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íblia

 

但以理書 3 : The Fiery Furnace

Estude

1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六十肘,寬肘,立在巴比倫省杜拉平原。

2 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將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召了來,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

3 於是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聚集了來,要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4 那時傳令的大聲呼叫:各方、各國、各族(原文是舌:下同)的人哪,有令傳與你們:

5 你們一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6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

7 因此各方、各國、各族的人民一見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8 那時,有幾個迦勒底人進前來控告猶大人。

9 他們對尼布甲尼撒:願王萬歲!

10 王啊,你曾降旨說,凡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聲音的都當俯伏敬拜金像。

11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窯中。

12 現在有幾個猶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倫省事務的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王啊,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13 當時,尼布甲尼撒沖沖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帶過來,他們就把那些人帶到王面前。

14 尼布甲尼撒問他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你們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麼?

15 你們再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卻還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

16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

17 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

18 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19 當時,尼布甲尼撒怒氣胸,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變了臉色,吩咐人把窯燒熱,比尋常更加七倍;

20 又吩咐他軍中的幾個壯士,將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窯中。

21 這三人穿著褲子、內袍、外衣,和別的衣服,被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窯中。

22 因為王命緊急,窯又甚熱,那抬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燄燒死。

23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這個人都被捆著落在烈火的窯中。

24 那時,尼布甲尼撒王驚奇,急忙起來,對謀士:我捆起來扔在火裡的不是個人麼?他們回答王:王啊,是。

25 :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

26 於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窯門,:至神的僕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出來,上這裡來罷!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就從火中出來了。

27 那些總督、欽差、巡撫,和王的謀士一同聚集看這三個人,見火無力傷他們的身體,頭髮也沒有燒焦,衣裳也沒有變色,並沒有火燎的氣味。

28 尼布甲尼撒: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他差遣使者救護倚靠他的僕人,他們不遵王命,捨去己身,在他們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

29 現在我降旨,無論何方、何國、何族的人,謗讟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遲,他的房屋必成糞堆,因為沒有別神能這樣施行拯救。

30 那時王在巴比倫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

Comentário

 

火热的熔炉

Por Andy Dibb (máquina traduzida em 中文)

但以理书的第三章与前两章的模式相同。尼布甲尼撒一开始就对那些不向他的每一个愿望低头的人进行威胁,最后以他谦卑地承认主的能力结束。

然而,第二章中对雕像的戏剧性设想和第三章中实际建造的形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并不只是重复。密切注意本章的细节,就会发现在追求统治的过程中,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如何继续试图主宰,即使我们可能有意识地顺服于主。

这第三章以尼布甲尼撒创造的巨大形象开场。实际尺寸很重要,不是因为它们的物理影响,而是因为它们包含的精神概念。同样,它不可能是用金子做的,也不应该妨碍对这节经文的属灵阐述。这个故事的字面意义很重要,只是作为带出属灵意义的一种手段。

这整个形象是用金子做的。但就像上一章中雕像的头一样,这不是代表对主的爱的金子,而是自爱。每一个良好的对应关系也有一个相反的意义。

这座雕像被描述为六十立方英尺高,六立方英尺宽。重复出现的数字 "六 "从它与紧随其后的数字的对比中获得意义。"七 "是一种充实和完整的状态--主在创造的第七天休息,干净的动物以七为单位进入方舟,我们应该原谅别人,"直到七十次七"。由于七包含这种完整的意义,六代表一种不完整的状态。

"六 "经常被用来描述重生的过程,特别是在创造系列中,以及在十诫中。在创造的六天里,人们受到诱惑,处于冲突状态,必须克服这种冲突,人才能重生(AC 8494。 8539:2, 8888).本章所说明的冲突是在我们的自私感和我们新出现的良知之间。

数字60是这种冲突的完整性,因为60是6乘以10。如果六代表试探的冲突,那么十就代表完全性(AC 3107。 4638, 8468, 9416),或该冲突的充分性。

理想情况下,善、真和它们的相互表达的状态应该是平等的。代表重生的人的形状将是一个完美的立方体,正如 "圣城从上帝那里从天上下来 "所描述的那样(启示录21:2).

但尼布甲尼撒的形象与这个理想有很大的不同:它又高又窄--比它的宽度高十倍,而且没有描述深度。它是一维的,不相称的,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是由黄金制成的。

与第二章一样,尼布甲尼撒召集了他的顾问:以前是占星家和智者。在这一章中,他召集了他王国的总督们:总督、行政官等等。当圣言说到管理者时,它说的是我们的爱,因为我们被爱所统治和支配。这里的清单给出了一个爱的等级,从最高的,或统治的爱,到我们拥有的较小的情感。

当统治者的爱是尼布甲尼撒时,我们就看到了我们的状态:他主宰一切,他的话就是法律。他控制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对生命和死亡有绝对的控制。因此,尼布甲尼撒可以召集他的总督并命令他们,就像他召集智者并要求他们做不可能的事一样轻松。

在音乐声中,他的整个帝国都要倒下,敬拜国王竖立的金像。音乐被用来作为召唤统治者的手段,因为如果那些人代表我们的各种爱和情感,那么音乐就能表达我们的爱。

如果尼布甲尼撒代表我们的自私和对控制的热爱,迦勒底人的出现就是对这种自私的确认。亵渎的本质--邪恶伪装成善良--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滥用善良和真理。任何抵制这种滥用的真正的善或真理的状态都会与它发生冲突。

因此,迦勒底人以极大的热情命名沙得拉、米沙和亚伯尼歌,他们不侍奉国王,也不敬拜他的金像。通过使用他们的巴比伦名字,他们拒绝承认真理是来自圣言的。这是亵渎的核心:知道某些东西来自圣言,甚至承认它是圣言,但却否认它--就像那些迦勒底人一定知道这三个人是犹太人,他们的巴比伦名字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这是对他们身份的最终否认,就像亵渎是对主的最终否认。

尼布甲尼撒的生活首先是军事上的征服和他的帝国的扩张。这种征服是伴随着对宗教事物的支配。因此,他命令人敬拜也不失为一种性格。随着对自我的爱的发展,它要求的东西越来越大,直到它要求被当作主自己来对待(破解啟示錄717).

"爱自己的罪恶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那种被称为骄傲的外在欢愉,而是对邻居的憎恨,然后是对复仇的强烈渴望,以及对残忍的喜悦。这些是爱自己的内部。它的外表是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以及对那些在精神上有好处的人的厌恶,这有时带有明显的兴奋或骄傲,有时没有。因为在这种仇恨中持有邻居的人,内心不爱任何人,只爱自己和那些他认为与自己融为一体的人,因此他在自己身上爱他们,在他们身上爱自己,只为了自我的目的" (AC 4750:5).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能力给这些感觉以自由,如果我们这样做,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在做尼布甲尼撒所做的事情:要求人们通过我们个人的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圆滑地将他们打入地狱。

正如我们前面所看到的,但以理代表了与我们的自私状态相对立的良知的发展。良心是真理的活动,引导和指导我们的思想走向与主和谐的生活。然而,良心必须由个别真理组成,这些真理适用于我们生活的不同部分。我们有一套真理来管理婚姻、工作伦理、社会交往等等。

这些单独的真理是但以理的希伯来伙伴。每次我们看到他们时,他们都站在对上帝的信仰上,但每次都是在但以理的领导下。这一次,他们独自站立,愿意对抗帝国的愤怒,为他们的信仰面对死亡。

当然,后果是可怕的。尼布甲尼撒大发雷霆,要求将这些年轻人扔进火炉,加热到正常温度的七倍。这些年轻人准备接受这种惩罚,而不是收回他们对主的信仰。

尼布甲尼撒试图通过将炉子加热到比正常温度更高的程度来吓唬这三个人,这很好地描述了邪灵在诱惑人时的行为。

"一旦他们发现有什么良心问题,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问题,他们就会从这个人的错误和失败中形成自己的感情;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在真理的光芒上投下阴影,从而扭曲它;或者他们诱发焦虑,折磨他" (AC 1820:4).

年轻人在炉子里度过的时间代表了一种试探的状态,这是为重生的缘故而发生的(启示录439).最简单的定义是,诱惑是我们内心两方面的斗争,其中自然或自私的一面被压制。在此之前,自私被看作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方式(天国的秘密1820).在诱惑中,这种自我形象被改变了,我们学会了在天堂的光中看自己(启示录439).

邪灵的力量是非常虚幻的。就像尼布甲尼撒在抵抗后退缩一样,当我们抵抗他们时,邪灵也会退缩。我们面临的最大诱惑是相信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不能帮助我们。如果我们坚持相信他能够而且确实给予帮助,那么面对我们内心的自私就变得不那么困难。这些人被命令敬拜的形象毕竟是一个不动的黄金物体,不相称,而且是一维的。我们的自私就像这样:看起来是个整体,但却没有任何真实的生命。当在天堂的光中看到它的吸引力时,它的吸引力就会消失。精神上的抵抗并不那么困难,其结果给人以力量。

"胜利的结果是,恶毒的精灵和精神后来不敢做任何事情;因为他们的生命在于他们能够破坏,当他们发现一个人具有这样的性格,他可以抵抗,那么一开始他们就逃开了,就像他们习惯于接近天堂的第一个入口一样,因为他们立即被惊恐和恐怖抓住,并向后跳去" 天国的秘密1820.

尼布甲尼撒这次是用自己的感觉来认识和欣赏主的能力的。在目睹四个人在火炉中的情况后,他的默许有一种力量,比但以理在第二章中预言梦境后的难以置信要戏剧性得多。这一次他真正看到了火炉的力量,它是如此强大,以至于那些把三个人扔进去的人被它的热量杀死了,然而他看到那三个人毫发无损地走了出来。这比以前的任何事情都更能向他证明神的力量。

我们在第三章的最后几节看到了这个过程的一些情况,尼布甲尼撒赞美耶和华,表现出他以前不可能有的新的谦卑。结果,真理的感情开始代替以前的自私的爱来统治。因此,我们看到沙得拉、米沙和亚伯尼歌在巴比伦省得到了提升,大概是代替了巴比伦的长官、行政官、总督、顾问、司库、法官、行政官和该省所有响应尼布甲尼撒的号召去敬拜金像的官员。

Das Obras de Swedenborg

 

属天的奥秘 # 8468

Estudar Esta Passagem

  
/ 10837  
  

8468. “一头一俄梅珥” 表足够每个人的量. 这从 “一俄梅珥” 和 “一头” 的含义清楚可知: “一俄梅珥” 是指足够的量, 如下文所述; “一头” 是指给每个人. “一俄梅珥” 之所以表示足够的量, 是因为它是一伊法的十分之一, 这从本章最后一节经文明显看出来; 而 “十” 表示完全或完整之物 (3107节); 因此, “十分之一” 表示足够的量, 在此表示足够给每个人, 也就是给一头的. 经上只在本章提到 “俄梅珥”, 在其它地方用的是 “贺梅珥” 这个词, 贺梅珥是一个含十伊法的量, 因而表示完全或完整之物, 如在何西阿书:

我便用银子十五舍客勒, 大麦一贺梅珥半, 买一个妇人, 一个淫妇. (何西阿书 3:1, 2)

此处 “一个妇人, 一个淫妇” 表示以色列的家, 在灵义上表示那里的教会; “银子十五舍客勒” 和 “大麦一贺梅珥” 表示全价买她: “银子十五舍客勒” 论及真理, “大麦一贺梅珥” 论及良善.

以西结书:

你们要用公道天平, 公道伊法, 公道罢特. 伊法与罢特要一个量度. 一罢特可盛一贺梅珥的十分之一, 一伊法也可盛一贺梅珥的十分之一, 你要按贺梅珥来量. 你们当献的供物乃是这样: 一贺梅珥小麦要献伊法六分之一; 一贺梅珥大麦要献伊法六分之一. 所分定的油, 按油的罢特, 一柯珥油要献一罢特的十分之一, 一贺梅珥十罢特, 因为十罢特就是一贺梅珥. (以西结书 45:10, 11, 13, 14)

这论及一个新地和新殿, 以此表示主的属灵国度. 谁都能看出, 那里没有一贺梅珥, 一伊法, 一罢特, 一柯珥, 也不会有小麦, 大麦或油. 由此明显可知, 这些事物表示属于属灵国度的那类事物; 显然, 这类事物是属灵事物, 因而是要么与仁之良善有关, 要么与信之真理有关的事物. “贺梅珥” 论及良善, 因为它是量小麦和大麦的一个单位; “伊法” 也是. 但 “罢特” 论及真理, 因为它是量酒的一个单位. 然而, 它也是量油的一个单位, 故表示爱之良善, 经上说, 一罢特要与一伊法同是一贺梅珥的一部分, 这在灵义上表示属灵国度的一切事物都要与良善有关, 而且那里的真理也将是良善. 这良善也要足分量地被赐予, 因为 “一贺梅珥” 表示完全或完整之物.

以赛亚书:

必有许多又大又美的房屋成为荒凉, 无人居住. 十亩葡萄园只出一罢特, 一贺梅珥谷种只结一伊法. (以赛亚书 5:9, 10)

此处 “十亩” 表示完全或完整之物, 也表示大量, “一贺梅珥” 也是; 但 “一罢特” 和 “一伊法” 表示少量; 因为当 “十” 表示大量时, “十分之一” 就表示少量. 摩西五经:

人若将他所承受的田产分别为圣, 归给耶和华, 你要按他的撒种多少估定价值, 若撒大麦一贺梅珥, 要估价五十舍客勒银子. (利未记 27:16)

此处 “撒一贺梅珥”, 以及 “五十舍客勒” 表示完全或完整的估价. 由于 “一贺梅珥” 表示完全或完整之物, 所以 “十贺梅珥” 表示过量和多余之物 (民数记 11:32).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