界各地所有谦卑和乐于接受的人,无论其宗教背景或国籍如何。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罗马人还是希腊人,奴隶还是自由人,这些都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羊”。正如耶稣已经说过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12:50)门徒现在要出去,从各民各族中寻找迷失的羊,把他们聚集在一个羊圈里,归一个牧人。从今以后,不再有犹太人或外邦人,只有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他们有同一位天父。

在表明了这种新的和更广泛的服事路线以后,耶稣继续在外邦人中行医治的异能:“耶稣离开那地方,来到靠近加利利的海边,就上山坐下。有许多人到他那里,带着瘸子、瞎子、哑吧、有残疾的和好些别的病人,都放在他脚前。他就治好了他们。”(15:29-30

这是一幅感人的画面,外邦人从四面八方来寻求医治。它生动地描绘了灵魂对良善的饥饿和对真理的渴慕,这种饥渴深深扎根于所有人的内心,构成了我们的基本人性。他们忍受长途跋涉的艰辛,领瘸子和瞎子一起上山,搀扶着残废的人,来到耶稣面前,把他们的亲人放在祂的脚前。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走的旅程,一路上相互扶持,我们来到神面前。这是一种简单的外邦人信仰——完全相信神有医治的能力。这种信仰,无论多么简单,总会得到回报。因此,我们读到:“他就治好了他们。”(15:30

外邦人被耶稣吸引,不是因为祂的宗教或种族背景,而是因为祂的爱、智慧和治愈所有人的能力。在耶稣身上,他们可以看到某种超越种族和宗教成见的东西,神的纯粹的爱、纯粹的智慧和纯粹的能力在祂身上彰显出来。在耶稣身上,从某种程度上,他们看到了神的显现。因此,“众人都希奇,因为看见哑吧说话,残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见”。于是,“他们就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15:31)。


第二次喂饱众人


32 耶稣叫门徒来,说,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我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

33 门徒说,我们在这野地,哪里有这么多的饼,叫这许多人吃饱呢?

34 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他们说,有七个,还有几条小鱼。

35 他就吩咐众人坐在地上,

36 拿着这七个饼和几条鱼,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37 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装满了七个筐子。

38 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共有四千。

39 耶稣叫众人散去,就上船,来到马加丹的境界。


经过三天医治百姓,耶稣想给他们提供食物。“我怜悯这众人”,祂说,“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我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15:32

门徒忘记耶稣最近才用五个饼喂饱了五千人,他们回答说:“我们在这野地,哪里有这么多的饼,叫这许多人吃饱呢?”耶稣没有责备他们健忘。相反,祂只是问道:“你们有多少饼?”(15:34)他们回答说:“有七个,还有几条小鱼。”(15:34

上次喂饱众人,他们只有五个饼,但这次他们有七个。数字“七”让我们想起圣经中许多与神圣有关的事物:第七日是安息圣日,是向耶和华守为圣的(出埃及记31:15);会幕中的灯台上有七个灯盏(出埃及记25:37);七个祭司拿着七支号绕耶利哥城七日,第七日绕城七次(约书亚记6:13);所罗门的圣殿是在七年内建成的(列王纪上6:38);乃缦要在约旦河里沐浴七次(列王纪下5:10);大卫说,他每天七次赞美主(诗篇119:164);日光要加七倍,如七日的光一样(以赛亚书30:26);我们要饶恕弟兄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18:22)。 2

因此,在圣经中,数字“七”与神圣的事物有关。毫无疑问,门徒越来越感觉到耶稣的神圣,也越来越意识到祂内在的神性。他们现在有“七个饼”,而不是五个,即是暗示这一点;这代表一种神圣的爱的状态。他们还有“几条小鱼”,这代表他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稍微的理解,但也代表他们越来越谦卑。他们的训练进展顺利。

门徒又一次获得向众人分发饼和鱼的荣幸,而耶稣又一次以祝福开始:“他拿着这七个饼和几条鱼,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15:36)当众人吃饱了,数字“七”再次出现:“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装满了七个筐子。”(15:373

神圣的数字“七”比任何解释都更有说服力。它暗示了一个极其神圣的时刻——庄严、安详、美丽、纯洁。从本章的开始到结束,门徒(和我们)经历了很多,记得本章的开头,宗教领袖指责耶稣允许祂的门徒用不洁净的手吃饭,却忽略了祂刚刚用五个饼喂饱了五千人的事实。

到结尾这里,我们又一次与耶稣、门徒和拥戴祂的众人一起在山上,见证了另一个喂饱众人的神迹。这一次,七个饼喂饱了四千人。当我们见证神满溢的爱和无限的怜悯时,会有一种崇高的神圣感。信息很明确:即便我们都得到了我们渴望的所有的爱,主的爱总还会有很多盈余的——“装满了七个筐子”。

在第一次喂饱众人的时候,“篮子”的希腊语是κοφίνους(kophinous),意思是“小篮子”。但这次“筐子”的希腊语是σπυρίδας(spyridas),意思是“大篮子”。篮子是用来装东西的。同样,人的心灵也是用来接受从主流入(的爱与智慧)的容器。结尾于“现在有七个满满的大篮子”,象征了人们更能接受主满溢的爱与智慧。 4

Poznámky pod čarou:

1. 这个词来自拉丁语gens,意思是“氏族”或“家族”。

2. 还应该注意的是,除了一周的七天之外,光谱中有七种颜色,音阶中有七个音符,脖子上有七块骨头。

3详解启示录617[4]:“主用五个饼和两条鱼喂饱五千人,还有许多妇女孩子,又用七个饼和几条鱼喂饱四千人......[表示]主若愿意,灵人和天使所享用的灵性的食物,那是他们真正的食物,在尘世变成自然的食物......这就是‘在神的国里吃饼’的意思。”

4属天的奥秘9996[2]:“‘要把它们装在一个筐子里’(出埃及记29:3)。‘筐子’是内在事物的容器......放在筐子里的东西,表示属天的良善。由于筐子(篮子)是感官层,在(属世、属灵、属天层级)里是最后和最低的,并且包含了后两者,所以经上说这些东西都要装在一个筐子里。”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Doctrine of Life # 96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14  
  

96. A person who battles against evils cannot but battle as though on his own, for someone who does not do so as though on his own does not do battle. Rather he stands like a robot, seeing nothing and doing nothing, and is continually prompted by evil to think in favor of it and not in opposition to it.

However, it must still be rightly known that the Lord alone battles against the evils in a person, that it only appears to the person that he struggles on his own, and that the Lord wills it to appear so to him, since without that appearance there would be no battle, thus no reformation.

  
/ 114  
  

Many thanks to the General Church of the New Jerusalem, and to Rev. N.B. Rogers, translator, for the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