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耶利米哀歌 2

Studie

   

1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他将以色列的华美从扔在上;在他发怒的日子并不记念自己的脚凳

2 雅各一切的住处,并不顾惜。他发怒倾覆犹大民的保障,使这保障坍倒在;他辱没这国和其中的首领。

3 他发烈怒,把以色列的角全然砍断,在仇敌面前收回右手。他像焰四围吞灭,将雅各烧毁。

4 他张好像仇敌;他站着举起右手,如同敌人将悦人眼目的,尽行杀戮。在锡安百姓的帐棚上倒出他的忿怒,像一样。

5 主如仇敌以色列和锡安的一切宫殿,拆毁百姓的保障;在犹大民中加增悲伤哭号。

6 他强取自己的帐幕,好像是园中的窝棚,毁坏他的聚会之处。耶和华使圣节和安息日在锡安都被忘记,又在怒气的愤恨中藐视君王和祭司。

7 耶和华丢弃自己的祭坛,憎恶自己的圣所,将宫殿的墙垣交付仇敌。他们在耶和华的殿中喧嚷,像在圣会之日一样。

8 耶和华定意拆毁锡安的城墙;他拉了准绳,不将收回,定要毁灭。他使外郭和城墙都悲哀,一同衰败。

9 锡安的都陷入内;将她的闩毁坏,折断。她的君王和首领落在没有律法的列国中;她的先知不得见耶和华的异象

10 锡安城的长老上默默无声;他们扬起尘土落在上,腰束麻布耶路撒冷处女

11 我眼中流泪,以致失明,我的心肠扰乱,胆涂,都因我众民遭毁灭,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内街上发昏。

12 那时,他们在城内街上发昏,好像受伤的,在母亲的怀里,将要丧命;对母亲:谷、酒在哪里呢?

13 耶路撒冷的民哪,我可用甚麽向你证明呢?我可用甚麽与你相比呢?锡安的民哪,我可拿甚麽和你比较,好安慰你呢?因为你的裂口,谁能医治你呢?

14 你的先知为你见虚假和愚昧的异象,并没有显露你的罪孽,使你被掳的归回;却为你见虚假的默示和使你被赶出本境的缘故。

15 凡过的都向你拍掌。他们向耶路撒冷城嗤笑,摇:难道人所称为全美的,称为全所喜悦的,就是这城吗?

16 你的仇敌都向你大大张;他们嗤笑,又切齿:我们灭她。这真是我们所盼望的日子临到了!我们亲眼见了!

17 耶和华成就了他所定的,应验了他古时所命定的。他倾覆了,并不顾惜,使你的仇敌向你夸耀;使你敌人的角也被高举。

18 锡安民的哀求主。锡安的城墙啊,愿你泪如,昼夜不息;愿你眼中的瞳人泪不止。

19 夜间,每逢交更的时候要起来呼喊,在主面前倾。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饿发昏;你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祷告。

20 耶和华啊,求你观!见你向谁这样行?妇人岂可自己所生育手里所摇弄的婴孩吗?祭司和先知岂可在主的圣所中被杀戮吗?

21 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卧;我的处女和壮丁都倒在刀下;你发怒的日子杀死他们。你杀了,并不顾惜。

22 你招聚四围惊吓我的,像在大会的日子招聚人一样。耶和华发怒的日子,无人逃脱,无人存留。我所摇弄所养育的婴孩,仇敌都杀净了。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2327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2327. “脸伏于地下拜” 表谦卑. 这是显而易见的, 无需解释. 在过去, 尤其在代表性教会中, 他们俯伏以致脸伏于地, 是因为脸表人的内在 (358, 1999节). 他们脸伏于地的原因在于, 地上的尘土表亵渎的和被谴责的 (278节). 所以, 他们由此表明这一事实, 凭自己, 他们是亵渎的和被谴责的. 出于同样的原因, 他们脸伏于地, 甚至在尘土和灰中打滚, 扬起尘土和灰落在头上, 这从相关经文可以看出来 (如耶利米哀歌 2:10; 以西结书 27:30; 弥迦书 1:10; 约书亚记 7:6; 启示录 18:19等等).

他们通过这些行为表现真谦卑的状态, 人们若不承认凭自己他们是亵渎的和被谴责的, 因而凭自己无法仰望主, 主那里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性和神圣的, 就绝不会有这样的表现. 因此, 人越承认自己的状态, 就越具有真谦卑, 在进行敬拜时就越具有真正的虔诚. 一切敬拜中必包含谦卑, 没有谦卑就没有崇拜, 因而没有敬拜可言.

谦卑的状态是敬拜本身必不可少的状态, 原因在于, 内心越谦卑, 我欲及由此而来的一切罪恶越止息, 这一切越止息, 从主而来的良善与真理, 即仁与信就越流入进来. 因为阻碍接受这些事物的, 主要是我欲. 我欲里面含有与自我相比对别人的蔑视, 并且若自我得不到尊敬, 就会报复. 我欲里面还含有无情和残忍, 因而含有最坏的邪恶. 良善与真理绝不会被引入到这些东西中, 因为它们是完全对立的.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