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íblia

 

馬太福音 5

Estude

   

1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既已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2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

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國是他們的。

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6 飢渴慕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10 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國是他們的。

11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12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13 你們是世上的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14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藏的。

15 人點,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亮一家的人。

16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上的父。

17 莫想我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19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國要稱為大的。

20 告訴你們,你們的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斷不能進國。

21 你們見有吩咐古人的話,:不可殺人;又: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

22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無緣無故地)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斷;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23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

24 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禮物

25 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審判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

26 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

27 你們見有話:不可姦淫。

28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

29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中的一,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

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中的一,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31 又有話:人若休妻,就當給他休書。

32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叫他作淫婦了;人若娶這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姦淫了。

33 你們又見有吩咐古人的話,: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34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起誓,因為是神的座位;

35 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36 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

37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就是從惡裡出來的)。

38 你們見有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39 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過來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貸的,不可推辭。

43 你們見有話: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44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45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人,也給不的人。

46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

47 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

48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父完全一樣。

   

Das Obras de Swedenborg

 

属天的奥秘 # 3605

Estudar Esta Passagem

  
/ 10837  
  

3605. “以扫因他父亲给雅各祝的福, 就怨恨雅各” 表属世良善对与真理的结合在次序上颠倒而感到厌恶. 这从 “怨恨” 和 “祝的福” 的含义, 以及 “以扫” 和 “雅各” 的代表清楚可知: 此处 “怨恨” 在内义上是指厌恶, 也就是下文所论述的主题; “以扫” 是指属世良善; “雅各” 是指属世真理, 如前所述; “祝的福” 是指结合 (参看3504, 3514, 3530, 3565, 3584节). 至于它是在次序上颠倒的与雅各所代表真理的结合, 这一点从前面的阐述和说明 (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节) 明显看出来.

“怨恨” 在内义上表示厌恶, 这是因为它论及以扫所代表的良善. 良善甚至不知道什么叫仇恨, 因为它完全是仇恨的对立面. 对立的事物永远不可能在同一个主题中共存. 良善或具有良善的人会感到一种厌恶, 而不是怨恨; 这就为何此处 “怨恨” 在内义上表示厌恶. 实际上, 内义主要适用于天上的人, 故当它从那里降下, 并转变为字义时, 若历史事件提到仇恨, 厌恶的感觉就会落入表示仇恨的词语中. 然而与此同时, 天上的人心里没有任何仇恨的概念. 这种情形与第一卷所记载的灵界见闻很相似 (参看1875节), 这则见闻涉及主祷文里的这句话: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试探和凶恶的概念逐渐被弃绝, 直到没有任何试探和凶恶的概念, 只有某种纯天使般的事物, 也就是良善保留下来. 对于思想主时的任何邪恶想法, 会有一种义愤和厌恶附加到这种纯天使观念上.

当我们在圣言读到关于耶和华或主 “恨恶” 的话时, 情况也一样. 如撒迦利亚书:

谁都不可心里图谋坏事谋害邻舍, 也不可喜爱起假誓, 因为这些事都为我所恨恶. 这是耶和华说的. (撒迦利亚书 8:17)

摩西五经:

也不可为自己设立柱像, 这是耶和华你神所恨恶的. (申命记 16:22)

耶利米书:

我的产业向我如林中的狮子, 她发声攻击我, 因此我恨恶她. (耶利米书 12:8)

何西阿书:

我在吉甲憎恶他们, 因他们所行的恶, 我必把他们赶出我的殿, 不再怜爱他们. (何西阿书 9:15)

在这些经文中, “恨恶” 论及耶和华或主, 在内义上并不是仇恨, 而是仁慈, 因为神性就是仁慈. 但是, 当仁慈向下流到处于邪恶的某个人身上时, 他就暴露在邪恶的惩罚下. 在这种情况下, 仁慈就看似仇恨. 它因看似仇恨, 故在字义上也被如此称呼.

在圣言中, “生气, 发怒, 发烈怒” 论及耶和华或主的情形也一样 (245, 592, 696, 1093, 1683, 1874, 2335, 2395, 2447节). 比起所有其他人, 犹太人和以色列人更是如此: 他们一发觉敌意, 哪怕是其盟友身上的敌意, 就会以为自己有权残忍处置他们, 不仅杀害他们, 还将其尸首暴露给野兽和猛禽. 由于主所流入的传递在他们身上以这种方式转化为这种仇恨, 并且如前所述, 这种仇恨不仅针对敌人, 甚至还针对盟友, 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以为耶和华也心怀仇恨, 能生气, 发怒, 发烈怒. 这就是为何圣言照着表象这样来说的原因. 因为人的品性就决定了他如何看待主 (参看1838, 1861, 2706节). 但对于那些具有爱与仁, 也就是良善的人来说, 仇恨的性质可从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清楚看出来:

你们听见有话说, 当爱你的邻舍, 恨你的仇敌. 只是我告诉你们: 要爱你们的仇敌, 为那咒诅你们的祝福, 善待那恨你们的人, 为那伤害, 逼迫你们的祷告, 你们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女. (马太福音 5:43-45)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Das Obras de Swedenborg

 

属天的奥秘 # 3603

Estudar Esta Passagem

  
/ 10837  
  

3603. “你必从颈项上挣开他的轭” 表那时, 结合将通过良善实现, 真理要成为良善的真理. 这从 “从颈项上挣开轭” 的含义清楚可知, “从颈项上挣开轭” 是指释放. 因为 “颈项” 表流注和交流, 因而表联结; 而 “颈项上的轭” 表堵塞和切断 (参看3542节); 因此, “从颈项上挣开轭” 表从堵塞和切断中释放, 因而表示通过良善联结. 它还表示真理成为良善的真理, 因为当不再有堵塞和切断时, 良善就流入进来, 并与真理联结.

所有这一切的含义可从目前的阐述和说明看出来. 但很少有人理解真理的表面优先, 以及在此期间良善的劣势是什么意思. 他们不理解的主要原因在于, 很少有人反思这类问题, 甚至不去反思良善, 因为良善与真理截然不同, 彼此分离 (此处会给出一些解释). 此外, 凡追求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生活之人都不知道何为良善, 因为除了来自这个源头的东西外, 他们不相信任何良善的存在. 他们不知道何为良善, 故也不知道何为真理, 因为真理是良善的伴侣. 诚然, 他们通过启示知道良善在于爱神爱邻, 而真理则在于取自圣言的教义事物. 但由于没有照之生活, 所以他们对这种良善与真理没有觉知; 因为这些良善与真理仅仅为他们所知, 却没有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他们里面. 事实上, 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在已经重生之前, 甚至也不知道何为良善. 因为在此之前, 他们以为真理就是良善, 照着真理行事就是良善; 而事实上, 那时他们所行的并不是良善, 而是真理. 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时, 他就处在以 “雅各” 和赋予他的 “祝福” 所描述的状态中. 不过, 他一旦进入出于良善的情感行善的状态, 也就是说, 一旦重生了, 就会进入赋予以扫的祝福所描述的状态.

这一点可通过发生在处于生命的第一和第二阶段, 后来处于第三和第四阶段之人身上的事来说明. 在第一阶段, 人仅仅通过记忆知道包含在圣言中的事物, 同样仅仅知道关于信的教义事务. 在这个阶段, 当他从圣言和教义熟悉很多事物, 并能将其中一些应用于自己的生活, 而且还能应用于其他人的生活时, 他以为自己是良善的. 在第二个阶段, 他逐渐长大, 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记忆知道包含在圣言和教义中的事物, 而是开始通过自己的思考反思它们, 并且他越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在上面添加东西, 就越开心. 于是, 他便出于一种世俗之爱而处于对真理的情感. 这种世俗之爱也是一种手段, 有助于他进一步学习许多事物, 否则, 这些事物就被他忽略了. 在第三个阶段, 他若属于能够重生的那类人, 就开始思想用, 并反思他为了用而在圣言中所读到, 以及从教义事务所吸收的东西. 当他处于这种状态时, 次序就颠倒过来了; 也就是说, 真理不再那么被置于第一位. 而在第四个阶段, 也就是他重生的阶段到来之时, 由于现在的状态是完满的 (参看2636节), 所以他为了良善的生活而热爱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事物 (即他热爱真理), 因而出于对良善生活的渴望而热爱它们. 于是, 良善逐渐占据第一位, 而在此之前, 它表面上占据第二位.

良善之所以表面上占据第二位, 是因为它隐藏在此人全部情感中的最深处. 它也不能显现, 因为它被诸如与它不一致的那类事物包围, 也就是说, 被那些虚妄而又毫无价值的事物包围, 如构成世俗荣耀和自我荣耀之类的事物. 但是, 一旦他重生了, 这些事物就会退去, 而隐藏在最深处的良善可以说就从监牢里出来了, 并进入那些在外面的事物, 使真理变成它自己的, 也就是使它们成为良善的真理, 以这种方式显现出来.

在所有这段时期, 人里面的良善就像是可以说他并非有意意愿, 却存在于其意愿中的某种事物. 这种良善就存在于其思维的一切细节中, 并由此存在于其行为的一切细节中. 人没有意识到他拥有这种并非他有意意愿的事物, 因为除了他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他所意愿的东西外, 他在自己里面感知不到任何其它事物. 他所不意愿的事物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是他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事物; 另一方面是经由天堂从主那里所流入的事物. 随着人逐渐长大, 如果他是不允许自己被重生的那种人, 那么他从父母中遗传来的东西就会显现得越来越多. 因为他从其遗传中汲取邪恶, 并使它们变成自己的, 也就是适合他自己. 但对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来说, 并非有意意愿, 然而经由天堂从主所流入的事物会在成年显现. 在此期间, 这种活动会安排并主宰其思维, 以及意愿的每一个细节, 尽管这种活动是看不见的.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