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创世记 25

Studie

   

1 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

2 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

3 约珊生了示巴和底但。底但的子孙是亚书利族、利都是族,和利乌米族。

4 米甸儿子是以法、以弗、哈诺、亚比大,和以勒大。这都是基土拉的子孙。

5 亚伯拉罕将一切所有的都以撒

6 亚伯拉罕把财物分他庶出的众子,趁着自己还在世的时候打发他们离开他的儿子以撒,往东方去。

7 亚伯拉罕一生的年日是一十五岁。

8 亚伯拉罕寿高年迈,气绝而,归到他列祖(原文作本民)那里。

9 他两个儿子以撒以实玛利把他埋葬在麦比拉洞里。这洞在幔利前、赫人琐辖的儿子以弗仑的田中,

10 就是亚伯拉罕向赫人买的那块田。亚伯拉罕和他妻子撒拉都葬在那里。

11 亚伯拉罕死了以赐福给他的儿子以撒以撒靠近庇耳拉海莱居住

12 撒拉的使女埃及人夏甲给亚伯拉罕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

13 以实玛利儿子们的名字,按着他们的家谱记在下面。以实玛利长子是尼拜约,又有基达、亚德别、米比衫、

14 米施玛、度玛、玛撒、

15 哈大、提玛、伊突、拿非施、基底玛。

16 这是以实玛利众子的名字,照着他们的村庄、营寨,作了十二族的族长。

17 以实玛利享寿一三十岁,气绝而,归到他列祖(原文作本民)那里。

18 他子孙的住处在他众弟兄东边,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正在亚述的道上。

19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的後代记在下面。亚伯拉罕以撒

20 以撒娶利百加为妻的时候正四十岁。利百加是巴旦亚兰地的亚兰人彼土利的女儿,是亚兰人拉班的妹子。

21 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为他祈求耶和华耶和华应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怀了孕。

22 孩子们在他腹中彼此相争,他就:若是这样,我为甚麽活着呢(或作我为甚麽如此呢)?他就去求问耶和华

23 耶和华对他:两国在你腹内;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这族必强於那族;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

24 生产的日子到了,腹中果然是双子。

25 先产的身体发红,浑身有毛,如同皮衣,他们就给他起名以扫(就是有毛的意思)。

26 又生了以扫兄弟抓住以扫脚跟,因此给他起名雅各(就是抓住的意思)。利百加生下两个儿子的时候,以撒年正六十岁。

27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以扫善於打猎,常在田野;雅各安静,常在帐棚里。

28 以撒以扫,因为常吃他的野味;利百加却雅各

29 有一天,雅各熬汤,以扫从田野回累昏了。

30 以扫雅各: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汤给我喝。因此以扫以东(就是红的意思)。

31 雅各: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给我罢。

32 以扫:我将要,这长子的名分於我有甚麽益处呢?

33 雅各:你今日对我起誓罢。以扫就对他起了誓,把长子的名分雅各

34 於是雅各将饼和红豆汤以扫以扫吃了了,便起来走了。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3286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3286. “因他女人不生育, 就为她” 表神圣属世人尚不存在. 这从 “女人” 和 “不生育” 的含义清楚可知: “女人” 是指与理性良善联结的神圣真理, 如前一章所说明的, 这真理由利百加来代表. “不生育” 是指神圣属世人尚不存在. 因为此中情形是这样: 神圣属世人源于为父亲的理性神圣良善和那里为母亲的神圣真理. 当神圣属世人尚不存在时, 理性真理就被称为 “不生育”, 在此被称为 “不生育的女人”.

男人的情况是这样: 当他正经历重生时, 主就将良善, 也就是对邻人的善意流入到他的理性中. 这善意具有与其联结的, 来自属世人的真理. 这一切完成后, 他的属世人仍算不上重生. 谁都能从以下事实知道这一点, 即: 内在人或理性人经常与外在人或属世人争战; 并且只要有争战, 属世人就不会重生. 当这属世人仍未重生时, 真理方面的理性就不生育. 总体上的情况是这样, 每个细节同样是这样, 理性人在这些细节上与属世人不一致. 故就每个细节而言, 真理方面的理性被视为不生育.

重生的行为不仅总体上, 而且细节上主要围绕使属世人对应于理性人进行. 属世人被主藉着理性带入这种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 良善被注入到理性中, 真理被植入在这如土壤一样的良善中, 然后属世人藉着理性真理被带入顺服状态. 一旦属世人顺服, 在这种情况下, 它便处于对应状态; 并且它会对应到人重生的程度.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