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Bijbel

 

以西結書 16:20

Studie

       

20 並且你將給我所生的兒女焚獻給他。

Van Swedenborgs Werken

 

属天的奥秘 #9340

Bestudeer deze passage

  
/ 10837  
  

9340. “我要定你的边界, 从红海直到非利士海” 表从记忆真理到信之内层真理的延伸或全范围. 这从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定边界”,

“红海” 和 “非利士海” 的含义清楚可知: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定边界” 当论及属灵真理时, 是指延伸或全范围;

“红海” 是指感官层的记忆真理, 也就是人类心智的最低层, 因为红海是埃及地的最后边界,

“埃及” 表示两种意义上记忆知识, 也就是真实的记忆知识和虚假的记忆知识 (参看1164, 1165, 1186, 1462, 2588, 4749, 4964, 4966, 5700, 6004, 6015, 6125, 6651, 6679, 6683, 6692, 6750, 7779节的末尾,7926, 8146, 8148节), 在此是指记忆真理, 即真实的记忆知识, 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以色列人当中的信之属灵事物的延伸或全范围, 而以色列人代表属灵教会 (参看4286, 4598, 6426, 6637, 6862, 6868, 7035, 7062, 7198, 7201, 7215, 7223, 8805节);

“非利士海” 是指信之内层真理.

“非利士海” 之所以表示这些真理, 是因为推罗和西顿所在的海是非利士地的边界,

“推罗和西顿” 表示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 (1201节); 而 “非利士地” 表示信之内层事物的知识 (1197, 2504, 2726, 3463节).

由于 “迦南地” 代表主的国度, 也就是天堂和教会, 所以那地上的所有地方都表示诸如形成主的国度, 或天堂和教会一部分的那类事物, 这些事物被称为属天和属灵事物, 都与对主之爱的良善和对主之信的真理有关. 因此, 作为边界的海与河表示那里的终级事物; 因此,

“从海到海”,

“从河到河” 表示这些事物的延伸或全范围, 这一点可见于前文 (1585, 1866, 4116, 4240, 6516节). 由此可见,

“从红海直到非利士海的边界” 表示真理的属灵事物从外在事物到内在事物, 因而从记忆真理到信之内层真理的延伸或范围. 但属天事物, 也就是爱之良善的各个方面的延伸或范围则以接下来的话来描述, 即 “从旷野直到大河”. 迦南地的各个地方, 包括海与河, 在圣言中都具有这种含义, 这一点在解释的各个地方都已经说明.

必须简要说明 “从记忆真理到信之内层真理的延伸或全范围” 是什么意思. 存在于外在人中的真理被称为 “记忆真理”, 而存在于内在人中的真理被称为 “信之内层真理”. 记忆真理在人的记忆中, 当它们从记忆中被提取出来时, 就会进入这个人的直接意识. 但信之内层真理是铭刻在内在人上的生命真理本身, 它们很少出现在记忆中. 不过, 关于这个主题, 蒙主的神性怜悯, 我将在别处予以详述. 记忆真理和信之内层真理由 “穹苍之下的水和穹苍之下的水” (创世记 1:6, 7; 24节) 来表示, 因为创世记第一章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一个属天教会成员的新造或重生.

与迦南地接壤, 一直延伸到推罗和西顿的 “非利士” 之所以表示信之内层真理, 是因为代表性的古教会一直在那里, 这从其居民当中的神性敬拜的残迹明显看出来, 论述非利士人和非利士地的圣言历史章节和预言部分提到这些残迹 (在预言部分, 如耶利米书 25:20; 47以后的经文; 以西结书 16:27, 57; 25:15, 16; 阿摩司书 1:8; 西番雅书 2:5; 撒迦利亚书 9:6; 诗篇 56:1; *60:8; 83:7; 108:9). 非利士人的情况和迦南地的所有民族是一样的, 因为他们既可代表教会的良善和真理, 也可代表邪恶和虚假. 当代表性的古教会存在于他们中间时, 他们代表属良善的属天事物和属真理的属灵事物. 但当他们背弃真正的代表性敬拜时, 就开始代表属邪恶的魔鬼事物和属虚假的地狱事物. 正因如此,

“非利士” 和迦南地的其它民族一样, 在圣言中既可表示良善和真理, 也可表示邪恶和虚假.

“非利士人” 表示信之内层真理, 这一点明显可见于诗篇:

神的城啊, 有荣耀的事乃指着你说的. 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伦人, 是在认识我的人中; 也提起非利士和推罗并古实; 这人生在那里.(诗篇 87:3, 4)

“神的城” 表示取自圣言的信之真理的教义 (402, 2268, 2449, 2712, 2943, 3216, 4492, 4493, 5297节);

“推罗” 表示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 (1201节);

“古实” 也是 (116, 117节). 由此明显可知,

“非利士” 表示信之真理的知识.

阿摩司书

以色列人哪, 我岂不看你们如古实人吗? 我岂不是使以色列人从埃及地, 使非利士人从迦斐托, 亚兰人从吉珥上来吗? (阿摩司书 9:7)

这论及教会建立之后, 对它的败坏和摧毁;

“古实人” 在此是指那些拥有关良善和真理的认知识或知识, 但却用来证实邪恶和虚假的人 (1163, 1164节);

“从埃及地上来的以色列人” 是指那些通过记忆真理被带入属灵真理和良善的人,

“以色列人” 是指那些拥有属灵真理和良善的人, 因而在抽象意义上是指属灵真理和良善 (参看5414, 5801, 5803, 5806, 5812, 5817, 5819, 5826, 5833, 5879, 5951, 7957, 8234节),

“埃及地” 是指记忆真理, 如前所示.

“从迦斐托上来的非利士人” 和 “从吉珥上来的亚兰人” 所表相同, 因此, 他们被比作这些人.

“从迦斐托上来的非利士人” 是指那些通过外层真理被带入内层真理, 却败坏它们, 并用来证实虚假和邪恶的人 (1197, 1198, 3412, 3413, 3762, 8093, 8096, 8099, 8313节); 而 “从吉珥上来的亚兰人” 是指那些拥有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的人, 他们同样败坏这些认知或知识 (1232, 1234, 3051, 3249, 3664, 3680, 4112节).

耶利米书:

因为日子将到, 要荒废一切非利士人, 剪除帮助推罗, 西顿所剩下的人. 原来耶和华荒废非利士人, 就是迦斐托海岛余剩的人.(耶利米书 47:4)

这一章论述的主题是教会在信之真理方面的荒废;

“非利士人” 表示信之内层真理;

“迦斐托海岛余剩的人” 表示外层真理.

约珥书:

推罗, 西顿和非利士一切的边界哪, 你们与我何干? 我必使报应速速归到你们的头上. 你们既然夺取我的金银, 又将我可爱的宝物带入你们的庙宇.(约珥书 3:4-5)

“非利士一切的边界” 表示信之一切内层真理和外层真理;

“将金银和可爱的宝物带入他们的庙宇” 表示败坏真理和良善, 并通过把它们与邪恶和虚假放在一起而亵渎它们.

“银和金” 表示真理和良善 (参看1551, 2954, 5658, 6112, 6914, 6917, 8932节).

俄巴底亚书:

那时, 南地的人, 必承受以扫山和非利士人的平原; 他们必成为继承以法莲田地的人; 便雅悯人必承受基列.(俄巴底亚书 1:19)

这论及教会的建立; 但这些名字暗含真实的属灵事物;

“南地的人” 是指那些住在真理之光中的人 (1458, 3195, 3708, 5672, 5962节);

“以扫山” 是指爱之良善 (3300, 3322, 3494, 3504, 3576节);

“非利士人的平原” 是指信之真理,

“平原” 也指信之教义 (2418节);

“以法莲” 是指教会的理解力 (3969, 5354, 6222, 6234, 6238, 6267节);

“便雅悯” 是指教会的属灵-属天真理 (3969, 4592, 5686, 5689, 6440节);

“基列” 是指相应的外层良善 (4117, 4124, 4747节).

以赛亚书:

祂必聚集以色列被赶散的人, 又从地的四角招集分散的犹大人. 他们要向海飞, 扑在非利士人的肩头上, 一同掳掠东方人.(以赛亚书 11:12, 14)

此处 “以色列” 和 “犹大” 不是指以色列和犹大; 相反,

“以色列” 表示那些处于信之良善的人,

“犹大” 表示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

“飞扑在非利士人的肩头上” 表示接受并拥有信之内层真理;

“掳掠东方人” 表示接受并拥有信之内层良善; 因为 “东方人” 是指那些处于信之良善和良善的知识之人 (3249, 3762节).

“掳掠” 表示接受并拥有, 这一点从前面关于以色列人掠夺埃及人的说明6914, 6917节) 可以看出来.

由于 “非利士地” 表示信之内层真理的知识, 亚伯拉罕和以撒代表主, 这两人的寄居表示主在信和爱的真理和良善上的教导, 这些教导属于神的智慧, 所以为了预示这一过程, 或为了给这一过程提供一个形像化的代表, 亚伯拉罕被吩咐寄居在非利士 (参看创世记 20章), 以撒也是如此 (创世记 26:1-24); 因此, 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也与亚伯拉罕立约 (创世记 21:22到最后), 也与以撒立约 (创世记 26:26到最后). 关于这个主题, 可参看这些章节所给出的解释.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Van Swedenborgs Werken

 

属天的奥秘 #3300

Bestudeer deze passage

  
/ 10837  
  

3300. “先出来的浑身发红, 像毛衣” 表构成属世真理生命的良善. 这从 “出来”, “红” 和 “毛衣” 的含义清楚可知: “出来” 是指出生; “红” 是指构成生命的良善, 如下文所述; “毛衣” 是指属世人的真理, 也如下文所述. 他先 “出来” 表就本质而言, 良善是优先的, 如前所述 (3299节). 经上说 “像毛衣” 是为了表示良善以真理, 如同以一种柔嫩的外壳或肉体为衣, 如前所述 (3299节). 就圣言的内义而言, “衣” 无非表示包裹另一事物的某种事物, 这也是为何真理好比衣服 (1073, 2576节).

“红” 或 “发红” 表构成生命的良善, 这是因为一切良善都是从爱流出的, 而爱本身是属天和属灵之火. 爱还好比火, 也实际被称为 “火” (933-936节). 所以, 爱也好比血, 同样被称为 “血” (1001节). 由于火和血这二者都是红的, 故从爱所流出的良善由 “红” 或 “发红” 来表示. 这一点也可从以下圣言经文看出来, 那时为以色列的雅各预言说:

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 在血红葡萄汁中洗了袍褂. 他的眼睛要比酒红润, 他的牙齿要比奶洁白. (创世记 49:11, 12)

这论及犹大, 犹大在此表示主, 这一点谁都能清楚看出来. 此处的 “衣服” 和 “袍褂” 表主的神圣属世人. “葡萄酒” 和 “血红葡萄汁” 表这属世人的神圣良善和神圣真理. 经上论到神圣良善说: “他的眼睛要比酒红润”; 论到神圣真理说: “他的牙齿要比奶洁白”. 经上以这种方式来描述属世人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

以赛亚书:

这从以东来的是谁呢? 你的服装为何有红色? 你的衣服为何像踹酒榨的呢? (以赛亚书 63:1-2)

此处 “以东” 表主的神圣属世人的神圣良善, 这从下文明显看出来. “服装有红色” 表真理的良善, “衣服像踹酒榨的” 表良善的真理. 耶利米哀歌:

锡安的拿细耳人比雪纯净, 比奶更白; 他们的体格比红宝石更红, 就像蓝宝石一样光润. (耶利米哀歌 4:7)

“拿细耳人” 代表主的神性人, 尤其代表主的神圣属世人; 因此 “他们的体格比红宝石更红” 代表神圣属世人的良善.

由于 “红” 表良善, 尤表属世人的良善, 故犹太教会 (在犹太教会, 每一个事物都代表主, 并由此代表祂的国度, 因而代表为其国度源头的良善与真理) 被要求用染红的公羊皮做罩棚的盖 (出埃及记 25:5; 26:14; 35:7, 23; 36:19); 还被要求用焚烧的小红母牛的灰调作除罪水 (那鸿书 19: 2, 9). 若非红色表示主国度中某种属天之物, 绝不会有公羊须是红的, 小母牛也是红的这样的要求. 凡视圣言为神圣的人都承认它们代表圣物. 由于红色具有这样的含义, 故帐幕的盖子要用朱红色, 紫色和蓝色钱来织绣并连起来 (出埃及记 35:6),

由于几乎一切事物也具有反面意义, 如前面频繁所述, 故 “红色” 也是. 就反面意义而言, “红色” 表出于自我之爱的邪恶. 这是因为出于自我之爱的欲望好比火, 并被称为 “火” (934, 1297, 1527, 1528, 1861, 2446节), 同样好比血, 并被称为 “血” (374, 954, 1005节). 因此, 就反面意义而言, “红” 表这些事物. 如以赛亚书:

耶和华说, 你们的罪虽像朱红, 必变成雪白; 虽红如丹颜, 必白如羊毛. (以赛亚书 1:18)

那鸿书:

(恶魔的) 勇士的盾牌是红的, 精兵都穿朱红衣服. 在 (预备争战的) 日子, 战车笼罩在火把中. (那鸿书 2:3)

启示录:

天上又现出异象来, 看哪, 有一条大红龙, 七头十角, 头上戴着七个冠冕. (启示录 12:3)

又:

我就观看, 见有一匹白马; 骑在马上的拿着弓, 并有冠冕赐给他. 他便出来, 胜了又要胜. 就另有一匹马出来, 是红的, 有权柄给了那骑马的, 可以从地上夺去太平, 使人彼此相杀, 又有一把大剑赐给他. 后来又出来一匹黑马; 最后出来一匹灰色马, 骑马者的名字叫死亡. (启示录 6:2, 4-5, 8)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