성경

 

以西結書 44:6

공부

       

6 你要對那悖逆的以色列耶和華如此以色列家啊,你們行一切可憎的事,當夠了罷!

스웨덴보그의 저서에서

 

属天的奥秘 #2049

해당 구절 연구하기

  
/ 10837  
  

2049. “不属于你种的一切外人” 表那些教会外的人. 这从 “外人” 的含义清楚可知, “外人” 是指那些并非生在教会内, 因而并非由信之善与真所主导的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善与真. “外人” 也表示那些具有外在敬拜的人, 如前所述 (参看1097节), 尽管那里论述的主题是教会内的人. 然而, 此处的主题就广泛意义而言, 是主的教会, 故 “外人” 表那些并非生在教会内的人, 如外邦人. 教会外的外邦人可能拥有真理, 但没有信之真理. 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 如当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偷盗, 不可奸淫, 不可贪恋他人财物, 以及要敬拜神. 然而, 信之真理是关乎永生, 主的国度和主自己的一切教导. 外邦人不可能知道这类教导, 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 “不属你种的外人” 所表示的人, 然而他们也要受割礼, 即被洁净. 由此明显可知, 他们和教会中人一样, 也能被洁净, 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 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 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 他们就被洁净. 因为那时, 真理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一定作用, 因为所有真理都属于仁爱, 但这类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 当这些真理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一定作用时, 他们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 即便活在肉身时没能吸收, 在来世也能吸收, 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 事实上, 那时他们只渴望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 构成主国度的, 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 (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 仅有信之认知的知识毫无用处, 因为最坏的人, 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类知识, 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要多. 照着这些认知所过的生活才是有用的, 因为一切认知都以生活为目的. 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 那么这些知识毫无用处, 仅仅能使人们谈论它们, 由此被视为世间有学问的人, 被授予各种荣誉, 赚取名利. 由此明显可知, 与信之认知一致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 事实上, 爱主爱邻构成律法和先知, 即信的全部教义, 连同信的一切认知. 谁都能从主的话 (马太福音 22:34-39 ; 马可福音 12:28-35) 清楚看出这一点.

然而, 教义, 或信之认知对于仁爱生命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它们, 仁爱的生命无法形成. 这是死后救人的生命. 没有仁爱生命的信之生命从来就不存在, 因为没有仁爱, 信的生命是不可能的. 爱与仁居于其中的人有主的生命在里面. 没人能凭其它生命与主结合. 由此也明显可知, 信之真理若不被植入在仁爱中, 绝无法被视为真理; 也就是说, 承认它们是不可能的, 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 因为它们从内在或从内心被否认. 如前所述, 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 若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 那么它们会从内在被拒绝. 外在之物被拿走 (如来世的情形) 后, 内在事物的性质就会显明; 也就是说, 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 人在世时若没有接受仁爱的生命, 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厌恶并憎恨它. 死后, 诸如在世时与他们同在的生命会归于他们. 事实上, 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 这种人仅仅靠近具有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 战栗, 感到痛苦.

这种人虽然生在教会内, 但仍被称为 “身心未受割礼的外邦人”, 他们不会被允许进入圣所, 即进入主的国度. 以西结书所指的也是他们:

身心未受割礼的外邦人不可入圣所. (以西结书 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威势上, 在伊甸园诸树中, 谁能与你相比呢? 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阴府, 在未受割礼的人中与被刀杀的人一同躺卧. (以西结书 31:18)

这论及法老, 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 (1164, 1165, 1186, 1462节). 他们要与之一同下到阴府的 “伊甸诸树” 也表记忆知识, 不过是指那些信之认知的知识. 由此明显可知, 就内义而言, “未受割礼的” 表示什么, 即, 是指处于污秽的爱欲和属于这些爱欲的生命之人.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스웨덴보그의 저서에서

 

属天的奥秘 #1463

해당 구절 연구하기

  
/ 10837  
  

1463. “寄居” 表接受教导. 这从圣言中 “寄居” 表接受教导的含义清楚可知, 之所以有这样的含义, 是因为在天堂, 寄居和迁移, 或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 无非是状态的变化, 如前所示 (1376, 1379节). 因此, 每当旅居, 寄居, 或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出现在圣言中, 天使只会想到诸如他们所具有的状态的变化, 既有思维状态的变化, 也有情感状态的变化. 思维状态的变化是认知, 在灵人界, 这些变化表现为教导. 这也解释了为何与天使天堂相联的上古教会成员并未感觉 “寄居” 表其它事物. 故此处经上所说 “亚伯兰就下埃及去, 要寄居在那里” 无非表示主被教导.

雅各和他儿子们下到埃及具有相同的含义, 如以赛亚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 起先我的百姓下到埃及, 在那里寄居, 又有亚述人无故欺压他们. (以赛亚书 52:4)

此处 “亚述” 表推理. 这也是为何在犹太教会, 接受教导的人被称为 “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 他们和本地人同归一例, 同等对待 (出埃及记 12:48-49; 利未记 24:22; 民数记 15:13-16, 26, 29; 19:10). 关于寄居的外人, 以西结书上说:

你们要按着以色列的支派彼此分这地. 要拈阄分这地为业, 归与自己和你们中间寄居的外人. 你们要看他们如同以色列人中的本地人一样, 他们在以色列支派中要与你们同得地业. 外人寄居在哪支派中, 你们就在那里分给他地业. (以西结书 47:21-23)

这论及新耶路撒冷, 或主的国. “寄居的外人” 用来表允许自己接受教导的人, 因而表外邦人. “外人” 表正接受教导的人, 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 即经上说 “外人寄居在哪支派中, 你们就在那里分给他地业”. “支派” 表构成信的事物.

“寄居” 的含义还与 “旅居” 和 “居住” 的相似. “旅居” 表所建立的生活模式和秩序, 而 “居住” 表生活, 这二者前面都已论述过 (1293节). 由于同样的原因, 迦南地还被称为 “亚伯拉罕, 以撒, 雅各所寄居的地” (创世记 28:4; 36:7; 37:1; 出埃及记 6:4). 雅各对法老说:

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岁, 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 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 (创世记 47:9)

此处 “寄居” 表生活和教导.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