성경

 

创世记 48

공부

   

1 这事以,有人告诉约瑟:你的父亲病了。他就带着两个儿子玛拿西以法莲同去。

2 有人告诉雅各:请看,你儿子约瑟到你这里来了以色列就勉强在床上

3 雅各对约瑟全能的神曾在迦南的路斯向我显现,赐福与我,

4 对我:我必使你生养众多,成为多民,又要把这你的裔,永远为业。

5 未到埃及见你之先,你在埃及所生的以法莲玛拿西这两个儿子是我的,正如流便和西缅是我的一样。

6 你在他们以所生的就是你的,他们可以归於他们弟兄的名下得产业。

7 至於我,我从巴旦的时候,拉结在我眼前,在迦南上,离以法他还有一段程,我就把他葬在以法他上〈以法他就是伯利恒〉。

8 以色列见约瑟的两个儿子,就:这是谁?

9 约瑟对他父亲:这是在这里赐我的儿子。以色列:请你领他们到我跟前,我要他们祝福

10 以色列年纪老迈,眼睛昏花,不能见。约瑟领他们到他跟前,他就和他们亲嘴,抱着他们。

11 以色列对约瑟:我想不到得见你的面,不料,又使我得见你的儿子。

12 约瑟把两个儿子从以色列两膝中领出来,自己就脸伏於下拜。

13 随後,约瑟又拉着他们两个,以法莲在他的右手里,对着以色列的左手,玛拿西在他的左手里,对着以色列的右手,领他们到以色列的跟前。

14 以色列伸出来,按在以法莲上〈以法莲乃是次子〉,又剪搭过左来,按在玛拿西上〈玛拿西原是长子〉。

15 他就给约瑟祝福:愿我祖亚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事奉的,就是一生牧养我直到今日的

16 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使者,赐福与这两个童子。愿他们归在我的名下和我祖亚伯拉罕、我父以撒的名下。又愿他们在世界中生养众多。

17 约瑟见他父亲把右按在以法莲上,就不喜悦,便提起他父亲,要从以法莲上挪到玛拿西上。

18 约瑟对他父亲:我父,不是这样。这本是长子,求你把右手按在他的上。

19 父亲不从,:我知道,我儿,我知道。他也必成为一族,也必昌大。只是他的兄弟将来比他还大;他兄弟的後裔要成为多族。

20 当日就给他们祝福以色列人要指着你们祝福:愿使你如以法莲玛拿西一样。於是立以法莲玛拿西以上。

21 以色列又对约瑟:我要死了,但必与你们同在,领你们回到你们列祖之

22 并且我从前用用刀从亚摩利人下夺的那块地,我都赐你,使你比众弟兄多得分。

   

스웨덴보그의 저서에서

 

属天的奥秘 #6256

해당 구절 연구하기

  
/ 10837  
  

6256. “以色列眼睛昏花” 表他的模糊觉知。这从 “眼睛” 和 “昏花” 的含义, 以及 “以色列” 的代表清楚可知: “眼睛” 是指理解力的视觉 (参看2701, 4403-4421, 4083, 4086, 4339节), 该视觉也由 “看见” 来表示 (6249节); “以色列” 是指属世层里面的属灵良善 (6253节); “昏花” 当论及眼睛时, 是指模糊, 因而是指模糊的觉知。当以色列给约瑟的两个儿子祝福时, 他的觉知之所以变得模糊, 是因为他已到达代表的最后阶段; 但总体上是因为觉知的模糊就存在于 “以色列” 所代表的属灵良善中; 因为该良善来自属世层, 就是属世之光占主导的地方, 而非来自理性层的属灵和属天的良善所处的天堂之光占主导的地方。这就是也被称为属世人的外在人的性质。当提及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时, 所指的是处于该良善的人, 即那些属于主的属灵教会的人; 这也是为何该教会由 “以色列” 来代表 (参看4286节)。与属天人相比, 该教会成员, 即属灵人住在模糊中 (参看2708, 2715, 2716, 2718, 2831, 2849, 2935, 2937, 3246, 3833, 4402节); 他们因住在模糊中, 故也就将信之真理摆在第一位, 如此处以色列所行的, 因为他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之前。

属灵人之所以认为信之真理优先, 是因为他们通过真理被引入良善 (2954节); 当被引入良善时, 他们对良善没有觉知, 因为良善从里面流入对真理的情感, 因而在他们已经重生之前, 不会流入他们的觉知。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将仁之良善称为信实的果子; 然而, 那些以为唯信拯救一个人, 无需善行, 哪怕在他死亡的最后时刻, 无论他以前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之人, 几乎不怎么关心这类果子。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是对良善与真理的一种模糊觉知。然而, 情况是这样: 那些以教义为由使得信优先于仁, 却仍过着一种仁爱生活的人就是属于主的属灵教会并得救的人; 因为他们在生活上以仁之良善为先, 在教义上以信之真理为先。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