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本

 

以西結書第40章

学习

   

1 我們被擄掠第二十五年,耶路撒冷城攻破十四年,正在年初,之初十日,耶和華的靈(原文是)降在我身上,他把我到以色列地。

2 的異象中帶我到以色列,安置在至上;在上的邊有彷彿一座城建立。

3 我到那裡,見有一,顏色(原文是形狀)如銅,拿麻繩和量度的竿,站在門口

4 對我子啊,凡我所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用耳,並要放在上。我帶你到這裡,特為要指示你;凡你所見的,你都要告訴以色列家。

5 我見殿四圍有。那量度的竿,長肘,每肘是肘零掌。他用竿量,厚竿,高竿。

6 他到了朝東的,就上的臺階,量的這檻,寬竿;又量的那檻,寬竿。

7 又有衛房,每房長竿,寬竿,相隔五肘。檻,就是挨著向殿的廊檻,寬竿。

8 他又量向殿的廊子,寬竿。

9 又量廊,寬肘,牆柱厚肘;那的廊子向著殿。

10 洞有衛房:這旁間,那旁間,都是樣的尺寸;這邊的柱子和那邊的柱子,也是樣的尺寸。

11 他量門口,寬肘,長十三肘。

12 衛房前展出的境界:這邊肘,那邊肘;衛房這邊肘,那邊肘。

13 又量洞,從這衛房頂的後檐到那衛房頂的後檐,寬二十五肘;衛房相對。

14 又量(原文是造)廊子六十肘(七十士譯本是二十肘),牆柱外是院子,有廊為界,在洞兩邊。

15 從大門口到內廊前,共五十肘。

16 衛房和洞兩旁柱間並廊子,都有嚴緊的窗櫺;裡邊都有窗櫺,柱上有雕刻的棕樹。

17 我到外院,見院的四圍有鋪石地;鋪石地上有屋子三十間。

18 鋪石地,就是矮鋪石地在各洞兩旁,以洞的長短為度。

19 他從下量到內院外,共寬一肘,東面面都是如此。

20 他量外院朝,長寬若干。

21 洞的衛房,這旁間,那旁間。洞的柱子和廊子,與第一的尺寸一樣。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22 其窗櫺和廊子,並雕刻的棕樹,與朝東的尺寸一樣。登層臺階上到這,前面有廊子。

23 內院有與這相對,面東面都是如此。他從這量到那,共一肘。

24 他帶我往去,見朝,又照先前的尺寸量洞的柱子和廊子。

25 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和先量的窗櫺一樣。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26 層臺階上到這門,前面有廊子;柱上有雕刻的棕樹,這邊棵,那邊棵。

27 內院朝。從這量到朝的那,共一肘。

28 我從到內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

29 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30 周圍有廊子,長二十五肘,寬五肘。

31 廊子朝著外院,柱上有雕刻的棕樹。登層臺階上到這門。

32 我到內院的東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東

33 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34 廊子朝著外院。門洞兩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樹。登層臺階上到這門。

35 我到,就照先前的尺寸量那

36 就是量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門洞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37 廊柱朝著外院。門洞兩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樹。登層臺階上到這門。

38 洞的柱旁有屋子和;祭司(原文是他們)在那裡洗燔祭牲。

39 廊內,這邊有兩張桌子,那邊有兩張桌子,在其上可以宰殺燔祭牲、贖祭牲,和贖愆祭牲。

40 上到朝門口,這邊有兩張桌子廊那邊也有兩張桌子

41 這邊有桌子,那邊有桌子,共張;在其上祭司宰殺犧牲。

42 為燔祭牲有桌子,是鑿過的石頭做成的,長肘半,寬肘半,肘。祭司將宰殺燔祭牲和平安祭牲所用的器皿放在其上。

43 有鉤子,寬掌,釘在廊內的四圍。桌子上有犧牲的

44 旁,內院裡有屋子,為歌的人而設。這屋子朝:原文是東);在旁,又有間朝

45 他對我:這朝子是為看守殿宇的祭司

46 那朝的屋子是為看守祭壇祭司。這些祭司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子孫,近前來事奉耶和華的

47 他又量內院,長一肘,寬一肘,是見方的。祭壇在殿前。

48 於是他我到殿前的廊子,量廊子的牆柱。這面厚五肘,那面厚五肘。兩旁,這邊肘,那邊肘。

49 廊子長二十肘,寬十肘。上廊子有臺階。靠近牆又有子,這邊根,那邊根。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属天的奥秘#9741

学习本章节

  
/10837  
  

9741. “你要作居所的院子” 表最低层天堂. 这从 “居所的院子” 的含义清楚可知.

“居所的院子” 是指天堂的外在部分, 因而是指最低层的天堂, 因为天堂分为三层, 即至内层, 中间层和最低层. 居所的至内在部分, 就是法柜所在之处, 代表至内层天堂; 帷帐之外的居所代表中间天堂; 现在所论述的院子则代表最低层天堂. 该天堂被称为 “院子”, 是因为住在那里的, 是那些处于信之良善, 然而尚未处于对邻之仁的良善之人; 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住在中间天堂. 住在被称为 “院子” 的最低层天堂的人, 被称为天使灵; 住在中间的人被称为属灵天使; 而住在至内层天堂的人被称为属天天使.

此外,

“院子” 也表示信之良善本身, 就是最低层天堂的良善, 因为人正是通过该良善被引入对邻之仁的良善, 就是中间天堂的良善. 要知道, 与人同在的良善构成他的天堂, 他的良善如何, 他的天堂就如何. 有三种天堂按顺序彼此跟随, 即: 信之良善, 对邻之仁的良善, 对主之爱的良善. 信之良善构成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 如前所述; 对邻之仁的良善构成中间或第二层天堂; 对主之爱的良善构成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

有必要用几句话来说一说, 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堂的布局. 天堂分为两个国度, 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 每个国度都有一个内在部分和一个外在部分. 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外住在属天国度的内在部分, 那些处于相爱的良善之人则住在它的外在部分; 但那些处于对邻之仁的良善之人住在属灵国度的内在部分, 那些处于信之良善的人则住在它的外在部分 (参看9680节). 那被称为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 由院子来代表的, 就是这两个国度各自的外在部分. 这解释了为何殿周围有两个院子, 即一个外院和一个内院; 外院表示那些住在属灵国度的外在部分之人, 内院表示那些住在属天国度的外在部分之人.

关于耶路撒冷圣殿的这两个院子, 可参看列王纪上 (6:3, 36) 和列王纪下 (21:5); 关于新殿的外院, 可参看以西结书 (40:17, 31, 34; 42:1-20); 关于那里的内院, 可参看以西结书 (40:23, 28, 32, 44; 42:3; 43:5). 由此明显可知, 殿的外院所代表的最低层天堂由信之良善构成, 内院所代表的最低层天堂由相爱的良善构成. 那些处于相爱的良善之人处于为了良善的缘故而对良善的情感之中; 而那些处于信之良善的人则处于为了真理的缘故而对真理的情感之中. 因为良善在属天国度掌权, 而真理则在属灵国度掌权.

两个 “院子” 表示最低层天堂, 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它们的经文明显看出来, 如以西结书:

耶和华的荣耀从基路伯之上上升, 在殿的门槛以上. 殿内满了云彩, 内院也满了云彩. 院子充满耶和华荣耀的光辉, 基路伯翅膀的响声听到外院.(以西结书 10:3-5)

院子是最低层天堂的代表, 所以它充满云彩和耶和华荣耀的光辉, 和那殿本身一样; 因为 “云彩” 和 “荣耀” 表示神性真理.

“云彩” 就具有这种含义 (参看5922, 6343节的末尾,6752, 8106, 8443节),

“荣耀” 也是 (8267, 8427, 9429节);

“翅膀的响声” 表示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 (8764, 9514节).

同一先知书:

灵将我举起带入殿的内院; 看哪, 耶和华的荣耀充满了殿. 我听见有一位从殿中对我说话, 说, 人子啊, 这是我宝座之地, 是我脚掌所踏之地. 我要在这里住在以色列人中间, 直到永远.(以西结书 43:5-7)

此处, 殿和院子一起被称为 “耶和华的宝座之地, 是祂脚掌所踏之地”, 因为殿和院子一起代表天堂;

“耶和华的宝座” 是指属灵天堂 (5313, 8625节),

“祂脚掌所踏之地” 是指最低层天堂.

在下列经文中,

“院” 和两 “院” 也表示最低层天堂. 诗篇:

你所拣选, 使他靠近的有福了! 他要住在你的院中; 我们必因你家的美善, 你圣殿的圣洁而心满意足.(诗篇 65:4)

显然,

“住在院中” 表示住在天堂. 又:

在你两院住一日, 胜似千日; 宁可站在我神家的门坎上, 也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诗篇 84:10)

又:

他们栽于耶和华的家中, 发旺在我们神的两院里.(诗篇 92:13)

又: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祂, 拿供物来进入祂的两院.(诗篇 96:8)

又: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的名; 站在耶和华家中, 在我们神家两院中的耶和华的仆人啊, 你们要赞美祂! (诗篇 135:1, 2)

以赛亚书:

他们要收割五谷和新酒, 要吃并赞美耶和华, 那聚敛的要在我圣所的两院内喝.(以赛亚书 62:9)

在这些经文中,

“两院” 表示最低层天堂, 因为更内在的天堂被称为 “耶和华的家” 和 “祂的殿” (3720节).

启示录:

天使说, 起来, 将神的殿和祭坛, 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 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 不用量, 因为这是给了外邦人的; 他们要将圣城踏在脚下四十二个月.(启示录 11:1, 2)

“殿和祭坛, 并在殿中礼拜的人” 是指教会和教会的敬拜;

“殿外的院子” 是指相爱的良善, 如前所述;

“圣城所给并被踏在脚下的外邦人” 是指摧毁教会的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 (6306节);

“四十二个月” 与六周所表相同, 六周与一周中的六天所表相同, 因为六乘七得四十二;

“七天” 或一周表示一个完整时期, 无论长短 (2044, 3845节); 第七天, 就是安息日之前的六天表示前一个教会, 直到它结束, 以及一个新教会的建立; 因为 “安息日” 表示良善和真理的结合, 因而表示教会 (8495, 8510, 8889, 8893, 9274节).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属天的奥秘#7643

学习本章节

  
/10837  
  

7643. “看哪, 明天我要给你的境界带来蝗虫” 表虚假将占领他们最外面的部分. 这从 “蝗虫”, “境界” 和 “带来” 的含义清楚可知: “蝗虫” 是指最外面部分中的虚假, 如下文所述; “境界” 是指最外面的部分; “带来” 因论及虚假, 故是指占领. 经上说 “耶和华要带来”, 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它们被带来, 也就是被邪恶带来. 此处的情形和 “祂使法老的心发沉” 归与耶和华, 也就是主时的情形是一样的. 而事实上, 这是人造成的, 是他里面的邪恶导致的, 如前所示 (7632节). 邪恶并非源于主, 乃是出于人, 因为人将从主流入的良善转到自己身上, 在一切事上不关注主和属于主的东西, 而是关注他自己. 这种自我关注会产生统治所有人, 占有他人所有一切的欲望; 还产生对他人的蔑视, 对那些不赞同, 不友好对待人的自我之人的仇恨, 报复和残忍; 又产生对属于信的一切的蔑视, 因为当这些从主流入时, 他就把它们集中在自己身上, 从而远离主.

由此可见, 人将从主流入的实际良善转变为邪恶.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来世, 恶人尽可能地远离天堂; 因为当天堂接近他们时, 也就是说, 当良善与真理更加强有力地流入时, 他们就用更大的力量冲向对立面, 也就是冲进邪恶与虚假中. 邪恶与虚假增长到何等程度, 他们就将真理从自己身上逐出到何等程度; 他们还在同等程度上冲进惩罚所带来的邪恶中, 因为在来世, 邪恶与惩罚是连在一起的.

主不断重整天堂, 不断添加新的天堂居民, 赐给他们住处和产业. 当祂如此行时, 天堂就更加强有力地靠近, 也就是流入, 结果使得地狱灵用更大的力量冲进邪恶与虚假, 冲进伴随它们的惩罚中; 他们因冲进邪恶与虚假中, 故给自己带来荒凉, 如前所述; 并且这一过程不会停止, 直到他们将自己完全荒凉, 深深丢进地狱. 由此可见, 除了良善外, 没有什么东西从主发出, 邪恶源于那些陷入邪恶的人自己. 这一切表明当如何理解耶和华或主 “使法老的心发沉”, 以及此处 “祂带来蝗虫” 这些话, “蝗虫” 表示邪恶所生, 在最外面部分中的邪恶.

在圣言中, 在论述恶人荒凉的地方, 经上有时会提到 “蝗虫” 和 “蝻子” (caterpillar, 译者注: 一种无翅的蝗虫, 可能是蝗虫的幼虫); 在这些地方, “蝗虫” 在内义上表示使最外面部分荒凉的虚假. 因为如前所述, 人的属世层分为内层和外层. “蝗虫” 表示存在于属世层最外面部分中的虚假, “蝻子” 表示那里的邪恶. 由于 “蝗虫” 表示存在于属世层最外面部分中的虚假, 故经上说, 蝗虫将被带入 “境界”, “遮满地面”, 后面 (10:14) 又说 “蝗虫上到埃及全地, 停在埃及全境, 甚是厉害, 这蝗虫遮满整个地面”. “境 (界)” 和 “(表) 面” 表示最外面和最低的部分, 内层就止于其上, 也就是说, 它们以这些部分为边界.

在诗篇, “蝗虫” 和 “蝻子” 就表示这些事:

祂打发成群的昆虫来他们中间, 嘬尽他们, 又叫青蛙灭了他们. 把他们的土产交给蝻子, 把他们劳碌得来的交给蝗虫. (诗篇 78:45-46)

又:

祂说一声, 蝗虫, 蝻子就来, 不计其数. (诗篇 105:34)

这几节经文论及埃及, 经上提到 “蝻子”, 但摩西五经没有提到它, 只提及 “蝗虫”. 经上之所以也提到 “蝻子”, 是因为 “蝻子” 表示邪恶, 而 “蝗虫” 表示虚假; 它们这二者都在属世层的最外面部分. 但当经上只提及 “蝗虫” 时, 它表示在一起的虚假与邪恶这二者, 因为 “蝗虫” 是指由邪恶所生的虚假.

那鸿书:

在那里火必烧灭你, 剑必剪灭你, 吞灭你如同蝻子. 任你自己增多如蝻子, 任你自己增多如蝗虫. 你增添商贾, 多过天上的星; 蝻子伸开飞走了. 你的君王如同蝗虫; 你的军长仿佛蝗虫中的蝗虫. (那鸿书 3:15-17)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 “流人血的城”, “流人血的城” 表示虚假的教义. 由于虚假和邪恶主要在属世层的最外面部分 (因源于世界和地上物体的感官幻觉, 以及由各种欲望产生的感官享受在那里增多), 所以邪恶和虚假的增多也由 “蝻子和蝗虫” 来描述, 如在士师记 (6:5; 7:12) 和耶利米书 (46:23) 就是如此. 感官层, 就是属世层的最末和最低层, 完全充满幻觉和随之而来的虚假 (参看5084, 5089, 5094, 6310, 6311, 6313, 6318, 6598, 6612, 6614, 6622, 6624, 6948, 6949节).

约珥书:

剪虫剩下的, 蝗虫吃尽; 蝗虫剩下的, 甲虫吃尽; 甲虫剩下的, 蝻子吃尽. 酒醉的人哪, 要清醒哭泣; 一切好喝醉的人哪, 都要为甜酒哀号; 因为酒断绝了. 有一民族又强盛又无数, 上到我的地, 使我的葡萄树成为荒场, 使我的无花果树成为泡沫. (约珥书 1:4-7)

又:

禾场必满了纯谷, 榨池必涌出新酒和油; 我要将那些年蝗虫, 甲虫, 蝻子, 剪虫所吃的补还你们. (约珥书 2:24-25)

此处 “蝗虫” 表示使真理和良善荒凉的最外面部分中的虚假. 摩西五经:

你带到田间的种子虽多, 收进来的却少, 因为蝗虫把它吃尽了. 你栽种葡萄园, 却没有酒喝, 没有收成, 因为虫子把它吃尽了. (申命记 28:38-39)

此处 “蝗虫” 表示由邪恶所生的虚假.

启示录:

有蝗虫从开了的无底坑的烟中出来, 到了地上, 有能力赐给它们, 好像地上的蝎子有能力一样. 并且吩咐它们说, 不可伤害地上的草, 并一切树木, 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 有命令赐给它们, 不许蝗虫杀死他们, 只叫他们受痛苦五个月; 蝗虫的形状好像预备出战的马一样, 头上戴的像冠冕, 仿佛是金的; 脸面好像男人的脸面. 它们有头发像女人的头发, 牙齿像狮子的牙齿. 它们有胸甲, 好像铁甲; 它们翅膀的声音, 好像许多车马奔跑上阵的声音. 它们有尾巴像蝎子, 尾巴上有毒钩, 能伤人五个月. 它们有无底坑的使者作它们的王, 按着希伯来话, 名叫亚巴顿; 按着希腊话, 他名叫亚玻伦. (启示录 9:3-11)

若不凭借内义, 没有人能明白这一切事物表示什么. 根据内义, 从其中每个细节明显看出, “蝗虫” 表示建立在幻觉和随之而来的虚假基础上, 还有哲学论据来支持的推理. 因此, “蝗虫” 也表示存在于人心智的最外面部分, 并比其它一切虚假更世俗和肉体化的虚假; 人很容易被这些虚假欺骗和迷惑. 因为人能轻松接受与感官相一致的观念, 很难接受与感官相矛盾的观念.

为叫人能知道, “蝗虫” 表示这类事物, 让我们逐一解释一下这段经文的细节. “蝗虫从中出来的无底坑” 是指地狱; “它们不可伤害的地上的草” 是指记忆知识; “树” 是指对良善和真理的认识; “人” 是指对良善的情感; 它们被吩咐可以 “伤害这些人, 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树” 是指真理和良善能被理解, 尽管没有照之生活; “额上有印记的人” 是指那些已经重生的人; 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 “受痛苦五个月” 是指它们要使他们荒凉; “蝗虫好像预备出战的马一样” 是指基于用来与教会真理争战的虚假的推理; “头上戴的像冠冕, 仿佛是金的; 脸面好像男人的脸面” 是指推理看上去像虚假, 似乎源于良善; “头发像女人的头发, 牙齿像狮子的牙齿” 是指属世层的外在事物, 或感官层, 也就是那里制造良善表象的幻觉; “胸甲好像铁甲” 是指制造真理表象的外在事物; “翅膀的声音, 好像许多车马奔跑上阵的声音” 是指他们用来争战并为之争战的虚假; “尾巴像蝎子, 尾巴上有毒钩” 是指这类事物所带来的伤害; “无底坑的王” 是指地狱的虚假; “亚巴顿” 是指毁灭; “亚玻伦” 是指基于似乎建立在真理基础上的虚假的推理, 尤其如果那些被视为智慧的人用完全被滥用的哲学论据来支持这些虚假; 因为对他们智慧的盲目崇拜会使人们信仰他们.

“蝗虫” 在正面意义上表示基本和最为总体的真理, 以及它所带来的愉悦. 这就是为何约翰以 “蝗虫和野蜜” 为食 (马太福音 3:4; 马可福音 1:6). 它们之所以是他的食物, 是因为约翰代表圣言; 他以他的食物, 以及所穿的骆驼毛衣服和腰束的皮带来代表外在意义上的圣言, 因为外在的愉悦由 “蝗虫和野蜜” 来表示 (参看5620节); 外在真理由 “骆驼毛的衣服” 和 “腰束的皮带” 来表示 (3301节). 这解释了为何约翰被视为是那将要来宣告主降临的以利亚. “以利亚” 是指圣言 (参看创世记 18章序言, 2762, 5247末尾节). 蝗虫也在可吃的小动物之列 (参看利未记 11:22).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