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创世记 10

Studie

   

1 挪亚的儿子、含、雅弗的代记在下面。洪水以,他们都生了儿子。

2 雅弗的儿子是歌篾、玛各、玛代、雅完、土巴、米设、提拉。

3 歌篾的儿子是亚实基拿、利法、陀迦玛。

4 雅完的儿子是以利沙、他施、基提、多单。

5 这些人的後裔将各国的地土、海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

6 含的儿子是古实、麦西、弗、迦南

7 古实的儿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玛、撒弗提迦。拉玛的儿子是示巴、底但。

8 古实又生宁录,他为世上英雄之首。

9 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所以俗语: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

10 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

11 他从那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

12 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城。

13 麦西生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

14 帕斯鲁细人、迦斯路希人、迦斐托人;从迦斐托出来的有非利士人

15 迦南长子西顿,又生赫

16 和耶布斯人、亚摩利人、革迦撒人、

17 希未人、亚基人、西尼人、

18 亚瓦底人、洗玛利人、哈马人,来迦南的诸族分散了。

19 迦南的境界是从西顿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萨,又向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

20 这就是含的後裔,各随他们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国。

21 雅弗的哥哥,是希伯子孙之祖,他也生了儿子

22 儿子是以拦、亚述、亚法撒、路德、亚兰。

23 亚兰的儿子是乌斯、户勒、基帖、玛施。

24 亚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

25 希伯生了两个儿子,个名叫法勒(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为那时人就分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约坍。

26 约坍生亚摩答、沙列、哈萨玛非、耶拉

27 哈多兰、乌萨、德拉、

28 俄巴路、亚比玛利、示巴、

29 阿斐、哈腓拉、约巴,这都是约坍的儿子。

30 他们所的地方是从米沙直到西发东边的

31 这就是的子孙,各随他们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国。

32 这些都是挪亚三个儿子的宗族,各随他们的支派立国。洪水以,他们在上分为邦国。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1500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1500. “他妻子” 表它们也离开了与属天之物结合的真理, 也就是说, 记忆的知识离开了这些真理. 这从 “妻子” 的含义, 以及刚才所述清楚可知, “妻子” 表与属天之物结合的真理. 空虚的记忆知识离开属天之物, 如同空虚的观念习惯于离开智慧. 它们就象外壳或鳞片那样自行脱落.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2203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2203. “说, 我既已衰败, 岂能有这喜事呢” 表那真理所怀有的情感不愿改变自己的状态. 这从 “衰败” 和 “岂能有这喜事” 的含义清楚可知: “衰败” 是指要脱去人性, 因而改变状态, 如前面所解释的 (2198节); “岂能有这喜事” 是指不渴望这种事, 因而是指这不是它的情感. 从有关撒拉的论述 (2196节), 即 “撒拉站在那人后边的帐棚门口” 明显可知这些事是怎么回事. 也就是说, 对于真理, 人类理性具有这样的性质, 即它无法理解何为神性, 因为那真理沉浸于表象. 所以, 它不相信它无法理解的事, 并且它不相信的事也不会对它产生影响. 这理性所沉浸的表象则会对它产生影响. 因为这些表象本身就有快乐; 若失去这些表象, 它必以为再没有快乐可言; 而天堂的情感并不在表象中, 只在良善与真理本身中. 由于理性真理具有这种性质, 所以它值得原谅, 并被许可沉浸于表象, 以它们为乐. 当主将自己与神性联结起来时, 沉浸于表象的这种真理在此由撒拉来代表. 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 她站在帐棚门口, “暗笑说, 我既已衰败, 岂能有这喜事呢?” 这句话表示理性真理所怀有的情感不愿改变自己的状态.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