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約書亞記 1

Studie

1 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了以耶和華曉諭摩西的幫手,嫩的兒子約書亞,

2 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以色列人去。

3 凡你們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你們了。

4 從曠野和這利巴嫩,直到伯拉,赫人的全,又到日落之處,都要作你們的境界。

5 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6 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他們的

7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那裡去,都可以順利。

8 這律法不可離開你的,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上所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9 我豈沒有吩咐你麼?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必與你同在。

10 於是,約書亞吩咐百姓的

11 你們要走遍中,吩咐百姓說:當預備食物;因為日之內你們要過這約但河,進去得耶和華─你們賜你們為業之

12 約書亞對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

13 你們要追念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所吩咐你們的耶和華─你們的使你們得享平安,也必將這你們。

14 你們的妻子、孩子,和牲畜都可以留在約但河東、摩西你們的;但你們中間一切大能的勇士都要帶著兵器在你們的弟兄前面過去,幫助他們,

15 等到耶和華使你們的弟兄像你們一樣得享平安,並且得著耶和華─你們所賜他們為業之,那時才可以回你們所得之,承受為業,就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在約但河東、向日出你們的。

16 他們回答約書亞:你所吩咐我們行的,我們都必行;你所差遣我們去的,我們都必去。

17 我們從前在一切事上怎樣摩西,現在也必照樣從你;惟願耶和華─你的與你同在,像與摩西同在一樣。

18 無論甚麼違背你的命令,不從你所吩咐他的一切,就必治他。你只要剛強壯膽!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1408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1408. 此处和下文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所记载的那样; 然而, 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具有代表性, 每一个词都具有属灵之义. 圣言的所有历史都是这样, 不仅包括摩西书的历史, 还包括约书亚记, 士师记, 撒母耳记, 列王记的历史, 所有这些表面上看仅仅是历史. 不过, 尽管它们在字义上是历史, 但在内义上却储存和隐藏着天堂的奥秘. 只要心智让眼睛专注于历史细节, 就永远不可能发现这些奥秘. 它们也不会被揭示出来, 除非心智剔除字义. 主的圣言就象一具肉体, 里面有活生生的灵魂. 只要心智专注于肉体之物, 以致几乎不相信灵魂的存在, 更不相信它死后还会活着, 属灵魂的事物就不会显现出来. 不过, 一旦心智退离肉体之物, 那些属灵魂和生命之物就会变得明显. 这不仅是为何人在新生或重生之前, 肉体之物必须死去的原因, 也是为何在他能进入天堂, 看到天堂之物之前, 肉体之物必须死去的原因.

这也是主圣言的情形: 它的肉体部分就是构成字义的事物; 心智若专注于这些事物, 就根本看不到内在事物; 不过, 一旦肉体部分仿佛死去, 内在事物就会呈现出来. 尽管如此, 字义上的事物仍如同那些与处于肉身之人同在的事物, 即记忆的知识, 这些知识出自感性事物, 里面包含内部或内在事物. 由此可知, 容器是一回事, 包含在容器中的本质要素又是另一回事. 容器是属世的, 包含在容器中的本质要素是属灵, 属天的. 圣言的历史同样如此, 在圣言中, 所有的表述都是一般的, 属世的, 事实上是物质容器, 容器里面包含属灵, 属天之物, 这些事物若不通过内义, 永远不会呈现出来.

仅凭以下事实, 谁都能清楚看出这一点: 在圣言中, 很多事物都是照着表象说的, 事实上, 是照着感官幻觉说的, 如主发怒, 降罚, 诅咒, 杀戮, 以及很多其它类似陈述. 然而, 事实上, 它们在内义上完全相反, 也就是说, 主决不发怒和降罚, 更不会诅咒和杀戮. 不过, 对那些以简单的心思照字面的理解相信圣言的人而言, 他们只要活在仁爱中, 就根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原因在于, 圣言的教导只在于此: 即每个人都要活在对邻舍的仁爱中, 并且爱主高于一切. 凡这样做的人都拥有内在事物; 因此, 对他们来说, 从字义得来的幻觉很容易被驱散.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