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íblia

 

利未記 24

Estude

   

1 耶和華曉諭摩西

2 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搗成的清橄欖拿來給你,使常常點著。

3 會幕中法櫃的幔子外,亞倫晚上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你們世世代永遠的定例。

4 他要在耶和華面前常收拾精金臺上的

5 你要取細麵,成十個餅,每餅用麵伊法十分之

6 要把餅擺列兩行(或作:摞;下同),每行個,在耶和華面前精金的桌子上;

7 又要把淨乳香放在每行餅上,作為紀念,就是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

8 每安息日要常擺在耶和華面前;這為以色列人永遠的約。

9 這餅是要給亞倫和他子孫的;他們要在,為永遠的定例,因為在獻給耶和華的火祭中是至的。

10 有一個以色列兒子,他父親是埃及,一日閒遊在以色列人中。這以色列兒子和一個以色列人裡爭鬥。

11 這以色列婦人的兒子褻瀆了聖名,並且咒詛,就有人把他送到摩西那裡。(他母親名叫示羅密,是但支派底伯利的女兒。)

12 他們把那人收在監裡,要得耶和華所指示的話。

13 耶和華曉諭摩西

14 把那咒詛聖名的人帶到外。叫見的人都放在他上;全會眾就要用石打死他。

15 你要曉諭以色列人:凡咒詛的,必擔當他的罪。

16 那褻瀆耶和華名的,必被治;全會眾總要用石頭打他。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他褻瀆耶和華名的時候,必被治

17 的,必被治

18 打死牲畜的,必賠上牲畜,以命償命。

19 若使他鄰舍的身體有殘疾,他怎樣行,也要照樣向他行:

20 以傷還傷,以眼還眼,以。他怎樣叫人的身體有殘疾,也要照樣向他行。

21 打死牲畜的,必賠上牲畜;打死人的,必被治死。

22 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同歸例。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23 於是,摩西曉諭以色列人,他們就把那咒詛聖名的人帶到外,用石頭打死。以色列人就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Das Obras de Swedenborg

 

属天的奥秘 # 7906

Estudar Esta Passagem

  
/ 10837  
  

7906. “在你们各家中, 不可有酵” 表任何虚假都不可接近良善. 这从 “酵” 和 “家” 的含义清楚可知: “酵” 是指虚假, 如下文所述; “家” 是指良善 (参看3652, 3720, 4982, 7833-7835节). “酵” 是指虚假, 这一点从提及 “酵”, “发酵”, 以及 “无酵” 的经文可以看出来, 如马太福音:

耶稣对他们说, 你们要谨慎, 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 后来门徒才明白, 祂不是叫他们防备饼的酵, 乃是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 (马太福音 16:6, 12)

此处 “酵” 明显表示虚假的教义. 由于 “酵” 表示虚假, 所以不可将祭牲的血和有酵的东西一同献上 (出埃及记 23:18; 34:25). 因为 “祭牲的血” 表示神圣真理, 因而表示摆脱一切虚假的纯粹真理4735, 6978, 7317, 7326, 7846, 7850节). 经上来规定, 献在坛上的素祭烤的时候, 不可搀酵 (利未记 6:17); 饼和薄饼也要无酵的 (利未记 7:11-13).

关于有酵之物和无酵之物, 要进一步知道, 若不经所谓的发酵, 也就是虚假与真理并真理与虚假的争战, 真理从虚假中洁净是不可能在人里面实现的. 但进行争战, 并且真理得胜之后, 虚假会像渣滓一样沉落, 而真理得以净化, 显露出来. 这就是像葡萄酒发酵后变得清澈, 酒渣则沉到底部. 这种发酵或争战主要发生在人的状态发生改变之时, 也就是当他开始出于仁之良善, 而非像以前那样出于信之真理行事之时. 因为当此人出于信之真理行事是, 这种状态还没有得到洁净; 但当他出于仁之良善行事时, 它就得到洁净了; 因为这时他出于意愿行事; 而以前仅出于理解力行事.

属灵的争战或试探就是灵义上的发酵; 因为在争战或试探期间, 虚假想与真理联结; 但真理拒绝它们, 最终可以说把它们沉到底部, 以这种方式得以提纯, 净化. 主在马太福音中关于面酵的教导要在这层意义上来理解:

天国好像面酵, 有妇人拿来, 藏在三斗面里, 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马太福音 13:33)

“面” 是指良善所来自的真理. 还有在何西阿书:

他们都是行淫的, 像火炉被烤饼的烧热, 从抟面到发面的时候, 暂不使火着旺. (何西阿书 7:4)

由于如前所述, “发酵” 所表示的这类争战在一个人获得生命新样之前的状态下发生在他身上, 所以经上还规定: 当在初熟节献上新素祭时, 摇祭的饼要加酵烤成, 当作初熟之物献给耶和华 (利未记 23:16, 17).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Das Obras de Swedenborg

 

属天的奥秘 # 3652

Estudar Esta Passagem

  
/ 10837  
  

3652. 这些话的内义如下: “你们看见那行毁坏可憎的时” 表示当教会经历荒凉时, 也就是主不再得到承认时的情形, 因此表示当对祂的爱与信不复存在之时, 以及对邻之仁不复存在, 随之对良善与真理的信仰不复存在之时. 当这些情形存在于教会, 确切地说, 存在于圣言所在的地区, 也就是内心的思维里, 尽管教义挂在嘴上时, 就会有 “荒凉”, 并且刚才所提到的事就是它 “那行毁坏可憎的”. 所以, “你们看见那行毁坏可憎的时” 表示当有人发现这类情形时. 在这种情况下, 他就要做下面16至18节所吩咐的事.

“先知但以理所说的” 在内义上表示先知所说的, 因为在圣言中, 凡以名字提及先知时, 它都不是指这个先知, 而是指圣言的整个预言部分. 原因在于, 名字从来不会进入天堂 (参看1876, 1888节). 即便如此, 此先知的含义仍不同于彼先知的. 从18章 (2762节) 的预言可以看出摩西, 以利亚和以利沙的各自含义. 不过, “但以理” 表示关于主的到来和教会状态的一切预言, 在这种情况下, 教会的状态是指它的最终状态. 先知书大量提到了荒凉, 此处但以理书所提到的荒凉在字义上是指犹太和以色列教会的荒凉, 但在内义上是指教会大体上的荒凉, 因而也指它即将到来的荒凉.

“站在圣地” 表示形成良善与真理的一切事物的荒凉. “圣地” 是指爱与信的状态, 因为 “地方” 在内义上是指状态 (参看2625, 2837, 3356, 3387节). 这种状态的的神圣元素就在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 在圣言中, “神圣” 并不表示别的, 因为良善与真理源于主, 而主是神圣本身或圣所. “读者须会意” 表示那些在教会里的人, 尤其接下来所提到的那些拥有爱与信的人要全面透彻地理解这些事.

“在犹太的, 应当逃到山上” 表示教会成员要将注意力唯独聚焦于主, 因而聚焦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因为 “犹太” 表示教会, 如下文所示; 而 “山” (a mountain) 表示主自己, “诸山” 则表示爱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参看795, 796, 1430, 2722节). 根据字义, 当耶路撒冷被围困时, 如被罗马人围困的情形, 他们不要到那城去, 而是到山上去, 正如路加福音所说的: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军队围困, 那时就可以知道她的荒凉近了. 那时, 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 在城中的应当出来, 在乡下的不要进城. (路加福音 21:20-21)

这同样适用于此处所提及的耶路撒冷, 也就是说, 字义上所指的是耶路撒冷城, 而内义上所指的是主的教会 (参看402, 2117节). 因为圣言所提到的有关犹太和以色列人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主在天上的国度和其在地上的国度, 也就是教会的代表, 这一点已经频繁说明. 因此, 就内义而言, “耶路撒冷” 没有一处用来表示耶路撒冷, “犹太” 也没有一处用来表示犹太. 如此提及的每一个事物具有这样的性质: 它能代表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之物, 并且事件的发生是为了代表. 因此, 圣言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 它既适合阅读它的人来领悟, 也适合与此人同在的天使来理解. 这也是为何主以同样的方式说话的原因. 事实上, 如果祂以别的方式说话, 那么祂的话就不会适合那些阅读它的人, 尤其是当时的人来领悟, 也不适合天使的认知. 因此, 它不会被世人接受, 也不会被天使理解.

“在房顶上的, 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 表示那些具有仁之善的人不要求助于那些属于信之教义的事物. 在圣言中, “房顶” 表示人的高级状态, 因而表示他在良善上的状态; 而那些在下的事物则表示人的低级状态, 因而表示他在真理上的状态, 至于何为 “房 (或家)”, 可参看前文 (710, 1708, 2233, 2331, 3142, 3538节). 关于教会成员的状态, 情况是这样: 他在经历重生期间, 为了良善学习真理; 因为他拥有为了那良善而对真理的情感. 不过, 一旦获得重生, 他就通过真理和良善行事. 他到了这种状态后, 就不要回到以前的状态, 否则, 他就会通过真理推理他所具有的良善, 并由此败坏他的状态. 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意愿真理与良善的状态时, 一切推理就都停止了, 也必须停止了. 这时, 他通过意愿, 因而通过良知思考和行事,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认知. 他若再通过认知思考和行事, 就会陷入他要在其中屈服的试探. 这就是 “在房顶上的, 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 所表示的.

“在田里的, 也不要回去取衣裳” 表示那些具有真理的良善之人不要放弃这类良善, 而去求助于真理的教义. 在圣言中, “田” 就表示人在良善上的这种状态; 至于 “田” 表示什么, 可参看前文 (368, 2971, 3196, 3310, 3317, 3500, 3508节). “衣裳” 或 “外衣” 表示包裹良善之物, 也就是真理的教义, 因为这类教义就像良善的衣裳; 至于 “衣裳” 具有这样的含义, 可参看前文 (297, 1073, 2576, 3301节). 谁都能看出, 这些话所隐含的事物比字面上显现的还要深, 因为它们是主自己说的.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