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texte de la Bible

 

以西结书 46

Étudier

   

1 耶和华如此:内院朝东的,在办理事务的日内必须关闭;惟有安息日和朔必须敞开。

2 王要从这的廊进入,站在框旁边。祭司要为他预备燔祭和平安祭,他就要在槛那里敬拜,然後出去。这直到晚上不可关闭

3 在安息日和朔,国内的居民要在这门口耶和华面前敬拜。

4 安息日,王所献与耶和华的燔祭要用无残疾的只,无残疾的公绵一只;

5 同献的素祭要为公绵献一伊法细面,为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

6 朔,要献无残疾的公牛犊一只,只,公绵一只,都要无残疾的。

7 他也要预备素祭,为公牛献一伊法细面,为公绵献一伊法细面,为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

8 进入的时候必由这的廊而入,也必由此而出。

9 在各节期,国内居民朝见耶和华的时候,从进入敬拜的,必由而出;从进入的,必由而出。不可从所入的而出,必要直往前行,由对而出。

10 民进入,王也要在民中进入;民出去,王也要一同出去。

11 在节期和圣会的日子同献的素祭,要为一只公牛献一伊法细面,为一只公绵献一伊法细面,为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

12 王预备甘心献的燔祭或平安祭,就是向耶和华甘心献的,当有人为他开朝东的。他就预备燔祭和平安祭,与安息日预备的一样,献毕就出去。他出去之,当有人将关闭

13 每日,你要预备无残疾一岁的羊羔一只,献与耶和华为燔祭;要每早晨预备。

14 早晨也要预备同献的素祭,细面一伊法分之一,并分之一,调和细面。这素祭要常献与耶和华永远的定例。

15 早晨要这样预备羊羔、素祭,并为常献的燔祭。

16 耶和华如此:王若将产业赐他的儿子,就成了他儿子的产业,那是他们承受为业的。

17 倘若王将分产业赐他的臣仆,就成了他臣仆的产业;到自由之年仍要归与王。至於王的产业,必归与他的儿子。

18 王不可夺取民的产业,以致驱逐他们离开所承受的;他要从自己的地业中,将产业赐给他儿子,免得我的民分散,各离开所承受的。

19 我的,将我从进入之处、领进为祭司预备的屋,是朝的,见後头西边有一块地。

20 他对我:这是祭司赎愆祭、赎祭,素祭之地,免得带到外院,使民成圣

21 他又带我到外院,使我经过院子的拐角,见每拐角各有一个院子。

22 院子拐角的院子,周围有墙,每院长四十肘,宽三十肘。拐角院子的尺寸都是样,

23 其中周围有一排房子,房子内有煮肉的地方。

24 他对我:这都是肉的房子,殿内的仆役要在这里民的祭物。

   

Des oeuvres de Swedenborg

 

属天的奥秘 #2455

Étudier ce passage

  
/ 10837  
  

2455. “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表伴随真理的一切良善都荒凉了. 这从 “柱” 和 “盐” 的含义清楚可知. 在原文, “柱” 是用一个表示静止不动的词来表述的, 而不是用一个表示为了敬拜, 或为了一个符号, 或为了一个见证而竖立的柱子的词来表述的. 所以, 此处提及的 “盐柱” 表示它 (即罗得的妻子所表示的真理) 象某种荒凉的东西那样站立 (2454节). 当真理里面不再有任何良善时, 就说真理荒凉, 或荒废了; 而荒凉本身则由 “盐” 来表示.

由于在圣言中, 绝大多数事物都具有双重含义, 也就是说, 既具有正面意义, 也具有反面意义, 故 “盐” 也一样. “盐” 的正面意义表示对真理的情感; 反面意义则表示对真理的情感的荒凉, 即真理中的良善的荒凉. “盐” 表对真理的情感, 这一点可见于出埃及记 (30:35), 利未记 (2:13), 马太福音 (5:13), 马可福音 (9:49, 50) 和路加福音 (14:34, 35). 它表对真理的情感的荒凉, 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摩西书:

遍地有硫磺, 有盐卤, 有火迹, 没有播种, 没有出产, 连草都不生长, 好像所倾覆的所多玛, 蛾摩拉, 押玛, 洗扁一样. (申命记 29:23)

此处 “硫磺” 表良善的荒凉, “盐卤” 表真理的荒凉. 所论述的主题是荒凉, 这一点从每个细节明显看出来.

西番雅书:

摩押必像所多玛, 亚扪人必像蛾摩拉; 都变为刺草, 盐坑, 永远荒凉之地. (西番雅书 2:9)

此处 “变为刺草之地” 表荒凉的良善, “盐坑” 表荒凉的真理; 因为 “变为刺草之地” 论及所多玛, 所多玛表示邪恶或荒凉的良善, 而 “盐坑” 论及蛾摩拉, 蛾摩拉表示虚假或荒凉的真理, 如前所示. 所论述的主题是荒凉, 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经上说 “永远荒凉之地”. 耶利米书:

以血肉为膀臂的, 必像沙漠的灌木, 不见福乐来到, 却要住在旷野干旱之地, 无人居住的盐地. (耶利米书 17:5-6)

此处 “干旱之地” 表荒凉的良善, “盐地” 表荒凉的真理.

诗篇:

耶和华使江河变为旷野, 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 使肥地变为盐地, 都因其间居民的罪恶. (诗篇 107:33-34)

“肥地变为盐地” 表真理中的良善的荒凉. 以西结书:

只是泥泞之地与洼湿之处不得治好, 必为盐地. (以西结书 47:11)

“必为盐地” 表真理彻底荒凉. 由于 “盐” 表荒凉, “城” 表真理的教义, 如前所示 (402, 2268, 2428, 2451节), 故在古时, 被拆毁的城市会撒上盐, 以防止它们重建 (士师记 9:45). 此处这些话表示罗得所代表的教会的第四个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 就良善而言, 一切真理都荒凉了.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