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本

 

Matej第4章

学习

   

1 Duh tada odvede Isusa u pustinju da ga đavao iskuša.

2 I propostivši četrdeset dana i četrdeset noći, napokon ogladnje.

3 Tada mu pristupi napasnik i reče: "Ako si Sin Božji, reci da ovo kamenje postane kruhom."

4 A on odgovori: "Pisano je: Ne živi čovjek samo o kruhu, nego o svakoj riječi što izlazi iz Božjih usta."

5 Ðavao ga tada povede u Sveti grad, postavi ga na vrh Hrama

6 i reče mu: "Ako si Sin Božji, baci se dolje! Ta pisano je: Anđelima će svojim zapovjediti za tebe i na rukama će te nositi da se gdje nogom ne spotakneš o kamen."

7 Isus mu kaza: "Pisano je također: Ne iskušavaj Gospodina, Boga svojega!"

8 Ðavao ga onda povede na goru vrlo visoku i pokaza mu sva kraljevstva svijeta i slavu njihovu

9 pa mu reče: "Sve ću ti to dati ako mi se ničice pokloniš."

10 Tada mu reče Isus: "Odlazi, Sotono! Ta pisano je: Gospodinu, Bogu svom se klanjaj i njemu jedinom služi!"

11 Tada ga pusti đavao. I gle, anđeli pristupili i služili mu.

12 A čuvši da je Ivan predan, povuče se u Galileju.

13 Ostavi Nazaret te ode i nastani se u Kafarnaumu, uz more, na području Zebulunovu i Naftalijevu

14 da se ispuni što je rečeno po proroku Izaiji:

15 Zemlja Zebulunova i zemlja Naftalijeva, Put uz more, s one strane Jordana, Galileja poganska -

16 narod što je sjedio u tmini svjetlost vidje veliku; onima što mrkli kraj smrti obitavahu svjetlost jarka osvanu.

17 Otada je Isus počeo propovijedati: "Obratite se jer približilo se kraljevstvo nebesko!"

18 Prolazeći uz Galilejsko more, ugleda dva brata, Šimuna zvanog Petar i brata mu Andriju, gdje bacaju mrežu u more; bijahu ribari.

19 I kaže im: "Hajdete za mnom, učinit ću vas ribarima ljudi!"

20 Oni brzo ostave mreže i pođu za njim.

21 Pošavši odande, ugleda druga dva brata, Jakova Zebedejeva i brata mu Ivana: u lađi su sa Zebedejem, ocem svojim, krpali mreže. Pozva i njih.

22 Oni brzo ostave lađu i oca te pođu za njim.

23 I obilazio je Isus svom Galilejom naučavajući po njihovim sinagogama, propovijedajući Evanđelje o Kraljevstvu i liječeći svaku bolest i svaku nemoć u narodu.

24 I glas se o njemu pronese svom Sirijom. I donosili su mu sve koji bolovahu od najrazličitijih bolesti i patnja - opsjednute, mjesečare, uzete - i on ih ozdravljaše.

25 Za njim je pohrlio silan svijet iz Galileje, Dekapola, Jeruzalema, Judeje i Transjordanije.

   

评论

 

探索马太福音的内义第四章

原作者: Ray and Star Silverman (由觉醒翻译成中文)

Temptation of Christ (mosaic in basilica di San Marco)

翻译:觉醒

第四章

受魔鬼的试探


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2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3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5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

6 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10 耶稣说:撒但,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11 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


“悔改”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1 但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改变我们的情感模式是有区别的。理解真理可以改变头脑,但只有按照真理生活才能改变心灵。因此,我们灵性发展的下一步是火的熬炼,即在实际经历中,我们将真理应用于生活。这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在接下来的故事里,这正是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情,因为我们读到,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4:1

耶稣在旷野所受的试探,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克服一切可能的试探,提供了基本的模式。魔鬼对耶稣的试探首先是在其自然的、身体的层面上,也就是五种感官的层面上。魔鬼知道耶稣禁食四十天,饿了,就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无论耶稣多么饥饿,祂都不会听从魔鬼的使唤。相反,祂引用经文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4:3;另见申命记8:3

第二个试探是针对我们头脑的灵性层面,以圣城的一座圣殿为代表,这是提供灵性教导的地方。魔鬼叫耶稣站在殿顶上,对祂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4:6;另见诗篇91:11,12

值得注意的是,魔鬼自己也会引用经文——但只是为了他自私的目的。同样地,当我们从生命的自然层面进入灵性层面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引用经文。然而,在我们早期的发展中,我们有时会受到诱惑,用圣经来谋取私利,感觉比别人优越,并迷恋自己的智慧。 2 我们感觉高人一等,自恃聪明,坐在“圣城殿顶上”。

自恃聪明的一个表现是认为我们只要信,就可以随心所欲,因为我们是安稳的,有保障的,已经“得救”了。这种错误信仰的危险被描写为魔鬼暗示耶稣可以从殿顶上跳下去。根据这种推理,如果神已应许在凡事上保护我们,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真的都无关紧要。然而,耶稣没有屈从于这第二个试探。相反,祂再次引用经文,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4:7申命记6:16)信仰不能与生活分离。只有信,没有相应的生活,不能使我们得救。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第一个试探涉及身体层面(肉体饥饿的层面),第二个试探则涉及思想层面(信仰认知的层面)。但仅仅信神,却不按照神的命令生活,这不是真信。在强大谬见的影响下,他们可能相信他们脱离了地球的束缚。他们被自己的谬见所迷惑,冒愚蠢的危险,甚至无视万有引力定律,时而跳入灾难和死亡。

但唯信称义的倾向还有一些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更微妙的版本。如果我们相信得救是因着信,而不是因着与信相符的生活,我们可能会受到诱惑,不遵照神的诫命生活。我们可能相信,既然我们已经得救了,而且不会失去救恩,我们的行为就无关紧要了。

这是一个诱人的观念。但这不是神诫命的一部分。当申命记上说:“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神。”它接下来还说:“要留意遵守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的诫命、法度、律例。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申命记6:17-183 以“信”的名义去冒愚蠢的危险,实际上是对信的否定,而不是对信的见证。真正的信体现在按照诫命生活。

魔鬼无法在身体或认知层面试探耶稣,就继续在最高的层面试探祂。这是魔鬼带耶稣上了一座最高的山所暗示的。圣城中的圣殿象征我们生命的思想层面,涉及信心和信仰,而一座山则代表更高的层面——人的最高层面,即我们对主的最深的爱。 4 若耶稣放弃这种爱,魔鬼承诺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赐给祂。耶稣唯一要做的就是在魔鬼面前俯伏敬拜。

这可能被认为是一个诱人的提议。毕竟,谁不想拥有整个世界,拥有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呢?荣耀、名誉、财富!权力、名望、利益!这一切都非常诱人!但这里有一个陷阱:为了得到这一切,人必须敬拜撒但,而不是神。

耶稣没有被撒旦空洞的提议所愚弄。首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都不属于撒但。“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耶和华。”(诗篇24:1)所以,这根本不是撒但可以赐予的!其次,耶稣来,不是要辖制人,不是要奴役他们,甚至不是要强迫人们爱祂。相反,耶稣来,是要把人们从各种形式的辖制中解救出来,特别是我欲(self-love)的辖制,它渴望主宰别人,甚至成为世上万国的统治者。

这种“主宰欲”有时也被称为“支配欲”,或者简单地说,就是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它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会破坏人际关系,使人们或成为主人,或沦为奴隶。虽然我们并不总是认为它是“主宰欲”,但它表现为试图控制他人的爱好、想法和行为的欲望。无论是雇主与雇员之间,还是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或丈夫与妻子之间,试图控制他人,叫他人按我们的意愿行事的贪婪欲望——当基于我欲而不是相互尊重时——总是具有破坏性的。 5

这就是耶稣所遇到的第三个试探。对祂来说,这是最高、最困难的试探。凭祂的神圣大能,祂可以轻而易举地统治世界,迫使所有人爱祂,遵守祂的诫命。但这种外在的强迫与神的爱是背道而驰的。这就是耶稣选择抵挡这第三个也是最深的试探的内在原因。神对我们的爱,正如在耶稣身上所体现的那样,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我们愿意,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拒绝祂的爱。祂不会强迫我们信祂或爱祂,即使祂知道我们最大的快乐就在其中。祂不会屈从于这个试探,成为“世上万国”的统治者,也不渴望获得“万国的荣华”。

相反,祂会永远维持和保护我们的自由,让我们可以选择拒绝或接受来自祂的祝福。 6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再次引用经文,拒绝撒但的提议,说:“撒但,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4:10;另见申命记6:13

在每一种情况下,无论是身体层面的(食物),思想层面的(圣殿),还是灵魂层面(高山)的试探,耶稣都能运用圣经的大能来抵挡魔鬼。魔鬼用圣经来为邪恶辩护,耶稣则用圣经来抵挡邪恶。每次耶稣受试探时,祂都用“经上记着说”来回应。地狱的魔鬼无法抵挡圣经的大能。他们暂时被打败,放弃并离开,由天使前来安慰。所以,我们读到:“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4:117

通过耶稣在旷野受试探的故事,我们看到圣经在战胜试探方面的大能。这种磨难是耶稣灵性成长的必由之路。在真理之水中受了洗,祂立刻又经历了灵性试探之火的熬炼。这样,他逐渐与真理本身合而为一。

对于耶稣是这样,对于我们也是这样。经历试探是我们灵性成长的必由之路。当我们在试探的争战中寻求和使用圣经的真理时,我们吸收它们,使它们成为我们的一部分。通过使用圣言文字层面的真理,我们为天使打开了道路,让他们藉着这些真理进来,服事我们:“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4:11


将圣言带给外邦人


12 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

13 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

14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

15 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

16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17 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18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20 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

21 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

22 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23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导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

24 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25 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约但河外来跟着他。


从试探中出来以后,耶稣更深刻地意识到圣经的大能。在旷野,祂通过使用圣经的大能胜过了三次试探;祂认识到这将是祂拯救人类的主要手段。事实上,这就是祂的使命——拯救人类。现在情况更紧迫了,因为施洗约翰(代表圣言文字层面的真理)已经被捕入狱。因此,耶稣决心接续施洗约翰的工作,甚至像约翰一样大声疾呼:“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4:17

耶稣此时的行动是迅速且有目的的。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祂立即召集祂的第一批门徒,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4:19)召集门徒以后,祂走遍加利利,教导,传道,治病。“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4:24

这里发生了什么?它与神所安排的这些情节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记住,耶稣刚受了洗,然后在旷野受了试探。祂不仅学了真理(以受了水的洗礼为象征),而且立即通过运用真理胜过了三个连续的试探。这象征当我们学了真理并利用真理战胜试探以后所流入我们里面的大能。就耶稣而言,祂使用这种能力来医治各种疾病,而且是即时的。对我们来说,这种能力乃是爱人如己,与人为善,服务他人,且不求私利。我们若如此行,抛开一切私意,同时相信惟有神藉着我们行善,我们就能进入平安的状态。

这是我们永远可以获得的心灵的平安、欢喜和快乐,是我们在经历灵性挣扎后最能感受到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并没有在受洗后立刻开始公开的服事。相反,祂是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试探后才开始服事的。类似的事情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成为医治他人的使者——不是因为我们学了真理(受了洗),而是因为我们已经将真理应用于生活中,用它来抵挡试探,并归荣耀于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内在平安。 8

但这个过程并没有就此结束。想要与他人分享这种平安,并想办法做到这一点,这是很自然的。就耶稣而言,祂立刻前往加利利,开始公开服事。我们也会想办法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经验。毕竟,“我们已经看见了大光”。虽然我们可能经历了自己的“死荫”,但我们也经历了内在的平安喜乐,就是在试探中得胜的人所经历的。

这种内在的平安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我们不能独享。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想要与他人分享,使先知的话得以应验:“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4:16以赛亚书9:2

脚注:

1. 源自希腊语μετανοέω(metanoeo),字面意思是“meta”(上面)和“noiea”(思考、理解、运用头脑)。因此,它指的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更高的角度思考,或者超越我们通常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2. 《属天的奥秘》10406:当圣言的字面意思被用来支持我欲和物欲时,人不能从天堂得到任何光照。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他们用圣言的字面意思来证实这一点,通过妄用和曲解来扭曲它。

3. 这段经文包含在申命记第六章著名的“示玛”中。它从第四节开始,说:“以色列啊,你要听[示玛]!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一直持续到第25节,以“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神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结束。

4. 《属天的奥秘》1292:在圣言中,“山”表示爱或仁,因为它们在敬拜中是最高的事物,或者说是最内在的事物。另见《属天的奥秘》795[4]:“报好信息给锡安的啊,你要登高山;报好信息给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极力扬声。”(以赛亚书40:9)这话指的是通过爱与仁来敬拜主。因为它们是最内在的爱,所以也是最高的。

5. 《圣爱与圣智》141:在所有属天的爱中为首的爱,或者与所有其他属天的爱有关的爱,是对主的爱。而在所有属地狱的爱中为首的爱,或者与所有其他属地狱的爱有关的爱,是来自于我欲(love of self,即对自己的爱)的控制欲。这两种爱是截然相反的。

6. 《属天的奥秘》6472:主不强迫人接受源自祂的流入。祂只是在自由中引导,在人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自由将人引向良善。

7. 《真实的基督教》224[3-4]:圣言具有无法形容的大能......魔鬼和撒但一旦嗅到神圣真理的一丝气息,就立刻一头扎入深坑,躲入洞穴,将洞穴封闭起来,不留一丝缝隙......对此,我可以用我在灵界的许多经历来证实。但由于这些会叫人难以置信,我就不赘述了......然而,我能肯定地说,一个拥有主的神圣真理的教会,拥有胜过地狱的大能。这样的教会正是主对彼得所谈论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马太福音16:18

8. 《真实的基督教》599:在人的挣扎或试探中,主施行个人的救赎,正如祂在世时施行总体的救赎一样。通过世上的挣扎和试探,主荣耀了祂的人性,即把祂的人性神性化了。现在,个人的情况也是如此。当人受试探时,主为他争战,制伏攻击他的地狱之灵。他受试探以后,主荣耀他,即把他变得属灵。在施行普遍的救赎之后,主使天堂和地狱的一切恢复了秩序。同样,当人受试探以后,主也使他里面与天堂和世界有关的一切恢复秩序。在施行救赎以后,主建立了一个新的教会。同样,祂也在个人身上建立教会,使他成为个人层面的教会。在施行救赎以后,主赐平安给凡信祂的人,因为祂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约翰福音14:27)同样,当人受试探以后,主赐平安给他,也就是心灵的喜乐和安慰。这些事实表明,主是永远的救赎主。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Arcana Coelestia#8681

学习本章节

  
/10837  
  

8681. 'And Aaron and all the elders of Israel came' means the things which in the Church are primary. This is clear from the representation of 'Aaron' as the truth contained in doctrinal teachings, dealt with in 6998, 7009, 7089, 7382; and from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elders of Israel' as the chief truths of the Church that accord with good, dealt with in 6524, 8578, 8585 - for 'Israel' means the Church, 8645.

  
/10837  
  

Thanks to the Swedenborg Society for the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